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交流合作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加强交流合作”。
交流合作,互利共赢
——霍晓虹会长在2005中欧鞋业合作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和到会的中方人员对各位欧洲鞋业界人士不辞辛苦、不远万里,前来与我们共同进行鞋类交流、探讨合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商务部对论坛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中国鞋业发展迅速,出口增长较快,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但同时也给传统制鞋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一些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通过各种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方式阻止中国鞋进入其市场,有些甚至采取了极端的方式,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在现阶段又是难免的。我们不惧怕贸易摩擦,因为我们没有倾销,我国鞋的成本确实就是比较低;我们也不惧怕外国的技术标准,我们把它视作来自外部的对我产业提升的推动力。但是,我们不愿意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到口舌之争上,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与国外鞋业界的交流和合作,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发挥各自的长处,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众所周知,今年6月30日和7月7日,欧盟委员会分别对自我国进口的劳保鞋和皮面鞋进行反倾销调查,目前皮鞋的抽样核查已经结束,劳保鞋的抽样核查也已经开始。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端是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我们完全可以用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方式从更深层次解决问题。
在今天这个论坛上,我准备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鞋业发展现状
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鞋业发展迅速。目前有生产企业20,0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350余万,各类鞋产量约100亿双。2004年,我国鞋出口60亿双,152亿美元,其中皮鞋出口11.5亿双,63.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1.5%;塑胶鞋出口33亿双,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7.5%;纺织面鞋出口12.5亿双,21.8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39%,其他鞋所占比重很小。我国鞋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占总额的39.2%,欧盟占14.5%,日本占7.8%,香港占6.3%,俄罗斯占5.3%。在欧盟25国中,对英国出口额最大,为3.2亿美元,占对欧盟出口总额的14.5%;其次为荷兰,占11.6%;德国占11.3%,意大利占10%,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所占比重均超过9%。
我国鞋业生产、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近年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出现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在我国鞋类出口贸易中,三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2004年为45.3%,私营企业出口增长率最高,2004年比2003年增长91.6%。在各种出口贸易方式中,对外加工贸易所占比重最大,为46.2%,一般贸易出口占42.6%。
我国鞋业已经在广东(东莞)、福建(晋江)、四川(成都)、及重庆等地形成了集原料、研发、生产、销售等比较完整的产业群。我国鞋类品种多样、质量上乘、价格低廉,在国际鞋类市场上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鞋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行业意识不强。
以出口企业为例,2004年,在8837家出口企业中,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6家,占总家数的0.41%;出口金额为3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3.5%。出口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有1838家,占总家数的20.8%,出口金额141.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3.2%。简单说,就是20%的出口企业,出口金额超过总额的90%;另外80%的出口企业,出口金额只占总额的不足10%。小企业数量多,在行业中所占份额小,整体意识相对就弱,对行业的长远发展就关心不够。我国鞋业经营秩序较乱主要由此而生。
2、出口增长以数量为主、整体利润率低
