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涉农资金调研报告”。
林业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一、XX林业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林业各级主管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努力达到生态环境改善、森林质量提升、林区增产增效、林农脱贫致富的目标。截止2009年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01万亩,其中有林地837万亩,活立木蓄积24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5%。全市2009年林业总产值41亿元。
二、2009年林业涉农资金落实情况
2009年,国家和省下达我市林业涉农资金共计23109.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2995.7万元,省级投资113.6万元。分类别如下:
1、退耕还林工程:总计16755.5万元,其中2009年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及封山育林补助费486万元,历年退耕还林粮食及现金补助10842.3万元,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636.9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790.3万元;
2、抑螺防病林造林工程:1538万元;
3、油茶产业发展:516万元;
4、林木种苗工程:103万元;
5、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614.62万元;
6、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万元;
7、森林防火项目:450万元;
8、森林公安派出所项目:33万元;
9、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2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0万元,省级投资64万元;
10、石油价格财政补贴:25.9万元;
11、林业贷款财政贴息:428.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78.75万元,省级投资49.6万元。
三、涉农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我市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积极申报林业工程项目,强化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提高兴林富民成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主要做法是:
1、科学规划设计,积极申报林业工程项目 为加快我市林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市林业局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在充分调查摸底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安庆市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库;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的程序积极申报。
2、加强工程管理,落实项目及资金管理责任制
为强化工程管理,务求工程项目取得应有的效益,我市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实工程和资金管理目标责任制。省林业厅与市、县(市、区)政府签订工程管理责任状,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府与有关部门和乡镇签订责任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程验收和资金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相关权益,落实相应职责。
3、严格工程验收,按照工程管理的要求拨付资金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我市林业工程全面落实工程验收制度。对于营造林等工程,实行年度验收,由县(市、区)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查验收,并出具验收结果,承担验收责任,财政局会同林业局根据验收结果,支付工程资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工程阶段验收,根据具体工程项目要求,由相应验收单位验收合格后,财政局会同林业局根据验收结果,支付工程资金。
4、注重效益评价,进一步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为总结成绩、反思不足、举一反
三、完善提高,我市全面启动林业重点工程效益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论,实行奖优罚劣,继续推广有效经验,整改存在问题,完善工程管理,巩固工程成果,实现工程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和谐统一。
四、林业涉农资金效益评价
1、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2009年全市继续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共完成人工造林任务20.0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3.1万亩,抑螺防病林8.225万亩,长防林项目6.4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规划造林1.75万亩,一般社会造林0.5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7.86万亩。
2、森林质量得以提升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我市注重林中树种结构的更新,继续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退耕还林专项规划现有林培育0.62万亩,封山育林14.23万亩,森林经营15.28万亩,低效林改造0.43万亩,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快速增长,森林覆盖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森林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9年我市实施林业基础设施项目(林业科技推广站项目和林业站标准化项目)、森林防火项目、林业公安派出所项目、林木种苗工程,加大基层服务体系的配套设施投入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业务培训,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与推广进程,为林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
4、林业产业规模扩大
我市在加快生态建设、提高森林质量的同时,注重林业产业的培育与扶持,重点对杨树、泡桐等速生丰产林、油茶等木质能源林建设予以重点扶持,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造林大户,提供造林补助和财政贴息,进一步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为社会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5、林区农民得到受益
退耕还林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尤其是粮食和现金补贴更是直接“打卡”至林农,2002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造林49.74万亩,项目区有32.8万农户、120.7万农民受益。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共涉及补偿面积339.9万亩,惠及农户11.9万户。通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来改善本地区气候环境,使农业生产走向稳产增收,达到“生态建市、兴林富民”的目标。
五、制约涉农资金成效的主要因素
1、林业项目单位投资额较小,难以形成示范效应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尤其是造林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项目、抑螺防病林造林项目、长江防护林造林项目中央投资仅200元/亩,单位投资较小。经测算每亩造林当年实际投资约800-1200元。中央投资与实际投资差距较大,地方配套由于财政困难不能有效兑现,资金紧缩造成项目实施与规划设计效果尚有一定距离,难以营造高效示范林;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生态建设形式严峻。
2、项目计划及资金滞后,影响了工程进度与质量 林业部门申报计划采取层层上报,国家下达计划及项目资金也实行层层下达方式,因而常存在滞后现象。而林业尤其是造林工程项目的季节性很强,项目的仓促实施导致工程进度和质量严重受影响。
3、投资渠道单一,不利于成果巩固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业投资尤其是造林项目投资主要是一次性投资,而造林往往是“三分造、七分管”,项目的后续管理至关紧要,项目实施后由于没有后续工程支持,项目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
六、提高涉农资金成效的对策
1、提高单位投资额,实行生态林业产业化 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这一鲜明论述确定了林业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建议提高林业项目单位投资额,及时下达项目及资金计划,同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保障良种壮苗,提高林业项目科学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水平,实现林业项目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以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林业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2、整合资金资源,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由于林业的长效性,林业项目的后期管理和后续巩固至关紧要,因而需要建立和健全长效投入机制,统筹规划、有效整合、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变分散资金为板块投入,推动林业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把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及效益情况列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一把手”目标责任制,并签定责任书,制定涉农专项资金考核量化指标,有计划地对项目管理、资金拨付与使用、项目实施、工程质量与效益等进行考核。
4、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规范化水平
建立科学规范的申报及审批机制,全面推行专家评审、项目指南、标准文本等制度,对涉农资金的规模、用途、使用方向进行严格审核。落实资金管理,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和预留资金。加强对财政农业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林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应对涉农专项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的追踪问效制度,真正将资金使用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民政局民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自查报告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政局民政涉农......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民政局民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自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所有数据和信息都应该来源于可信的来源。在写报告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通过对这些范文的分析和讨论,你可以提升对报告写......
第1篇:乡镇涉农资金监管调研报告关于涉农资金监管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县不断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民纯收入逐年增长,特别......
关于涉农资金监管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县不断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民纯收入逐年增长,特别对基础设施建设、种粮直补、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