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晚祷序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曼斯菲尔德序曲”。
浅析《西西里晚祷》序曲
摘要: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序曲指歌剧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影。欣赏一部歌剧的序曲,能从中发掘很多关键性的东西,更好的从全局的角度来欣赏作品,达到对作品理解的更深层次。《西西里晚祷序曲》是非常著名的一首序曲,他虽然只有短短的9分钟时间,但是我们通过对它的欣赏,能够发掘出很多这部歌剧的关键点,能很好的帮助我们来理解这部歌剧。在序曲中,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婉转悠扬。从宛转悠扬中我们能体会到一种幸福和喜悦;从高潮迭起中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激烈的思想碰撞。虽然只有短短的9分钟时间,但是确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
关键字:歌剧 西西里晚祷 序曲 战争 感情 激烈 复杂 正文:要想深刻的理解一部好的歌剧和它的序曲,我们首先必须要全面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歌剧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西西里晚祷》是一部五幕歌剧。威尔第作。1855年初演于巴黎,它讲述了关于西西里晚祷战争的故事。西西里晚祷战争是发生在1282年的西西里岛,反对安茹王朝的西西里国王卡洛斯一世对当地统治的一场起事。这场起事的主因,是卡洛一世在1266年在罗马教皇支持下攻占了西西里岛。而起事直接导致了西西里晚祷战争的爆发。这场起事可以说是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室和罗马教廷之间对意大利地区统治权纷争的延续。霍亨斯陶芬王室的西西里国王曼弗雷德被法国远征军击败后,教皇乌尔班四世将整个西西里王国交给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之弟,安茹伯爵夏尔管治,是为西西里王卡洛斯一世。卡洛斯视西西里王国领地为自己侵略地中海沿岸地方的跳板,而当中推翻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八世也是他的阴谋之一。但在他麾下的法籍官吏,在西西里的管理不但乏善可陈,官员抢劫、谋杀甚至强奸当地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场起事得名于其爆发的时刻和地点,1282年3月30日,复活节星期一晚祷时分的西西里岛巴勒莫圣神大教堂门外。在此后的六个星期里,西西里岛上数以千计的法籍居民被屠杀。对于这次起事确切的导火索并无定论。一部分观点认为是:当地人在参加复活节的庆祝活动,一众法国军人和官吏加入并开始饮酒。期间一位名叫德鲁埃(Drouet)的法国军官将一名已婚年轻妇人从人群中拉出,并当众侵犯了她。妇人的丈夫其后用刀袭击并杀死了这名军官。一众法国军士企图为德鲁埃复仇,但却先被人群中的当地人全部杀害。正在此时,四周钟声大鸣——巴勒莫全市的教堂皆响起了晚祷的钟声。战争正式爆发。这部歌剧正是以这段历史来进行创作的。这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冲突的故事,但是悲剧性的结局却是意料之外的。故事中充满着各种矛盾:法国政府与西西里里人民的矛盾,各阶层的人们的矛盾,起义与镇压的矛盾,爱情与亲情的矛盾,生命与死亡的矛盾。所以,这部歌剧绝对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它所表达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在这个独特的复杂而多变的对立矛盾关系的背景下,曲子的感情总在曲折而快速的改变着。我们要完全的融入到故事的历史背景中,才能真正的理解这部歌剧。
