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精选7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家庭理财调查报告”。
第1篇: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发布
2016年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发布
2016年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发布投360理财2016-04-29 18:01:12家庭 财富 农村阅读(559)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
我国城乡家庭的金融资产持有形式单一,投资渠道狭窄,现金和存款依然是城乡家庭持有资产的主要方式。
大多数人对60岁以后的收入水平有着较低的预期。33.28%的人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不足60岁以前的三成。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4月29日发布。该报告基于覆盖25个省份,268个县共12000户家庭的入户访问调查数据,涉及中国家庭财富的规模与结构、城乡与区域差异、金融资产和住房、家庭投融资决策、养老计划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财富的基本状况。
家庭人均财富14.4万元
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除了城乡差异以外,家庭财富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数值上看,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为187793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30708元和74513元。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1.44倍和2.52倍。
房产占总资产近7成家庭财富由金融资产、房产净值、动产与耐用消费品、生产经营性资产、非住房负债以及土地等六大部分组成。为了从财富来源的角度理解家庭财富的形成以及分配状况,中国家庭财富报告对家庭财富的构成进行了分析。
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61%;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7.62%和57.60%。金融资产在家庭财富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金融资产在全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分别占到了16.49%、15.96%和18.61%。动产与耐用消费品也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家庭人均财富中的比重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生产经营性资产在城乡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有着一定的城乡差异,其在城镇和农村家庭人均财富中的比重分别为7.30%和6.00%。非住房负债是指除住房债务以外的其他一切债务。
可以看到,我国城乡家庭的非住房负债并不高,非住房负债在城镇和农村家庭人均财富中的占比分别仅为-1.48%和-4.08%。与城镇家庭不同,农村家庭的财富还包括土地的价值。2015年农村家庭的人均土地价值为7556元,占到了家庭人均财富的11.66%。
城镇房产净值高于农村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对住房问题进行分析表明:首先,房产净值具有一定的城乡差异。城镇家庭人均房产净值是农村家庭的3.78倍,略微高于家庭人均财富的城乡差异幅度。因此,房产净值起到了拉动城乡财富差距的作用。第二,在城镇家庭的住宅分布结构中,无房户和多房户比重均超过农村。这说明城镇住房的集中度要高于农村。第三,城镇家庭的未来购建房意向要高于农村家庭,这反映了城镇住房市场的活跃程度相对较高以及城镇住房升值的预期相对较高。第四,家庭拥有住房的财产价值与家庭人均收入以及户主的文化程度等呈现出高度的相关关系。家庭收入越高,住房净值相应地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住房净值也会越高。第五,从出租房屋的情况看,城镇和农村出租房屋的家庭在全部家庭中的比重分别为9.8%和3.5%。
对金融资产的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我国城乡家庭的金融资产持有形式单一,投资渠道狭窄,现金和存款依然是城乡家庭持有资产的主要方式,债券、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的规模都比较小。相比城镇家庭而言,农村家庭的资产更加集中于储蓄这一形式。另一方面,金融资产呈现出向高收入群体集中的特点,最高收入组的金融资产余额达到了最低收入组的51.47倍。此外,户主从业于垄断性行业、高新技术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家庭,家庭人均金融资产较高,而户主从业于竞争性行业的家庭,其人均金融资产较低。
预防性动机为储蓄主因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分析了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情况、消费信贷、投资渠道。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率为31.8%。一些家庭不只拥有一辆汽车,拥有两辆及以上汽车的家庭占调查家庭总数的3.48%。平均而言,每百户家庭的汽车保有量是39.8辆。汽车保有情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镇家庭的汽车保有率是37.86%,是农村家庭汽车保有率的1.55倍。
家庭消费信贷的普及程度不高。一部分拥有汽车的家庭采用贷款的方式购置汽车,但这部分家庭的规模较少,仅占拥有汽车家庭的18%,占全部调查家庭的6.5%。绝大多数家庭在购车时没有贷款。贷款购车的家庭也多集中在城镇地区。
在家庭进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首位的是“为子女教育做准备”,超过40%的家庭都将其作为储蓄原因。其次分别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为养老储蓄做准备”、“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为购房或装修做准备”。“为子女教育做准备”、“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为养老储蓄做准备”均属于应对不确定性的预防性储蓄。这说明,预防性动机是城乡家庭储蓄行为的主要动因。
