平阴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构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平阴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构想
概括来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趋向主要受海运和陆路物流的影响。我县进行城市建设,没有海岸线可以依靠,陆路的交通线对城市扩展延伸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我县的传统交通主动脉有二,一是东入南出沟通县城东阿(洪范)的220国道,一是西入南出沟通县城孝直孔村的105国道。按照现行建设规划,城乡建设是四级体系,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农村社区。按照小县大城的战略,县城吃掉安城玫瑰,全县域城镇建设要统筹的就剩下了一个城中心,两个重点镇,两个一般镇。鉴于我县人口较少,城镇在交通主动脉上分布集中,没必要再分三六九等,完全可以创新城乡一体化建设,突破传统四级模式为“市镇带—农村社区”两级模式。全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建设的设想:一心、一带、一团。
一、一心——紧密嵌入济南都市圈核心层,扩张县城区辐射功能加快周边片村居融城步伐
县城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成本投入、功能效益、区域作用、可持续发展这几个因素。城市怎么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都要经过仔细的建设成本计算对比。城市新区的功能效益是衡量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城市的发展不应仅立足于个体区域的建设,更应担负起拉动全域发展的龙头作用。特别是作为县级城市,要区别于那些只管剥削下级城市的地级城市、大城市。而要特别
着眼于对区域乡镇、农村全局的带动,不能只限于一隅,要着眼整个区域发展。
二、一带——强力铆合都市圈核心与协作圈层,依托105纵贯线架构县域东部城镇经济隆起带
整体架构:依托105纵贯线,北起县城南至孝直,以铝厂、孔村、孝直镇建为橇点,沿线填充农村社区、工业园区、商贸服务业、城市公园绿地,形成县域东半部15km泛城镇带。
发展案例:
1、济南沿经十路形成的长达90公里、填补济南与章丘、长清之间的空白的带状城市。
2、青岛沿滨海大道形成的连接主城区、琅琊、胶南、黄岛、红岛、鳌山、田横6个组团带状城市。
3、肥城市沿s329形成的连接城区、湖屯石横的城镇带、以及区间s329干道公园绿地的布局建设。
建设条件:
1、与肥城市s329相比,我们是G105线,更有拉动优势。
2、沿105国道15km城镇带,孔村镇基本形成2km,孝直镇基本形成2.5km,而且沿线村庄老百姓有向105线聚集都为自发形成,较少政府引导干预。
3、居住向交通干线靠拢的确能产生相应效益,越靠近城镇越明显。
制约瓶颈:
1、建设用地。
2、资金。这是建设普遍问题。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一个5年规划周期内,采用8—10车道标准将连接孝直镇与孔村镇的5km国105线作为城镇发展轴进行改造。遏制两个乡镇摊大饼式发展欲望,引导相对纵向建设。结合沿线新农村
社区建设,逐步填充发展轴线上的空白。再用两个5年计划完成孝直孔村城建对接,初步打造成9km城镇带。
1、遏制乡镇建设的摊大饼欲望,克制面多掺水水多加面的机械行为,引导乡镇有意识沿105纵向发展。去掉乡气小家子气,按照城市化标准提升镇区城建质量品味,首先谋划对镇驻地村、驻地相邻村的城镇社区化改造。
2、抓好城建对接,用农村社区改造填充发展轴线上的空白。这一阶段,可以把镇间5km发展线上的北孙、天宫、营子三个点作为楔子先行社区改造,再布局填充其他社区、商贸服务、工业企业、沿线带状公园绿地,逐步完善服务功能。
第二阶段,在基本实现第一阶段目标基础上,在第三个5年计划,孝直南延,孔村北展,城镇带扩展到13km。谋划打通分水岭交通瓶颈,与县城区无缝隙对接。20年建设成县城到孝直以105为主轴的15km城镇带。
1、在两镇间城建对接的同时,孔村向北发展1.5km、城建+社区推进到南官庄,孝直向南发展2km城建+社区推进到谷楼,孔村到南官庄,可以结合铝厂建成区进行建设,孝直到谷楼,可以结合飞机场进行建设。都是水到渠成的。
2、谋划打通分水岭交通瓶颈。分水岭是最后一道阻碍105城镇带形成的难关,但也不是牢不可破。可以与胡庄龙岗文化产业区的开发借力使力,先连玫瑰东片(前岭加油站—夏沟罗寨),再进县城(青龙路南延至高套)。可以把分水岭作为一个节点,直
接开发为山体森林公园,周边各村同期进行社区化建设。若孔村城建推进到南官庄,分水岭也能变成香饽饽。
策略考量:
1、强力凸显济南都市圈核心层地位。济南人说我们不像济南市的,意思是我们面貌破旧,土气乡气小家子气。破,表象在于建设,根源在于思想。平阴是济南最南端郊县,如果潜意识里把自己作为济南的边缘县,那就慢慢变成了济南的尾巴尖,济南这个身子再肥,尾巴尖也一定是细的。所以一定要破解这个“尾巴尖”效应,变“尾巴尖”为“粗胳膊”。我们要辐射鲁西南,首先要打造济南都市核心圈西南一环。就是把济南都市化辐射到周边县的大门口,把省会气质展示给周边县,凸显进平阴就是进济南的印象。打造好105纵贯线城镇带,基本可以根本提升平阴形象,突破平阴的尾巴尖末梢效应,成为真正拉近鲁西南与省会都市距离的粗胳膊、大通道。
