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家乡的变化好”。
最美丽的家乡吉林市
我的家乡就是在美丽的松花江畔,美丽的江城——吉林市。
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东北第五大城市(市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吉林是一个依吉林市地图山傍水的美丽城市,位于长春市以东124公里处。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利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
吉林市为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朝鲜族风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吉林市最繁华的街市在东市场、大东门一带。
吉林是中国北方著名山水城市。
城东有“左青龙”——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迤逦而卧;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盘踞;城南有“前朱雀”——风景如画的朱雀山钟灵毓秀;城北有“后玄武”——遐尔驰名的北山、玄天岭、桃源山古庙掩映。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满、白山、红石三个水电站的建成,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松花湖被定为国家级旅游区,吉林雾凇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龙潭山鹿场被列为国家级旅游景点。
吉林市经济发展迅速,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78亿元,是2008年的3.1倍。但变化更大的,是民生的改善,棚户区改造、“零成本”创业„„用吉林市委书记张晓霈的话说,“这5年,是吉林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发展变化最快的5年,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环境改善
城市污水处理率由31.9%提高到91% 长吉一体化给了吉林市新的机遇与挑战。5年来,吉林市科学规划建设了汽车产业园区、经开区、南部新城区等十大功能区,中心城市建成区已经扩大到167平方公里,逐步发展为东北和东北亚重要新型产业基地,并打造成旅游度假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710亿元,随着人民广场、人民医院一期、解放西路及吉林站改扩建等工程的竣工,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其间,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由31.9%提高到91%。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基本完成。
从2008年起,吉林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续5年超过320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逐年下降。吉林市真正成为水碧天蓝之城。
民生改善
修路修桥出行便利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5年来,吉林市坚持把改善民生工作放在首位,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暖房子”工程,5年累计拆迁改造建筑面积669万平方米,建设廉租、公租住房60.1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2万户。仅城市棚户区改造一项,吉林市就有20多万户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
群众居住条件改善的同时,还伴随着居住环境质量的提升。5年来,吉林市先后对200多个老旧小区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整治。
在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方面,吉林市每年至少对30条主街路进行维修,确保道路完好率、平整度。特别是在桥梁维护方面,更是每年都有大手笔。
在推动劳动就业方面,吉林市多渠道着手,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次)以上;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创办了14个创业大市场,落实扶持政策,帮助23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零成本”创业,带动1.1万人实现就业。
吉林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覆盖人群逐年扩大。目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总体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9.4%。
办学条件改善
整合中小学校290所解决布局不合理问题
5年来,吉林市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协调、科学发展,先后整合中小学校290所,解决了部分学校布局不合理问题;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建立11个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区。
为解决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紧缺的难题,吉林市选派大批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选拔农村教师到城市研培以及组织大规模的“送教下乡”等活动,桦甸市在省内率先消除了“择校”现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吉林市还先后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和灾后水毁学校重建工程等一批教育重点工程。仅2011年就改造薄弱学校75所,改造面积375229平方米。
文体事业改善
“北山揽胜”灯组创下世界纪录
5年来,以“松花江之夏”、“松花江金秋”为代表的“松花江”系列品牌广场活动已成为松花江两岸的文化风景。尤其是在中国·吉林市首届松花江彩灯文化节上,66组巨型灯组在3万平方米的水域上为市民、为国人、为世界奉上了一道精神大餐。“北山揽胜”灯组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让世界记住了江城。
同样繁荣一江两岸的,还有总投资百余万元的松花江健身长廊。随着8个门球场地水毁改造工程的完成、总面积1711平方米的6片篮球场塑胶场地的竣工、总面积1472平方米的6片羽毛球场塑胶场地建设的结束,加上其他沿江健身路径设施融会其中,一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便民利民的沿江健身休闲长廊已经形成。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的家乡吉林市会越来越美,越来越让我感到自豪。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市解放东路支行 信贷客户经理 郭希为 2014年2月1日
喜看家乡新变化“回家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跟我说。这句话勾起了我以前在家乡的事。我们村泥泞的路到处是小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小潭子,整个脚都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
家 乡 变 化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城市—淮安,淮安是个历史悠久而有人杰地灵的美丽城市。近十年来,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最早记事时,是在十年前,那时的我还是一位正......
家乡变了!今年我回了几趟老家,让我感悟很深,今非昔比了。以前死气沉沉的家乡,现在变得生机勃勃。我看见现在的家乡,不仅欣喜若狂,还有一点自豪。 我的家乡比较偏远,也很贫穷。人们......
家乡变化 二年级马心怡 家乡变化真是快, 童声齐力唱祖国, 你也唱,他也唱, 人人赞歌唱祖国。 马路广,公路宽, 条条大路平又坦, 条条马路通致富。 你植树,我植树, 人人植树换天地, 天也......
家乡变化星期六,妈妈带我来到了奶奶家,下车后,印入我眼帘一切让我不敢相信: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记忆中的家乡。小时候,一听说去奶奶家,说实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