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惠民项目调研报告”。
竹山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竹山县文体局在竹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刻理解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科学指导,创新工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发挥了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人民群众的实惠工程。近日,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竹山县文化体育局深入县文化体育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文化宣传中心和城内各文化场馆及部分乡镇,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完善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堵河文化广场等一批场馆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了规模宏大的县文化体育中心,投资50万元,在原民俗博物馆的基础上兴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竹山县博物馆,并以现有馆藏为基础建一个面积500平方米的基本成列,计划陈列文物400件。目前此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同时,兴办
竹山地方文化超市,全力打造上庸文化城;兴建奇石馆,鼓励民间兴办坤元奇石馆,支持官渡民间兴办民俗博物馆。建立了13个乡镇文化站,121个农家书屋,6个社区文化活动阵地、4个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接收点;40 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一年来,共举办县级大型文化活动20次、指导乡镇开展文化活动5次、指导乡镇举行体育活动12次;组织艺术团下乡文艺演出30场次,组织文化单位开展“三下乡”活动6场次,捐送图书4000册。为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切实开展行政效能建设,自今年6月25日以来,对县文化体育中心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田径场、乒乓球馆等体育设施实行全面免费对外开放。成立了体育中心健身队,免费为体育中心健身队配备了音响设备,聘请专人每晚按时播放,邀请专业舞蹈老师义务教学。成立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文体活动阵地开办舞蹈、器乐、书画、篮球、乒乓球等各类培训班,极大地丰富了广大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
(三)文化市场逐渐繁荣。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经营实体:全县现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4个(文化体育中心1个、文化宣传中心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娱乐经营单位35个(歌厅酒吧11个、网吧24个)、文化生产销售单位9个(书店6个、印刷复印企业7个)。在一手抓发展的同时,一手抓规范,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近一年开展了各类文化行政整治行动33次,检查各类经营户621家次,查处了一批文化市场违法案件。
(四)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针对张振武故居和施洋烈士故居年久失修,在县政府指导下,县文体局自筹近万元,于2007年对两处故居进行了全面维修加固,确保了安全。2009年,县委、县政府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0万元,对许明清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进行了维修加固装修,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建起了花园、通透围栏和陵园大门。为切实保护好位于潘口电站水位线以下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盛院、黄州庙,县文体局多次请省古建筑保护中心的专家来竹山实地勘察设计,制订确实可行的迁移保护方案,将他们拆迁到新建的上庸镇进行复建保护。在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及相关单位的科学指导和大力协助下,此项工程2008年底完成拆迁,2009年9月15日正式动工复建,预计2010年9月1日前竣工并对外开放参观。为及时抢救保护潘口、小漩水电站淹没区内野外和民间散存文物,文体局于2008年启动了潘口水电站淹没区文物征集保护工程。计划投资50余万元,将我县的田家、深河、官渡、溢水等4个淹没区乡镇野外、民间散存的10000多件文物中的精品,抢救集中到县博物馆收藏和上庸镇妥善保管,力争在潘口水电站蓄水前完成此项工程。积极传承发扬竹山高腔小戏和皮影戏。定期邀请县内皮影艺人到上庸文化城为群众献艺。在保持原生态皮影艺术表演形式的同时,积极鼓励、大力扶持皮影艺人推陈出新,从皮影戏的唱腔及伴奏上进行改革创新,并丰富剧目内容,做到传统剧目和现代戏并举,既有效保护了地方文物和文化遗产,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我县的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较大。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图书馆藏书不多,且多是不宜再示众的旧书,馆内也没有配套的文化设施。城内健身广场只有一处,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要求。乡镇没有标准的健身广场。二是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强。县文化馆创办的《堵河文艺》因经费原因停办多年年,本县文艺作品缺乏交流阵地;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保护和宣传的力度不够。三是文化活动开展相对显少。特别是民间组织的文化活动影响力小且水平不高,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年轻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仍然是上网、看电视和打麻将扑克,县乡街道随处可见麻将馆;农民最主要的文化活动仍然是逢红白喜事的响器班子“演出”。
(二)地方特色文化彰显不够。一是对高腔小戏和皮影小戏的挖掘、展示和宣传不够。二是忽视了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形成的移民文化。在潘口电站移民搬迁过程中,我县发扬了“舍小家、为大家”和“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移民任务。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形成的移民文化将会对竹山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对移民文化的进一步总结、提升和展示做得不够。
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文化建设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投入。建议:一是由县乡财政每年核定一定数量的文化事业发展经费,年初列入预算,用于文化阵地建设及文化活动开展;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兴办文化事业,可以打捆整合现有文化资产组建公司融资以增大文化建设投入。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尽力丰富城乡文化生活。继续推进广场文化、假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加大“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适当调整收视费标准,提高收视服务质量;推进城乡文化互动,让农村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城市有展示的舞台,让城市先进文化在农村得到快速传播。二是促进文艺繁荣。恢复《堵河文艺》,提供创作平台;建立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定期表彰和奖励。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管理。一是在繁荣文化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打黄扫非”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二是进一步总结、提升和展示移民文化,发扬移民精神。三是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加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教育,落实文物普查工作经费,组织力量对我县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四是进一步打击赌博活动,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群众文化志趣,鼓励官方及民间组织各项文化娱乐比赛,从而营造一个积极高雅的文化娱乐氛围。
关于静海县文化惠民项目的调研报告按照县委要求,静海县文广局对静海县文化惠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告成镇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卫生镇”的目标,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
红山区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文化惠民工程”是提高居民素质、统筹城乡发展、繁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红......
关于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建议“十一五”期间,按照加大投入,完善网络,强化管理,提高服务,面向基层,惠及全民的思路,我区的文化惠民活动得到迅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了坚......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助力基层文化活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建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助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