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三极管交流放大电路解读_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分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4:35: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半导体三极管交流放大电路解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分析”。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第2章

半导体三极管交流放大电路

本章重点

1.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静态工作点估算; 2.了解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

3.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和估算法。4.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法。

本章难点

1.共发射极电路的工作原理。

2.估算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3.分压式偏置电路的工作原理。4.功率放大电路。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放大器概述

放大器:把微弱的电信号放大为较强电信号的电路。基本特征是功率放大。扩音机是一种常见的放大器,如图3.1.1所示。

声音先经过话筒转换成随声音强弱变化的电信号;再送入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最后通过扬声器把放大的电信号还原成比原来响亮得多的声音。

图3.1.1 扩音机框图 放大器的放大原理框图

放大器的框图如图3.1.2所示。左边是输入端,外接信号源,vi、ii分别为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右边是输出端,外接负载,vo、io分别为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图3.1.2 放大器的框图

第一节 共发射机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一、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的作用 1.电路组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如图所示。2.元件作用

VT——三极管,起电流放大作用 GB——基极电源。通过偏置电阻Rb,保证发射结正偏。

GC——集电极电源。通过集电极电阻RC,保证集电结反偏。

图2.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Rb——偏置电阻。保证由基极电源GB

向基极提供一个合适的基极电流。

RC——集电极电阻。将三极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换为集电极电压的变化。

C1、C2——耦合电容。防止信号源以及负载对放大器直流状态的影响;同时保证交流信号顺利地传输。即“隔直通交”。

3.电路图的画法

如图所示。“⊥”表示接地点,实际使用时,通常与设备的机壳相连。RL为负载,如扬声器等。

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符号写法的规定

1.直流分量:用大写字母和大写下标的符号,如IB表示基极的直流电流。2.交流分量瞬时值:用小写字母和小写下标的符号,如ib表示基极的交流电流。

3.总量瞬时值:是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之和,用小写字母和大写下标的符号,如iBIBib,即表示基极电流的总瞬时值。

二、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一)直流通路

静态:无信号输入(vi0)时电路的工作状态。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画法

(1)直流通路:电容视为开路,电感视为短路,其它不变。(2)交流通路:电容和电源视为短路。

例: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如图(b)、(c)所示。

直流分量反映的是直流通路的情况;交流分量反映的是交流通路的情况。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静态工作点Q

如图2.4所示,静态时晶体管直流电压VBE、VCE和对应的IB、IC值。分别记作VBEQ、IBQ、VCEQ和ICQ。

IBQVGVBEQRb

(3.2.1)ICQIBQ

(3.2.2)

VCEQVGICQRc

(3.2.3)

VBEQ:硅管一般为0.7V,锗管为0.3V。

[例.2.1]在所示单级放大器中,设VG12V,Rc2k,Rb220k,60。求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从电路可知,晶体管是NPN型,按照约定视为硅管,则VBEQ0.7V,则

12V07V51ARb220k ICQIBQ6050A3mAVCEQVGICQRc12V3mA2k6VIBQ(二)、用图解法分析静态工作点

图解法:利用晶体管特性曲线,通过作图分析放大器性能。1.直流负载线

电路如图3.3.1(a)所示,直流通路如图3.3.1(b)所示。

由直流通路得VCE和IC关系的方程为

VCEVGICRc

(3.3.1)

根据式3.3.1在图3.2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族上作直线MN,斜率是是直流负载电阻,所以直线MN称为直流负载线。VGVBEQ1。由于RcRc《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2.静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

如图3.3.2所示,若给定IBQIB3,则曲线IBQIB3与直线MN的交点Q,即为静态工作点。过Q点分别作横轴和纵轴的垂线得对应的VCEQ、ICQ。由于晶体管输出特性是一组曲线,所以,对应不同的IBQ,静态工作点Q的位置也不同,所对应的VCEQ、ICQ也不同。

图.3.2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

UCEUccICQRc

坐标点: M(UCC,0)N(0,UCC/RC)

