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基础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畜牧水产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
报
告
根据2011年4月25日县财政局《关于对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全县畜牧水产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畜牧水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畜牧水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紧紧围绕特色养殖业产业化发展目标,积极调整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实施特色养殖业发展和养殖业示范园区等工程建设,在巩固公益性服务机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我畜牧水产机构,为正科级行政机构,承担着对全县农村养殖业的技术推广、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农村逐步建立起来的各专业服务组织和养殖协会,积极为农民提供多种有效的服务,大力推进畜牧水产产业化发展。
(一)畜牧水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008年以来,特别是畜牧兽医体制机构改革后我县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本着加强县级、规范乡级、充实村级队伍,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理顺工作关系,注重提高监督管理的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对畜牧水产管理服务工作机构进行调整充实,逐步建立了一系列服务功能健全的公益性畜牧水产服务体系。
县畜牧水产局下属的管理或服务机构主要有:内设办公室、综合业务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金寨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牌子)、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加挂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牌子)、十个乡镇畜牧水产站,县直共有编制人数31人,实有12人;乡镇编制40人,实有38人。人员结构情况: 50岁以上的2人,40岁以上的30人,30岁以上的 13人,30岁以下的5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13人,专科学历14人,中专学历21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15人。全县有村级防疫员共284人。
(二)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情况。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全县成立了一批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了养猪、养鱼、养兔、养牛、养鸡、养羊等专业合作社58个。全县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168户(其中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26户),年出栏家禽3000羽以上的48户(其中年出栏超万只的11户),年出栏山羊50只以上的89户,年养10头牛的25户。年产量超100吨的养鱼大户5家,年养特色名优鱼产值超50万元的养殖户8家。全县成立了养殖协会12个。其中金寨县新安养猪专业合作社、金寨县鑫农养猪专业合作社、金寨县土门山黑毛猪专业合作社、金寨县福农养鸡专业合作社、花石乡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规模较大、示范作用最强。
二、我县畜牧水产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养殖业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全县畜牧业、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畜禽鱼各项生产指标超额完成,取得的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养殖区域得以规划。全县设立畜禽特色养殖区,以燕子河、天堂寨、吴家店、斑竹园、古碑、青山镇为主重点建立生态黑毛猪养殖区;以南溪、汤家汇、双河、梅山、白塔畈、油坊店等乡镇为重点建立散养鸡养殖区;以花石、吴家店、燕子河、天堂寨等乡镇为重点建立高山牛养殖区。逐步形成特色养殖带和养殖群,建立相对集中的养殖基地,发挥一村一品的产业优势。合理规划全县水产养殖区域和规模,依法保护商品鱼基地等重要的养殖水域和鱼类的自然增殖水域,有效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进一步规范网箱、库湾养殖,推广渔业健康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的水质。有效发挥大水面养殖效益,重点抓好槐树湾、张冲两个渔业跨越工程示范乡镇和10个养殖功能区。在白塔畈、梅山镇及库区沿线建立龙虾、鮰鱼、鳜鱼、甲鱼等特色养殖示范小区。合理确定种苗生产,饲料及加工企业的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推进特色畜牧水产业发展。
(二)生态养殖发展加快。一是发酵床生态养猪法开始起步。我县自2008年引进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试点成功。2009年,全县积极推广这一新技术。目前,发酵床养猪已发展到15家,今年新增5户,全县建成发酵床圈舍5000平方米。二是本地黑毛猪、散养鸡的饲养规模增大。三是渔业实施增殖放流。瑞明养殖场在响洪甸水库6万亩的养殖水面全部实施放流增殖,年投放大规格鲢鳙鱼种25万公斤,年产成鱼100万公斤。梅山水库也实施了小规模的增殖放流,效果十分明显。
(三)特色养殖项目增多。积极调整养殖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仅2010年,一是稻田龙虾养殖有规模。现发展到5000亩、年产1200吨。二是鮰鱼养殖稳步发展。今年购进鮰鱼苗种150万尾,产量90万公斤。三是鳜鱼、甲鱼养殖有新突破。全年投放鳜鱼苗种近20万尾,甲鱼苗15万尾。四是大鲵保护已经起步。现已发放特种养殖许可证5家,购进种苗达3500多尾,成为渔业发展的新亮点。五是开展白鱼养殖试点。今年购进白鱼苗种10万尾,利用网箱进行标准化养殖,长势良好。六是野猪、獭兔、山鸡等特种养殖悄然兴起。
