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治工作汇报材料(精选8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鼠疫防治工作总结”。
第1篇:鼠疫防治汇报材料
**县2012年鼠疫防治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
(20**年*月*日)
尊敬的**厅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省卫生厅**厅长一行来我县检查指导鼠疫防治工作,这是对我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厅长和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会宁县2012年鼠疫防治工作作一汇报。
一、**县基本情况
**位于**省中部、**市南端,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辖**个乡镇**个行政村,有汉*个民族,总人口**万。会宁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县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乡镇卫生院**所,村卫生室**所。**年成立了**县卫生防疫站,根据历史记载,我县于****年,共流行人间鼠疫**次,发病**人,死亡**人。
二、2012年鼠疫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我县高度重视鼠疫防治工作,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履行本地区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职责,将鼠疫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进行安排部署。一是在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上,将鼠疫防治工作作为重点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县卫生局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了目标责任管理书,以责任制形式把鼠防任务和措施层层落实,做到任务分解,措施到位,职责明确,并对鼠疫防治工作在强化督导检查的同时,每半年对责任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二是落实了鼠防监测工作经费**万元。三是县地办室依据鼠疫联防领导领导小组《2012年鼠疫联防工作安排》(联领发„20**‟**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印发了《**县2012年鼠疫防治安排意见》,对我县鼠疫防治工作再次安排部署。四是开展了以**为中心的固定监测和公里沿线为流动区域的检索工作,县将11名专业人员分为固定和流动两个业务组,于4月5日进驻疫区开展监测工作。
(二)加大社会宣传,积极普及鼠防知识。我县将鼠疫防治社会动员和防治知识宣传作为鼠防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疫源面积大,防治任务重,为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我县专业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加强和落实鼠防知识的宣传,提高疫区干部群众的鼠防意识,为鼠疫防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我县制做固定宣传牌2个,流动宣传牌10个,发放宣传材料15000份,开展中小学生问卷调查2000余人,群众对鼠疫危害性知晓率达80%以上,疫区群众对鼠疫防治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鼠疫防治能力。一是加强了鼠防专业人员培训。3月20-24日选派4名专业人员参加**省疾控中
心举办的鼠疫防治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专业人员进一步掌握了鼠疫监测工作程序和技能,提高了鼠防监测水平。二是加强了医务人员培训。在4月10日举办了全县鼠防培训班,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防疫专干和医疗机构门诊医生、传染科医生60多人进行了鼠疫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疫情报告及疫情处理等方面系统培训,并发放了《**县鼠疫防治》一书62册和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围裙点2000套。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了考核,及格率为100%,“三报三不”知晓率达90%以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规范网络建设,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一是加强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和管理。健全了鼠防管理系统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网络运行良好,及时进行各种监测信息的维护和监测数据的网络直报工作。严格按照报告要求的内容、程序及时限报告人、鼠间疫情和监测情况,加强信息分析与利用。继续巩固和加强了县、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网,建立了鼠疫信息网络,充分发挥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二是加强了鼠防实验室建设。我县在2008年对原有实验室进行了改建。新建的BSL--2实验室结构科学合理,生物安全标志明显,安装了标本传递窗和耐酸碱、防腐蚀检验台,配置了生物安全柜、数码培养箱、干燥箱、离心机、高压锅、电冰箱、疫情监测车等设备,改变了过去在简陋条件下进行强毒操作的危险状况。三是重视生物安全管理,为了全面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制定和完善了生物安全管理、个人防护着装和消毒灭菌制度,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
(五)重视应急准备,提供应对疫情能力。一是加强物资储备。完善和补充了应对鼠疫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制定了储备目录清单,并对过期的消毒液、药品进行更换,全面做好紧急疫情处理的日常准备工作。目前,储备有疫情处理机动箱3个、解剖器械1套、个人防护包20个、一次性防护服100套、自制防护服300套、消毒防护服300套、电动喷雾器2台、帐篷2顶及部分消杀药品等鼠疫防控物资。二是开展应急演练。按照县上制定的《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工作队伍,制定了应急演练方案,开展了应急演练。
(六)加大疫情监测,确保数据科学有效。根据《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县**站从4月6日开始开展了对动物间疫情、昆虫媒介、细菌学及血清学三大类的监测,目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黄鼠密度调查。不同生境按0.5%比例分层抽样,四月份抽样30公顷,捕鼠6只,平均鼠密度0.20只/公顷。
2、细菌学、血清学监测。按照常规取被检动物脏器作细菌培养,截止5月30日共做动物细菌培养96只,经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做间接血凝108份,经检验均为阴性。
(七)加强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工作条件。我县十分重视鼠疫防治工作条件的改善。县上积极争取了灾后重建项目,对监测点职工宿舍、会议室、职工食堂进行了改建及化验室的维修。新建**站业务楼(县城)建筑面积为679平方米,其中鼠疫生物安全实验室260平方米。目前业务办公楼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由于
检验设备缺乏,实验室尚不能开展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县鼠疫防治工作,在和省、市卫生部门及各级鼠疫联防组织的支持帮助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各级鼠疫防治联防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认真落实鼠疫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鼠间鼠疫的发生,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但是,我们的鼠疫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监测点和新建实验室及办公场所建设、附属工程资金缺口较大。二是鼠疫防治专业人员不足,现有人员知识老化,还需加强进修培训。三是鼠防监测和应急物资储备更新等工作经费不足,影响着全县鼠防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新建生物安全实验室检验设备短缺,购置设备经费缺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高度重视鼠防工作,加强联防协调配合,切实做好鼠疫联防各项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做好疫区群众鼠防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和疫区群众“三报三不”等鼠防知识,减少人间鼠疫的发生。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对各医疗机构人员进行鼠疫防治基本知识、疫情报告时限以及正确应对鼠疫疫情等方面内容的培训,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基本掌握鼠疫防治基础知识,提高医疗机构人员“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能力。