Tga =--1/RC

IBQ UccVBEQRb

ICQIBQ

三.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信号放大原理

交流信号电压vi [如图3.2.7(a)所示]经过电容C1作用在晶体管的发射结,引起基极电流的变化,这时基极总电流为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iBIBQib,波形如图3.2.7(b)所示。

由于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作用,集电极电流在静态值ICQ的基础上跟着ib变化,波形如图3.2.7(c)所示。

即iCICQic。

同样,集电极与发射极电压也是静态电压VCEQ和交流电压vce两部分合成,即

vCEVCEQvce(3.2.4)

由于集电极电流iC流过电阻Rc时,在Rc上产生电压降iCRc,则集电极与发射极间总的电压应为

vCEVGiCRcVG(ICQic)Rc

(3.2.5)

比较式(3.2.5)与式(3.2.4)可得

VGICQRcicRcVCEQicRc

vceicRc 

(3.2.6)

式中负号表示ic增加时ce将减小,即ce与ic反相。故CE的波形如图3.2.7(d)所示。

经耦合电容C2的“隔直通交”,放大器输出端获得放大后的输出电压,即

oce(3.2.7)

波形如图3.2.7(e)所示。由图可见,vo与vi反相。位相反。

(二).静态工作点与动态范围之间的关系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见L2)若把图3.2.4中的Rb除掉,电路如图3.2.5所示,则IBQ0,当输入端加正弦信号电压vi时,在信号正半周,发射结正偏而导通,输入电流ib随vi变化。在信号负半周,发射结反偏而截止,输入电流ib等于零。即波形产生了失真。

vvicRc

从信号放大过程来看,在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频率相同,相

图3.2.5 除去Rb时放大器工作不正常

图3.2.6 基极电流的合成如果Rb阻值适当,则IBQ不为零且有合适的数值。当输入端有交流信号vi通过C1加到晶体管的发射结时,基极电流在直流电流IBQ的基础上随vi变化,即交流ib叠加在直流IBQ上,如图3.2.6所示。如果IBQ的值大于ib的幅值,那么基极的总电流IBQib始终是单方向的电流,即它只有大小的变化,没有正负极性的变化,这样就不会使发射结反偏而截止,从而避免了输入电流ib的波形失真。

综上可见,一个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是放大器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条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件。

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 使输入信号工作在三极管输入特性的线形部分,避开非线形部分给交流信号造成的失真。

静态工作点与波形失真的图解

1.饱和失真

如果静态工作点接近于QA,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管子将进入饱和区,输出电压vce波形负半周被部分削除,产生“饱和失真”。

2.截止失真

如果静态工作点接近于QB,在输入信号的负半周,管子将进入截止区,输出电压vce波形正半周被部分削除,产生“截止失真”。

3.非线性失真

非线性失真是由于管子工作状态进入非线性的饱和区和截止区而产生的。从图3.3.5可见,为了获得幅度大而不失真的交流输出信号,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设置在负载线的中点Q处。

静态工作点引起的非线性失真 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 反馈及其分类

反馈:把放大器输出端或输出回路的输出信号通过反馈电路送到输入端或输入回路,与输入信号一起控制放大器的过程。

反馈电路:由电阻或电容等元件组成。如图4.2.1所示。图中vi为输入信号,vo为输出信号,vf为反馈信号。

反馈的分类及判别方法:

一、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反馈信号起到增强输入信号的作用。

判断方法: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则为正反馈。负反馈:反馈信号起到削弱输入信号的作用。

判断方法: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则为负反馈。

图4.2.1 反馈放大器框图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二、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如图(a)所示,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正比。判断方法:把输出端短路,如果反馈信号为零,则为电压反馈。电流反馈:如图(b)所示,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

判断方法:把输出端短路,如果反馈信号不为零,则为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框图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框图