从城乡家庭的投资渠道看,在参与各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家庭中,股票的投资参与度相对最高,占到了全部调查家庭的7.35%。投资基金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4.52%。投资收藏的家庭只占到全部家庭的3.53%。城镇家庭对各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参与度都要高于农村家庭。10.56%的城镇家庭进行了股票投资,这一比重是农村家庭的大约4倍。从户主特征看,低年龄组别、受教育程度高的组别,户主就业于中外合资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私营企业,户主职业类型是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的家庭,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参与比例都高于其他组别。
参与各类产品投资的家庭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较多的家庭会从多种途径和渠道获得建议和指导,通过分散风险以保值增值,从而体现出理性投资的特点。被调查者比较认同家人、朋友、同事等的意见,对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持肯定态度的占57.48%。另外,专业型理财师的作用凸显。越来越多的家庭认为专业理财师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不仅有40.87%的被访者对专业理财师的意见持肯定态度,更有28.04%的被访者在进行实际投资产品组合时,参考了专业理财师的意见。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也分析了被调查者在办理储蓄业务时对银行的选择。在城乡家庭经常去办理储蓄业务的银行中,位居前六位的是:1、中国农业银行,占24.52%;2、中国工商银行,占19.45%;3、地方性商业银行,占17.24%;4、中国建设银行,占13.93%;5、邮政储蓄银行,占13.67%;6、中国银行,占5.75%。其中,城镇地区位居前六位的是:1、中国工商银行,占25.23%;2、中国农业银行,占20.37%;3、中国建设银行,占18.11%;4、邮政储蓄银行,占11.58%;5、地方性商业银行,占9.06%;6、中国银行,占7.51%。农村地区位居前六位的是:1、中国农业银行,占30.61%;2、地方性商业银行,占29.23%;3、邮政储蓄银行,占16.73%;4、中国工商银行,占10.99%;5、中国建设银行,占7.8%;6、中国银行,占3.15%。
在对银行的主观评价方面,72.17%的家庭表示对为其服务的银行满意,4.98%的家庭不满意,22.85%的家庭认为银行服务一般。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家庭对银行的满意度基本一致,年龄在40岁以下的户主对银行服务满意的比例要低于其他年龄组。相比低学历户主而言,高学历户主对银行服务满意的比例更低。就业单位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户主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养老信心来自哪里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60岁以后的收入水平有着较低的预期。33.28%的人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不足60岁以前的三成。60.07%的居民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下降一半以上。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对60岁以后的收入有着更大的下调预期。尽管如此,绝大多数人有信心在老年时期达到理想生活标准。相比农村居民而言,城镇居民实现老年理想生活目标的信心更强。
为达到老年时期的理想生活标准,48.29%的人认为应该在50岁以前制定养老计划,33.8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51-60岁制定养老计划。从城乡比较来看,城镇居民制定养老计划的时间早于农村居民。从收入来看,收入越高的家庭制定养老计划的时间越靠前。
子女亲人赡养和退休金是两个最主要的养老收入来源。农村居民依靠子女亲人赡养获取养老收入的比例更高,而城镇居民则依靠退休金获取养老收入的比例较高。此外,相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城镇居民的养老收入有着更为丰富的来源。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60岁以后可能会出现难以应付的情况,只有6.74%的人认为不会出现难以应付的情况。在个人所担心的60岁以后将难以应付的情况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帮助子女、日常生活消费和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使得部分居民选择了购买保险。调查结果表明,8.16%的被调查者为应对养老风险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第2篇: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 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2014年1月
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
摘要
我国最富有10%家庭拥有社会总财富%,资产分布严重不均。虽然,过去两年,中等资产阶层财富增长明显高于其他阶层,但其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仍然很低。中等资产阶层财富增长主要是因房产。房产价值的增长对家庭财富增加的贡献超过70%。在对我国富裕家庭的研究中发现,前1%富裕家庭的总资产、净资产、年收入均远高于前5%富裕家庭。也就是说,财富更多的集中在少数家庭中。与普通家庭相比,前5%资产富裕家庭的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经营,其家庭消费是普通家庭的倍,但在教育支出上的差距则高达5倍以上。富裕家庭资产构成中,工商业资产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金融市场的参与上,富裕家庭的参与率和有贷款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并且在借出款市场上也非常活跃。
1.家庭财富的分布
中国家庭资产分布极为不均。每个分位数上资产说明有多少百分比的家庭低于此资产。例如,从表1,2013年全国资产10分位数为万,表明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或90%的家庭资产高于万元。在50分位数上的资产值即为中位数,表明有一半的家庭资产低于该数,另有一半的家庭资产高于此。2013年全国资产中位数为万。表1报告了10-90分位数上的全国及城市和农村的家庭资产情况。从全国来看,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对资产最多的家庭而言,有10%的家庭资产多于万。最高的90分位数家庭资产是最低的10分位数家庭资产的倍,是中位数家庭资产的倍,可以看出我国家庭资产分布非常不均。其中,城市地区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而有10%的城市家庭资产多万,中位数为万。农村地区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10%的家庭资产高于62万,中位数13万。