四是继续加强疫源地监测工作。要认真做好流动监测工作,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建立群众参与和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监测网络,广泛发动群众,做到工作重心下移,触角前移,保证鼠疫防治工作全面落实。
五是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急工作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开展经常性鼠疫疫情应急演练,做好紧急疫情处理的日常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做到指挥灵敏,反应迅速,控制有力。
六是对照问题,查找原因,完善方案。监测点春季鼠密度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针对出现的新情况,要开展科学研究,查找原因,为进一步完善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第2篇:鼠疫防治工作计划
2018年田家寨镇鼠疫防治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我镇鼠疫防治工作,确保当地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防止我镇人间鼠疫的发生、流行和传播,按照县卫计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我院在今年的鼠疫防治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落实鼠疫“0”报告制度及外出务工人员排查和返乡医学观察,切实做好我镇鼠疫防治工作,现就2018年鼠疫防治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做好鼠疫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公民健康,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人员流动频繁,交通状况日益便利,且我镇南临平安县,西接贵德县,对鼠疫防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镇鼠疫防治工作不仅关系到我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且关系到全县、全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我们时刻牢记鼠疫危害意识,把鼠疫防治工作做为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例入年度工作计划,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
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群众意识
镇属各单位、各村卫生室医务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广泛深入的开展以“三报”(发现自毙的旱獭和其它染疫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或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要报告,发现急性高烧发热病人要报告)、“三不”(不私自猎捕旱獭,不剥食旱獭和其它野生动
物,不私自贩运倒卖旱獭皮张)、“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三个就地”(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就地处理)为主要内容的鼠疫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把鼠疫可防可治可控制的知识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群众掌握与鼠疫长期斗争的有利武器,全面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学参与意识。各村卫生室要利用各种契机宣传鼠防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三、加强疫情值班和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卫生院明确职责,落实职责,严格执行《青海省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头值班制,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疫情信息的报告管理,及时、准确地逐级上报疫情信息,严禁瞒报、谎报和缓报。对因疫情报告不及时而延误疫情应急处理的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要求值班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电话畅通,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四、依法加强疫区务工人员的卫生监督管理
做到对疫区进行副业生产人员全面管理,摸底排查,严格按照《青海省加强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本村到疫区务工人员(包括挖虫草、修路、捕獭、修牛羊棚等)进行登记,全面讲解鼠疫防治知识,同时要做好对疫区返乡务工人员登记、管理、报告及医学观察。村卫生室负责医学观察,并将观察情况于每日上报卫生院,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与传播。按照县疾控中心的通知积极开展和落实情“0”报告制度。
五、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为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对全镇医务工作者进行鼠疫知识培训,进一步充实应急队伍,强化培训,6月份开展我镇医务人员鼠疫疫情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能力全面的应急处置队伍。进一步完善疫情应急工作机制和防治预案。同时做到疫情处置药品和疫情应急物资的储备,最大限度减少鼠疫疫情造成的危害。
六、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
各村在镇鼠疫防治领导小组的协调下,明确职责,发挥优势,联防协作的工作格局。同时,各村之间要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做到主动联系,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能力合作,切实做好防治工作。
七、加强督导检查
卫生院对各村的疫情监测、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鼠防知识宣传等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和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田家寨中心卫生院
2018年1月16日
第3篇:鼠疫防治工作计划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鼠疫防治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中心辖区实际,对2012年鼠疫防治工作安排如下:
1、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设鼠疫疫情报告员,以文字形式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村级报中心)。中心按规定上报鼠疫“三报”(报告病死老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和“零”报疫情(将卡片报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防科),规范填写鼠疫疫情报告卡片,发现可疑疫情以最快的方式及时上报。并要求村卫生人员以文字形式按旬报告鼠疫疫情,由中心妥善保管备查。
2、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的首诊医生实行“首诊医生责任制”,要对病人做出初步诊断,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对急性淋巴结炎病例要注明病因,如为疑似鼠疫病例,要就地隔离,按甲级传染病规定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及时上报。