2、一揽子解决我县东半壁城乡一体化体系进程。完成这个15km城镇带,首先实现空间一体化,然后以空间一体化带动交通、通信、服务一体化,最终实现同城效应。把现在孝直孔村乡镇班车软硬件升级,就是一条现成的城市BRT,即使住在最南端的群众,完全可以半小时内共享中心城区生活便利,基本等于把县城建到东半部近10万农民的家门口,店子李沟城郊型、旅游型农业得到发展,将极大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一产三产拉动作用可以预见,沿线农民生活品质将大为改观。并且,可以中联石横肥城,南挽梯门东平,扩张我县域外经济腹地。
3、配合“小县大城”战略实施。如果城市是摊大饼形式,需要一定人口基数的支撑,人口少、迁移不到中心城区来,大饼摊不开。且摊大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制约,导致旧城区出现拥挤等城市病出现,何况县城处于地质不稳定带上方,拥挤绝对不是好事情,而且城区广场干道根本没有偶发灾害进行疏散安臵的预见,建的又窄又挤又小。如果是线性带状展开,则受到人口基数制约就较少,适合农民城市化进程现状,拥挤状况也可以相对改善。
4、镇企变身城企,园区纳入城建,可改善部分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结合城市设施配套生产要素整体抬升,区域对投资的聚集效应也会增加。
三、一团——精致打造绿色生态后花园,架构县域西部城镇旅游经济圈
整体架构:因为地理地形因素制约,东阿与县城对接难度较大。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引导东阿与洪范两镇相向发展,在西半部形成一个跨度8km“两核一带”的松散城镇组团,支撑起我县西半壁的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条件:东阿洪范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山水风景自然天成,且没有布局重大污染工业企业,发展旅游优势得天独厚。
第一阶段,一二个5年规划内,按照旅游导向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阿镇,洪范池镇两个核心。所谓旅游导向一旦确定,就应该长期坚持。有较高标准,高起点,超前规划,不应为追求一时显性成绩重复建设。旅游城镇的建设不求速度快,摊子大,而要把规划建设模块化,网格状开发。要集中力量,重点开发,有一点的钱做一点,做就做成精品,显现变化。
第二阶段,二三四个5年规划,20年时间内以东阿水库水系为引线打造出东阿洪范一条5km山水人居风景带。东阿水库风景迤逦,山水人居美不胜收,结合果、景、亲水资源,打造乡村山水旅游得天独厚。可以依托水库边南坦、南张、刘庙、董海、杜庄、谢庄、于林、纸坊、周河的村庄进行整体旅游包装开发,一边生产生活,一边旅游创收。升级a32县道、a33县道为旅游二级路,改善交通、发展旅游一举两得。
策略考量:
1、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山地丘陵建设城镇前期投入巨大,因此应本着因地制宜原则,适度发展。应区别于平原城市发展思维,变以平面扩张为精致营造取胜,虽城小而耐玩味,景深幽而意隽永。不要建设的大而不当,臃肿滥俗。
2、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绿色发展,宜居宜游建设方向切合时代主题。打造好旅游组团,对我县城市生态化发展具有标杆作用、典型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浅谈如何推进洞井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洞井镇位于长沙市南大门,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2009年末据统计人口约6万......
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谭秀丽龙山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构想是基于龙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把握优势、顺应趋势的前提下所描绘的一个理想化状态。希望它不仅是龙......
浅析城乡发展一体化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战略措施,深刻认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因、举......
城乡一体化建设我区作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地区,经过近几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农村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
唐山: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行进在冀东大地,不时能看到一片片新建起的楼群——农村新社区。走进楼群,宽阔整洁的街道两侧,路灯林立、绿草茵茵。休闲娱乐广场、村民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