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福克纳与莫言”。
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摘 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福克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便是莫言。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从写作环境、布局方法、女性意识等几个方面对福克纳和莫言的主要作品进行具体分析,试图说明福克纳对莫言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福克纳,莫言,意识流,多视角,女性意识
一
莫言,山东高密人,从1980年代中期起,他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在中国的文坛上,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问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创作方法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莫言在读完《喧哗与骚动》的序言之后说:“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终于创造出一块自己的天地。我立刻感到受了巨大的鼓舞,跳起来,在房子里转圈,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也去创造一块属于我自己的新天地。” 他立刻明白了其实他所生长的高密东北乡也是他的一笔财富,他要写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他要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并做这个共和国开国的皇帝,主宰这里的一切。
莫言说:“我与这个美国老头(指福克纳)建立了一种相当亲密的私人关系。我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想起他。我还用见到他的书就买这种方式来表示我对他的敬意。”
二
提到福克纳,就不得不提他的约克纳帕塔法。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根据自己所热爱和眷恋的故乡,为他的许多小说所虚构出来的一个县城,包括杰弗生镇连同周围的乡野。福克纳独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把对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联系起来,不仅是美国南方的历史缩影,而且是全人类发展的一种象征,具有深厚的美国南方性质,也是作者故乡的体现,都包含了浓重的美国梦思想。
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福克纳写贵族世家,例如沙里多斯家族,康普生家族和麦
卡斯琳家族。其中《喧哗与骚动》的故事便发生在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写了康普生家后代四人的命运:长子昆丁始终被一种没落感追随着,敏感而又孱弱,把妹妹的贞操与门第的荣誉甚至自己生与死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最终选择自尽。女儿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次子杰生成为一个实力主义者,仇恨与绝望有时有使他成为一个没有理性、不切实际的复仇狂与虐待狂。而小子班吉则是一个先天性的白痴。曾经的繁华只是昙花一现,瞬间便湮没在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福克纳还写贫穷白人和“新南方”的发迹者,《喧哗与骚动》中的杰生便是后者的代表。
而回顾莫言的主要作品《蛙》、《酒国》、《枯河》、《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檀香刑》等等,这些书名,这些大地的意象,这些强悍的生命之力的征象,它们共同组成了莫言的故乡,一个辽阔的无边的文学故乡:高密东北乡。其中《檀香刑》便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其间穿插多种地方标志性意象,例如“猫腔”便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小戏种,唱腔诡谲,唱词激昂,充满着力量和鼓动性。凤头部和豹尾部的每一章开头都引用一段猫腔唱词,地方色彩浓郁,滑稽而朴实,更加重了高密东北乡的文学故乡地位,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由此我们似乎能看到约克纳帕塔法和高密东北乡的相似之处,同为一个博大的环境,为作者孕育了诸多代表性的作品;同为作者灵魂的寄托之处,感染着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处细节;却只是前者为虚构,后者为莫言土生土长的故乡。直到如今,莫言还是时常回到山东高密,下到田间,感受那里的一草一木,寻找自己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三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代表,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可以称得上是其颠峰之作,是一部在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的典型的意识流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在表现技巧上,福克纳大胆地采用了多角度叙述、意识流和“神话模式”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喧哗与骚动》共分4个部分,详尽地叙述了4天中发生的事情。其中第一、三、四部分的时间分别是1928年4月7日、6日和8日3天;而第二部分则叙述了1910年6月2日昆丁在自杀前的意识活动,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不按时间顺序来交代故事,而是跨越时空界限,将各种生活片段拼凑在一起。而这四部分又分别由4个人进行叙述,将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突显出来,将多视角叙述的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喧哗与骚动》还是福克纳运用“自由联想”意识流手法的代表作,在班吉的部分其意识流手法更为突出。例如班吉看到车房里的旧马车,思绪立马牵扯到有关坐马车的一段回忆,他看到牲口棚,脑子里又出现圣诞节前与凯蒂去送信,来到牲口棚附近的情景。据统计,在“昆丁的部分”里,这样的“场景转移”发生得最多,超过二百次。《喧哗与骚动》的译者李文俊先生认为,福克纳之所以如此频繁地表现意识流,除了他认为这样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段能更接近真实之外,还有助于刻画特殊的人物形象。
莫言曾经说过:“没有象征和寓意的小说是清汤寡水的。”他的《红高粱》和《檀香刑》都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却也赋予了这个小小的地方以深刻的象征和寓意。《红高粱》和《檀香刑》均写了外国侵略者带给东北乡的灾难,前者以大片大片的红高粱寓意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气节、生生不息的战斗力和火一般的热情与激情,而后者则通过夸大而残忍的描写,刻画统治者的残暴荒诞行为带给百姓的灾难。在结构上,莫言的《檀香刑》采用传统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形式,却也不乏新颖之处。在凤头部,他分别写了眉娘浪语、赵甲狂言、小甲傻话、钱丁恨声;在豹尾部,他又分别写了赵甲道白、眉娘诉说、孙丙说戏、小甲放歌、知县绝唱;而在猪肚部,他则采用了全知全能的视角,用直白的叙述描写一段传奇。整部《檀香刑》采用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布局手法,将情节穿插在其中,单看每个人的叙述都是不完整的,可是当把所有人的内容组合起来便可以发现,莫言淋漓尽致地为我们呈现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