3、开展鼠疫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经常到辖区内的村、组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鼠疫防治知识和灭鼠技能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报告鼠疫疫情的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帮助广大群众认识和掌握灭鼠除害的科学方法,提高疫区灭鼠效果,达到群防群治,有效控制鼠间鼠疫,减少乃至避免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
4、对辖区内的卫生人员进行两次以上的鼠疫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使卫生人员了解鼠疫的危害、鼠疫的传播途径、鼠疫疫情“三报”“零”报制度和内容以其在鼠疫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鼠疫病人的主要症状、鼠疫病人的处理、治疗和鼠疫疫区的处理等相关知识。
5、中心到辖区内的卫生室进行一次鼠疫督导,了解卫生室鼠疫疫情报告、有无急性淋巴结炎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卫生室服务范围内有无病死鼠、卫生人员对群众进行的鼠防宣传、灭鼠工作等情况。
6、每年根据上级安排,协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在本辖区开展的鼠疫主动监测工作。
7、在发生鼠疫流行时,中心和卫生室必须无条件服从当地政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安排、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灭鼠、灭蚤、等疫区处理等相关工作。
8、在发生鼠疫流行时,中心负责鼠疫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4篇:鼠疫防治概要
鼠疫防治概要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播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烈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传染媒介主要是跳蚤。鼠疫流行史
1、世界鼠疫流行情况
公认的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有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527-565年),一般认为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流行中心在中近东地中海沿岸。流行持续50-60年,几乎蔓延到当时所有著名的国家,死亡约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退。
第二次,始于十四世纪(1346-1665),鼠疫流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据推测当时欧洲约有一亿人口,其中四分之一死于鼠疫。鼠疫动物病缓慢传播并传给人类,同时借助于经济往来、宗教活动和战争使人间鼠疫由疫源地传至城市,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十九世纪末(1894年),许多专家认为最初起源于中国的云南和缅甸交界处,流行从广东和香港开始经海路向世界传播。此次大流行是突然暴发,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最高峰,五十年代基本停息,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约1200多万人。这次流行的特点是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内陆居民区,家栖及半家栖啮齿动物也有猛烈流行。
1980年-1999年全世界有27个国家报告人间鼠疫37883例,死亡3010例,病死率为7.95%。
2、我国鼠疫流行情况
20世纪以前我国南方和北方有13个省(区)的202个县(市、旗)共约发生鼠疫病人144万人,死亡137万人。
1900年-1949年中国鼠疫流行达高峰,共有20个省(区)501个县(市、旗)流行鼠疫,发病人数达1155584人,死亡1028408人。动物鼠疫疫源地分布情况
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四川、云南等19省区278县。
动物:南方家鼠、西部旱獭、北方长爪沙鼠、青海田鼠
媒介
蚤类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
鼠疫杆菌
鼠疫耶尔森菌:原核生物界,化能营养原核生物门,细菌纲,肠杆菌科,耶尔森氏菌族,耶尔森氏菌属,鼠疫耶尔森菌
我国将鼠疫耶尔森菌分为4种类型:弱毒菌株、低毒菌株、毒菌株、强毒菌株
应急处置和应急装备
应急组织:目的、任务、组织和职责
应急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
器械装备
人间鼠疫的现场处理
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
肺鼠疫的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
1.小隔离区、大隔离区内未发病的其他人员
2.10天内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捕捉、饲养、剥食、媒介叮咬)、动物制品及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实验用品的人员
3.接触过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尸体及被鼠疫污染的物品和空气直接接触的人员
4.一般情况下,在民用航空器舱内与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同机的全部旅客以及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员
5.全封闭铁路旅客空调列车
和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内,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包厢内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以及可能污染的毗邻车厢
6.乘坐全封闭空调或普通客运汽车时,与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
7.乘坐轮船时与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
腺鼠疫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小隔离区内未发病的其他人员 鼠疫一般接触者的判定标准:可能在鼠疫病人污染区域未进行终末消毒前接触过该区域的人员
鼠疫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原则
1.就地隔离
2.医学观察9天
一般接触者的处理原则
疫区的处理
疫情的确定
鼠疫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患者发病10天前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增高,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的情况下,病情在24小时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诊断为疑似腺鼠疫;
2.伴有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诊断为疑似败血症鼠疫;
3.伴有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诊断为疑似眼鼠疫;
4.伴有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诊断为疑似肠型鼠疫;
5.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诊断为疑似皮肤型鼠疫;
6.出现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
浑浊诊断为疑似脑膜炎型鼠疫。
鼠疫的治疗
原则:及时治疗,减少死亡;正确用药,提高疗效;精心护理,促进康复;消毒隔离,防治传播
中毒性休克:补液,保护心脏,补充能量
特效治疗:
腺鼠疫:链霉素成人第一日2-3g,肌注;以后每4-6小时肌注0.5g;病人全身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2-3天
肺鼠疫和败血症:链霉素成人第一日5-7g,首次肌注2g,以后每4-6小时肌注1g,随病情好转减量,直到痰、血、咽拭纸检菌阴性方可停药
皮肤鼠疫的治疗
眼鼠疫治疗
脑膜炎鼠疫治疗
健康人群的保护
宣传教育
预防接种
隔离医院的建立与管理
第5篇:鼠疫防治知识
鼠 疫 防 治 知 识
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蚤类为媒介传播,常流行于啮齿动物,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一、伊犁州直鼠疫流行概况
伊犁州直属共有三个鼠疫监测单位,即伊犁州、尼勒克县及伊宁县疾控中心。伊犁州、伊宁县疾控中心监测点为疑似鼠疫自然疫源地,尼勒克县监测点于1975年被确定为双宿主(灰旱獭和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在精伊霍铁路建设中,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拥入将对我州的鼠疫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我州动物鼠疫疫情仍呈现出高强度流行状态。近年来在昭苏县、霍城县狗血清中检出鼠疫阳性血清,在准噶尔盆地砂土鼠中分离出鼠疫菌株。州直属33年来尚未发生过人间鼠疫疫情。