这部歌剧的序曲仅仅只有9分钟时间,但却是充满了跌宕与起伏。它不仅是一首简单的乐曲,它是一个故事的浓缩,它是一分音乐感受的剪影,它是一段人生的印证。它每一分钟都处在不同的感情里,都表达得丰富而多变的内心情感。它的开始比较突然,并没有什么过多的铺垫。它给人一种循序渐进、默默前行的感觉。烘托了整个故事的背景气氛:那个特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像是走在黑暗中一样,小心翼翼的探寻,犹豫担心谨慎。曲子的开头阴沉紧张,伴随着沉重地鼓声,像是在迷雾中探索,找不到出口,心不自觉的往下沉,这个曲子开端让人觉得沉重,疲惫,不知道希望在哪里。随后紧接着稍微轻松一点的过渡,使得紧张得以缓解,但是温和中还是透漏着些许的小波折。突然一阵由弱变强的鼓声,不是长,却很明显的将音乐分了层次。好像矛盾关系就要开始,层层递进,没有慌张,有的是信念,这是个有序的开始,但也只是一段很短暂的激烈的争斗。渐渐的曲子变得和缓温柔,有种淡淡的喜悦,关联着歌剧中男女主人公美好的感情,情绪基调一下子改变了,显得那么的美好淡然。紧接着曲子的节奏明显变快,体现出了很明显的欢乐,雀跃。接着是一个小循环,然后调子变高,渐渐高昂起来,重复的音节很多,强化喜悦感,但是轻松欢快感很短暂,简直是一扫而过,节奏还是很快,但是喜悦不在,又变回了小心矛盾,就好像猜来猜去猜不透,心情烦恼而多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曲子慢慢的淡了下来,很慢,失望犹豫的感觉,重新思考重新发现,重复之前的缓慢节奏音节。与此同时,主调子平缓优美,但是伴随一段段的快节奏的喜悦感,重复之前的感觉,但经过了几次感情的转换后,觉得更成熟,更敏感,矛盾感表达得更加强烈充分,让人对最后的高潮有了心理准备。最后曲子进入了最高潮,激动人心的部分,几次同样旋律的重复,高地变换紧凑而扣 人心弦,感觉希望就在眼前。渐进式的高昂,结束音很多次回旋,造成余韵不停的环绕感,让那发生在西西里的故事永不退色。一曲结束,好像整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都包含在曲子高低曲折的音调中,使得曲子的艺术表达丰富而有感染力。
这部序曲短小精湛。融入了多次情绪的跌宕与回转,能给人很多不同的意象与感受。它浓缩了太多的精华,使它越听越能深入内心,越听就越想去更深入的去理解它,感受它,触摸它。无论是那变化丰富的动人旋律,还是那紧张复杂的人物心理,都让人流连忘返。
事实上,我并没有完整的欣赏过这部歌剧。以前从没听说过它,是在这次的名曲欣赏的课上,我才真正的接触到了它。我对于音乐知识了解的很少,不能通过专业的分析等方面来对乐曲进行赏析,只能说说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而已。可能会有一些错误和不足,以后有机会会多多的学习,争取了解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来丰富自己。通过在课上的学习和自己课下查询的资料,我知道了什么是歌剧,什么是序曲以及序曲的作用,也学会了通过欣赏序曲来掌握整部歌剧的精髓。通过欣赏这部歌剧的序曲,使我感受到了人物心理的那种复杂和冲突。这其中既有冲破束缚的愿望,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追寻人生的梦想。悲哀与无奈,憧憬与幻想,都渗入到了每一个音符,让人感同身受。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对序曲的欣赏,我也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真正优秀的作品绝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一定是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入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上专业的音乐知识才能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可以看出一部好的作品诞生的艰难。我们应该懂得去欣赏,去珍惜,去传播。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听威尔第《西西里晚祷》序曲有感锦瑟无端五十弦也许是由于父母的关系,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上音乐了,但我对于音乐的热爱仅仅是听觉上的,而......
《序曲(选段)》dahuan5856 华兹华斯抒情诗选《序曲(选段)》(英)威廉·华兹华斯 编辑:大换《序曲——一个诗人的心的成长》作于1709—1006年间,但诗人不断修改,1860年诗人死后才第一次......
第一课第一节 中学序曲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
E度网专稿 秋晨,秋曲。推窗暖阳入,晨曦与半点睡意相交融。指尖轻触窗,一丝凉意在指尖缠绕,泛金泛红的秋叶迎风而起,在空中打转,像一只翅膀撕裂了的红蝶,与目光微擦。楼上传来钢琴曲......
《西西里艳阳下》经典台词西西里艳阳下剧情简介本影片讲述了在上海留学的韩国男孩和一个中国女孩之间发生的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此次跨国“牵手”不仅发生在摩登都市上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