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调查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调查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总第353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1期
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广安区创新以工代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近几年来,广安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连片示范为抓手,推进产业发展、农民致富,走出了丘区以工代赈的新路子。就此,近日我室到广安区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认为,广安区的做法,可学可用,对我省搞好以工代赈,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背景及成效
以工代赈,即“以务工代替赈济”。自1984年以来,以工代赈一直是我国农村实行的一项特殊扶贫政策和救济措施,其资金是无偿的。四川全省151个省贫县长期以来都在使用以工代赈资金,资金使用“小、多、散”、“撒胡椒面”,“村村点火,户户亮光”,但几乎都不能很好地改变贫困面貌。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体现农民意愿、集中使用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帮助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一直是困扰我省以工代赈扶贫发展的一大难题。广安区的探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广安区地处四川东部、华蓥山中段,幅员面积1536平方公里,丘陵地貌特征突出;总人口125万,其中农业人口103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连片示范前,广安区实行的是“遍地开花”式的以工代赈扶贫,对当地农民来说,仅有一点实惠,既没有增收项目,更没有致富产业,多数人靠外出务工实现增收,农村“3860”现象日益严重,贫困人口较多。同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状况不尽人意,新农村建设面临困境。连片示范后的两年多来,通过理念、机制和方式的创新,以工代赈走出了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现了农民增收大增速。全区贫困人口从2007年的5.6万人迅速减至2008年的4.04万人,是减贫速度最快的时期。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1392元增长到2008年的3104元,预计到2009年底,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5500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000余元。
实现了基础设施大改善。示范区基本村村通公路、组院通便民路,高效农田的比例占到试范区耕地面积的3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实现了发展能力大增强。示范的每个村形成了1-2种骨干增收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龙安柚和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渐具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例由过去的10%升至现在的近40%。
实现了村容村貌和精神文明的大改观。示范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风不断文明,农民素质大幅提高,不再等、靠、要,积极融入市场,学习科技种田,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参与建设和管理村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良性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抓创新,激发农民主体作用。
广安区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契机,以理念创新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切入点,对全区以工代赈工作实施20多年来的成效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按照省以工代赈办提出的新时期工作创新的要求,区委区政府认为只有在理念上进行一场大革命,才能在实施机制和操作上进行创新;只有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最终才能提高以工代赈资金的投资经济效益和扶贫社会效益,使资金投入达到效益最大化。在实际工作中,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放在首位,把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农民,做到政府引导而不主导、领办而不包办。政府与村民签定“建设公约”,凡是能够由村民自主建设的,政府一律不插手,凡是村民可参与建设的,政府一律不包办,凡是该由村民决定的,政府一律不干预,切实把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以工代赈建设全过程,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以工代赈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抓示范,连片开发整体推进
“示范村”起好步。2007年,广安区在城郊结合部的广门乡、枣山镇、广福街道办3个集中连片的6个村搞试点建设,采取“3+1”模式(3指路、水、土三项基础设施建设;1指产业发展),以以工代赈项目为“引子”,配套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财政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集中投入,在示范村修建公路16.8公里、排灌渠7.9公里、蓄水池和山平塘89口,改造中低产田土3820亩,实施“五改三建”588户,极大地改善了示范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示范片”选好路。在巩固示范村建设成果基础上,2008年,按照省以工代赈办“建设一线、带动一片”思路,广安区把示范村扩大为示范片,将协兴镇、龙安乡、大龙乡、浓溪镇四个乡镇94.5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示范片,新规划21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与原示范村连成一体,实现滚动发展。集中连片发展优质蔬菜1.5万亩、优质龙安柚2万亩,使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骨干优势增收产业规模初显,农民尝到了选好项目、发展产业的甜头。
“示范园”上规模。2009年,广安区将护安、观塘、代市、虎城“三镇一乡”178.4平方公里的“丘区现代农业园”作为推动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载体,按照“项目建园、市场运作、公司经营、滚动发展”的思路,围绕“高效益、可控性、信息化、可持续”目标,采取“小田并大田、小土并大土、薄土改厚土”等办法,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规模。新建可控式联栋钢架大棚和标配钢架大棚4000个,规模发展绿色蔬菜5000余亩,园区农产品附加值有效增加,产出效益不断提升。建设中的观塘现代农业园区拟建10万亩规模,定位于全省丘陵地区现代设施农业的标准展示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孵化区、农民快速致富的增收样板区,聚集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三)抓整合,形成建设合力
