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_浙江城乡统筹发展

调研报告 时间:2020-02-27 22:19: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调研报告】

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浙江城乡统筹发展”。

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至二十世纪末,我国顺利实现了邓小平爷爷提出的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中第一、第二步目标,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实现了有贫困到温饱、在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总体小康的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经济建设需要增加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能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重要性在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大报告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位置,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浙江省做为全国的经济龙头城市,在经济运行中,民生不断继续改善。据调查,2008年群众安全感达95.65%。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1.2%,居各省区第1位。2007年全省全面小康实现度为89.6%,比2006年提高2.4个百分点,按全国统一的指标体系测算,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列北京、上海、广东之后,居第4位。2008年,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31.1%、29.2%、27.2%、25.4%和48.2%,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8.3%、14.9%和13.2%。新增城镇就业7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浙江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综合性的农业高产区域,以多种经营和精耕细作见长,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品、水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全国第一,蚕茧产量占全国第二,绸缎的出口量占全国的30%,柑桔产量名列全国第三,毛竹产量居全国第一。浙江也是全国的一个重点渔业省,渔业已由传统的生产型,逐步过渡到现在的捕涝、养殖,加工一体化,内外贸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海洋捕捞量居全国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国三大淡水养鱼中心之一。浙江工业基础较好,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底,乡镇工业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丝绸工业历史悠久,产品精美,传统工业闻名遐迩,电力工业发达,秦山核电站为国家第一座核能电站。新安江电站为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和施工安装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浙江境内交通条件日趋改善。

“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深化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更好的实现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民生,我省开展“平安浙江”建设活动。2010年11月24日-25日,浙江省系统平安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温州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建设“平安浙江”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系统平安创建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工作。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浙江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深化“平安市县”等区域平安创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各系统各行业的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立体化平安创建格局,为浙江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城乡一体化更需强化社会事业发展。因此与其他省份在“市县”块状铺开平安创建不同,浙江再增砝码,将创建的脉络深度伸向了教育、医疗、交通、工地、市场、旅游景区、娱乐场所等各个系统。以系统的平安,为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护航。

近年来,我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安康幸福画卷已经绘就。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我省构建和谐社会的“八个着眼”:

1.着眼促进城乡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形成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双轮驱动的格局。”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王良仟说,要建立健全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持城市的互促机制,继续增加 “三农”投入,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的总量和比重,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2.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陈广胜分析,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优化“三带三圈一群两区”发展布局,建设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构建杭州、宁波、温州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重视保护和合理开发浙西南、浙西北丘陵山区“绿色屏障”和浙东沿海近海海域“蓝色屏障”。他认为,欠发达地区是我省区域发展的“短板”,今后要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着力完善扶持政策和机制,推动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3.着眼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农户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攻坚难点。”王良仟说,要不断完善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以欠发达地区为重点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将低收入农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全面建立低收入农户档案,因村因户确定扶持项目,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和小额信贷力度,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下山搬迁、促进培训就业。通过5年努力,基本消除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乡镇,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陈小恩介绍,目前,我省正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模式,适时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进工资分配调控机制。今后5年,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将不断完善,争取全省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年增幅在10%以上。

4.着眼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今后5年,我省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表示,我省教育将加快把育人模式转到培育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以品格教育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和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政策资源继续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创造公平发展环境,着力解决“读好书”问题。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经过5年努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争取超过45%。巩固提高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5.着眼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后5年全省要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今年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帮助50%以上农村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实现就业。”陈小恩说,我省正在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将全面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6.着眼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陈小恩说,今后5年,我省要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从城镇为主向覆盖城乡转变、从职工为主向城乡居民转变。今年要新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万。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新增参保人数150万。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的住房保障,要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万户以上,新开工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6万户。

7.着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今年,省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标准提高一倍,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贴标准增加50%。省卫生厅厅长李兰娟表示,我省将启动“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在示范区内初步建立全人全程居民数字健康档案,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延伸。全面落实“农民健康工程”各项任务,推进“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完善“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8.着眼构建更加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

“完善社会管理,关键是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陈广胜认为,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它们在反映诉求、提供服务、维护权益、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要积极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建设,为构建和谐浙江奠定良好的基层基础。

生活在浙江的人们也亲身感受到种种有形的变化和无形的保障:率先免收农业税,率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实施农村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制度,率先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率先实行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类专业免费就读制度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制度,全面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省委、省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中之重,形成了统筹城乡兴“三农”的合力,越来越健全的社会保障“网”,使浙江城乡差距日益缩小。人们普遍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城市农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这既是对我国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后进地区发展步伐加快、区域间统筹差距逐步缩小,这是近年来浙江省城乡统筹的一个亮点。

2011年起,杭州市将每年新增10亿元资金支持五县(市)建设。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不少人大代表提出了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和议案。当前杭州城乡道路快速发展,市区与各县(市)行车时间都在2小时内,具备了实施公交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不含余杭和萧山”,是近年许多杭州市的政策、规定中括号中的7个字。2001年2月,杭州市撤销了余杭和萧山两个县级市,设置余杭区和萧山区,至今已有十年。当时,为顺利过渡,两区在财政体制、城市规划、户籍管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房改等政策上维持不变,有三年过渡期。原本余杭进入杭州要缴进城费,现在实行同城同待遇,使萧山、余杭在各项政策上与杭州市保持一致,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上更应保持一致。

浙江以“先行探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践中,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开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典型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战略架构上,注意把浙江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强调全局意识和超前意识,从时间、空间、任务等多个维度,建立可以全方位不断拓展和层层递进的规划纲要与任务指标体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一是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与创新,在体制框架上着力建构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通道和机制平台,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体制机制条件;二是通过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举措的引导,通过农民主体作用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充分发挥和体现,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递进工作机制的推进,通过“惠民工程”项目的带动示范,通过市场机制的利益驱动等举措,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做法上,因地制宜,探索出以义乌、嘉兴等先行探索经验为代表的遍及浙江各地的多样化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又总结上升为全省层面推行的实践模式。

10届环境艺术设计 2班

周云晔

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一、xx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1、群众文化活动(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的“xx县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如期举行,已连续举......

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报告1

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人民政府关于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报告区农委:我镇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区委十一届十二次全委会精神,进一步改善民生,全镇决定以发展林下......

县文体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调研报告

**县文体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调研报告一、**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1、群众文化活动(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西旗羊肉特色发展的调研报告经过一年的努力,西旗羊肉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综合评定,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我旗地处呼伦贝尔腹地,牧区采用天然放牧,加上本地区得天独厚的绿......

城乡统筹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互动共荣的根本出路,也是“XXX”的迫切需要。既是战略性任务,......

下载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