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_赵县教区的问题很严重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4:44: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赵县教区的问题很严重”。

赵县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一、基本情况介绍

河北省赵县地处石家庄市东南部, 全县总面积67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赵县共有人口50.5万,全县共有农村学校176所。赵县是河北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全县16个乡镇(办事处),281个行政村,总人口57.6万人,其中未成年人11.8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9所,国办学校192所,民办学校7所。其中,国办高中:8所; 国办初中:30所;国办小学:152所; 特教学校:1所;县直幼儿园:1所; 民办学校7所。全县在校学生107335人,其中小学49643人,初中38724人,高中18968人。

全县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5331人,其中专职教师学历达标率为:小学

100%,初中92%,高中87%。具有高级教师资格教师187人,中级教师资格2355人,初级教师资格2795人。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长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占6%,高中以上(含中专)学历的占15%,初中学历的占89%,不难看出,受调查学生父母的学历都明显偏低,由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有时也力不从心,对家庭教育方法更无从谈起,因为他们自身成长的家庭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后天教育,他们没有从父辈那里获得好的教育方法,因此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他们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很多家长在盲目的状态中全然不知教育的“路”到底在何方?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孩子就会慢慢地滋长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在家庭中,家长没有起到榜样作用,没有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是否顾及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这一问题时,大对数家长回答从没有顾及过,从没有想过父母吵架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试想,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加上高素质的父母与孩子经常没有安全感的家庭比较,培养出的孩子一定可想而知。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爱模仿的天性注定要受到家庭成员和家庭文化的影响。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教育好子女又从何谈起。

而且,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了很多。

(二)家长外出务工,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有较大的转变,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在调查中的3位多家长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46%,母亲外出打工的占19%。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21%,父母都未出去打工的占14%。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基本上满足子女上学所需的花费,表面上看,他们为家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可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要,孩子就会好好学习,自己也尽到了责任。可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染上不良习惯,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恶习,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靠金钱、溺爱来补偿子女只会适得其反,可谓得不偿失。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家长不主动与

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对学习成绩都漠不关心,更谈不上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校表现了。在调查中发现,家长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的仅占13%。其实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成绩好、表现优秀,老师虽然可以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或某个学习阶段的心理变化,但没有家长的配合,老师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细致的说教,毕竟孩子太多。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居住的不稳定,子女受教育等问题使外出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区域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尤其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的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外出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

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及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下一代的教育质量,而且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也有利于使更多的人们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通过调查与分析分析,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管理。

充分利用家长学校阵地,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的匮乏,成为家长合理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障碍。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管理,很好地利用家长学校这个阵地,从提高家长的认识,转变观念入手,经常举办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第二、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或者就地就业。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服务模式和庭院经济,或者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余出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孩子,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强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另一方面,父母在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一可以照顾家庭,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身体、心理变化,并配合学校对孩子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二可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所以政府部门应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机会,加大培训力度,采取措施鼓励或奖励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种、养、加一条龙模式的经济结构及庭院经济模式,达到教育孩子与增收致富两不误。

第三、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

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没有寄宿制,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应在中小学针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建议建立一批寄宿制学校,教育部门培训一批精干优良的师资队伍安排在寄宿学校,从学习、生活、心理成长等方面全方位关心留守儿童,使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孤独的心灵找到停靠的港湾,使孩子们身有人爱、难有人帮、心有人护,既解决外出父母的后顾之忧,又使孩子们收到良好的教育。

第四、家长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和沟通。

一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交流。家长们不妨把老师的电话记在自己的号码簿上,在烦忙工作之余打个电话询问一下孩子的近况。有些家长怕影响了老师的休息时间,孩子没出事打扰什么老师呢?其实不然,大多数老师都是有着强烈责任心与职业道德的人。她们会认真地交流孩子的情况,不错过鼓励孩子的良机。二是利用书信交流。把孩子在家的情况或者孩子学习生活上出现的一些疑问,写成纸条或者书信让孩子带到学校里。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三是通过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去了解孩子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现的问题一起与老师协商解决。总之,多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便于更好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学生与老师接触的机会,通过实行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让留守学生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教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学生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自身健康成长。

关于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现代教育现状分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10级1班 王波 1009020137)教育乃立国之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

中小学教育现状

中国教育改革:现状反思与路径探索(鲁林岳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国家督学)自“十二五”起,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发......

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

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一、舞蹈教育现状1.舞蹈教学成为深化美育的有效手段。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

中小学教育现状研究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实践材料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实践教学项目: 专业实践和社会调查调查报告名称: 上饶地区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实践起止时间: 2016年7月5日至8月30日......

下载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