二、鼠疫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1、传染源主要是各种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
2、感染了鼠疫杆菌的野生动物。
3、感染了鼠疫杆菌的病人。
(二)宿主
伊犁州直主要宿主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
(三)传播途经
1、主要经媒介生物传播: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于死亡前常出现败血症;血中有大量的鼠疫杆菌,蚤类吸血后,鼠疫杆菌在蚤体内繁
1殖,再叮咬健康动物或人,将鼠疫杆菌注入被叮咬的动物或人体,而造
成动物鼠疫或人鼠疫。伊犁州直主要传播媒介蚤类有谢氏山蚤、斧形盖
蚤、腹窦纤蚤深广亚种、人蚤、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似升额蚤指名亚
种、宽新蚤和阿洲山蚤等8种。
2、经空气飞沫传播 : 肺鼠疫病人咳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的鼠疫杆
菌,人通过吸入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可以直接患肺鼠疫,通过这种方式的传播,能迅速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
3、接触传播: 多于职业有关;如野外猎取旱獭,黄鼠,野兔后剥
皮毛时或皮毛加工过程中,病原体能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造成鼠疫的传播。
(四)人群易感性
人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五)鼠疫的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鼠疫有地区分布的特征,如北疆来说沙湾,玛纳斯,精河,尼勒克等,皆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常有动物间鼠疫流行。
2、季节分布: 动物间鼠疫发生的季节因宿主而不同,我们新疆来
说,鼠疫流行季节为5~9月,高峰期为6~8月。
3、人群分布: 鼠疫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般无年龄,性别差异。
三、鼠疫的临床和治疗
(一)临床症状
1、潜伏期:一般为1~6天,最常见2~3天,各别病例也可以达
8~9天。
2、临床分型: 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鼠疫和其它类型鼠疫。
3、各型鼠疫的共同症状: 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践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头痛,淋
巴结肿大,有时出现中枢神经性呕吐,头晕,呼吸困难等。
(1)腺鼠疫: 由媒介蚤类叮咬而感染,腺鼠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型。除具有鼠疫一般症状外,受侵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病同时或
1~2天之内出现淋巴结肿大,早期在淋巴结穿刺液中可检出鼠疫菌。
(2)肺鼠疫: 有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之分。原发性肺鼠
疫是直接吸入含鼠疫菌的空气飞沫被感染的,是鼠疫临床上最重的病型,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在流行病学方面危害也最大,发病急剧,恶寒高热
达39~41℃。继发性肺鼠疫是由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经血型播散而引起的。常表现为病势突然加剧,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有泡沫样血
痰,痰中含大量鼠疫菌,可以成为引起原发性肺鼠疫流行的传染源。
(3)败血型鼠疫: 当腺鼠疫或其它类型鼠疫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
所致。病人有明显的全身反应,恶寒、高热、剧烈头痛、狂躁、谵妄、神志不清、心律不齐、脉细数不整、心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下粘膜出血等。如不及时抢救治疗1~3天内迅速死亡。
(二)鼠疫的诊断
鼠疫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学和血清学四项检测结
果综合判断。
1、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前10天之内是否到过鼠疫动物病疫区,是
否接触过疫源动物,特别是病死动物,如旱獭,黄鼠,沙鼠及其他自死
野生动物。
2、临床症状: 起病急骤、剧烈疼痛、出现强迫性体位、呼吸困难、胸痛、咳血性痰、具有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凡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
和鼠疫的流行季节,接诊不明原因高热的病人,首先应考虑到鼠疫,然
后再排除鼠疫。一旦疑似为鼠疫,应就地隔离和治疗,并立即上报疫情,求得进一步确诊。
3、病原学检验: 根据不同病型,采取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喉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骨髓等材料中分离鼠疫菌。
4、血清学检验: 在未分离到鼠疫菌的情况下,血清学诊断尤为重
要。确诊鼠疫:据近来文献记载,疑似病例分离到鼠疫菌,或2次血清
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可确诊。
(三)鼠疫鉴别诊断
要与急性淋巴腺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炭疽、普通败
血症、斑疹伤寒等相鉴别。
(四)鼠疫治疗
1、治疗原则: 近年来,新药不断出现,但至今国内外仍将链霉素
作为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若无链霉素则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或氯
霉素等。要提高医务人员,特别是首诊医生,正确诊断和处理疑似鼠疫
病人做到早发现、就地隔离及时治疗、疫情报告,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
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
2、治疗方案: 根据鼠疫菌的毒力、病理和发病机理,首先要保护
患者的心功能,防心力衰竭,在用特效药之前或同时给病人使用樟脑制
剂,咖啡因、肾上腺素、毛地黄、毒毛旋花素K、万年青等药物。
(1)腺鼠疫用药量:一般腺鼠疫成年人首次大剂量肌注1g链霉
素,过12 小时不退热,再注1g链霉素,退热后每4~6小时改注0.5g,直至体温正常后,在连续用药3~5天,并配用复方新诺明,首次剂量
2g,然后每隔6小时1g;视病人情况而定,如对黄胺不适或过敏,可用
其他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可,按
常规药物说明书使用。
(2)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用药量: 成人首次剂量2g 链霉素肌注,然后每4~6小时 1g,至体温下降到正常,再改0.5g,连续用药5~7
天。体温恢复正常,经三次检菌为阴性时,方可出院。
抗中毒性休克:临床上如见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
速、血压下降、神志补清、昏迷等症状时,必须立即采取抗休克治疗。
四、预防和控制
(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 建立建全县、乡、村“鼠疫三级监测网”。做到组
织落实,责任到人,力争及时发现疫情、报告疫情、处理疫情。
2、宣传教育: 加强鼠防知识宣传教育是防止人间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在宣传鼠防知识时要重点宣传“三不”(不私自捕猎旱獭,不
私带旱獭皮下山,不剥食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的皮和肉)和“三报”
(报告原因不明的高热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急死病人,报告病、死旱
獭和其它野生动物)制度。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
3、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和个体执业医师要熟悉鼠疫防治的基本知
识,疑似疫情的处理和疫情报告程序、鼠防知识宣传的内容和宣传技巧。
4、预防性灭蚤灭鼠(獭): 在人口密集地区,动物鼠疫的疫点,采
用杀虫剂、灭鼠剂、熏蒸剂等,进行保护性灭蚤灭鼠(獭)。
5、检诊检疫: 在动物鼠疫流行区内,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对监
测区人群进行巡回检诊及卫生检疫。在港口、陆路交通口岸及国际通航的机场,针对鼠疫,实施国境卫生检疫。
(二)报告程序和时限
1、各鼠疫检测单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发现或接到
