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三农”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计划_农村三农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时间:2020-02-27 19:29: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工作计划】

县“三农”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计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三农工作计划”。

临沭县2010年“三农”工作情况

及2011年思路打算

今年以来,临沭县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1号文件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思路,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全县各级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为抓手,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70元,增长15%。

(一)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业发展规模化、生产集中化、管理区域化、经营品牌化“四化联动”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搞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打造了杞柳、蔬菜、茶叶、桑园、草莓、葡萄、杂果、烤烟、花卉苗木等“八个万亩农业产业基地”。目前,全县共有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基地总面积10万余亩,拥有“武状元”葡萄、“琼浆果”有机葡萄、“兴英”西瓜、“春山”茶叶、“喜万年”大蒜等绿色有机认证品牌21个,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44处,林木覆盖率达到30.8%。

(二)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各级注重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对杞柳、蔬菜、花生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企业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模式,全县销售收入过千万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7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6家,形成了脱水蔬菜、柳编制品、茶叶加工、花生加工销售、生猪屠宰、家禽屠宰等各具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促进了农业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比如柳编产业,全县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到82家,带动农村家庭编织户2.5万余户,从业人员达到8万余人,编织人员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临沭县被评为“中国柳编之都”。

(三)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各级注重引导各村居立足现有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快村级工业和商贸服务业发展,推动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提高村级组织收入。今年以来,各级不断加大向上争项目、跑资金力度,共争取中央涉农资金1720万元。充分发挥农村供销社、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邮政物流“四个载体”的作用,全县农村具有县乡特色的批发市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等快速发展,县乡村三级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双向”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水平明显提升。

(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能力。深入实施“创业临沭”工程和人才强农战略,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今年以来,共培训农民1.23万人,全县新增劳务输出9890余人,全县常年在外地打工人员保持在8万人左右。积极开展返乡

农民工创业培训,建立企业与乡镇的用工对接制度,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乡村面貌

全县各级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目标,精心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带乡,强化基础,狠抓整治,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一)切实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力度。一是加快城乡规划编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完善了城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各种修建性规划,全县12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已全部完成,全县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率达100%,村庄规划修编率达81%,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骨干、以农村为腹地,布局合理的城乡总体规划。二是扎实做好镇村建设工作。在加大县城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实施了五期旧城改造项目,拆迁腾空土地2190亩,开发建设面积88万平方米,总投资17.7亿元。切实加大小城镇建设特别是乡镇驻地村居的拆迁改造和绿化、亮化力度,完善乡镇道路、公园、广场、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结合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不断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全县共对50余个村居实施了集中农房改造,开工建设居民楼1350栋,完成投资6.4亿元。

(二)切实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一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切实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今年以来,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项目5个,其中上级财政无偿投入资金共计1720万元。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累计完成各类水利设施投资1.38亿元,龙窝灌区拦河坝改建一期、2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沭河治理、石门饮水安全等重点水利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全

县新增蓄水能力502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41万亩。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进一步扩大。二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把县乡路、“村村通”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任务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对县乡村道路进行了维修改造。截至目前,全县农村硬化公路达到1390公里,其中今年新增农村硬化公路20公里。三是完善农村“电网”。在抓好有关大型输变电工程的同时,加大农村电网深度改造力度,保证了农村发展和农民群众对电力的需求。四是加快农村新能源利用。按照“整村推进、示范带动,全面铺开、形成规模”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广户用沼气和太阳能利用。今年以来,全县新建乡村沼气服务网点80个,沼气集中供气10处,沼气池总量达到4.7万个。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太阳能利用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

(三)全力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县各级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按照“以点带面、以线促片、逐步深入、梯次推进”的要求,重点做好327国道、225省道以及县乡道路沿线乡镇驻地和公路两侧500米以内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以城乡结合部的创建带动其他“四个结合部”的整治,尤其是石门、大兴、蛟龙、玉山等乡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把鲁苏边界的村庄建设成为高标准生态文明村,塑造了临沭乃至山东的良好形象。同时,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加快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推动城管执法和环卫

