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村干部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班子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恩施市村干部队伍建设专题
调 研 报 告
市民政局
周文凭
黄玲
张帆
按照“三万”活动的要求,我局相关人员组建专班,于4月15日至25日对恩施市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调研专班走访了8个乡镇办事处的10个村,召开了近50名村干部和乡镇办分管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各乡镇办对172个村进行了表格统计和走访。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村干部1141名,其中国家干部293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25%。从性别构成上看,女性有218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19%。从年龄构成来看:50岁以上的有319人,占村干部的28%,45至50岁得有387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34%,35至45岁的有304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27%,35岁以下的有131人,占村干部总人九的11%。从文化构成上看,大专以上的有170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15%,中专(高中)文化的有649人,占村干部人数的57%,高中以下文化的有322人,占干部总人数的28%。从工作年龄来看,连续工作30年以上的有119人,占村干部人数的10.4%,连续工作20年至30年的有273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30%,连续工作10年至20年的有465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40.7%。
二、现状和问题
1、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上,初中、高中文化的多,大专以上文化的少。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中青年少,整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村干部表现为:一是工作盲目性强,思想观念转变难,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慢。二是缺乏引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部分村干部不懂科学技术,农业结构调整不积极,带头创业无方,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带领群众致富无门路。
2、村干部处境不尽人意。
一是村干部的报酬低。村干部长年累月工作在农村第一线,承担着大量复杂的工作,条件艰苦、生活清苦,而他们的经济待遇明显偏低城区三办相对高一点,村主职干部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村副职干部每年可达1.5万元左右,乡镇的村主职干部每年只有6000元左右,村副职干部每年只有4000元左右。2009年我市为在职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在职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但是退休后每月只能拿到216元的退休工资,金额太低仍然不能保障基本生活,与外出打工者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村干部往往是没有较为稳定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为党做工作、讲奉献,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在一部分率先富起来的人对群众所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下,有部分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向个人利益方面发生倾斜,不少村干部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钱少了不愿干”等落后思想,存在不愿尽责任的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农村工作难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上级各项任务都有于其去落实。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在计划生育、产业结构调整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两头受气,工作难度大。需要跑断腿、磨破嘴,软的不奏效,硬的又不行,村干部对此感到十分为难。
三是同工不同酬。国家干部与农民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国家干部工资是农民村干部的几倍,而其工作往往又是农民干部承受是大头。农民干部仅有的工资还要开支为群众办事的通讯费和交通费,致使农民干部情绪低落。
四是村级办公经费严重不足。所调研的村,有的乡一年给一万元,有的乡一年给一万元,有的乡一年只给4000元。现在各项工作讲规范,这些办公经费只能应付软件开支,村干部出差、开会都是自己付。村里有时还要应付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招待。使本来很少的办公经费更加短少。调研中的盛家坝乡下云坝村的烟叶大村,相关部门去检查,有时十来人,村里无能力招待,就带到村干部家安排,往往几顿饮就把村干部全年的工资吃掉了。村干部处在“想为人,而难为人”的为难境地。
3、后备干部队伍不足。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因村事务多,工资待遇低不愿意干,导致现职村干部辞去职务外出打工,盛家坝乡下云坝农民干部白延术在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去年辞去工作到浙江打工去了,全市村干部像白延术这样辞去工作外出打工的还为数不少。后备干部严重匮乏,存在青黄不接现象,据统计,全市按1:1培养后备干部应有1143名,而实际只有425名。这些人有的还只是村支两委的意图,自己愿不愿意干,到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才能决定。严重地影响了村干部队伍建设,村干部队伍的后继乏人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有能力先富起来的人员转向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能力强的干部人才的空间越来越小。
二是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寥寥无几。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宁愿在外面打工也不回乡。即使有些回到农村,也不愿长期呆在村里甘不当村干部。
三是部门仍留在村里办企业中搞其它副的能人,怕得罪人,不愿当村干部。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
4、村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是取消了过去可以从村干部中破格提拔担任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村干部觉得没有奔头,上进心和进取心不强,思想很不稳定。
二是上级党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发展上面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不够,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和规划,重选用,轻培养,重调整,轻帮教,抓一阵,松一阵的现象比较普遍。近几年虽然一直在搞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但培训的大部分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村干部的培训较少,致使村干部整体素质提高不快,上级党组织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缺乏常态化。