突发鼠疫或疑似鼠疫疫情报告,应在2小时内,报告或通报疫情发生所在地县(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各鼠疫监测单位发现或接到突发鼠疫或疑似鼠疫疫情报告后,应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初步核实疫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2、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县(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疫情的同时,还应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3、为防止鼠疫的扩散和蔓延,不论是发生人间鼠疫或动物鼠疫,都应迅速启动突发鼠疫应急预案,采取紧急的疫区处理措施,扑灭疫情。
(三)现场处理人间鼠疫疫情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1、接到疫情报告后赶赴疫区的时间及初期工作要求,乡(镇)村卫生防疫人员接到人间鼠疫疫情报告后,必须在1小时内出发,迅速赶赴现场,将患家与病人初步隔离,同时立即报政府主管部门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
2、县以上专业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出发,迅速到达疫区,检诊现患病人。
3、到达疫区后立即对患者取材,并尽快抢救治疗病人。有鼠疫流行病指征和较典型鼠疫临床症状,不能排除鼠疫时,可确定为疑似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所在地,应视为鼠疫疫区,并完善初步隔离措施。
第6篇:鼠疫防治知识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流行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鼠疫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静息了20多年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又陆续发现了新的鼠疫动物病的活动,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媒体报道称,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的致命传染病黑死病重新出现,不断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亚洲、非洲、美洲也不断发生人间鼠疫的流行。离我们最近的蒙古、越南更是疫情连年不断。最令人震惊是1994年印度苏拉特的人间鼠疫流行,由于防治措施不力造成了数百万城市人口的大逃亡,使疫情迅速蔓延扩大,在极短的时间里给印度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原因有三,一是对消灭鼠疫自然性的错误认识,认为可以消灭鼠疫自然性,不再会发生鼠疫流行;二是多年未发生鼠疫对鼠疫失去了警惕性;三是缺乏防治人员和防治措施。
我国有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不断有动物鼠疫流行。近十年人间鼠疫病例数逐年增多。鼠疫的威胁十分严重,防治鼠疫的工作非常艰巨而繁重。预防和消灭鼠疫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在目前的鼠疫形势下,我们必须做好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灭鼠灭蚤等多项工作,使每个社会成员掌握和了解预防鼠疫的科学知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创造一个人人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病原
鼠疫耶尔森氏菌于1894年在香港首次分离,属肠杆菌科,耶尔森氏菌属,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兼性厌氧菌,显微镜下观为两头钝园的短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菌落中心隆起,有粗糙颗粒,边缘不整齐。它生长的最适PH为6.9-7.1,温度28-30℃,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敏感。大多数鼠疫菌有6MD、45MD、65MD三个质粒。其中6MD质粒为鼠疫菌所独有,在这个质粒上有产生鼠疫杆菌素的pst基因和血浆凝固酶及胞浆素原活化因子pla基因,后者被认为与人类致病有关。45MD质粒为耶尔森氏菌属中三种致病菌共有,它参与温度与低Ca2+反应调节作用,主要分泌一些外膜蛋白(Yops)和产生具有抗吞噬作用的V抗原,这个质粒丢失后,鼠疫耶尔森氏菌将失去对低Ca2+反应的能力和相应的毒力。65MD质粒为鼠疫菌特有,在这个质粒上存在着编码鼠疫菌最为重要的特异性和保护性抗原—F1抗原的基因。鼠疫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开展鼠疫快速诊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鼠疫菌的染色体上还存在着一个能够聚集氯化血红素的hms基因和另一个与细胞铁转运机制有关的irp基因,与它们相对应的pgm阳性表型和铁调节蛋白都与鼠疫菌在特定条件下的毒力有关。同时,在37℃,pH6时,鼠疫耶尔森氏菌还可以产生一种抗原,它对巨噬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
诊断标准 GB 15991—199
5(一)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
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2.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2.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2.3咳嗽、胸痛、喀痰带血或咳血。
2.4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2.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2.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
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2.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3.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
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4.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
上增长。
(二)疑似病例
具备(一)中的1加(一)中2任一项。
(三)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一)中的3或4。
(四)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五)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
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六)病型
1.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2.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2临床表现者,为败血型鼠疫。
3.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3临床表现者,为肺型鼠疫。
4.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4临床表现者,为眼型鼠疫。
5.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5临床表现者,为肠型鼠疫。
6.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6临床表现者,为皮肤型鼠疫。
7.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7临床表现者,为脑膜炎型鼠疫。
临床表现
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多数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 到9天。
(一)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40℃,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二)各型鼠疫的特殊症状:
1.腺鼠疫:为最常见,除上述全身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为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四肢皮肤造成,多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其次为腋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活动,剧痛,病人多呈被迫体位,如治疗不及时,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
2.肺鼠疫:原发性和继发性肺鼠疫均是最重的病型,不仅死亡率极高,而且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空气飞沫传播,是引起人群爆发流行的最危险因
