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价评审汇报_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

工作汇报 时间:2020-02-29 00:18: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工作汇报】

农业水价评审汇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

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补助专项资金项目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四支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

建设方案评审汇报材料(2012年7月30日)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下面我代表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政府就吴忠市利通区四支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制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概况1、2011年二支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情况 利通区是自治区第一批小农水重点县七个县区之一,也是2011年宁夏第一批两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之一,在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利通区小农水重点县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已实施的二支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通过完备的计量设施,管理正规的收费模式,推行合理的农业用水“终端水价”,二支渠灌区灌水周期由以前的10天缩短到目前的6天。截止目前二支渠灌区灌水秩序良好,没有发生一起水事纠纷。通过水务局的监测分析,效益评价,2012年二支渠灌区粮食产量将增长1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7提高到0.7以上,年节水可达401万立方米,用水量下降20%,亩均水费下降5元左右。

二支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利通区各乡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成效显著,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肯定,灌区的用水户一致认可与支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对利通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出了许多实用、开行的意见、建议。这些都为利通区申报实施2012年四支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012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区选取原则

按照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做好2012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宁财(农)发[2012]585号文件要求,在成功实施2011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的前提下,利通区按照面积集中连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规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具有向全地区推广典型价值的原则,选取了四支渠灌区做为2012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区,进一步加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配备完善的终端水量计量设施,加强农民用水协会规范化建设,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探索推行终端水价改革。

3、示范区社会经济状况

四支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区位于利通区东南部,东临灵白公路,西至苦水河,南起东干渠,北至北大沟,灌溉面积3.2万亩。涉及到利通区金银滩镇、灵武市白土岗镇2市县的2个乡镇3个行政村2个农场32个生产队,涉及户数1993户,人口1.26万人,其中劳动力0.88万人。2011年末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750元,属利通区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中上等。灌区主要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面积集中连片,农业生产条件和种植结构在当地具有代表性。项目建成后,引导示范作用大,是项目实施最有利的基础条件。

4、示范区骨干渠道及末级渠系现状

示范区内灌溉水源为东干渠,骨干工程为四支渠,全长11.23公里,于2007、2012年采用“U”断面对上中段7.94公里进行了翻建改造,下段渠道状况良好。示范区内末级渠系主要有斗渠32条47.62公里,已砌护19条30.5公里,农渠635条382.06公里。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及整合农发项目,已砌护165条76.49公里,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将对四支渠灌区进行全覆盖节水改造,改造后四支渠灌区末级渠系砌护率将达到100%,这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四支渠灌区实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5、示范区内计量设施配备现状及水费收缴现状

示范区内支渠水量计量主要是秦汉渠管理处东三所负责,斗渠量测水由四支渠渠系农民用水者协会采用无喉道量水堰进行量测水,农渠没有计量设施。由于缺乏维修资金,无喉道量水堰长期运行,损坏严重,影响了计量水的精度,不能满足终端水价改革和计量收费的实际需要。

目前示范区水费收缴主要是按照自治区物价局、水利厅【2008】54号文件执行,核定利通区农业灌溉用水以支渠进水口为计量点计价,定额内水价是3.05分/方,超定额用水水价是5.05分/方;以斗渠进水口为计量点计价,定额内水价是3.40分/方,超定额用水水价是5.05分/方。

示范区已实现了量水到斗,执行的水价是定额内水价是3.40分/方,超定额用水水价是5.05分/方。示范区年平均用水量为3489万m,年平均水费为105.89万元。示范区内目前亩均水费为64元左右。

6、示范区农民用水组织现状

示范区于2006年3月组建了四支渠渠系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的协会成员共7人,协会下设灌溉淌水小组5个,配备淌水员15名。3在利通区民政局注册,属于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非营利性的群众性社团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

协会自组建以来,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目前推行的灌溉模式是“四支渠渠系农民用水者协会+村级用水小组+一把锹淌水”。

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建设目标

坚持综合改革,着力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使灌区末级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示范区节水20%,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

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的建设任务及规模

工程的建设任务是借鉴2011年二支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四支渠灌区继续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对四支渠的末级渠系进行测水标准断面砌护,完善末级渠系量测水设施。从而为下一步在整个利通区普及推行渠道“终端水价”进行示范,实行农民用水协会自主管理模式,从而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目的。

工程建设规模:改善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受益人口1.26万,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6,末级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80,节水率达到23.79%,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5.3%。

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的建设内容及投资

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分三部分,分别为工程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及水价改革,其中:

(1)工程建设:斗渠测水标准断面砌护13条5.2km,农渠标准测水断面砌护635条59.566km,其中42条全程砌护23.986km,其余593条进行测水标准断面砌护35.58km;农口闸门防盗锁具改造635套;配套设臵量测水设施78套,其中支渠4套、斗渠32套,农渠42套,新建测水井78座;配臵斗口自动控制闸门32套,新建自控闸门保护房32座;配臵水费收缴管理系统、渠道水情监测管理系统、闸门自动控制操作系统各1套,配臵系统应用软件2套;配臵终端控制系统显示屏1台;自控闸门供电系统配套30KVA变压器6台,高压线路0.9km,低压线路7.0km;农渠量测水设备供电配备太阳能电池板42套;架设电杆182根。