5、村两委届期时间短。
村干部每届三年,时间太短,不利于农村的发展稳定。村干部在这三年中,一年看,二年干,三年换。有的村干部因此产生悲观情绪,村干部三年两头选,不利于有效开展工作。
6、村民自治不能在实际工作中体现。
法律规定村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村委会成了政府的延伸机构,该由自治组织决定的事到不了位,不是村级自治的事往往一大堆。他们成为被动完成任务的工具,村民自治已成为空谈。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1、拓宽选人视野,改善队伍结构。
一是按照“有本事、靠得住、群众公认”的标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注重把复员军人,回乡知识青年,致富能手和外了打工中的能人选拔到村级组织任职。用“两推一选”选举支部成员和“海选”村委会成员的办法,扩大村干部选任的民主,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村委会班子。
二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把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管理能手素质较好的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发展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按照村干部职数1:1的比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每年对入库管理对象进行一次考核和培训,采取村内挂职方式进行岗位培养,以岗位锻炼人,以岗位考察人,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适时启用后备干部。
2、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动。
在教育引导村干部讲奉献的同时,也要健全保障机制,尽量使村干部工资报酬与其付出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成效相对称。适应提高村干部工资整体水平,建议市财政给每个主职干部每月800元,副职干部700元,一般干部600元的工资划拨到乡镇。有财政能力的乡镇办事处可适当补贴。设立村干部工资逐届递增标准,通过提高工资待遇,让岗位工资收入成为他们家庭总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份,使村干部有岗位荣誉感,调动工作热情。要完善和研究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借鉴外地经验,适当拉开退休金档次,使退休主职干部每月能够享受到500元,副职干部享受到每月400元,一般干部每月300元的退金,让他们安心于村工作岗位,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3、加大对村级组织办公经费的保障力度。
在帮助化解历史债务的基础上,加强村委会阵地建设,使每个村有不少于3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解决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资金,市财政对没有来源的村实行3000人以下的每年每村2万元,3000-5000人的每年每村2.5万元,5000人以上的每年每村3万元的办公经济,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调研发现,村级组织的现职干部,固然不是最差的,但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与工作要求有差距,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条件下农村干部与村民个人利益关系不是十分直接,也不可能为所有村民直接服务。村民民主推选干部,往往是先选近的,“远亲不如近邻”;其次是亲的,毕竟“打断骨头连着筋”,从工作出发、有大局意识的村民还主导不了选举方向。因此,新选上的干部,要成为合格的干部,还要经过党的集中教育培养。长期担任村干部、也得到群众认可的,也普遍存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也有诸多的“不符合”、“不适应”。而且任职越长的干部,经验主义倾向越严重,思维定势、工作方法保守性越大,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继续教育。
尽快制定好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设立村干部培训的专项基金,建立和完善“村官培训、政府买单”的机制。
5、扩大基层民主,保进村民自治。
一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要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划,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村方可付诸实施,否则一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履行程序,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变味走调的现象。要在充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二要加强民主监督。要深入推进“1+4+X”党务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确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
三要给村级组织减负减压,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上级要求村级做的各项工作软件需要让村民知道的就帮,不能一味迎合上级检查而做摆设,让村干部腾出手和精力集中为群众服务。
6、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队伍管理。
一要明确定补干部职数。建议3000人以下的村定补4人,3000-5000人的村定补5人,5000人以上的村定补7人。
二要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村支“两委”班子及班子主要领导每年要进行一次述职,组织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以及老干部的代表听取述职情况并进行民主评议。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支“两委”班子要及进进行整顿。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根据乡党委安排,结合本次村两委换届选举考察,乡组织办对我乡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是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对加强村干部队伍进行了一些思考和......
惠农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惠农区委组织部(2010年4月14日)村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羊......
惠农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惠农区委组织部 (2010年4月14日村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
果园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材料一、目前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目前,我乡现有行政村6个,村民小组45个,村干部36人,其中男性24人,女性9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3岁,35岁以下的4人,3......
关于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我镇组织专人对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掌握了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