素,它除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外,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咳痰,咳血,呼
吸困难,四肢及全身发绀,继而迅速呼吸衰竭死亡,有时检查肺部体征与
临床表现不符。
3.败血症型鼠疫:主要是由于在剥食染疫动物时,鼠疫菌从皮肤破损处
入血或由染疫蚤的直接叮咬所造成。由于鼠疫菌未经过机体的免疫系统而
直接进入血循环,使病人很快呈现为重度全身中毒症状,并伴有恐惧感,如治疗不及时会迅速死亡。
4.其他类型的鼠疫在全身中毒症状的同时伴有相应系统的症状如肠型、皮肤型、脑膜炎型、扁桃体型、眼型等。
治疗原则
(一)就地隔离病人,严格控制病人与外界接触。
(二)首选链霉素治疗,以早期足量投药为益。
(三)加用磺胺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或人群的预防投药。
(四)用特效抗菌素的同时,加用强心和利尿剂,以缓解鼠疫菌释放的毒素对心、肾功能的影响。
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1. 健康教育: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宣传培训基层卫生人员,以电视等各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了解鼠疫对人类的危害,懂得预防鼠疫的知识。
2.免疫接种:目前我国选用菌苗是EV76鼠疫冻干活菌苗,由卫生部兰
州生物制品所生产,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在鼠疫流行期前1-2个月以皮上划痕法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的范围:
a.在发现人间或动物间鼠疫的地区,人群进行普遍接种。
b.进入鼠疫动物病疫区工作或捕猎的人员,在工作之前两个月内完成预防接
种。
c.从事鼠疫强毒实验室工作人员。
禁忌症:a.体温37℃以上,周身不适者。
b.患急性传染病者。
c.严重心、肝、肾及结核病患者。
d.妊娠前6个月及哺乳期、月经期。
e.体质极度衰弱者。
f.怀疑感染鼠疫或潜伏期内者。
(二)疫情报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21条的规定: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报告程序:县(市、旗)卫生防疫机关判定鼠疫病人或动物鼠疫疫情后,填写疫情报告卡,迅速上报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机关,县卫生行政机关收到疫情报告卡片后,立即转报上级卫生行政机关直到卫生部,县卫生防疫机构接到材料后,在24小时内作出预报,在96小时内做出最初诊断。
(三)疫区处理:
1.人间疫区处理;有鼠疫流行病学指征和较典型的鼠疫临床症状,不能
排除鼠疫者,可确定为疑似鼠疫病人,其所在地为鼠疫区,在当地党政领导、卫生防疫、公安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疫情指挥部的领导下,划定大小隔离圈,封锁隔离,并对在9日内与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健康隔离和预防性投药治疗,如有离开本地者,应通报追踪,就地隔离留验。在大小隔离圈内对鼠疫患者所用的各种物品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最后的处理(化学、高温、高压),尸体经消毒,焚烧后深埋,并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扫和灭鼠灭蚤。以切断再传播的途径,当最后一例病人经疫区处理后九天,再无新发病人,可解除隔离。
2.动物间疫区处理:在动物鼠疫流行区包括血清学阳性的现疫流行区进
行投药,彻底的灭鼠灭蚤,尤其是流行区内的居民点和交通要道周围,根据可能污染的范围,4
对直接接触者限制外出,监视九天。在当年有鼠疫动物病流行的地区,禁止私自猎獭和剥食,作好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第7篇:鼠疫防治联防工作总结
**县2008年鼠疫防治联防工作总结
根据《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方案》,结合《玉溪市鼠疫防治联防工作意见》要求,**县2008年的鼠疫联防工作,在县委、政府及各乡镇领导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鼠疫防治联防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以灭鼠为重点的鼠疫监测防治任务,认真落实鼠疫“三报”等各项综合防
治措施,控制了鼠间鼠疫的发生,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鼠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近年来随着全球鼠疫死灰复燃,我省部分地区的鼠疫疫情处于活跃时期,且来势凶猛,态势十分严峻。我县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鼠疫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对鼠疫防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履行本地区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职责,将鼠疫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方案》、《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十一五规划》、《玉溪市鼠疫防治联防十一五规划》、《**县鼠疫防治联防十一五计划》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各级鼠疫防治联防组织,完善网络机制,全县县及乡镇联防组织领导共有28人,办公室人数15人,技术组36人,灭鼠员4885人,为我县鼠疫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县政府召开了三次鼠疫防治联防工作会议(4月16日,5月10日,5月22日,11月8日),安排部署鼠疫联防工作,下发了2008年鼠疫防治联防工作计划;安排鼠疫联防经费6.8万元(其中县财政6.6,卫生局2000元)用于开展灭鼠和鼠情鼠疫监测工作。并将鼠疫防治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加强经常性督导,年终组织考核检查。同时要求卫生、农业、粮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认真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
二、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一)认真组织灭鼠,控制鼠害
1、农村灭鼠灭鼠,是降低鼠密度,消除或减少鼠害,预防鼠疫,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我县始终坚持“谁受益,谁出钱”和“个人义务、集体承担、国家补助”的原则,广泛筹集资金和制作毒饵用粮,各乡镇在上级财政经费或药品补助的基础上,积极加大本级经费投入,多方筹集资金,认真组织落实城乡灭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县各级经费投入21.5万元,爱卫办和农业部门投入敌鼠纳盐原药60公斤。开展春秋两次农田灭鼠,每次参加灭鼠的乡镇8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554个,灭鼠户数40186户次,灭鼠行政村达100%,灭鼠户数达97.4%;农田灭鼠面积13.75亩次,达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6.47%,室内灭前鼠密度平均为13.55%,灭后鼠密度平均为1.85%,灭鼠效果平均为86.4%。室外灭前鼠密度平均为15.55%,灭后鼠密度平均为2.25%,灭鼠效果平均为85.6%。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灭鼠工作,鼠密度显著下降,农田鼠害得到有效控制,真正起到了灭鼠防病、灭鼠保粮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组织开展药物灭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灭鼠、防鼠方法,开展多种方法灭鼠。积极推广生物灭鼠,发动农户养猫,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其他灭鼠器1520个;有养猫户8621户。
2、城市灭鼠我县以县城为重点,以创建卫生县城为切入点,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开展了二次县城灭鼠工作,共投放杀它丈和速可迷320公斤,并积极开展灭鼠效果评价,为灭鼠措施提供准确依据。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了城区灭鼠的连续性,采取爱卫办集中动员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以政府各部门和城区居委会为基础,依靠自筹资金,开展社会性灭鼠工作,城区灭鼠覆盖面达到了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灭鼠效果,县城鼠密度控制到了较低程度;继续巩固和保持了省级灭鼠先进县城称号。
