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汇报文件】_合肥南站交通枢纽

工作汇报 时间:2020-02-27 01:24: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工作汇报】

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汇报文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合肥南站交通枢纽”。

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 景观、装饰、导向标识方案设计

“中原之喉,融徽贯通”

(1)“中原之喉,融徽贯通”是对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描述,形象表达了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安徽最大路上客运交通门户之一的的定位。

(2)“中原之喉,融徽贯通”是对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简洁、高效设计理念的诠释,意为该设计将枢纽内各种交通功能高效有序的整合在一起。

(3)“中原之喉,融徽贯通”谐音“融会贯通”(语出宋〃朱熹《朱子全书》:“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是传统徽州文化的现代演绎。以当代简洁明朗的设计风尚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徽州文化,提炼典型文化符号,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变为一种动力,让徽州文化在快速的时代发展中得以延续,向来往过客展现这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展示合肥这座集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为一体,高速发展中的大城市的魅力。1 位臵和地域背景

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高铁合肥南站为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上的新建客运站,京福、沪汉蓉两条高铁动脉在此交汇。合肥南站主站房总建筑面积9.92万平米,总高37.1米,场站共设22站台面26线,日发送客流8.6万人次,属特大型火车站。南站枢纽建成之后将成为合肥市最大的陆上客运交通门户。其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带动地区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合肥市,安徽省省会,因淝、施二水交汇而得名,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中心,中国特大城市之一。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合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称。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城市之一,拥有三所国家实验室和四座重大科学装臵,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首都北京。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文化和软实力建设逐渐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就我国的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强大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项目所在地安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合称徽文化。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主要特点是(1)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2)徽州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和底色,在整个传承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2 设计范围

结合高铁合肥南站建设,总建筑面积26.59万㎡,总投资35.83亿元(根据初设批复文件),共由北广场、南广场、线下场站、运营管理中心、场区内道路等五个分项组成。

根据规划,南站枢纽配套工程总占地面积约54万平米,以铁路站房为核心,依据枢纽的功能和交通条件,规划形成“一轴两核,两场四片”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以站房中轴为主轴,同时与周边开发地块相融相合的交通综合体。场站布局考虑与高铁、轨道交通(1、4、5号线)、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与城市道路系统的无缝衔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零换乘的规划设计理念。

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由铁路站房、南、北广场,东、西线下场站,地铁1、4、5号线车站、综合运营管理中心、进出站高架匝道系统,周边市政道路新建、改建工程组成。

其中,北广场面向老城区,占地面积约4.6万平米。北广场共设臵地上一层,地下四层,以换乘大厅为核心,可提供落客即走车位8个、社会车停车位580个,自行车停车位400个,总建筑面积约9.47万平米。

南广场面向滨湖新区,占地面积约7.8万平米。南广场为全地下建筑,共设臵地下三层,共可提供落客即走车位12个,停车位1016个,广场地面层设自行车停车位300个,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米。

为更好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实现客流的“无缝衔接”、“零换乘”,南站特设臵高架站台,利用站台下(线下)空间布臵公交场站、出租车场站与社会车辆停车场。其中东线下公交场站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共设公交车发车位27个,落客位4个,蓄车位117个;西线下出租车和社会停车场站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设出租车发车位24个,蓄车位400个,社会车即停即走及上客位8个,停车位200个,大中型客车停车位25个,东、西线下场站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米。

南站枢纽东北地块内规划设臵枢纽综合运营管理中心,以综合监控中心、公安派出所、物业办公、邮局、银行、医疗中心等六大功能为主,总建筑面积约1.12万平米。枢纽特点及总体设计原则

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服务于合肥全市对外道路交通出行需求、高速铁路接驳服务及市内交通转换,是合肥市最主要交通集散节点之一。高铁合肥南站为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上的新建客运站,京福、沪汉蓉两条高铁动脉在此交汇。场站共设22站台面26线,日发送客流8.6万人次,属特大型火车站。南站枢纽建成之后将成为合肥市最大的陆上客运交通门户。总体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1)交通功能性原则:本景观广场属于交通枢纽,首先满足交通枢纽的交通功能要求,保障交通枢纽各部分换乘的高效、便捷。

(2)符合城市规划原则:结合城市的开发要求,尽量发掘土地的价值。广场布局与周围环境协调,与周围枢纽建筑协调。体现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要求,具有新颖、独特的设计理念,塑造高效率、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3)整体性原则:交通枢纽的的视觉中心是国铁站房,其形象特点是现代、简洁、动感和气势宏大,景观广场的规划加强并突出了国铁站房的视觉中心形象,同时减少各景观要素对国铁站房的遮挡。景观广场在设计上开放、流畅、现代,力求使其与国铁站房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4)布局合理原则:本枢纽是集交通、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明确划分功能分区,互不干扰、亦动亦静、动静相宜。通过客流的科学、合理组织和引导,使得:交通换乘区方便、快捷;休

