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眼日宣传资料_全国爱眼日宣传资料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4:35: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爱眼日宣传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全国爱眼日宣传资料”。

2014年全国“爱眼日”宣传资料

2014年6月6日是第1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性眼病贯穿于糖尿病的各个不同时期,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骤盲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是威胁糖尿病病友的最严重并发症,因此被冠名为糖尿病致盲的“三大杀手”。

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青光眼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也是眼科最复杂、最顽固的病症。青光眼致盲数占盲人总数的20%。青光眼的种类繁多,其中最难治的要首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来势凶猛,痛苦之时常常痛不欲生,治愈率极低,以至很多青光眼专家对此也束手无策。然而,糖尿病性青光眼则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如下三步:(1)糖尿病眼底改变造成的视网膜缺血必然央殃及虹膜产生虹膜新生血管,也称虹膜红变;(2)虹膜新生血管由瞳孔缘向虹膜根部蔓延,并在虹膜根部形成新生血管网覆盖前房角,影响房水循环,致使眼压升高;(3)眼压的升高使前房出现炎症反应,房角发生大范围的粘连使房角关闭阻断房水循环,最终形成了难以治愈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糖尿病病友随着病程的延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同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多。近年国内报道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改变为38%~39%,病程5~10年者发病率为50%~56.17%,10年以上者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至69%~90%。

由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展迅猛,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眼痛、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发生眼内大量出血,药物治疗多难以奏效。手术治疗往往因术后新的滤过口再次粘连、闭合而造成手术失败。治疗青光眼手术的方式虽然很多,但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却无一有效方法,以至一些视功能难以挽救的病人最终以摘除眼球来解除病痛。

既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如此棘手,那么,防治就成为重中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防治应做到”三查、两早”。即查血糖、查眼底、查虹膜新生血管,早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早做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定期查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是阻断糖尿病性眼病的根本。糖尿病病友每隔3~6个月就应散瞳查一次眼底,以及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了解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和进展情况。散瞳查眼底的同时还应检查虹膜的变化。一旦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及早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客观地了解视网膜缺血的程度,以早期给予眼底激光治疗,阻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

2.骤盲白内障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称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或并发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在糖尿病并发的眼病中居第二位,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与血糖高、房水渗透压发生改变以及代谢紊乱所产生的毒性产物有关。高血糖引起的白内障又称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在糖尿病的后期由于色素膜炎、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成的晶状体代谢障碍引发的白内障又称并发性白内障。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主要发生在年轻的重症糖尿病患者中,在幼儿中也可发生,而中老年人比较少见。其发病率在10%左右,双眼多同时发病,进展速度快,常几天就可以成熟。晶状体混浊形态独特,开始时在晶状体的前囊下皮质中出现多数小水泡及水隙和皱褶,混浊呈云片状,晶状体囊十分紧张。继而有颗粒物组成的放射状条纹,常有彩色结晶、水泡及水隙等。

糖尿病性白内障若在发病初期及时地控制血糖,变混的晶状体可以部分恢复透明。晶状体一旦完全混浊只有依靠手术复明。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时间短、损伤小,有些病人可以在门诊完成手术。手术前病人血糖应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全身检查没有严重的心、脑、肾功能异常,并且应做细致全面的眼部检查,以便对术眼疗效进行正确的预测。一般无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术中植入合适的人工晶体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视力。而并发性白内障,由于继发于严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会大大增加,术后复明效果也不可靠,手术并发症明显高于常规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糖尿病性白内障一般进展较快,若治疗不及时,很快即可致盲,因此称为骤盲白内障。但本病是可以预防的,病友只要谨记:控制血糖、定期复查及早处理眼部并发症,即可避免走向”黑暗”。

3.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终点——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VI期,随着糖尿病病程和病情的不断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逐渐加重,血糖升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催化剂。而视网膜的反复出血导致了玻璃体内大量增殖性的条索,增殖条索的收缩将视网膜牵拉脱离,也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推向了终点——第VI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初改变是损害视网膜血管壁的周细胞,使血管壁膨隆形成微血管瘤,继而血管壁破裂出血。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导致了视网膜缺血、缺氧,出现视网膜渗出,这些视网膜病变构成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非增殖期。非增殖病变得不到控制,视网膜缺血范围增大,为了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状态产生了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属异常血管,异常的新生血管破裂后出现大量的眼底出血。这些出血一部分吸收,另一部分在玻璃体中形成大量的机化条索。机化的条索与视网膜粘连,当机化的条索收缩时必然牵拉视网膜,使视网膜出现浅脱离,严重者牵拉视网膜出现破口。眼内液体自破口进入视网膜下,产生范围更大、隆起度更高的视网膜脱离,甚至视网膜全脱离。

如果人的眼睛比作一台照相机,眼底就是照相机的底片。视网膜脱离如同照相机底片上的药膜脱落,必然造成影像的缺损,所以视网膜脱离无疑对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早期视网膜浅脱离的病友,由于视网膜隆起像哈哈镜一样,将落在视网膜上的影像变得弯曲,笔直的物体就变得扭曲。当出现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时,在相应范围内产生了盲区——视野缺损。一旦视网膜全脱离将导致全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网膜脱离需要手术治疗。及早手术治疗是恢复视功能的前提,早期小范围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可挽救部分视功能,大范围的视网膜脱离手术预后较差。目前手术治疗包括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玻璃体内的增殖,解除对视网膜的牵拉;用激光或冷冻的方法封闭视网膜破;在眼球内注气或注液将脱离的视网膜推向球壁;用硅胶垫压迫球壁使球壁与视网膜相贴等方法。在治疗中多是数种方法同时并用,其中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近年来国内迅速发展的高难度内眼手术,玻璃体切割术将视网膜脱离手术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平昌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爱眼日宣传资料

爱眼日宣传材料1992年9月25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在国内设立爱眼日,并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爱眼日第一次研讨会。这一倡议受到眼科学......

爱眼日宣传资料

爱眼日宣传资料2014年6月6日是第1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糖尿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

爱眼日宣传资料

6月6日全国爱眼日——“目”浴阳光,预防近视眼睛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重要器官,又是人类沟通外部世界的渠道,所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如今带眼镜的人越来越多,由其青少年眼疾屈光不正......

爱眼日宣传资料

6月6日全国爱眼日——全民护眼 守护光明眼睛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重要器官,又是人类沟通外部世界的渠道,所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如今带眼镜的人越来越多,由其青少年眼疾屈光不正的......

全国爱眼日宣传资料

全国爱眼日宣传资料对于人类来说,眼睛是视觉器官,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

下载爱眼日宣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眼日宣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