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二五规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十二五规划解读”。
解读十二五规划-解读十二五规划--改善民生更外亮眼新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中国成功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同时,中国也深刻体认到,这一战略机遇期也充满艰险和挑战。特别是刚刚过去的 5 年,即在我国的“十一 五”期间,全球金融危机、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等让中国一次次品尝到成长中的痛 苦。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发展道路上的艰辛经历已被转化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力量。2010 年 10 月 15 日至 2010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进而展望了十二 五新布局。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 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 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国内大局的分量愈益加重,只有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 速发展,才能更好地减轻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因此,“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找到民生作为平衡、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最终成为 中国政府选择的现实路径。“十二五”规划是中国首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六位一体”的全面建设规划,首部改善民生规划,首部绿 色发展规划,首部公共服务规划。作为统领未来 5 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 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富民”的目标和任务。“十二五”规 划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改善民生成为“重头戏”,其充分反映“共同发展、共同分 享、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念。认真学习“十二五”规划纲要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以人为本”思想观 念占据了三大独立章节:第三章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明 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 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 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第五章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中明确指出,实施区域发展 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 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 化健康发展。第八章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明确指出,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可以用三个“首次”总结“十二五”规划“惠民生”亮点:首次提出 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明确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该做什么;首 次制定了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明确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做到什么;首次将社会 管理单独成篇,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做好什么。而之所以将“富民”做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我认为是基于以下 几点考虑: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 60 年后的一次再出发。中国刚刚隆重庆祝 了 60 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 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第三,经过 30 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 GDP 首次达到 3200 美元,按照 国际标准,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以上便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 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上述三点便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这 个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这当然不是说,建国 60 年来特别是改革 30 年来百姓的生活没有提高,而是指相 对于 GDP 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富裕程度没有 GDP 增长快。何况,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 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 会的稳定。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不 是相反。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
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只有 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更新 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而经过 30 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 质基础。“十二五” 规划在民生问题上,不仅指出了方向,也明确提出了政策与举措。首先,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同经济增长同步的量化指标。要求城镇居 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要大于 7%。其次,专门提出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涉及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 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减轻居民税 收负担、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调整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完 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具体内容。第三,按照规划,中国民众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保障和住房等焦点问 题都列入了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是政府必须要提供和满足的。比如,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等能享受到免费基本职业培训。居民也将拥有免费健康档案,儿 童、孕产妇和老年人会享受到保健服务。其约束性指标由“十一五”的 8 个增至 12 个,主要集中在改善民生和节能减排方面,从各类指标构成看,经济增长指 标进一步弱化,社会类指标比重达到 87.5%。可以说‘十二五’规划基本成为公 共服务规划。当然要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幅度要和经济增长的幅度同步,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提高收入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情。但说到底,从根 本上还是要扩大就业,就业的渠道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有论述:一方面是大力 发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这是容纳就业的主渠道,扩大就业是民生之 本,只有扩大就业才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从制度上要改变国民收入的分 配格局,劳动报酬的增长和劳动生产力的增长也要同步。同时要逐步的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在企业方面还要有形成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也包括工资的支 付机制。同时还要想方设法的来创造各种的条件来鼓励居民参与资本市场的活 动。当然,尽管“富民”问题在未来 5 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但毕竟 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 多,如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种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这也是我国 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十二五规划也都将这些问题都列入其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国际比较,‘十二五’规划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道路 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它是未来 5 年中国科学发展方向、战略、目标、政策之集 大成,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发展规划样本。
十二五规划浅说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概括起来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国......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
学者解读十二五规划:让地方政府有钱改善民生2010年11月02日 03:35广州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8条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 “十二五”可说是个转折点。过去我们......
从“十二五”规划解读“三农”问题“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把着力点放到“最慢的船只”——“三农”问题的解决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人们也应当更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