四
福克纳所生活的南方社会当时正处于社会发展转折的十字路口,而美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封闭落后。在这样以男权为中心的背景下,女性不可避免地备受压抑和痛苦,女性从内心深处爆发出一种打破桎梏束缚的叛逆精神。《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与她女儿小昆丁都是叛逆者的典型代表。凯蒂是《喧哗与骚动》的核心人物,全书虽然没有任何一节取自凯蒂的视角,但是四个主人公的叙述却完全没有逃离凯蒂这个主题。凯蒂漂亮、热情,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美好体现。但是,在众人眼中,凯蒂轻佻放荡,行为不检,但是她的叛逆、她的悲剧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像母亲一样,小昆丁的叛逆行径也与“南方淑女”的形象大相径庭,但是她敢于离开这个冷漠而残酷的家,追求自己的希望。其实福克纳是在赋予她们力量,这是对女性的同情,更是肯定。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还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黑女佣迪尔西,福克纳说过:“迪尔西是我自己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因为她勇敢、大胆、豪爽、温存、诚实。她比我自己勇敢得多,也豪爽得多。”
而在莫言的作品中,女性意识也表现得极为突出。莫言自己曾说过,《蛙》中的主人公“姑姑”是他身边的亲属,他生活中的确有一个从医50年的姑姑。在高密东北乡,姑姑是被当做圣母一样看待的人,她接生的婴儿有数千个。当然,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姑姑也为那些“违规”怀孕的孕妇做过很多引产手术。而莫言刻画“姑姑”这个形象,是既有爱也有恨的,当计划生育高峰袭来时,姑姑宣称:“党指向哪儿,我就冲向哪儿。”她坚守革命,没有原则,没有思想,甚至是野蛮地执行任务,“喝毒药不压瓶,上吊给根绳”,“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出生率降低,这也是中国为全人类作贡献!”她做了很多荒唐之事,但是她的人性之中并不缺乏同情和爱,她为母牛接生时充满温情,当搜捕到王胆那一刻时,她伸出了手,迎接了这个新生命。她说,“没有出锅门,就是一块肉,出了锅门,就是一个生命。”这时的她,不再是对生命的“政治控制”,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深深的敬畏,她遵守了自己职业操守的底线。莫言是赋予了姑姑以救赎机会的,他不愿让这样的一个女人被冠以“恶人”的罪名,他的内心是希求这个人物温柔而充满爱心的。
在《檀香刑》中,莫言塑造了孙眉娘这一女性形象,一反往常的矜持、娇贵,而赋予了她强烈的反抗意识:她虽红杏出墙,遭人鄙夷,但却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反对传统封建礼教,却成了一个自由自在、充满原始气息的实实在在的真人。在当时的社会,所有的女性都被“三从四德”所束缚,但是莫言却不乐得让每一个女性都失去生命最原始的尊严和张力,他看重女性,更敬重女性,强烈的女性意识也表现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例如《红高粱家族》中的戴凤莲、《透明的红萝卜》中的菊子等,都让莫言的作品丰富生动起来。
五
莫言的创作深受马尔克斯、福克纳等世界级大师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吸引了众多海外读者。莫言曾满怀信心地说:“中国文学离不开世界。”
中西文化在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莫言的作品表现了人类相通的领域,表现了人类在精神上、物质上的向往和追求。他在借鉴外国文学时对“化境”的追求,既表现了中国人的气派,也是他的作品对外国读者有难以抗拒的魅力之源。
著名学者刘再复曾经给予莫言这样的评价:
莫言没有匠气,甚至没有文人气(更没有学者气)。他是生命,他是搏动在中国大地上赤裸裸的生命,他的作品全是生命的血气与蒸气。八十年代中期,莫言和他的《红高粱》的出现,乃是一次生命的爆炸。本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作家,没有一个像莫言这样强烈地意识到:中国,这人类的一“种”,种性退化了,生命萎顿了,血液凝滞了。这一古老的种族是被层层叠叠、积重难返的教条所窒息,正在丧失最后的勇敢与生机,因此,只有性的觉醒,只有
生命原始欲望的爆炸,只有充满自然力的东方酒神精神的重新燃烧,中国才能从垂死中恢复它的生命。十年前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和赤热的《红高粱》,十年后的《丰乳肥臀》,都是生命的图腾和野性的呼唤。十多年来,莫言的作品,一部接一部,在叙述方式上并不重复自己,但是,在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中,他始终是一个最有原创力的生命的旗手,他高擎着生命自由的旗帜和火炬,震撼了中国的千百万读者。
[ 参考文献 ]
[ 1 ] 李兆国.“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与福克纳的文学创作特征 [J],山东文学,2009.(02)[ 2 ] 刘学刚.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 [N],重庆晚报,2011(031)
[ 3 ] 仝志敏、杨大亮.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N],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020)
[ 4 ] 许睿.浅谈福克纳作品《喧哗与骚动》的创作特点 [J],商情,2010(021)[ 5 ] 姜智芹 西方读者视野中的莫言 [J],当代文坛,2005(05)
[ 6 ] 刘再复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作家的缺席
[ 7 ]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M],上海译文出版社,李文俊译,2007.07
[ 8 ] 莫言.檀香刑 [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04 [ 9 ] 莫言.蛙 [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12
福克纳与莫言朱世达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在近十年来兴起的作家群中,莫言是一位令人瞩目的小说家。他之所以引起评论家的广泛注意,不仅在于他创作的小说的数量,而且......
探析莫言与福克纳创作动因摘要:莫言与福克纳这对跨越时空的小说大家在文学准备期,同样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培育了他们对文学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审美力;同样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拓......
莫言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 摘 要] 莫言与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世界上著名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与福克纳的作品和马尔克斯的小说有许多相同点......
莫言获诺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籍作家莫言(管谟业)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1-2年内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读者认为这一事件对中国人民精神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WHY 1.授奖词: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2012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