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代书法名家及作品”。
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
东汉 蔡邕(蔡文姬之父):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译文:从事书法活动,要散淡心智。动笔之前,须心胸舒展,任凭性情恣意,继而挥毫书写,若是被迫应事,即使用中山产的兔毫佳笔,也写不出佳品来。在书写之前,还要静坐默思一番,将适意的构想记忆在胸,言不出口,气息平和,聚精会神,如同面对圣贤至尊,那就没有写不好的。作为书体的间架结构,须赋予它多种的形态,譬如:犹如端坐行走,犹如飞翔舞动,犹如往来回转,犹如俯卧腾起,犹如愁苦喜笑,有的犹如虫食木叶,天然雕饰,有的如同利剑长矛,威风凛凛,有的如同强弓硬箭,遒劲疾射,有的如同水火,澎湃燃烧,有的仿佛云烟迷雾,若隐若现,有的好比太阳月亮,光洁明媚。总之,在字体结构的纵横分布中,广为汲取自然现象的美妙风姿,方能称为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
三国魏 钟繇:
临死,乃从囊中出以授其子会,谕曰:“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
(译文: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厕所中,竟忘记了回来。)
东晋 卫铄(卫夫人,王羲之老师):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译文:大凡学写字,先要学执笔之法,如果作真书,要执去笔头二寸一分处;如果是行草,要执去笔头三寸一分处。下笔点画波撇曲折,都要尽一身之力行笔。初学书者先学大字,不得从小字开始。善于鉴赏的不善于写,善于写的不善于鉴赏。善用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叫它“筋书”,多肉少骨的叫它“墨猪”,多力丰筋的是可取之法,无力无筋的为错误之法。要一一从其间吸取奥妙、体会真谛,并且合理地运用它。)
东晋 王羲之:
夫书,不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
(译文:所以书法最重要的并不是写得端正整齐给人安稳的感觉。先是用笔,有的用笔是卧势,有的是仰势,有的笔画互相依靠,有的笔画是倾斜的,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每写一个字,可以如同刀刻出来的那样,可以像鸟儿的头那样圆转,可以像隶书那样铺散,可以写成八分书体;可以写得到处留白,就像虫咬过的树叶,可以写得头大身细,像水中的蝌蚪那样;可以写得苍劲有力,像威武的壮士佩带着宝剑,可以写的婀娜柔媚,像苗条的女子.)
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
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译文:如果要写上一面字,则必须每个字的意境不同,不能重复.写虚字用强笔,写实字用弱笔,虚实相生,强弱有致,就会跌宕起伏而达到感人的艺术境界.)
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
(注:王右军此段对老师有微词,有失厚道,但其书技已超卫夫人,性情使然尔)
唐朝 孙过庭:
《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译文:《书谱》里说:观察笔法中,悬计垂露似的变异,奔雷坠石般的雄奇,鸿飞兽散间的殊姿,写舞蛇惊时的体态,断崖险峰状的气势,临危据枯中的情景;有的重得像层云崩飞,有的轻得若金蝉薄翼;笔势导来如同泉水流注,顿笔直下类似山岳稳重;纤细的像新月升上天涯,疏落的若群星布列银河;精湛的书法好比大自然形成的神奇壮观,似乎进入决非人力所能成就的妙有境界。的确称得上智慧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心手和谐双畅;笔墨不作虚动,薄纸必有章法。)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译文:楷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楷书如欠缺点画工夫,仍可记述文辞。)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译文:初学分行布局时,主要求得字体平稳方正;既然掌握了平正的法则,重点就要力追形势的险绝;如果熟练了险绝的笔法,又须重新讲求平侧欹正的规律。初期可说还未达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真正实现平正,书法艺术臻于老成阶段,那么人也进入老年时期。)
唐朝 欧阳询: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注:这是欧阳询给善奴书写的书法秘诀。看似笔法,又关笔势,连书写者应具备的心态也涉及到了。“细详缓临,自然备体”,强调的是以虚静心态达到审美创造的境界。四个“不可”追求的是“中和"法度,至于如何才能掌握好这个“度”,就看各人的努力和悟性了。)
唐朝 柳公权:
帝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译文:唐穆宗时,柳公权夏州书记的身份上奏折。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见到你的笔迹,想(你)很久了。”随即拜柳公权为侍书学士。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用笔方法,柳公权回答说:“心思端正则用笔才能端正,这样才成法度。”唐穆宗变了脸色,明白他是在用书法下笔来进谏。
唐朝 怀素颜真卿师徒: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注:屋漏,雨水顺墙下流,不会一泻而下,必将顺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下注,形成极为顿挫有力的痕迹。书法的竖画,就应当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这个比喻是颜真卿琢磨出来的。有一次,他向草书大家怀素请教笔法。怀素用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和壁坼之路即墙壁裂开的痕迹作比喻。颜真卿说:“如何是屋漏痕?”怀素很高兴握着他的手说:“得之矣。”)
唐朝 韩愈
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译文: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柯交错。苍劲钩连像金绳铁索穿锁钮,浑然又像织梭化龙九鼎沦没。
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
宋朝 苏轼: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注:神采、气韵、骨力、筋脉、血色——书法五大法宝。
神:书家精神和风采含蕴,书家个性、情意和生命
力量。
气:书法中生气、气势、韵味、韵致
骨:笔画线条质感,雄强硬朗的力度美。筋,肉之力也,筋骨、筋力。脉络联通。
肉:字的肌肤视觉美感。通过点画的方圆、肥瘦、墨色,显现姿媚、丰研、华润、艳丽等风采。
血:血色。血气充盈。水墨燥湿合度,血润丰满。)宋朝米芾: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锺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
(注:所谓八面,就其字面含意而言,指的是四方和四隅(角)。照米芾的意思,所谓“八面具备”,就是指每个字笔画的长短粗细屈伸正侧、每个字乃至整篇书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空间的大小疏密、笔致的动静疾徐等,都要富于变化。就笔画而言,不可大小粗细如一;就笔势而言,不可劲健到底或姿媚到底;就布白而言,不可平均分配,状如算子。米芾批评欧、虞、褚、柳、颜诸家为“一笔书”,主要指他们的字着意安排,缺少变化,失去古法。)
“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期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注:米芾的传世书评被引得最多的,恐怕要数《海岳名言》中的这一段。“蔡襄勒字”。此处之“勒”系雕琢、迟滞之意。米芾的一段书评可作此字的注脚:“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繁华。”“沈辽排字”,谓其笔画字体大小划一。“黄庭坚描字”,谓其以画法入书法,颇现做作。可参阅明代王世贞语:“山谷道人以画竹法作书。”“苏轼画字”,“画”字之义近于“描”字。米芾此处或隐指苏轼书法肉多于骨。前引米芾书论中之“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中之“画”,即与此“画”同义。米芾自评之“刷”字可理解为迅速与率意。苏轼评米芾书:“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锺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庭坚云:“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炎祖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注:毋庸置疑,在米芾并不算丰富的书论遗产之中,那占有醒目地位的贬斥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人书法艺术的过激之语,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书论的影响和声誉。冯班说他以颜真卿的书法为“恶俗”,是虚妄不实的“欺人之谈”;李东阳说他把颜、柳视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亦过矣”;“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的这一番话是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时尚”的。因而董其昌说“宋人书多以平原为宗”,“宋人无不写《争座位帖》”,并非无缘而发。那末,米芾贬斥颜、柳等人的思想根源何在呢?他是从什么角度立论的呢?值得一探。)