(四)养殖模式有新转变。经过努力,全县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增多。通过适当集中,调整养殖结构,全县逐步形成了生猪、家禽、黄牛、山羊、鳙鱼、鮰鱼、鳜鱼、龙虾8大重点养殖区。特别是生态型养猪、放流养殖鲢鳙鱼、本地土鸡、龙虾等优质产品十分畅销,深受省内外大中城市消费者的喜爱,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10年,新增规模养猪户10户,土鸡养殖场8家,无公害水产健康养殖点15个。全县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达168家,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58家,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逐年提高。
(五)执法管理力度加大。一是高度重视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开展了防疫监督年和产地检疫推进年活动。二是加大渔政管理力度,开展了库区渔业综合治理、渔业捕捞许可证和国有养殖水面使用证审批、发证工作。今年,全县查处渔业案件35起,核发水面养殖证95份,核发渔业捕捞证230份,规范网箱养殖1.1万余只。三是加强兽药及饲料的管理工作。一共安排专项检查59人次,规范经营行为,打击非法经营,为养殖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六)疫病防控稳步实施。一是做好春秋两季动物疫病强制集中免疫工作,保证畜禽防疫密度达98.7%以上,确保了全县动物疫情稳定。二是加强生猪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管,抓好生猪产地检疫和生猪产品的检验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收购、贩运、销售病死生猪及其产品行为,有效切断传染路径。三是做好生猪免疫抗体和疫情监测工作,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完善政企、技企联系制度,加强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工作,规范养殖行为。四是规范处理病死畜禽强化消毒灭源工作,减少疫病传播机会,严格实行生猪外购和引种申报审批制度,严格实行集中隔离观察制度,严防输入性疫病。
(七)技术培训有效开展。我县狠抓了技术培训工作,推广了发酵床精养、标准化圈养、生态圈山散养、水产健康养殖等技术推广。一是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组织了畜牧水产技术培训班10余次,服务到6个专业村500多农户;二是开展防疫员、检验员培训。参训人员达300余人次。三是开展养殖大户专项培训班,培训了检疫工作人员、养殖大户130余人;四是举办了全市水产创业培训班,培训水产养殖大户190人。
(八)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是组织实施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着力推广生猪零排放养殖新技术;二是努力争取申报新的养殖项目,做好新项目的贮备和争取工作。三是通过强化招商责任,结合专业优势,确保全年招商任务较好完成。
(九)安全维稳成效显著。我县把养殖业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订了《水上安全生产工作预案》与下属单位、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计进行安全检查15次,排查安全隐患2处,一年来未发生畜牧水产安全生产事故。同时积极做好系统内集体兽医人员和两库渔业公司职工维稳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未发生越级上访事件。
(十)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一是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加强执法责任、执法质量监管,切实抓好“两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工作改革,切实提高执法水平。二是完善队伍管理制度,狠抓局班子及系统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加强机关、局属站所、乡镇畜牧兽医(水产)站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先进基层站所建设。三是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修订完善机关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说话,用制度管人行事。四是完善养殖协会制度建设,发挥协会带动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三、当前我县畜牧水产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畜牧水产服务体系建设,虽然经过调整充实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经费紧缺。公益性服务机制运行不畅,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工作正常运转困难的现象突出,有的乡镇站基本处于无经费、无办公地点的状态。如:乡镇站没有推广业务经费,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场建设、养殖科技培训等受到制约,业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县二级站所多年来下乡所需交通经费用转嫁由畜牧水产局承担。全县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每人每年只有1500元工作经费,县直三个站所办公场所拥挤、设备简陋。
二是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乡镇中心站,在人员的专业结构上也存在着配置不合理现象,有的技术人员学非所用,岗位和专业不对口。专业技术人员呈年龄和知识老化趋势,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技术力量不足。
三是专业人员编制不足。乡(镇)站编制相对减少,各乡镇平均不到2人。目前全县乡镇站总编制只有40个,县直三站所目前编制仍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编制数31个。
四是是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我县养殖业投入较以往有一定增加,但仍难以满足当前养殖发展的新需求。在科技创新、养养殖户发展融资比较困难,特别是大额贷款和中长贷款难的问题为突出。