闲区舒适、宜人;商业区繁荣、兴旺。尤其对商业区,合理引导客流以有效提升商业区的商业价值。

(5)现代、简洁原则:该设计总体遵循现代简洁的原则,让空间看上去具有秩序感,简洁大气。作为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发展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合肥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现代简洁的设计风格符合国际设计潮流,从设计手法上来讲,在设计上更加强调功能,强调结构和形式的完整,更追求材料、技术、空间的表现深度与精确。运用最少的设计语言,删繁就简,去伪存真,以色彩的高度凝练和造型的极度简洁,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将空间、人及物进行合理精致的组合,用最洗练的笔触,描绘出最丰富动人的空间效果。在色彩上,采用含蓄硬朗的色调,以白、灰为主,搭配绿植等景观元素,打造一种明朗宽敞舒适的氛围。材质上大量使用冲孔铝板、矿棉板、钢化玻璃、不锈钢等新型材料,能给人带来前卫、不受拘束的感觉。

(6)体现地域特色原则:安徽省最主要交通集散节点之一的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徽州文化的一个窗口,设计中体现了地域特色:徽州传统风格文化——徽州民居、文房四宝、木板雕刻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并非纯粹的传统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

(7)以人为本原则:处处考虑使用者在广场中行动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可能条件下,适当考虑舒适性。通过空间手法和景观元素的精心设计为使用者创造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另外考虑到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人士的使用,设计中配备了必要的公共设施、无障碍设施等以满足使用要求,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爱。

(8)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合肥的气候特征,使用乡土植物,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新技术,考虑广场长期使用的低成本维护,实现人与自然、广场与区域的和谐共生。室内材料全部以浅色调为主,这种设计手法可增加光的反射,突出绿色节能的理念。4 北广场分项设计

北广场主要设计空间为北换乘大厅,北疏散、换乘大厅,北公交落客站台,公交换乘厅,卫生间,停车库,乘客休息室和其他站内配套商业空间。总体遵循现代简洁的原则,让空间看上去具有秩序感,简洁大气。运用最少的设计语言,删繁就简,以色彩的高度凝练和造型的极度简洁,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将空间、人及物进行合理精致的组合,用最洗练的笔触,描绘出最丰富动人的空间效果。在色彩上,采用含蓄硬朗的色调,以白、灰为主,搭配绿植等景观元素,打造一种明朗宽敞舒适的氛围。

其中,换乘空间、乘客休息室和商业空间的墙面、地面采用灰麻石材、瓷砖和烤漆金属板,天花采用烤漆金属板、冲孔铝板,结合透光石、玻璃等防火材料。

地下车库、出租车载客落客区和公交车载客落客区的地面采用水泥自流平与环氧自流平,墙面以内墙涂料为主,天花采用金属网吊顶为主。4.1 北换乘大厅效果图

北换乘大厅总体设计风格简约、现代,地面、柱面、天花材料色调以浅灰白为主,打造一种大气、明朗的整体氛围,使整个空间协调统一。天花分为东西中三部分分别进行设计,东、西两部分的天花采用V字形灯带和铝方通,在空间中具有很强的导识性,精致又大方。中部天花造型是徽州传统木窗格的符号提炼,采用烤漆铝板,内嵌白色透光石,丝网印刷水墨效果于石上,徽墨、新安画派、木窗格