力量重心下移,不断完善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便民利民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农村文化大院283个,农村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65%。大力实施资源共享工程,在党员干部远教系统电视频道加播文化共享工程节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规划实施了柳编艺术展览馆暨城市规划展、体育中心、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等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开展文明生态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全县建成市县级文明生态乡镇、村居160个。

三、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全县各级坚持把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特别是中央和省市支农惠农政策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确保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全县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达2.6亿元。

一是足额发放各项惠农补贴。今年以来,共发放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汽车家电下乡补贴等各类补贴7386万元。兑付计划生育各项资金441万元,全面落实了免费婚检政策。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县共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920万元。全面落实各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措施,共发放生活补助金、助学金86.8万元。扎实开展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作,目前已有5处中小学建设项目已建成使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妥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全县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8万人。今年以来,全县共征缴农村养老保险费3284万元,基金累计结余5693万元。农村低保体系进一步完善,确保农村

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目前全县共有低保对象2.15万人,今年上半年,共发放低保金774万元。

四是加快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标准,实施了县医院综合楼、县中医院综合业务楼建设工程,基本完成了全县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城乡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继续执行城乡医疗救助政策,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更加规范,全县参合农民达到54.13万人,参合率达到99.91%。今年1—8月份,全县共为参合农民支出补偿款3700多万元。

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按照上级有关精神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县农村土地产权进一步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各项为民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一是健全严格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保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全县共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15.2万份,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5万份,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提供了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严格执行土地造册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登

记有地承都在地积业基效产管理档案。按照“依法、自愿、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土流转新机制,建立健全土地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各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中心。目前,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流转土7.58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的9.3%。其中南古镇依托企农业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地共流转土地1.2万亩,有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生。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集体资产包括荒山、荒滩都明晰了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村集体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提高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的能力。目前,全县合作社已达492家,注册资金达4320万元,现有社员4.28万余户,带动农户4.2万余户。

三是继续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农村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取得

长足发展。在总结推广青云互助资金合作社的经验基础上,启动了第二批试点工作,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

四是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村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初步形成,做到国道省道有检查站,县乡道路有检查点,确保检疫安全。

五、当前全县农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和下步打算 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传统农业占比偏大,特色产业发展缓慢,区域优势不够明显,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增收的路子不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经营方式粗放,广种薄收等传统经营方式依然存在;三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还不够强,高新农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偏低;四是基层组织建设还存有薄弱环节,班子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在全市全省叫得响、在全县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典型村还太少;五是少数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不解放,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农村的各类不稳定因素还亟待化解,等等。

下步,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建设富庶新农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培育壮大农业龙头

企业群体,大力发展和规范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镇村工业发展,壮大县乡财源,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秀美新农村。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切实搞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空心村”拆迁,建设秀美新农村。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农村“一池四改一利用”,加大推广普及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服务模式。

(三)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建设康庄新农村。高度重视县乡村公路的改造、养护管理工作;积极推进联网供水;加大镇村植树绿化力度,打造生态临沭。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农村教师工资统筹发放政策,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加强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提高农民门诊住院报销比例。继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搞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行政村为民服务代理制建设,全面清理针对农村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农民负担。

(四)大力倡树现代风尚,努力建设文明新农村。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抓好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继续实施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体配套设施,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对村级事务运行的监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形成一种奖优罚劣勤罚懒的动态管理机制。

督奖、管惩奖

2010年

1月

三农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11年三农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三农”工作坚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

“三农”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一、工作的简要回顾过去的一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农工作总结以及明年的工作思路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区今年的“三农”工作情况以及明年的工作思路作简要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2007年工作情况(一)农村经济日益繁荣。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传统......

农商行办公室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X农商行办公室2016年工作情况 和2017年工作思路省农信联社X办事处:过去一年,X农商银行办公室在省农信联社X办事处和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全行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助手作用,......

三农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三农办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2011年总结2011年,区局三农办认真贯彻执行市公司的各项工作安排,全面开展了各项经营工作。在与支局共同努力下,使分销业务各项指标均保持......

下载县“三农”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三农”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