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村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调研报告
(龙溪镇委组织办)
今年,我们采取召开民主恳谈会、个别走访、现场踏勘、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调研,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基层党支部有83个,党员共2058人,其中村、社区党支部23个,党员人数1440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70%。村、社区党员中,35岁及以下人数为355人,占党员总数的24.7%;36—45岁人数为239人,占党员总数的16.6%;46—54岁人数为260人,占党员总数的18%;55—59岁人数为160人,占党员总数的11.1%;60岁以上人数为426人,占党员总数的29.6%;初中以下学历人数为1010人,占党员总数70.1%;高中、中技学历人数为248人,占党员总数的17.2%;中专学历人数为70人,占党员总数的4.9%;大专以上学历为112人,占党员总数的7.8%。
二、当前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但是,面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作用发挥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执政意识有所淡化,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农村,不少农村党组织认识
不到自己的领导作用对党的执政地位的意义和影响。一部分党员干部认为,自己的身份离“执政”十分遥远,执政意识薄弱,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党员干部缺乏奉献精神,出现党性观念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等不良倾向,只顾自家发财致富,无心办理民事村务。少数农村党员干部思想僵化,在职期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应付上级交办的诸如计划生育等任务,而对农民群众生产、社会的发展却办法不多,既没有为民办实事的设想,更没有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松动和削弱。
(二)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目前,农村党员所受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造成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差,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和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在本次调查村、社区的500多名党员中,高中、中专文化的只占到22%,初小和初中文化水平占70%左右,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比例相当低,还有小部分党员是文盲半文盲。由于受党员的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村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能力差,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低,与群众盼望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难以在群众中树立党员的威信。而且,农村党员受教育水平低,依法行政能力弱,导致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越来越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产方式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多种经济方式并存,居住方式从自然村落散居到建立农村功能化小区,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有些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习惯于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号施令实施领导,喜欢凭个人经验办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个别党组织由于准备不足,组织协调不够,特别是集体经济管理水平滞后,导致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不快,甚至出现闲臵、亏损的现象,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突出问题。
(四)群众工作能力弱化,导致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各种利益关系的分配整合,必然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过去从未有过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提高自己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但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随着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形成了基层组织机关化的倾向,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应付面上工作,而没有真正地深入农村群众,导致很多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深厚的群众感情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当与群众的意见不一致时,不善于用说服、教育的办法去引导,习惯于用命令、压服的方法去要求群众。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本领,使农村中的矛盾升级,引发上访,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导致部分地方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不够和谐。
三、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五点建议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各级党委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根据对本次调查情况的分析研究,对如何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机制,作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
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一要改进教育理念。要有效地推动党员干部学习,思想认识至关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保持自觉学习的精神,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理念,才能自觉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二要丰富学习内容。真正培养出“学习型”、“复合型”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要在全面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的同时,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农村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能力,真正成为指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行家能手。要加强实践锻炼,定期安排党员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学习他人先进的发展管理模式,提高自己的发展思维和创造能力。三要完善学习制度。要健全农村党员干部述学、考学、评学机制,加强干部的在职自学。要建立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档案制度,探索“学分制”管理,将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考试成绩列入档案,作为对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深化干部选任改革,建设精干高效的基层党组织班子。
要以“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推进交流,增强活力”为重点,着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一要创新选任方式。通过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形式,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事业心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特别是要把有“一好双强”能力的人选进村领导班子。二要拓宽选人渠道。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提高30岁以下干部比例,努力形成以40岁以内干部为主体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注意充实经济、管理、工商、政法等方面的人才,努力改善现有班子的知识结构。
(三)严格落实激励政策,推动农村党员干部工作热情。
要关心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党员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各级各部门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农村党员干部。同时,要把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在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使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四)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服务意识。
农村组织要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性政府转变,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农村党员干部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推进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改变。一要转变领导方式。要从单纯的行政命令式转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市场服务,真正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二要转变工作作风。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愿望越发迫切。把听取群众意见的做法经常化、制度化,做到既“身下”又“心下”,真听、诚听、真改。要全面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下村服务日等便民利民活动和民主恳谈会、议事恳谈会、“党群议事会”等集中民智活动,听取民声,收集民智,提高农村干部构建和谐农村的能力。
(五)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规范管理。
一要健全农村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制。党委、政府必须研究制定一套农村党员干部岗位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具体目标、奖惩标准,科学考核党员农村干部政绩。二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党员干部调配上要注意向农村倾斜,对那些成绩突出的农村领导干部,对一些工
作能力强、作风正派的村党员干部,可以通过一定途径,选拔到乡镇干部中。三要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党员干部述职评议和村党员干部创业承诺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通过及时公布、公开村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加工作透明度。
关于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调研报告(基础部党支部)按照开滦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党组织及党员队伍发挥作用情况调研的通知》(开宣字〔2013〕14号)要求,结合本支部实际情况,我们......
2009年全市组织工作重点调研参考课题之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问题研究茂名市交通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为深入贯彻实践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基......
基层党组织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详细掌握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xxxx市于4月份开始对全市243个村进行了拉网式调研督......
文章标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