整合发展规划。广安区以工代赈建设由示范点到示范片再到示范园,步步科学规划。示范点领导规划,示范片多部门研讨,示范园专家论证。对各方面的规划,都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发展的持续性。特别是示范园的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原则,以项目建设为依托,高标准完成了全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配套编制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居建设、产业发展布局等各项子规划,以优质的规划引领全区的以工代赈项目。近3年来,规
划实施的82个新农村重点村实现了整体相融、连成一体,辐射面积达390余平方公里。
整合发展产业。按照“为卖而产,为赚而卖”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业主和农民“围着市场转、盯着市场干”。通过发展订单占市场、运用网络引市场、争取支持拓市场、做优品牌争市场等形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产出效益。现已引进香港、重庆等地营销大户建立起常年适销对路的海椒、西红柿、香芋、莲藕等精细蔬菜4.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内龙安柚产业带、蔬菜产业带、林下养殖产业带,农家旅游带初具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整合部门资源。建立项目打捆机制,以“滚雪球”方式,整合区内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交通局、国土局、水利局等10多个部门的农业开发、移民后扶、标准良田建设、通达工程、土地整治、水土保持等项目和资金,集中人、财、物等资源优势推动示范建设,打破了以前按部门分工不能涉入以工代赈的禁区。
(四)抓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组织保障。全区成立了以工代赈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对当年目标任务进行逐一细化,层层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做到了领导、责任、目标、考核四落实,确保以工代赈项目稳步、高效推进。
政策保障。在用好国家和省市扶贫支农政策基础上,研究各部门有关三农的政策,制定了广安区发展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在示范区实行一系列有利于促进以工代赈建设的土地、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将一切有利于三农工作的资源引向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
资金保障。在确保项目资金管理权限不变、项目补贴机制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整合项目,集中投放,将国家和省市涉农项目资金向示范区倾斜,改变过去“插花点缀”式的投放现状,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如现代农业园区先后整合了10多个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带动农户自主投入达2000多万元,累加集合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凸显。
人才保障。实施人才工程,吸引优秀大学生、区乡机关干部、外来业主到园区担任村干部,充当农村经济发展领头雁,带领农民致富。打破身份限制,在全区遴选17名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干部,充实到园区管委会工作,负责园区建设和经营,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监督保障。坚持以工代赈资金的安排做到“十个不投入”,严禁乱用资金;认真落实“三权”,强化群众监督,对完工项目交给群众评判;开展交叉检查和交叉验收,互相监督。全区自开展以工代赈示范建设以来,没有一起违纪违规案件发生,没有倒下一个干部。
三、几点建议
1.应充分整合省级部门资源。全省以工代赈资金额度有限,应把全省各涉农部门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整合起来,由省政府明确一个省级部门来牵头负责协调。具体操作上,由各项目需求县每年11月底上报次年项目实施方案,通过省级部门协调会确定年度统筹安排的项目和金额。
2.取消县级财政资金配套的规定。我省使用以工代赈建设资金的省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实力薄弱。目前,在实施以工代赈建设项目时,要求县级财政要配套建设资金,这部分资金往往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影响了建设进程。应从实际出发,取消以工代赈要求县级地方财政的资金配套规定,确保建设资金真正落实。
3.适当提高部分项目资金补贴标准。目前,我省以工代赈建设在项目资金补贴上仍执行2005年制定的标准。这几年来,由于物价上涨了40%左右、劳动力价格上涨了30%左右,导致很多项目实施困难,数量和质量都难以保证。如按2005年的标准,村级公路建设补贴标准是10万元/公里,而现在的建设成本是20-30万元/公里。
4.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养。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生存能力、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核心是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应在我省以工代赈示范的地区、县区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负责人:向荣东
成员:任晓波(执笔)李梅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9-07-15录入用户:admin-swzys)
扎实搞好试点示范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建设新农村没有现成的模式,必须先行试点,培植典......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执政党新的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表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较为完整的思路。执政党的首要......
XX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XX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滁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全面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及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举全市之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