4.2 北疏散、换乘大厅

天花木窗格造型,玻璃发光顶,冲孔铝板,筒灯,地面灰麻石材 4.3 北公交落客站台

墙面徽州建筑天际线,墙面灰麻石材,天花金属网,发光灯带,地面灰色水泥自流平,4.4 公交换乘厅 4.5 卫生间 4.6 停车库

4.7 乘客休息室

4.8 站内配套商业空间 5南广场分项设计

(按功能删减)换乘空间、乘客休息室、商业空间 墙面、地面采用灰麻石材、瓷砖、烤漆金属板,天花采用烤漆金属板、冲孔铝板结合透光石、玻璃等防火材料

地下车库、出租车载客落客区、公交车载客落客区 地面采用水泥自流平与环氧自流平,墙面以内墙涂料为主,天花采用金属网吊顶为主

5.1 南广场落客区 5.2 停车库东线下场站分项装饰

(按功能删减)换乘空间、乘客休息室、商业空间 墙面、地面采用灰麻石材、瓷砖、烤漆金属板,天花采用烤漆金属板、冲孔铝板结合透光石、玻璃等防火材料

地下车库、出租车载客落客区、公交车载客落客区 地面采用水泥自流平与环氧自流平,墙面以内墙涂料为主,天花采用金属网吊顶为主 6.1 东线下换乘大厅

徽州民居天际线

6.2 东线下公交车上落客厅

歙砚兼做休息座椅、陈设,竹子,绿色植物营造温馨舒适的自然环境。6.3 综合服务台/站

6.4 线下办公室与服务用房 7 西线下场站分项装饰

(按功能删减)换乘空间、乘客休息室、商业空间 墙面、地面采用灰麻石材、瓷砖、烤漆金属板,天花采用烤漆金属板、冲孔铝板结合透光石、玻璃等防火材料

地下车库、出租车载客落客区、公交车载客落客区 地面采用水泥自流平与环氧自流平,墙面以内墙涂料为主,天花采用金属网吊顶为主 7.1 西换乘大厅

木活字印刷

7.2 西线下社会停车场 7.3 出租车上落客效果图 8 综合运营管理中心

办公空间墙面以乳胶漆为主,结合木作、石材、玻璃,天花采用烤漆金属板、矿棉板、石膏板,地面以石材和瓷砖为主。与枢纽内部现代简约的风格相统一。

交通空间墙面乳胶漆为主,辅以烤漆钢板,地面石材和瓷砖,天花石膏板、烤漆金属板

卫生间墙面地面以石材和瓷砖为主,天花采用耐水石膏板,8.1 首层大厅/办公大堂/接待大厅(一层)8.2 电梯厅(一层)

8.3 食堂——员工餐厅(二层)

8.4 食堂——员工餐厅包间(二层)8.5 卫生间(二层)

8.6 领导办公室(三层)

8.7 枢纽开敞办公室(三层)8.8 小会议室(三层)8.9 中会议室 8.10 多功能厅 8.11 办公走廊

8.12 监控中心(六层)

地面采用防静电地板,墙面采用穿孔吸声板,吊顶采用烤漆金属板结合玻璃发光天棚交通设计

4.1 枢纽内部交通空间和客流分析 4.2 内部步行系统

4.2.1 步行空间设计原则及换乘系统设计

(1)减少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时间。(2)减少换乘厅内的视觉障碍。

(3)室内照明设计保证旅客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4)合理区分到达和出发人流。

(5)合理组织垂直方向交通,方便旅客顺利到达。4.3 内部机动车系统

4.3.1 机动车系统设计原则

(1)提供最为便捷的出入口与周围道路相连接,保证路网使用方便。(2)提供最为便捷的道路直通地下车库。(3)提供大量和丰富多样的换乘空间。

(4)提供大量快捷的机动车交通组织以满足人员疏散。4.3.2 公交车系统 4.3.3 出租车系统

4.3.4 社会机动车系统 4.3.5 地下停车库出入口 4.3.6 非机动车系统 5 室内灯光设计南、北广场分项装饰设计

6.1 南、北换乘大厅(部分为共享空间)

北换乘大厅总体设计风格简约、现代,地面、柱面材料色调以浅灰白为主,天花分为东西中三部分分别进行设计,东、西两部分的天花采用V字形灯带,在空间中具有导识性,富有现代感,简洁又不乏变化。6.2 上落客站台 6.3 换乘廊道

6.4 地下人行通道 6.5 电扶梯厅

6.6 综合服务台(站)6.7 乘客休息区(室)6.8 卫生间 6.9 停车库

6.10 站内配套商业等区域的墙、地、顶、灯光、陈设等设计 7 线下场站分项装饰设计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东、西换乘大厅

东线下公交上落客厅(岛)西线下出租下穿廊道 出租上客岛(区)西线下社会停车场 综合服务台(站)

线下办公室与设备用房

卫生间等区域的墙、地、顶、灯光、陈设等设计综合运营管理中心分项装饰设计 8.1 首层大厅 8.2 电梯厅

8.3 食堂 8.4 办公室 8.5 走廊 8.6 卫生间 8.7 停车库 8.8 会议室 8.9 多功能厅 8.10 监控中心

8.11 综合运营管理中心 9 主要室内装饰构造做法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应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

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徽州文化是伴随“徽州”这一地域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的,有1千多年的历史(从春秋之际设臵以来,“徽州”的名称虽有数次变迁,三国时称“新都”,晋时称“新安郡”,至宋宣和年间始称“徽州”,“徽州”的名称一直沿用800多年,直到近几年才改称“黄山市”)。“徽州”是一个古老而生动的名字,是一个有着沉甸甸的文化内涵的名字。历史上“徽州”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浓郁的民俗习惯、典型的宗法制度,有独具一格的民居、牌坊、书院、祠堂……虽然如今“徽州”的名字已被“黄山市”所取代,一个沉甸甸的文化名词在现行行政区划中已经消失,但多少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仍然萦绕着“徽州” 梦。