(2)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新建标准化收费大厅120m,协会管理房维修108m,新建协会院落围墙45m,硬化道路100米;配臵协会办公桌椅、床7套。配臵2台流速仪用来校核流量。

(3)水价改革:用水户培训1000人次,在吴忠市电视台、吴忠日报制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专题片、专版,向示范区内所有用水户发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致农民朋友一封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知识问答》手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知识”宣传挂历。利用宣传车在示范区内巡回宣传,悬挂横幅,刷写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墙头标语进行主题宣传。

按照本次示范区实施计划,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完成后,终端供水计量点为农渠进口,项目区各渠道的终端供水量以核算到农渠进口的水量为基准。通过测算后末级渠系水利工程水价2.46分/立方米。在确定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与末级渠系水价后,测算终端水价。

通过测算,农业终端水价为6.27分/立方米。

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021.89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773万元,设备购臵费172.59万元,临时工程费9.46万元,独立费用66.85万

22元(其中建设管理费38.20万元,工程勘测设计费28.65万元)。

项目总投资1021.8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1万元,占总投资的50%,主要用于工程建设、供水计量设施设备配套;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255万元,占总投资的25%,利通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53万元,占总投资的15%,农民群众筹资投劳102.89万元,占总投资的10%。主要用于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推进终端水价制度。

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实施计划

(1)2013年按照自治区物价局、水利厅【2008】54号文件核定的利通区农业灌溉用水标准执行,即以支渠进水口为计量点计价,定额内水价是3.05分/方,超定额用水水价是5.05分/方;以斗渠进水口为计量点计价,定额内水价是3.40分/方,超定额用水水价是5.05分/方。

(2)2013年以后,在自治区物价局、水利厅对灌区农业供水价格成本进行重新测算后,制定出合理的农业供水价格后,四支渠灌区将建立起正常的水价调整机制,分步实现成本水价到位之后,随着灌区节水工程建设的推进,根据成本费用变化情况,每三年测算报批一次,按照“小步快走”的原则,逐步调整到位。

(3)末级渠系终端水价按以下规划执行:

随着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的推进,按照集中连片推进的原则,在项目区按照测算的终端水价执行,即6.27分/m。

六、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的示范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灌溉效率明显提高,使农田灌溉做到适时、适量,节约大量水资源。灌水周期由15天缩短到10天。每年可节约水费

325.86万元,亩均水费下降8.08元。年亩均节水量为265m,节水率达到23.79%。项目区农作物灌溉增产效益为351万元,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5.30%。

2、社会效益

(1)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推广实用的量水装臵和设施,加强水费计量管理,建立灵活的调价机制,加快推行水价计价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终端水价”形成机制,建立良好的灌水秩序,减少水事纠纷,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将有重要的意义。

(2)项目实施后,降低了广大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清淤沟渠的劳动力,降低了每亩水费的支出,农业生产成本将大幅度降低,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3)项目实施运行后,有利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林、牧生产和地方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有利于当地农牧业生产向高标准、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可以快速推进高效农业发展,改善农村面貌。

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保质保量完工,如期移交协会使用,利通区政府将成立以主管农业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局局长任副组长;财政局、物价局、水务局、民政局、农牧局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单位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该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全程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直到工程竣工并交协会使用。同时,示范区协会主要负责人也将作为利通区的领导小组成员,参与示范区的各项目建设内容的实施、验收等。

3随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的实施,尤其是近几年农民用水协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运行,其规章制度会逐步健全完善,运行成熟,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将会更强,加上农户参与的民主性、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完全具备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维护能力。

2、投入保障

(1)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落实财政支农预算,确保每年支农资金增幅高于一般性财政收入增幅,确保每年财政超收部分重点用于农业投入。

(2)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农业资金运作水平。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形成资金使用合力,发挥支农资金规模效益。逐步减少对农业竞争性领域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制定优惠投资政策,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开发农业,形成社会各方面投资和支持农业的新机制。

(3)发挥农民群众开发建设的主体地位。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财政扶持优惠政策,推行“两议制”,即“一事一议”制和“人大议定制”相结合,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坚持做到公开、公正和透明,把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地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去。

3、政策保障

(1)灌区农业用水推行“两费合一、一价到户”的终端水价制度,即到农户的终端水价由国管工程水价和末级渠系工程水价两部分构成。

(2)灌区在供水收费上将全面推行 “计量到口,按方收费,开票到户,明白卡到户”的用水收费新机制。水费收缴要实行公开公示。(3)末级渠系水费实行“专户管理、核准返还、监督使用”的托管办法。

我的汇报结束。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当阳市积极推行以奖代补机制,以完善末级渠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体,以灌区良性运行为目的,积极实施产权制度和农业终端水......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汇报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汇报根据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冀发改价格〔2017〕1346号)和《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浅谈灌区农业水价改革

浅谈灌区农业水价改革(陈伟伟 曹惠提)《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8年6期 编辑:宋金凤摘 要:针对当前灌区农业水价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承受能力、合理补偿农业......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讨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讨摘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了农业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水价的改革措施,以为建立农......

农业水价改革调研报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农业水价改革调研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农业水价评审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水价评审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