三、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串联反馈:如图(a)所示,净输入电压由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串联而成。判断方法:把输入端短路,如果反馈信号不为零,则为串联反馈。并联反馈:如图(b)所示,净输入电流由反馈电流与输入电流并联而成。判断方法:把输入端短路,如果反馈信号为零,则为并联反馈。[例] 判别图(a)和(b)电路中反馈元件引进的是何种反馈类型。解(1)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别

当输出端分别短路后,图(a)中vf消失,而图(b)中,管子V2的iE2不消失,即vf不等于零,所以图(a)是电压反馈,图(b)是电流反馈。

(2)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别

当输入端分别短路后,图(a)中vf不消失,图(b)中的vf消失,所以图(a)是串联反馈,图(b)是并联反馈。

(3)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别

采用信号瞬时极性法判别,设某一瞬时,输入信号vi极性为正“”,并标注在输入端晶体管基极上,然后根据放大器的信号正向传输方向和反馈电路的信号反向传输方向,在晶体管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各点标注同一瞬时的信号的极性。可见,图(a)中反馈到输入回路的vf的极性是“+”,与输入电压vi反相,削弱了vi的作用,所以是负反馈;而图(b)中,反馈到输入端的if极性是“”,它削弱了vi的作用,所以也是负反馈。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

一、提高了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以图4.2.5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为例作简要说明。由图可知,反馈电压

vf反馈系数

R2vo

R1R

2Fvf

vo(4.2.1)

设Av——放大器无反馈时的放大倍数;

Vi ——净输入电压;

Avf——加入负反馈后的放大倍数,则

vov;Avo vivi'因为

vivi'vf;vfFvoFAvvi'

Avf所以

vivi'FAvvi' 于是有

(4.2.2)

AvfAv

可见,Av是Avf的(1FAv)倍,(1FAv)愈大,Avf比Av就愈小。(1FAv):放大器的反馈深度。如果负反馈很深,即(1FAv)1时,则

AvA1v

Avf1FAvFAvFAvfAvvi'1Av

(1FAv)vi'1FAv(4.2.3)

可见,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vf仅取决于反馈系数F,而与Av无关。当晶体管参数、电源电压、环境温度及元件参数发生变化时,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受其影响很小,基本不变,从而使放大倍数稳定性获得了提高。

结论:负反馈使放大器放大倍数减小(1FAv)倍;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很稳定。

二、改善了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由图4.2.6可见,无反馈时,中频段的电压放大倍数为Avo,其上、下限频率分别为fH和fL。加入负反馈后,中频段的电压放大倍数

负反馈对频响的改善

o。而高频段和低频段由于原放大倍数较小其反馈量相对于中频段要小,下降到Av因此放大倍数的下降量相对中频段要少,使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变得平坦。即通频带展宽了,使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得到改善。

三、减小了放大器的波形失真

在图中。设无反馈时,输入信号vi为正弦波(A半周与B半周一样大),由于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晶体管特性曲线的非线性,放大器输出信号vo发生了失真,出现了A半周大、B半周小的波形。加入负反馈后,反馈信号vf与输入信号vi进行叠加产生一个A半周小、B半周大的预失真信号vi,再经放大器放大,由于放大器对A半周放大能力较大,从而使输出信号vo中A半周与B半周的差异缩小了,因此放大器的输出波形得到了改善。

四、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输入电阻的改变取决于反馈电路与输入端的联接方式;输出电阻的改变取决于反馈量的性质。1.输入电阻的改变

对于串联负反馈,在输入电压vi不变时,反馈电压vf削减了输入电压vi对输入回路的作用,使净输入电压vi减小,致使输入电流ii减小,相当于输入电阻增大。即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

对于并联负反馈,在输入电压vi不变时,反馈电流if的分流作用致使输入电流ii增加,相当于输入电阻减小。即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

2.输出电阻的改变

电压负反馈维持输出电压不受负载电阻变动的影响而趋于恒定,说明输出电阻比无反馈时输出电阻要小;而电流负反馈维持输出电流不受负载电阻变动的影响而趋于恒定,说明输出电阻比无反馈时输出电阻要大。即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大。

