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携手世界,走出历史“三岔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历史世界历史历史”。
世界各国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才能走出历史的“三岔口”
兰德瓦瑟河畔,皑皑冰雪怀中,瑞士达沃斯小镇吸引全球目光。10年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达沃斯舞台作了著名的判断——“事实上,一个全新的世界力量格局已经出现”,“以欧洲为中心的时代,行驶了200年后结束了,达沃斯与西方需要把目光投向中国,以求汲取全球化巨变下的灵感和引导”。10年后,当习近平主席走进达沃斯会场,当年默克尔的判断,早已成为世界所习惯的现实,《金融时报》甚至称中国正努力成为“全球治理的守卫者”。
“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在达沃斯论坛,习近平主席再次展示了中国勇敢迈向世界市场的信念。伴随着改革开放大幕开启,1979年中国代表团初次来到欧洲“最高小镇”,“接轨”二字恐怕最能道出中国人当时的心境。记得1980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在会场举行记者招待会,向世界说明中国引进和吸收外国资金的重点领域、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的重点行业;3年后,中国代表又在达沃斯“亮家底”:“中国有30万个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更换陈旧的技术设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融入世界、实现发展的紧迫感,在达沃斯这个开放窗口中闪现。随后行进的“中国轨迹”表明,正是毅然融入经济全球化,抓住一切机遇大胆开放,中国找准了自身发展路径,最终创造了发展奇迹。
伴随达沃斯“中国热”不断升温,中国贡献逐渐成为世界共识。当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惊恐期,中国在2009年达沃斯会议为全球打了强心剂;当2011年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时任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专门举办的讨论会上说:“谁赢了?事实是中国赢了,其他国家也赢了”;当全球经济持续深度调整、青黄不接之时,达沃斯论坛飘扬的声音已经把中国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以其稳健发展和锐意改革,在全球舞台上导入“中国力量”、分享“中国方案”。
如果说10年前默克尔更多从“力量构成”的视角看待中国发展带来的变化,那么如今世界看待中国的视线将伴随更多“理性而有远见的思考”。当前,世界不同角落正被影影绰绰的不确定性所困扰,特别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让西方观察人士感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而众说纷纭中,从雁栖湖畔的“北京共识”到钱塘江边的“杭州共识”,再到在不同场合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一系列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对症下药”,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2017年达沃斯会议举行之际,会场上的中国主张受到更多全球聚焦,不正是反映了世界对中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期待吗?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是需要运筹帷幄、共克时艰。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世界各国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才能走出历史的“三岔口”。
第二编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驾车者该如何尊重生命一些恶性交通肇事者对公民生命权的漠视,深深刺痛了公众的神经,挑战着社会的底线和人们的良知最近,浙江杭州和江苏南京......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打开后厨,让食品安全看得见任宇波2017年08月28日05: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以海底捞事件为契机,经常去“后厨”看看,问一问“初心”,才是明星企业基业长青的根......
1、反腐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镜鉴历史腐败问题关系民心向背彰显反腐决心、祭出雷霆手段科学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方向发展构筑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干部......
人民时评:别让“留守”固化为成长标签李浩燃2016年02月16日08:5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全面”二字,意味着“一个也不能少”。如果没有全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幸福,数千万个普通家庭......
人民时评:体面劳动、有尊严的生活,诠释重要执政理念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了讲话。他在谈到进一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