五是养殖合作服务组织运行不够规范。一些专业协会及经营性服务组织管理松散,缺乏规范引导。在经营过程中,虽然能产生一定盈利,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与主导产业和农户的关系不够紧密。同时,我县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还不多,多数企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牌子不响,发展后劲不足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大。殖业基础建设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四、加强我县养殖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思路,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养殖专业技术经济协会、科技特派员、科技合作社等新型养殖模式,促进农村区域科技服务体系的整体发展。逐步形成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养殖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实施“养殖业培训工程”、“水产创业培训工作”、“养殖大户示范场创建工作”等,大力培训养殖业科技管理干部、养殖带人、项目和管理信息化人才、养殖技术经纪人。三是开展养殖业科技示范,集中推广、转化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发展农村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理顺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养殖业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科技支撑三大体系建设,切实增加动物防疫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理顺乡镇畜牧水产工作机构。进一步健全“县管为主,县乡共管”的管理体制,完善投入机制,强化队伍管理,提高工作能力,具体承担养殖业生产指导等公益职能。三是建立健全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县级财政建立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工资补助专项基金,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聘用人员,由乡镇政府负责聘用管理,畜牧兽医部门负责业务培训,要做到人员、经费、到位、工作四到位。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和多方面支持,加大乡镇畜牧水产站建设步伐,使每个乡镇站都有办公、诊断、物资储备设施和场地,加快县级动物和水生动物实验室建设力度,逐步提高养殖业疫病的快速诊治能力。
(三)多方融资,进一步加大对养殖业投资力度。一是强化银行各分支机构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和加大对养殖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信贷支持绩效。进一步加大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力度,创新农户联保贷款方式,积极推广“公司+农户”的担保方式。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县政府专门制定奖励扶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户、特色养殖示范区及养殖加工企业;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带动作用强的养殖龙头企业;县发改委、财政、扶贫、移民、国土、水利、交通、金融、工商、环保、质监等部门要把特色养殖业发展纳入重点扶持范围。认真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切实做好良种补贴、创业培训、科技创新、养殖业保险等工作。
(四)多措并举,合力推动养殖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要把养殖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人员、任务四落实。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多元的养殖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政府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和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各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等社会力量,加大对养殖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县级财政增加对养殖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改善设在乡镇分支机构的办公条件,解决好工作人员的住房生活等待遇问题。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县、乡(镇)、村、组要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队伍。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根据实际适当调整人员编制,保证养殖业服务体系正常运转。要加强培训,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解决这支队伍人员学非所用的问题。四是强化目标管理。要建立养殖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责任考评制度,把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人员,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农户,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强化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夏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夏邑县财政局农业股根据省财政厅安排部署,夏邑县财政局、农业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调研,现将调研......
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根据县政府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的安排部署,近日,我们调研组一行深入农业局、林业局、供销社等有关部门......
富民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根据昆明市农业局《关于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围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内容开展调研,现将有关......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和中央、省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部署要求,促进农村改革......
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进一步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意义重大而且紧迫重要。按照省委党建办的部署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