结论,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使放大倍数下降;但提高了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扩展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改变了输入、输出电阻。

3射极输出器

一、反馈类型

电路如图4.2.8所示。其反馈信号vf取自发射极,若输出端短路,则vf 0,所以是电压反馈。用瞬时极性法判别,可得vb和ve(即vf)极性相同,反馈信号削弱了输入信号的作用,所以是负反馈。在输入回路中vi vbe vf,所以是串联反馈。综合看来,电路的反馈类型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

由于信号是从晶体管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集电极作为输入、输出公共端,故为共集电极电路,又称为射极输出器。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射极输出器

交流通路

二、性能分析 交流通路如图所示。1.电压放大倍数 由图4.2.9可知,vbevivo

Vbe一般很小,则

vovi

于是电压放大倍数为

Avvo

1

vi(4.2.4)

可见,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输入电压,电压放大倍数约等于1,而且输出电压的相位与输入电压相同,故又称射极跟随器。

2.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1)输入电阻

Re//RL,忽略Rb的分流作用,则输入电阻为 设RLriviibrbeieRLibibibrbe(1)ibRL ibrbe(1)RL,如果考虑Rb的分流作用,则实际的输入电阻为 ,于是riRL由于rbe(1)RL//Rb

riRL(4.2.6)

由此可见,与共射极放大电路相比,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高得多。为了充分利用输入电阻高的特点,射极输出器一般不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2)输出电阻

Rs//Rb,不电路如图4.2.10所示,设vs0,令Rs计Re,则输出端外加交流电压vo产生的电流ie为

voieibibib(1)(1)

rbeRs于是得该支路的输出电阻为

vrRsroobe

ie1考虑Re时,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为

分析ro示意图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roro//Re(4.2.7)

rbeRs//Re

1rbe,则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近1如果信号源内阻很小Rs0,则Rs0;若Re似为

rorbe

1(4.2.8)

上式表明,输出电阻ro比rbe还要小几十倍。所以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是很小的。

三、结论

射极输出器具有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电压放大倍数略小于但近似等于1;输出电压的相位与输入电压相同的特点。输出电流是输入电流的(1)倍,所以具有电流放大和功率放大能力。

四、应用

利用输入电阻大的特点,作为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以减小对信号源的影响;利用输出电阻小的特点,作为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级,以提高带负载的能力;还可用

作阻抗变换器,以实现级间阻抗匹配;作为隔离级,减少后级对前级的影响。

第4节 功率放大器

重点

1.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任务、特点和要求。

2.理解无输出变压器功率放大电路(OCL、OTL)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OCL、OTL电路的分析方法;Pom、PG、PCM的估算和功率管的选管条件。

4.理解典型集成功率放大电路。5.了解功率管的安全使用知识。

难点

1.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Pom、PCM的估算方法和功率管的选管条件。低频功率放大器概述

1.1低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要求

低频功率放大器:向负载提供足够大低频信号功率的放大电路。

对功放的要求:信号失真小;有足够的输出功率;效率高;散热性能好。

1.2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一、以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位置分类

1.甲类功放:Q点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如图7.1.1(a)所示。电路特点:输出波形无失真,但静态电流大,效率低。

2.乙类功放:Q点在交流负载线和IB0输出特性曲线交点,如图7.1.1(b)所示。

电路特点:输出波形失真大,但静态电流几乎等于零,效率高。

3.甲乙类功放:Q点在交流负载线上略高于乙类工作点处,如图7.1.1(c)所示。电路特点:输出波形失真大,静态电流较小,效率较高。

图7.1.1 三种工作状态

二、以功率放大器输出端特点分类 1.有输出变压器功放电路。

2.无输出变压器功放电路(OTL功放电路)。3.无输出电容功放电路(OCL功放电路)。

2推挽功率放大器

1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动画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一、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典型电路如图7.3.1所示。

V1、V2为功率放大管,组成对管结构。在信号一个周期内,轮流导电,工作在互补状态。T1为输入变压器,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倒相,产生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电压,分别激励V1和V2。T2为输出变压器,作用是将V1、V2输出信号合成完整的正弦波。

