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句赏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代诗词名句赏析”。
【沉静自居,必不招物议。】
选自《北齐书*元海传》。沉静:安静、平静。招:引来。物:别人。意为“安静地处于一隅,一定不会招来别人的议论”。
北齐元海位高权重,恐怕遭众人议论。于是向君主上表,请求做青、齐二州的刺史。他认为这样安静地居于一隅,一定不会招来别人的议论。他吸取了老庄思想的精华,全身远祸,以静制动。历朝历代,有权有势的人,当他的权势旺盛的时候,好像炎炎的烈火,一理侥幸得福很厚,但等到时衰运败,得祸也必然最为悲惨。反之,那些不羡功名,以沉静自居、恬淡清闲之人,则不会招人议论,即快乐又自适。只有能屈能伸,以退为进才能使富贵生活更长久。【若社稷颠覆,当背城死战,安能区区偷生苟活?】
选自《北齐书*季氏传》。社稷:国家。颠覆:灭亡。背:背靠着。区区:拘泥、局限。意为“如果国家面临灭亡,应该背靠城墙决一死战,怎么能苟活求生呢?”
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习孔孟之道,固知舍生取义之理。当自己的国家面临危难之时,要想活着,就会损害道义;要想保全道义,就不能保全生命。与其活而不义,不如合乎道义赴死更好些。正可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 选自《北齐书*袁聿修传》。慎:谨慎小心。畏:惧怕。譬:比喻,比如。防:堵塞。川:河流。意为“瓜田边,李树下,古人路过时很谨慎。话说多了很可怕,因此谨防多言就好像防止河流崩溃一样。
言多必失,于己不利。所以,一个人在语言表达上把关不严,则会使自己所处的环境混乱不堪。当宝玉缺损时,尚且还可以把它磨平。可是一旦说话不当,可就无法补救了,因为覆水难收,所以我们平常说话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避免因不慎而导致的失误,免得后悔终生。【举善从谏,在上之明规;进贤竭言,为臣之令范。】
选自《陈书*宣帝纪》。举:推荐。意为“任用善士,接受进谏,这是为君的规范;举荐贤人,忠心进言,这是为臣的本职。
自古以来,只要能重用一些有才华的大臣,让他们各司其职,就算君主不用整日劳顿,天下也会大治。所有明君往往会网罗一些善士贤人,以保诸事妥善顺畅。一旦他们陷入僵局困境时,自有才智之士忠心进言;助他们化险为夷,又代他们劳顿,排除障碍。善于用人的君主可谓明智,他可以使那些拥有非凡才智的人为我所用,臣服于我。因为生之短而无涯,博采众之所长,集思广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会成就一番功业。
【难使俭而合礼,勿得奢而乖度】 选自《陈书*宣帝纪》。意为“宁可节俭也要合乎礼义,不要因为奢侈而违反法度。”
这句话是孝宣帝给其儿子的遗招。他要求他儿子为他修墓治丧要节俭,不能由于奢侈而违反法度,大操大办则违反了先王的规定。陈时的薄葬有其历史原因:其一,因为前代厚葬之墓被盗毁坏有深刻的警戒作用;其二,因为门阀世族和新军阀势力强大,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皇权的衰落直接关系到集权的程度,帝王的财力受到限制,因而影响到帝陵的耗费;其三,因为受到封建儒家礼教的冲击,虽然对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欲求和留恋,但对后世则看得较为轻淡,这样的人生观导致了一些人薄葬。尽管古代帝王的薄葬有其历史、政治、经济和思想等主观的原因,但他们所提倡的这种节俭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英睿当乱而不移,忠贤临危而尽节。】
选自《南齐书*齐高帝萧道成本纪》。睿:看得深远。移:动摇。意为“英勇睿智的人在混乱面前毫不动摇,忠臣贤士面临危险能够保持节操。”
自景和以来,王纲驰率,叛军并起,像萧道成那样英睿的人已不可多见。这句话就是宋帝于479年任命萧道成为相国时对他的高度赞扬。认为他在乱世仍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临危尽节,刚强义烈,保国济民。其实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动荡和危难,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总能从无数次的劫难中一次又一次地昂起头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这些英睿忠贤之辈,他们总会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他们身上都保持了一种可贵的民族节操,一种伟大的独立人格和凛然正气。
huò【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选自《南齐书*孔稚传》。尺蠖:尺蠖行动时身体向上弯成弧状,像用大拇指和中指量距离一样。所以叫尺蠖。屈:弯曲。伸:展开。意为“尺蠖屈身爬行,来求得伸展身体。”
大丈夫能屈能伸,就像孔稚所说的一样,屈是为了求伸。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方法。将“屈”作为一种谋略,是达到某一志向的一种手段,绝不是为屈而屈。积极的屈不意味着人格的渺小,自我的萎缩,它只是将独立的我暂时“隐藏”,作为保存自己力量的重要手段,一旦时机成熟,就伸展其积蓄的力量,达到既定的目标。【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quān选自《南齐书*刘悛传》。伤:伤害。意为“百姓受到伤害,国家就会分崩离析,农民受到伤害,国家就会贫穷困乏。”
kuī当太祖打算铸造钱币时,李悝及时做了劝阻。他说:粮甚贵伤民,甚贱伤农,其结果会造成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太践或太贵,民与农其中之一必然要受到伤害。这种思想反映了一种以民为本,以农业为主的思想。其用意是建议统治者要重视百姓的利益,在制定任何政策时,都不要伤害百姓。同时,还要重视农业生产。因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果二者有一个受到伤害,后果不堪设想。
xiān【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
选自《北齐书*崔暹传》。任:责任、职责。意为“崔暹担忧国家就像担忧自己的家一样,把国家的兴衰做为自己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国人自然深深担忧国家就像担忧自己的家一样。从中国古代传统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中,也可以明确感受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美德。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价值理想。中国传统伦理“为天下”的美德,其社会根源是宗法社会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承袭,这种精神培育了国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前赴后继,造就了一大批舍小家顾国家的志士仁人。【酒虽会性,亦所以伤生。】
选自《宋书*范泰传》。会性:助兴。意为“酒虽然能助兴,但也会伤害身体。”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酒也是这样一种东西。在宴会中它确实有助于增加人们的兴致,活跃气氛,增加人们的友谊,而少饮也有助于人身体的健康。然而过度饮酒则会伤害身体,使人神志不清,影响正常生活。古人就把“酒”与“色、财、气”并称为“四大祸害”,可见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所谓“酒能乱性”、“酒后无德”、“酒后失言”等词语的出现,也都体现了酒的坏的一面。
古代经典诗词名句赏析古代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历经时光的淘洗与淬炼之后,变得成熟和璀璨。而在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更是如此。今天,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走进文人墨......
古代经典名句与赏析导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作文需要素材,讲演需要素材,好的作文,好的演讲都是好的素材呈现出来的,素材有了,自信便有了,功夫自然流露于言表。以下是小编为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古代经典诗词名句赏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古代名句精选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代名句: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5、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6、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7、莫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