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看社区警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会管理创新经验做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看社区警务
作者:丁飞虎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6期
【摘要】社区警务工作是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参照,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健全协同参与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区警务;完善路径
一、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战略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公安机关在稳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对社区警务的本质认识不深
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容是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把警察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时候打击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通过依靠社会公众力量抑制犯罪,是警务工作由被动型、打击型、管理型向主动型、防范型、服务型转变。但一些单位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如片面认为把责任区改为社区,户籍民警改为社区民警之后就是社区警务,流于形式化;把“社区警务”简单理解为“社区范围内的警务”等,实质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社区警务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程度不高
美国警界泰斗和麦认为:“若是警察没有民众合作的话,即使用一半的人充当警察,也不能保证治安的良好”。社区警务建设的目的是使警务工作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系统,发挥群众在社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管理。然而传统的某些因素造成某些社区民警崇尚权力、妄自尊大,没有树立服务理念,未能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从而陷于单打独斗的尴尬境地。
(三)社区警务工作机制不健全
如警务工作仍然是被动的“反应型”,即发生案件或接报案后,民警才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被动式的警务对于控制犯罪来说,只能是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形成恶性循环;社会防控网络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对巡逻缺乏检查考核,工作起来是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社区民警职务过多,负担过重,导致工作无条理化等。
二、社区警务建设的基本原则
社区警务建设的关键是社会协同。社会协同要求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互相配合;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来审视,社区警务的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
社区警务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满意作为社区警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区警务工作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原则
社会管理创新在社区警务建设中,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并在发挥好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区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互律作用,形成推动社区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三)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原则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犯罪总量仍高位徘徊。做好社区警务的关键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把社会管理关口前移,及时发现矛盾问题,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从源头上主动解决问题、减少矛盾。特别要将积极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互相衔接、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
三、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健全协同参与社区警务机制
1致力于社区警务群众化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社会管理创新明确要求推动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公安机关应适应社区改革的新形势,培育社区自治功能,大力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具体而言,要在“区—镇—村—户”四级联动新模式下,遵循便于互相联系的原则,实施以“十户联防”小组为主要形式的防控新举措,每10户为1个联防小组,将防范任务落实到楼、院、户,形成看门望户,看楼护院,邻里守望的联防联动新格局。同时,要大力推进“阳光警务”,既要发挥社区警务的执法效能,震慑违法犯罪人员,又要教育群众,提高社区公众守法和护法的信念。对于社区公众普遍关心的执法活动,可尝试举行社区行政听证会,鼓励民众参加,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执法变成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活动,确保执法的社会效果。
2致力于社区警务社会化
社区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自管组织。公安机关作为其中的责任主体之一,要健全与社区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机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解决社会前端管理缺失问题,防止警方孤军作战。如以社区民警为核心,驻村保安为纽带,治保干部、村级巡逻队等为依托,物业保安等为必要补充,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安全资源网络;由社区居委会召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治安积极分子召开社区治安防范联勤会议,通过发放治安预警提示、治安防范宣传资料、举办防范知识讲座等方式,通报治安形势和刑事发案规律特点,提醒企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等。
(二)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和形式
1创新实有人口管理制度
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是社区警务的基础和重心。要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对流入人员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以证管人;对出租房屋实行登记许可证制度,实现以房管人;按照从事职业,实行谁用人、谁负责用人管理责任制,实现以业管人。强化社区、业主责任,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真正做到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指导基层组织建立重点人员信息档案,落实教育、监督责任,使他们能够更好、更早地融入社会,从源头上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此外,坚持把实有人口与实有房屋信息的采集录入作为一项常规的基础工作来抓,及时将变动的实有人口信息录入警务综合平台,确保录入及时准确。
2深化“网上警务室”建设
依托互联网建设“网上警务室”,开设警务公开、法制宣传、安全防范、警情通报、便民服务等栏目,突破传统社区警务模式受到时空限制的约束,将社区警务管理延伸至虚拟社会。在“网上警务室”建设中,建议综合运用“微博”、“人人”“QQ”等新媒体手段,丰富警民沟通的形式,并探索以优秀社区民警姓名命名警务室,在内容上进一步凸显个性化,真正把网上警务室建成夯实公安机关基础工作的网上基石、维护辖区稳定的网上阵地、联系服务群众的网上平台。
(三)完善社区警务相关保障机制
社区警务建设不仅涉及到基层公安机关,更涉及到整个公安机关的运行体制。要确保社区警务建设取得实效,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1加强各警种之间的合作
健全责任区警种联动机制,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警种合力问题。公安工作的根基在基层,警务工作基础在社区,各式各样的警务活动都要依靠社区有序推进。社
区警务工作不仅强调社区民警尽心尽责,治安、刑侦、巡逻民警也要全面参与,共同承担起辖区群众的安全重任。并按照整体配合、协同作战的原则,以派出所为轴心,以情况信息为纽带,加强各警种之间的横向协同配合,建立完善情报信息采集、处理、反馈机制,做到衔接紧密、互为促进、协同处置。
2完善社区警务的基础保障
首先要通过优化警力配置增加社区警务的警力投入。在当前警力不足的情况下,解决社区民警的人力资源问题有两个渠道——机关警力下沉和社区民警协作联勤。总体上应进一步落实警力下沉、警力向一线倾斜的政策,同时深化警种合作和社区民警联勤,缓解社区警力不足问题。其次要改进社区民警工作机制,通过压缩会议、减少非警务活动等方式,减轻社区民警“压力”,同时优化社区民警作息时间,确保其有更多时间在社区,真正落实各项社区警务工作任务。第三要建立科学的社区民警激励约束机制。以民警对警务社区情况是否熟悉、警务区治安状况好坏、群众是否满意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充分考虑不同社区的差异性,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和奖惩机制;并在选拔制度中规定从优秀社区民警中提拔基层所队长,同时适当提高社区民警的各类津贴、补助标准,改善社区民警的职级待遇和生活待遇。
参考文献:
[1]熊一新,王太元 最新社区警务工作指南[M]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
[2]张兆瑞,张建明 社区警务[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贾征,刘化杰 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张兆瑞 现代警察管理之道[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龙源期刊网 http://.cn社会管理创新与我国社区警务建设作者:王静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5期【摘要】社区警务的建立和完善,是搞好社区治安,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管......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语根据美国广告学家E.S.Lewis著名的AIDMA原则,优秀的广告语应当能够引起受众注意 (Auention),对宣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Interest),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
依托创意警务创新社会管理一个名为“金点子”工坊的创意警务活动,就像一根神奇的“创意魔棒”,为震泽派出所警务管理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一个个凝聚着民警智慧,事关社会稳定、百......
社会管理创新的警务部署——甘肃省公安机关“五项建设”阶段性成果扫描张剑强化“有形”为“无形”,打击犯罪的“天网”已经张开;化“硬性”为“柔性”,平和理性执法理念已成共......
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2)辽源:创新社区警务打牢社会管理根基发布时间:2011-10-12 09:40:03编者按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是公安机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专门工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