图7.3.1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及其波形

图7.3.2 乙类推挽功放电路的图解分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工作原理:输入信号vi经T1耦合,次级得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在信号正半周,V1导通(V2截止),集电极电流iC1经T2耦合,负载上得到电流io正半周;在信号负半周,V2导通(V1截止),集电极电流iC2经T2耦合,负载上得到电流io负半周。即经T2合成,负载上得一个放大后的完整波形io。

由输出电流io波形可见,正、负半周交接处出现了失真,这是由于两管交接导通过程中,基极信号幅值小于门槛电压时管子截止造成的。故称为交越失真。

二、输出功率和效率

由于两管特性相同,工作在互补状态,因此图解分析时,常将两管输出特性曲线相互倒置,如图7.3.2所示。

1.作直流负载线,求静态工作点。

静态时,管子截止IBQ0,当ICEO很小时,ICQ0。过点VG作vCE轴垂线,得直流负载线。它与作IBQ0特性曲线的交点Q,即为静态工作点。

2.作交流负载线,画交流电压和电流幅值。

过点Q作斜率为1/RL的直线AB,即交流负载线。其中RL为单管等效交流负载电阻。在不失真情况下,功率管V1、V2最大交流电流iC1、iC2和交流电压vCE1、vCE2波形如图所示。

3.电路最大输出功率

若忽略管子VCES,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幅值分别为

VcemVG(7.3.1)

则最大输出功率

Pom2VG1VGVG2R 2RLL2VG

2RL;

IcmVG

RL即

Pom(7.3.2)

式中,在输出变压器的初级匝数为N1,次级匝数为N2时,RL应为

12N112RnRL

RLLN42(7.3.3)

式中nN1/N2。

4.效率

2图7.3.3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理想最大效率为m78%。若考虑输出变压器的效率T,则乙类推挽功放的总

效率为

Tm(7.3.4)

总效率约为60%,比单管甲类功放的效率高。

电路优点:总效率高。电路缺点:存在交越失真,频率特性不好。

7.3.2 甲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如图7.3.3所示。图中,Rb1、Rb2、Re组成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静态时,34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V1、V2处于微导通状态,从而避免了交越失真。由于静态工作点处于甲、乙类之间,所以叫作甲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7.4 无输出变压器的推挽功率放大器(OTL)

7.4.1 输入变压器倒相式推挽OTL功放电路

一、电路结构

如图7.4.1所示。图中,V1、V2为参数一致的NPN型功率管。R1、R2和Re1为V1的偏置电阻;R3、R4和Re2为V2的偏置电阻,保证管子静态时处于微导通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Re1和Re2为电流负反馈电阻,稳定静态工作点,并减小非线性失真。输入变压器用作信号倒相耦合,在次级N1、N2上产生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vb1和vb2。CL为耦合电容,作用是隔直通交,并兼作V2管的电源。

二、工作原理

静态时,A点电位为VG/2。由于CL隔直流,则RL上无电流。vi正半周,vb10,V1导通(V2截止),ic1流过负载RL;vi负半周,vb20,V2导通(V1截止),iC2流过负载RL。在输入信号vi一个周期内,两管轮流工作,RL上得到完整的放大信号。输出端交流通路如图7.4.2所示。

图7.4.1 输入变压器倒相式OTL功放电7.4.2 互补对称式推挽OTL功放电路

一、电路结构

如图7.4.3所示。V2、V3为特性对称的异型功放管;V1为激励放大管,推动V2、V3功放管。RP1作用是调节A点电位保持VG/2。RP2作用是调节V2、V3管偏置电流,克服交越失真。C4为自举电容。使V2、V3工作时为共射组态,提高功率增益。R4为隔离电阻:对交流而言把B点电位和“地”点电位分开。

二、信号的放大过程

输入信号vi负半周时,V1输出正半周信号,V2导通(V3截止),i2通过RL;vi正半周时,V1输出负半周信号,V3导通(V2截止),i3流过RL。在vi一周期内,V2、V3轮流导电,RL上得到完整的信号。