元朝 赵孟頫: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古人得佳帖数行专心学之便足名家
清朝 包世臣
所著《艺舟双楫》云:
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版刻
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曰神品。
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
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
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
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
清朝 康有为
所著《广艺舟双楫》云:
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
《爨龙颜》为雄强茂美之宗,《灵庙碑阴》辅之。《石门铭》为飞逸浑穆之宗,《郑文公》《瘗鹤铭》辅之。《吊比干文》为瘦硬峻拔之宗,《隽修罗》《灵塔铭》辅之。《张猛龙》为正体变态之宗,《贾思伯》《杨翚》辅之。《始兴王碑》为峻美严整之宗,《李仲璇》辅之。《敬显俊》为静穆茂密之宗,《朱君山》《龙藏寺》辅之。《辅福寺》为丰厚茂密之宗,《穆子容》《梁石阙》《温泉颂》辅之。
《张玄》为质峻偏宕之宗,《马鸣寺》辅之。
《高植》为浑劲质拙之宗,《王偃》《王僧》《臧质》辅之。《李超》为体骨峻美之宗,《解伯达》《皇甫摐》辅之。《杨大眼》为峻健丰伟之宗,《魏灵藏》《赓川王》《曹子建》辅之。
《刁遵》为虚和圆静之宗,《高湛》《刘懿》辅之。《吴平忠侯神道》为平整坤净之宗,《苏慈》《舍利塔》辅之。《经石峪》为榜书之宗,《白驹谷》辅之。《石鼓》为篆之宗,《琅琊台》《开母庙》辅之。
《三公山》为西汉分书之宗,《裴岑》《郙阁》《天发神谶》辅之。
(注:上为康有为所列各名碑之长处。)神品:《爨龙颜碑》、《灵庙碑阴》、《石门铭》 妙品上:《郑文公四十二种》、《晖福寺》、《梁石阙》 妙品下:《枳阳府君碑》、《梁绵州造像》、《瘗鹤铭》、《泰山经石峪》、《般若经》、《石井阑题字》、《萧衍造像》、《孝昌六十人造像》
高品上:《谷朗碑》、《葛祚碑额》、《吊比干文》、《嵩高灵庙碑》、高品下、《鞠彦云墓志》、《高勾丽故城刻石》、《新罗真兴太王巡狩管境碑》、《高植墓志》、《秦从三十人造像》、《巩伏龙造像》、《赵珊造像》、《晋丰县造像》
精品上:《张猛龙清德颂》、《李超墓志》、《贾思伯碑》、《杨翚碑》、《龙藏寺碑》、《始兴王碑》、《解伯达造像》
精品下:《刁遵志》、《惠辅造像记》、《皇甫摐志》、《张黑女碑》、《高湛碑》、《吕望碑》、《慈香造像》、《元宁造像》、《赵阿欢三十五人造像》
逸品上:《朱君山墓志》、《敬显俊刹前铭》、《李仲璇修孔子庙碑》
逸品下:《武平五年灵塔铭》、《刘玉志》、《臧质碑》、《源磨耶祗桓题记》、《定安王元燮造像》
能品上:《长乐王造像》、《太妃侯造像》、《曹子建碑》、《隽修罗碑》、《温泉颂》、《崔敬邕碑》、《沙门惠诠造像》、《华严经菩萨明难品》、《道略三百人造像》、《杨大眼造像》、《凝禅寺碑》、《始平公造像》
能品下:《魏灵藏造像》、《张德寿造像》、《魏元预造像》、《司马元兴碑》、《马呜寺碑》、《元详造像》、《首山舍利塔铭》、《宁甗碑》、《贺若谊碑》、《苏慈碑》、《报德碑》、《李宪碑》、《王偃碑》、《王僧碑》、《定国寺碑》
(注:以上系康有为将历代名碑分为神品、妙品、高品、精品、逸品和能品。)
以古为师以魏晋绳之则卑薄已甚,若从唐人入手则终身浅薄无复有窥见古人之日。
清朝 刘熙载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清朝 杨守敬
一要品高,下笔不落尘俗;二要学富,有书卷气。
清朝 梁山舟
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
毛泽东
早年在《讲堂录》中说文贵颠倒簸弄,故曰做;字须振笔疾书,故曰写。以禅论书
书法当排除一切尘滓俗秽,追求心灵空明澄净之境界。
(夏海涛为书法小组同学整理)
历代书法精论(上)蔡邕·篆势、笔论、九势篆势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
1、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
《中国书法艺术修养》答案一、单项选择“草圣”指的是(c.张芝 )。“临池作书、池水尽墨”讲的是(c.张芝 )。“妙悟八法、留神古雅”指的是(d.赵构)的书法。“上款”通常写在正文的......
富县初级中学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11月4日上午,富县初级中学开展了以“书法名家进校园”为主题的活动,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本次活动请......
历代书法理论书目1 / 6历代书法理论书目 由于历代书论繁杂,各发各家言,难以全述。下面列出历代书论名录,以便爱好书法的朋友选取感兴趣的部分,选择性阅读。秦汉李斯《用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