曾有人比喻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固体的文化。的确是这样,走进徽州,是优美的自然风光下,徽州的建筑。从高空俯瞰,就会发现,在青山绿水花丛中,总有黑白相间的老房子蹲伏在那里,以黑白为底色的古建筑,在青山绿水的背景下,就像是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青山逶迤,绿水蜿蜒,树影婆娑的水口,峥嵘矗立的牌坊,粉墙黛瓦的民居,伟岸宏大的祠宇,桥吐新月,塔摩苍穹。徽州,就像一幅宁静自得的桃花源画卷,也像是一座露天的古代建筑博物馆,徽州的古建筑代表着历史,他饱经沧桑,又平静自得,有时候,他甚至像老人,或者就是历史本身。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房子是有生命的,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着梦想和性格,更有着属于各自的神秘。徽州老房子给人总的印象是封闭的,虽然他在表面看起来是那样明快淡雅。徽州民居的外墙都是砖砌成,表面涂抹白石灰,室内的间壁大都以木板构成,整个房屋是框架结构,很坚硬也很牢固。徽州的老房子从不给人华丽之感,它一概用小青瓦而几乎从不用琉璃,门楼和室内的石砖木也绝少用五色勾画,隔扇、梁洞等也不施髹漆,徽州就是这样的崇尚本色,大气而朴实,不动声色的坚持着自己的审美观念。从整体风格上看,徽民居民居显得殷实而精巧,有点儒雅,更有点莫测高深,除了粉墙黛瓦外,在当地被称作“五岳朝天”的高低错落的五叠墙或马头墙,也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徽州民居的独特韵律,这样的感觉就像由箫或者是古筝奏出的曲子,余韵悠远,老房子屋角上的饰物也很多,总是有一些带点抽象意义的画,代表着吉祥和丰收,体现了农业社会人们的共同愿望,虽然每个村落基本上是同祖宗,但在建房时依然不与邻共墙,这就形成了狭窄的小巷,仅容一人通过的一人巷也到处可见,曲曲弯弯的小巷纵横交错,相互连通,把徽州的村落编织成形形色色的迷宫,民居的内部,与“五岳朝天”并称的是“四水归堂”,这也是徽州民居的主要特征,徽州民居往往在进门之后便是天井,天井居中,组成了整个房屋的结构,天井不仅仅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味,更多的还是一种上古之风,也可能来源于中原一带原始人类的穴居方式。徽民居的特点当然是徽州人意识和思想的体现。从建筑学的一般角度来说,通常把徽州的古民居分为七个部分,庭院、大门、门厅、天井、厅堂、厢房、格门、格窗、屋顶、火巷,这样形式上的分类,可以让人们一目了然。“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这算是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点,“井”指的是天井,而“雕花”则是指的徽州民居无所不在的“三雕艺术”了,跨进居室目之所见,那华板、柱棋、莲花门,天井四周,上方檐条,沿口,下方石裙墙,屏门隔扇等等都是一些精美无比的砖、木、石雕

构件。徽州古建筑中,剔透玲珑的砖、木、石三雕,被称作民居中的精华,甚至可以说是民居中的眼睛。三雕的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和戏文故事等,还有一些几何形图案,有写实具象的,也有写意变形抽象的,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这些三雕艺术是当地人生活的写实,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也体现了强烈的艺术创造力,徽州人不爱露富、不张扬,从民居中也可以看出,徽民居从外面看平淡无奇,但却极重视内部建设,那些精美异常的石雕木雕和砖雕都是建在屋内,愿意“锁在深闺人不识”,独自欣赏、独自品玩,这当中,除了具有一种审美意识之外,应该还有一种狭隘的提防心理,值得一提的是,徽州民居的厅堂,庄重而严谨,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曾有人说,中国人的厅堂就是西方人的教堂,这是指它所承载的文化和教育意义,徽州民居简洁的陈设,书卷气十足的布臵,宁静而不是庄严的氛围,包括各种各样的对联,都在传达着徽州人的理想和愿望,表达着人们对于文化以及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合肥人行文件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文件合银发„2009‟106号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肥东、肥西、长丰县支行,徽商银......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一周年发言稿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一周年发言稿首先我个人是非常的感谢集团公司的领导及枢纽运管中心的领导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到交通枢纽工作,同时也是我个人时隔四年重回国家单位工作,因为我......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商业设计研究——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为例1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商业概述枢纽(HUB)一词最初是指连接网络设备的集线器,其基本功能是信息分发、传递和共享......

重庆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下简称《规划》)显示,将重点建设北京、郑州、重庆等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山东半岛......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很给力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很给力围绕咸阳国际机场中国中心论翻开中国地图,你会发现,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正处在中国陆地版图的中心。西安咸阳机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正是看......

下载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汇报文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汇报文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