三、最大输出功率

图7.4.2 输出端交流

通路简化图

图7.4.3 互补对称式推挽

OTL功放电路

因C3的作用,单管电源电压为VG2。则输出最大功率时,输出管的集电极电压和集电极电流峰值分别为

1VVVG;

IcmVcemcemG

2RL2RL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忽略饱和压降和穿透电流,则最大输出功率为

Pom11VG1 VcemIcmVG222RL2即

Pom2VG

8RL(7.4.1)

[例7.4.1]

设图7.4.3互补对称OTL功放电路中,VG6V,RL8,求该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2VG62解

Pom0.56W

8RL88W7.5 无输出电容功率放大器(OCL)

“OCL”功放电路:无输出耦合电容的功率放大器。

7.5.1 OCL功放电路简析

一、中点静态电位必须为零(VA0)

如图7.5.1所示。为了防止因输出端A与负载RL直接耦合,造成直流电流对扬声器性能的影响,则A点静态电位必为零。采用的办法是:

1.双电源供电:电压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正负电源。

2.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二、最大输出功率

输出最大功率时,集电极电压和电流的峰值分别为

VVVG,IcmcemG VcemRLRL则最大输出功率为

11VGVcemPomIcmVG 22RL即

Pom(7.5.1)

图7.5.1 OCL输出级示意图

2VG

2RL7.5.2 OCL电路实例

OCL电路实例如图7.5.2所示。

一、电路组成说明

1.用复合管提高功率输出级的电流放大倍数

V4、V6组成NPN型复合管,V5、V7组成PNP型复合管,见图7.5.3。二者组成复合互补功率输出级。从而提高了输出级的电流放大倍数,同时也减小了前级的推动电流。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图7.5.2 OCL功放电路实例

2.用差分放大输入级抑制零漂

V1、V2组成差分输入级,控制输出级A点电位不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保证静态零输出。同时提高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

3.其它元件的作用

V3为激励级,推动功率输出级,使其输出最大功率。C5为高频负反馈电容,防止V3高频自激。

R7、V8、V9组成V4、V6和V5、V7复合管基极偏置电路,静态时,使其工作在微导通状态,防止产生交越失真。

R5、C3、R6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稳定电压增益,并减小非线性失真。

R16、C6组成避免感性负载引起高频自激的中和电路。R4、C2是差放电源滤波电路。

C4为自举电容,提高输出级的增益,并使输出电压正负半周对称,提高不失真输出功率。

二、信号放大过程

vi正半周时,经V1、V3两次放大和反相,v3为正半周,则V4、V6导通,i1经R14、RL、地、VG返回V4、V6形成回路,RL有信号输出。

vi负半周时,v3为负半周,则V5、V7导通,i2经R15、VG、地、RL、R12返回V5、V7形成回路,RL有信号输出。这样经轮番推挽,RL上得功率放大后的完整信号。

图7.5.3 复合管的接法

7.6

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简介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集成功率放大器具有体积小、工作稳定、易于安装和调试的优点,了解其外特性和外线路的连接方法,就能组成实用电路,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7.6.1 LM386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应用电路

LM386是小功率音频集成功放。外形如图7.6.1(a)所示,采用8脚双列直插式塑料封装。管脚如图7.6.1(b)所示,4脚为接“地”端;6脚为电源端;2脚为反相输入端;3脚为同相输入端;5脚为输出端;7脚为去耦端;

1、8脚为增益调节端。外特性:额定工作电压为416V,当电源电压为6V时,静态工作电流为4mA,适合用电池供电。频响范围可达数百千赫。最大允许功耗为660mW(25C),不需散热片。工作电压为4V,负载电阻为4时,输出功率(失真为10%)为300mW。工作电压为6V,负载电阻为4、8、16时,输出功率分别为340mW、325mW、180mW。