(二)加强鼠药管理,净化鼠药市场针对过去鼠药市场混乱,禁用鼠药泛滥,严重扰乱科学灭鼠活动的状况,根据上级规定,我县农业、公安、工商、卫生、粮食等部门联合,继续对鼠药市场进行了清理检查,责令停止销售并没收销毁了多种禁用、伪劣鼠药。目前我县无非法销售鼠药的商人和行为,净化了灭鼠经营市场,同时也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加强防鼠设施建设,狠抓综合治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认识防鼠设施建设、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树立防治并举的思想。二是加强防鼠粮仓建设,全县农户中防鼠粮仓建设面达100%。三是指导督促存在门缝过大,下水道、通风口无防鼠设施,门、窗破损等单位、饮食品加工厂、餐饮店、副食品店等完善防护设施,并把防鼠设施作为餐饮行业准入的必备条件之一。四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每年开展四次以上城乡环境整治活动,清除垃圾、杂物,堵洞抹缝,减少鼠类孳生地。五是结合灭鼠和疟疾防治,在化念镇、大龙潭乡、岔河乡等重点地区开展灭蚤灭蚊喷洒工作。
(四)开展鼠防督查,落实防治措施为了检查落实鼠疫防治联防措施,由县鼠防办组织对全县鼠防工作开展不定期督查,督查组深入县级单位和乡镇、村组实地查看鼠防工作情况及鼠害鼠密度,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
进措施。通过督查发现各单位、各乡镇的鼠疫综合防控措施到位,督查时基本未发现鼠迹鼠害。
三、搞好鼠情鼠疫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一)鼠情监测鼠情监测是掌握鼠类消长动态和鼠种演替情况、衡量鼠害是否达到防制指标的定量测报工作,是科学防治的基础。我县设八个乡镇和县城区为监测点共在农村室内外布鼠笼5650笼,捕获害鼠302只。捕打的害鼠种类以褐家鼠为多,占混合群种数的79.4%。
(二)鼠疫监测鼠疫疫情“三报”,是及时发现和控制鼠疫的灵敏指标,通过疫情“三报”,掌握分析鼠疫疫情态势,为及时消除或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我县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卫生部门召开了四次鼠疫为主的传染病分析会议,按照省地方病防治要求,结合实际制定鼠疫监测方案,进行常规的鼠疫监测工作,严格执行鼠疫“零报告”制度。共收到鼠疫“零报告”192份,均未发现自然死鼠、病鼠。完成血清学监测134份,为阴性。动物病原学监测302份,鼠蚤培养211组,均无疑似鼠疫杆菌生长。
四、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控意识我县把抓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群众防鼠意识,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作为搞好鼠疫防治工作的重要大事来抓。各级各部门把宣传、培训工作当作鼠疫防治工作的突破口,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鼠疫防治工作中来。一年来全县共召开县、乡(镇)村各级联防组织会议146次,电视录像宣传2场次,广播宣传82次,出黑板报专栏350期,印发各种宣传材料2万份,举办灭鼠员培训班30期,受训23500人次,大大提高了群众的鼠疫防治意识和灭鼠技能。
五、做好应急储备,确保防控需要为了确保一旦有疫情发生能够及时扑灭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应急小组,并配备防护服装及疫情处理所需的器械、试剂及其他物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储备有:工作服10套,隔离服4套,喷雾器15个,捕鼠笼400个;杀它丈和速可迷112公斤,嗅敌隆20件,还有部分顺式氯氰菊酯,奋斗纳粉剂,消毒灵片,消毒灵粉(袋),拜虫杀液,漂白粉等。
六、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县2008年鼠疫联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市卫生部门及各级鼠疫联防组织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县各级鼠疫防治联防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以灭鼠为重点的鼠疫监测防治任务,认真落实鼠疫“三报”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鼠间鼠疫的发生,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鼠疫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一是鼠疫防治工作人员不足,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现有监测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时期鼠防工作的需要。三是灭鼠方法单一。目前主要限于开展药物灭鼠,虽然近年农村出现了群众积极养猫灭鼠的好现象,但覆盖面太小,形不成大气候,影响了灭鼠的面积和灭鼠效果的巩固。四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宣传工作不够广泛深入,群众对鼠类危害及鼠疫防治的认识不到位,社会性灭鼠工作开展不够广泛。五是由于我县50多年来未发生鼠疫,多数临床医务人员不熟悉鼠疫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疫情报告、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现场控制等预防控制措施,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又增加了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因此,难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鼠疫在本地区出现并造成传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今后的工作任务: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的目标。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的原则。在省、市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鼠疫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投入,不断加大对鼠疫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保证鼠疫控制工作必需的经费和装备,确保鼠疫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2、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完善鼠疫控制工作的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提高鼠疫防治工作法制化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力普及“三不”(不捕、不剥食、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和“三报”(报告病死獭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原因不明高热和急死病人)等鼠疫防治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和鼓励疫区群众开展经常性的灭鼠灭蚤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素质,主动参与鼠疫防治工作。
4、应进一步探讨农村鼠害综合治理的相关技术问题,发动更多的群众养猫,同时加大器械灭鼠力度,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清除鼠蚤孳生场所等,努力降低鼠密度,从而减轻鼠害造成的损失。
5、开展临床医务人员鼠疫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加强鼠疫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和鼠防队伍素质。
6、进一步完善鼠疫监测体系,扩大动物鼠疫监测和控制范围,依靠科学技术和增加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水平。
7、充分利用“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区域联防,及时掌握和沟通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间疫情,初步实现动物间鼠疫的预测预警,加强鼠疫应急能力建设,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县鼠疫防治联防领导小组办公室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8篇:鼠疫防治培训总结
篇1:鼠疫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们学习了鼠疫的相关知识,了解到预防鼠疫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社区医务人员的鼠疫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及法制化的管理。现将本次学习的内容总结如下:
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
