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语文押题:阅读题中国式过马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式过马路标语高考”。
【语文】2013年高考语文押题:阅读题“中国式过马路”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5题。
从“中国式过马路”看当代中国文明
郎遥远
①“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共鸣,成为热议话题。
②“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发达国家,红灯、绿灯是行人“Go”和“Stop”的命令,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同是亚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③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人得到一个结论:人家真文明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了。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
④“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纪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权者的奢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高考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号80796072,每天为你推送最新高考信息,传递高考科学备考方案。
⑤“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去破坏,并且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呢?不单单是交通规则,其他公共规则为什么也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呢?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红灯,绝不会意识到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
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而对于一个习惯意识形态禁锢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
⑥而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只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放纵自我。当下发生的许多群体事件,一方面是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而引发事端,另一方面源自“凑够一撮人”的民众反规则习惯。不久前全国保钓反日游行中,那些趁机打砸抢的暴行者,更是反面典型。
⑦“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心态焦虑。为什么欧美先进城市的司机遇到堵车会排队等候前进?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喜欢变道?堵车时钻来钻去,其实也领先不了几米,反而加剧堵车。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停不下踩油门的脚。细想起来,这可能跟当今中国社会心理有关。我们处在急剧转型期,什么都追求“快、准、狠”,一停下来就担心落后于他人,落后于时代,抓不住机会,所以每个人都很急躁。国家经济也立下保
八、保九的目标,不遗余力。似乎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要歇菜了。而欧美先进城市的市民心态平和,开车从容不迫。当中国发展不再匆匆忙忙,当各城市领导不再把十年二十年的经济目标压缩在自己短暂任期内,当中国经济不再是政绩经济而是民生经济,城市文化塑造出从容优雅的市民,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自然也就差不到哪里去。
⑧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当下中国政治文明。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与西方国家的规则意识,长期存在差异。法律至上是西方人的规则意识,而我们一直没有这样的意识,权力和人情常常可以大于法。法治的生命力,源自国家成员的平等。建立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权力自律,公民自觉,才会有令人赞叹的马路文明。
⑨好的制度,引导好的国民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国家文明。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了。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在亚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城市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是各行其道,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去挑衅红灯。
B.规则的存在不一定得到认可,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不是发自内心自觉遵守规则。
C.在中国特权思想根深蒂固,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这种特权享受,不仅特权者以之为荣,无权者也以此为荣。
D.当今中国处于急剧转型期,一切都追求“快、准、狠”,国家经济也立下保八保九的目标,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落后。
E.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与西方国家的规则意识存在差异,西方人的规则意识是法律至上,中国人的规则意识是权力和人情可以大于法。
13.根据文意,下列例子不能体现中国人规则意识淡薄一项是()(3分)
A.中国式接孩子B.中国式家庭教育
C.保钓反日游行中趁机打砸抢D.酒后驾车
14.联系全文谈谈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并喜欢凑足一撮人去破坏规则。(4分)
15.“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出当下中国文明的弊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建设好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4分)
参考答案
12.【信息整合】(5分)
CE(A.原文只提到亚洲国家中的日本东京和韩国首尔,没有“等”字。B.规则的存在不一定得到认可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态度去对待规则。D.原文是似乎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歇菜。)
[5分。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3.【概念理解】(3分)B.借口“我是为你好”,教育观点问题,与规则无关。(A.,是指学校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附近马路上满是接送孩子的家长,毫无秩序可言。)
14.【内容分析】(4分)
答案:①中国人的规则意识集体漠视。因为法家思想在中国从未受到推崇,同时大多数中国人都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规则。②中国人有一种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许多中国人破坏规则,认为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者,不以为耻,反而有一种违规快感。③“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还有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凑够一撮人”的民众反规则习惯。④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心态的焦虑。⑤没有法律之上的意识。
[4分。答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答案区域在④-⑧段]
15.【内容分析】(4分)①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
②政府要有所作为,避免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和法不责众的人之文化带来的弊端。③保持平和心态,不急躁,不搞政绩经济而是民生经济,塑造出从容优雅的市民。
④建立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用好的制度来引导好的国民习惯。
[4分。答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09语文高考押题专题一:语言知识(学生版)【专题综述】语言知识部分为近几年来语文高考的基础部分,属于必考内容。并且在命题的形式上每年都在进行创新。主要涵盖的知识点有:一、......
从“中国式过马路”看当代中国文明郎遥远①“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共鸣,成为热议话题。②“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
语文补充试题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在他......
尊重天性,保持善心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老僧的话深中肯綮,发人深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蛇蝎心肠的确难以改变,我们只......
中国式过马路,您这样过过马路吗?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大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