我国鞋类出口金额的增长基本是以数量增加拉动的。自2000年-2004年的5年间,我国鞋类出口数量由39.7亿双增加到60亿双,年增长率分别为2.52%、8.4%、16.7%和17.28%。出口金额由2000年的98.5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52亿美元,年增长率分别为2.54%、9.8%、16.86%和17.28%。可见,数量与金额基本是同步、平行发展,金额的增长是由数量堆积而成的。出口单价数年均在2.5美元/双水平徘徊。我国鞋企的出口利润一般在5-15%,在整个产业链中优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国际品牌等增值较大的部分主要依赖外国。
3、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易引发贸易摩擦
我国鞋类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及我国的香港。对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我出口总额的73%,这也是我鞋业长远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市场过于集中易引发贸易摩擦。自1979年以来,共有10个国家和地区对我鞋类提出反倾销指控,涉案金额9.6亿美元,其中欧盟5起,涉案金额7.9亿美元。
4、营销方式落后,消费人群集中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营销方式的国际化,而我们对营销方面的新理念、新方式不熟悉,还习惯于“坐等”和“推销”,这就大大的限制了我国鞋类市场的开拓。当然,我们在各种营销活动中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另外,我国鞋大多为中、低档次,消费人群多为中、低收入者。我们要想在世界鞋业舞台展示自己,仅靠数量是不能入选的。目前,我们的高质量皮鞋平均售价不足6美元,而意大利、西班牙的要卖到25美元/双以上。我们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应向高档、高价位鞋区进军,拉开产品档次和价位差距,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要。
解决好上述问题,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立足自主创新,也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我国鞋业整体竞争力。
二、中欧鞋业各有优势,可以互利共赢
1、中欧鞋类贸易现状中欧鞋类贸易近年处于平稳增长状态。(1)、中方出口
我国对欧盟出口鞋类品种以塑胶鞋、纺织面鞋为主,2004年,塑胶鞋和纺织面鞋出口各为3.9亿双和3亿双,皮鞋为1亿双;金额以塑胶鞋为主,9.35亿美元,占总金额的42.2%,皮鞋6.74亿美元,占30.4%,纺织面鞋5.68亿美元,占25.6%;平均单价以皮鞋最高,为6.53美元/双,比2003年上升11.33%。2004年,我国对欧盟出口企业总数为3093家。
(2)、中方进口
中国进口的主要是高档鞋类产品。加入WTO以后,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步融合。中国鞋在国际市场上与外国同类产品竞争的同时,在中国国内市场上也要与进口鞋竞争。中国的市场很大,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对各种档次、价位、品种的鞋都有很大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对质量好、舒适度高、时尚流行的高档鞋的需求迅速增加。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1500元以上一双的高档鞋的消费人群已超过我国总人口的10%,约1.3亿人。统计表明,美国人均年消费鞋7双,欧洲意大利的年消费量最大,2003年人均消费鞋6.8双,法国是5.6双,英国是5.3双,而我国尚不足3双。近年,欧洲消费市场最明显的变化是人们追求随意、休闲的生活状况,因而,运动、休闲类鞋的消费量增长较快。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进口鞋类产品数量为4817.2万双,进口金额为4.75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7.93%和27.1%,其中从欧盟进口数量372.7万双,进口金额为6230.7万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3.4%和71.6%,增长速度排在各进口国家的前列。
今年1-9月我国自欧盟进口鞋类345万双,6332万美元。进口的欧洲鞋主要为高档皮鞋,进口的主要国别是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法国、德国等。进口的增长率为37%。欧洲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一般在1500-3600元/双。
2、中欧鞋业互补性很强
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多为塑胶鞋,中、低挡价位的皮鞋和纺织面鞋。近年,虽然中国鞋出口的品种有所调整,价格有所上升,但总的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中国鞋业基本上还停留在以出口数量的增长解决劳动就业,解决温饱的水平上。
中国鞋目前的生产、出口状况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研发设计能力、营销理念和营销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我们正在努力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我认为,今后的3-5年内,我国的鞋业将会有明显的提升,不仅是品种的调整、价格的提高,中国鞋在自我设计的美观、舒适等方面也会有明显的改观。