一、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 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具有这种自然医源性的地区就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鼠疫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鼠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防控鼠疫的基本原则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 量,依靠群众,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长远防控规划,依靠科学,加强监测,长期预防,坚持不懈。落实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大幅度降低主要宿主密度。
五、鼠疫容易发生的季节 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内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变动。南方黄胸鼠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4—10月为主要发生季节。
六、鼠疫的传播流行的特点 在我国家鼠、旱獭为鼠疫的主要传染源、黄鼠、沙鼠为重要的传染源。野生动物狐、野兔、藏黄羊,家养动物狗、猫等也不容忽视。鼠疫患者也可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人间鼠疫流行前,一般先有鼠间流行,可见鼠类成批死亡。鼠蚤市主要传播媒介。“鼠→蚤→人”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少数人可因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血性分泌物或并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黏膜受染。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可以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可迅速造成肺鼠疫流行。鼠疫可由疫区借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鼠疫的流行季节多在6—9月份,这和鼠、蚤的繁殖季节有关。
七、鼠疫的防控措施
1、灭鼠、灭蚤:控制鼠疫发生与流行,必须开展经常性灭鼠、灭蚤工作。灭家属时居室要同时灭蚤。对家养猫、狗实施灭蚤,犬要栓养管理。实施灭鼠、灭蚤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保证安全有效。
2、提高警惕,监视鼠疫疫情。在疫源地的群众要做到“三报三不”。
3、鼠疫防控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疫源地的广大群众要在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卫生专业人员工作,听从指挥和支持有关处理措施的实施。共同努力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与流行。
八、哪些动物会感染鼠疫 根据调查我国有85种动物可以感染鼠疫,常见的有牧区草原上数量最多的旱獭、黄鼠及多种鼠类,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及多种动物等。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给人
九、鼠疫的传播途径
1、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多为腺鼠疫,鼠蚤吸入病鼠血液后,鼠疫杆菌在蚤的前胃内大量繁殖。当疫蚤再叮咬其它鼠或人时,病菌即注入人或鼠体,构成感染。
2、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播,造成人间鼠疫流行。
3、经皮肤黏膜传播,接触剥食染疫的鼠类及其它啮齿动物的皮肉、内脏、血液和病人的痰液、脓血分泌物,均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
4、疫鼠疫蚤还可随交通工具传到外地造成鼠疫流行。
十、跳蚤的传播 全世界已发现感染鼠疫菌的蚤类约200余种。我国有37种自然感染鼠疫菌。跳蚤传播鼠疫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叮咬动物或人时将带有鼠疫菌的血液倒流到宿主或人的体内,造成动物及人感染鼠疫。
十一、人对鼠疫的易感性 人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通过此次学习,我社区更要加强宣传力度,普及“三不”教育,不接触、不剥食、不煮食病(死)的旱獭及野生动物,不接触啮齿类动物。加强鼠疫的防控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要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间的疫情。
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篇2: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新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为了加强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对鼠疫防治知识的掌握,预防科特制定培训方案及计划,对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集中系统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对鼠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鼠疫的临床特征、诊断、临床治疗等能够充分了解,但也存在一部分人员存在麻痹思想,对传染病形势过于乐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篇3:流行性感冒、鼠疫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流行性感冒、鼠疫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让院广大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流感、鼠疫疾病防治基本知识,根据县卫生局统一部署,我院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认真开展培训,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2013年4月15日下午3时,在院医务科、疾控科的主办下,由黄洋明主任主讲,于院八楼会议室举办了“流行性感冒、鼠疫防治知识培训”会议,陈福寿副院长首先转达了县卫生局关于急性传染病的防治文件精神,介绍了2013年传染病防治形势,要求广大医务人员通过培训能提高认识,继续把传染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平时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增强责任心,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并及时报告。
黄洋明主任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流感、鼠疫防治预案的要求,就流感、鼠疫一般可疑症状、传播途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流感的诊治和护理要点做了详细的介绍,针对流感报告的时限要求,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做了进一步的部署。通过此次培训,使得全体医务人员认识到流感、鼠疫、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能够基本掌握防治的一般知识,为本院流感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昌江县人民医院疾控科 2013年4月16日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
鼠 疫 防 治 知 识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蚤类为媒介传播,常流行于啮齿动物,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鼠疫防治概要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播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烈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讲义流行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鼠疫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静息了20多年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又陆续发现了新的鼠疫动物病的活动,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媒......
申中中心小学鼠疫防治科普知识什么是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