一、用LM386组成OTL应用电路

如图7.6.2所示。4脚接“地”,6脚接电源(69V)。2脚接地,信号从同相输入端3脚输入,5脚通过220F电容向扬声器RL提供信号功率。7脚接20F去耦电容。

1、8脚之间接10F电容和20k电位器,用来调节增益。

图7.6.1 LM386外形

图7.6.2 用LM386组成OTL电路

图7.6.3 用LM386组成BTL电路

二、用LM386组成BTL电路

如图7.6.3所示。两集成功放LM386的4脚接“地”,6脚接电源,3脚与2脚互为短接,其中输入信号从一组(3脚和2脚)输入,5脚输出分别接扬声器RL,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BTL电路的输出功率一般为OTL、OCL的四倍,是目前大功率音响电路中较为流行的音频放大器。图中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可达3W以上。其中,500k电位器用来调整两集成功放输出直流电位的平衡。

7.6.2TDA2030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应用电路

1.TDA2030简介

外引线如图7.6.4所示。1脚为同相输入端,2脚为反相输入端,4脚为输出端,3脚接负电源,5脚接正电源。电路特点是引脚和外接元件少。

外特性:电源电压范围为6V18V,静态电流小于60A,频响为10Hz140kHz,38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谐波失真小于0.5,在VCC14V,RL4时,输出功率为14W。

图7.6.4 TDA2030的外引线排列

图7.6.5 TDA2030接成OCL功放电

2.TDA2030应用电路

如图7.6.5所示。V1、V2组成电源极性保护电路,防止电源极性接反损坏集成功放。C3、C5与C4、C6为电源滤波电容,100F电容并联0.1F电容的原因是100F电解电容具有电感效应。信号从1脚同相端输入,4脚输出端向负载扬声器提供信号功率,使其发出声响。

TDA2030是一种超小形5引脚单列直插塑封集成功放。由于具有低瞬态失真、较宽频响和完善的内部保护措施,因此,常用在高保真组合音响中。

本章小结

1.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是最基本的放大电路,表征放大器的放大能力是放大倍数,即电压、电流和功率三种放大倍数。放大器常采用单电源电路。要不失真地放大交流信号必须使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晶体管放大信号时,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2.图解法和估算法是分析放大电路的两种基本方法。用图解法可直观地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是会画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用估算法可以简捷地了解放大器的工作状况,分析计算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3.在放大器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常采用分压式稳定工作点偏置电路。4.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失真前提下输出大信号功率。功放有甲类、乙类和甲乙类三种工作状态。电路形式有OTL、OCL、BTL功放电路。

5.为了减少输出变压器和输出电容给功放带来的不便和失真,出现了单电源供电的OTL和双电源供电的OCL功放电路。

半导体三极管教案

半导体三极管学科:电子技术基础 班级:11秋电子技术应用9班 教师:胡明锋 授课类型:讲授 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识记半导体三极管的定义、掌握三极管的结构、分类和符号......

宽带放大电路基础知识教案解读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讲稿2:宽带放大电路基础知识(3课时)目标:1.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2.了解宽带放大器和扩展通频带的方法 2.了解高频调谐放大器的功能及......

LC谐振放大电路论文解读

LC 谐振放大器(D 题 摘 要本题旨在设计一种满足增益、特定带宽、低功耗等条件的 LC 谐振放大器, 故本系统谐振放大部分采用多级谐振放大并结合 OPA355集成运放实现窄带,高......

《电工电子技术中三极管放大电路布局及焊接》说课稿

《电工电子技术中三极管放大电路布局及焊接》说课稿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题:电工电子技术中三极管放大电路布局及焊接 执教教师:方莉 班级:30812 日期:2009年12月2日 上课地点......

共基极放大电路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共基极放大电路简称共基放大电路,直流通路采用的是分压偏置式,交流信号经C1从发射极输入,从集电极经C2 输出,C1,C2 为耦合电容,CB为基极旁路电容,使基极交......

下载半导体三极管交流放大电路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半导体三极管交流放大电路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