当然,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艰难,特别是在突破设计、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立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在接受先进的营销理念方面还要一步一步地推进。在这方面,我们要向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同行学习,借鉴他们发展的经验,丰富、发展自己。这里要说明一点,我们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的仿造。不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是对自己人格的不尊重,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会起到破坏的作用。我们清楚的看到,中国鞋业不足的方面,正是欧洲鞋业的优势所在。
欧洲鞋业发展历史长,有先进的设计,精美的工艺,高新的技术,全球知名的品牌,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中国鞋与欧洲鞋在品种、技术、知名度及售价等方面目前都没有处在同等的水平上。
中国鞋与欧洲鞋的竞争主要在数量方面及在类似档次皮鞋的销售价格方面。
欧洲鞋业感到生存发展的压力很大,有来自中国等国家鞋业发展,成本低廉的因素,也有来自消费者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各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而后者可能占比更大。
中国鞋业在生产、加工、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在鞋的产业链中,从优质原材料、制鞋机械至设计、研发以及技术标准、乃至营销渠道等方面欧盟都占有先机,具有绝对的优势,这种状况仍将会保持一段时间。这就形成了中欧鞋业局部竞争,而在更多方面可以合作、互利的格局。
三、对中欧鞋类贸易摩擦的看法
欧盟(前欧共体)1989年12月对中国麻底鞋实行最低限价,1996年终止。1995年以后,欧盟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我鞋类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双边鞋类贸易的发展,但却未能阻止中国鞋业的前进步伐。事实上,欧盟限制中国鞋进口的10年,正是中国鞋业大发展、大提高的10年,也是中欧鞋业合作最好的10年。目前,中国制鞋业进口欧盟的皮革等原材料、进口欧盟的制鞋机械、引进欧盟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共同建立研发机构、为欧盟知名品牌贴牌生产、利用欧盟的营销渠道进行销售等等。可以说,现在中欧鞋业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我认为,依靠限制措施阻止不了中国鞋业发展,各自发挥优势,合作互利才是积极解决矛盾的出路。欧洲鞋生产企业受到了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鞋业的不同程度的冲击,向政府反映诉求是可以理解的,无可指责,认为双边鞋类贸易不平衡也是实际情况。但欧盟委员会应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应了解双边贸易不仅在鞋业间进行,它有着更广泛的意义。欧盟委员会应当看到,在目前中欧鞋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下,对于任何一方的伤害,必然会伤及另一方,结果是两败俱伤。
如前所述,在中欧鞋类贸易中,所有增值较大的环节都在欧方,中方只是在生产加工环节辛辛苦苦赚了一点加工费。欧盟在总体上是最大的受益者,实在不应当对我们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我们希望欧洲鞋业与中国鞋业共同发展。我们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如产品方面的互通有无,共同满足对方的市场需求;各自市场信息的互相交流;充分发挥欧盟鞋业在技术、管理、设计等方面的特长,开展技术培训、品牌推广、组织共同的设计研发中心等,还可以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创立新的品牌;我们也欢迎欧盟鞋业来华投资办厂,我们商会愿意为欧盟企业提供最大能力的帮助,推动中欧鞋业的共同发展。
世界是绚丽多彩的,这些绚丽和多彩是由各种矛盾交织而形成的。没有矛盾世界就会暗淡无光,解决了矛盾世界就会绽放出新的异彩。我们正在解决矛盾,我们正在用争论、交流、合作等多种方式解决矛盾。我们愿通过矛盾的解决,为中欧鞋业创造公平、互利、和谐的发展环境,这也是我们举办这次论坛的初衷。我相信,我们能够成功。
【合作交流】首次新型城镇化PPP模式探索与实践交流会于2月6日成功举办2015-02-10 中建一局二公司PPP中心 中建一局二公司PPP中心2月6日,集团公司投资部总经理陈雷、基础设施......
高效课堂交流材料2010-04-07 16:30:59|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教学上的问题,实感荣幸,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能给我这次机会,但是......
合作创新 共同发展——第四期APEC电子贸易与供应链管理高级培训开学致辞商务部副部长 蒋耀平2008年11月11日各位专家、各经济体学员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
高效课堂——合作交流环节在3611教学模式下,在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环节,教师虽然有巡查,但是不能对6个小组都指导到位,怎么办? 每次上课所出现的同一个问题,我都没采取恰当方法去解决......
沟通 交流合作 通过近一个的思想整顿,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思想指导行动,行动体现在工作,工作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那些旧习惯、老毛病一概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