表1 各分位家庭资产状况
2013年
2011年
全国 城市 农村 全国 城市 农村
10分位 17,350 22,400 14,000 18,565 22,100 15,400
20分位 50,750 104,400 31,250 46,250 90,650 30,650
30分位 103,900 203,699 56,550 91,800 151,100 55,700
40分位 169,300 306,671 90,900 135,300 213,410 87,805
50分位 252,200 422,950 129,600 191,700 310,950 117,650 60分位 362,680 577,955 180,400 276,930 454,600 161,800
70分位 523,200 808,015 248,450 404,650 755,500 222,750
80分位 812,250 1,205,900 362,000 718,900 1,231,900 320,000
90分位 1,542,010 2,224,850 619,829 1,647,350 2,616,850 536,480
表1同时给出资产在2011年的分位数情况,来比较各分位数上资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过去两年中,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增长速度快于高资产家庭及低资产家庭。例如,全国中位数资产过去两年增加%,40分位数增加%,50分位数增加%,60分位数增加%,70分位数增加%,80分位数增加13%,而90分位数则降低%,10分位数值也降低%。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中等资产家庭良好的资产增值,而低资产家庭的资产减少,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为了更加直观观察资产分布,表2将家庭按资产由低到高分为十组,并给出了各组家庭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从全国来看,资产最低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仅为%,而资产最高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高达%。由此可见,我国家庭资产不均现象严峻。在城市地区,资产最低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城市地区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资产最高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城市地区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在农村地区,资产最低的10%家庭所有资产仅占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的%,而资产最高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的比重高达%。因而,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资产不均现象都非常严重。
表2 各组占总资产比重
2013年
2011年
分组(由低到高)全国 城市 农村 全国 城市 农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图1各阶层资产占比比较
与2011年各组资产占比比较发现,第4-8组资产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资产最高的两组家庭所拥有的资产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在下降。这说明,两年来我国资产极其不均的现象有所缓解。
图2按资产分段,给出了不同资产上家庭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资产在0-30万区间家庭比例,2013年较2011年下降;资产在30-200万区间,2013年较2011年上升;200万以上家庭比例,2013年较2011年下降。总的来看,两年来中等资产家庭的比例在上升。
图2 各资产分段家庭分布 图2 各资产分段家庭分布
把表2中第4-7组的40%家庭定义为中等资产阶层。图3给出了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占社会总资产比重在两年间的变化情况。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占社会总资产比重为%,较2011年上升%;城市中等资产家庭为%,较2011年上升%;农村中等资产家庭为%,较2011年上身%。可以看出,两年来资产不均的缓解源于中产阶级家庭资产的增长。
图3 中等资产阶层占总资产比重变化
表3给出了中等资产家庭两年间资产的变化情况。2013年中等资产家庭平均资产为万,较2011年增长29%;城市中等资产家庭平均资产为万,较2011年增长%;农村中等资产家庭资产为万,较2011年增长9%。
表3中等资产阶层资产变化状况
2011年 2013年 增长率(%)
全国 210,625 271,750 %
城市 352,518 451,472 %
农村 125,703 136,980 %
图4 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增长率
表4给出了中等资产家庭各项资产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增长主要来自房屋资产。全国中等资产家庭房产平均为万,较2011年上升万,中等资产家庭平均资产2013年较2011年增加万,房屋资产的增加对家庭资产增加的贡献为77%。城市中等资产家庭资产的增加同样来自房屋资产,农村中等资产家庭资产的增长主要来自土地资产的增加。
表4 中等资产阶层各分项资产变化情况
全国 城市 农村 2011年 2013年 2011年 2013年 2011年 2013年
房屋 141,345 188,309 257,638 350,417 82,926 83,523
工商业 5,008 6,704 11,356 14,366 1,955 1,353
土地 26,332 29,576 15,177 19,241 20,974 23,838
汽车 6,151 8,886 15,081 13,108 1,623 4,818
金融资产 21,998 24,166 40,700 39,032 11,249 11,503
其他资产 9,791 14,109 12,566 15,308 6,975 11,944
为了更加准确的衡量我国家庭资产分布状况,表5给出了我国家庭资产的基尼系数。全国家庭总资产的基尼系数为,说明我国家庭总资产极其不均。其中,城市地区家庭总资产的基尼系数为,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的基尼系数为。也就是说,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基尼系数略低于城市地区。这表明,家庭总资产不均现象在城市地区更加严重。全国家庭净资产的基尼系数为,其中,城市地区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为,农村地区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为。可以发现,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均大于家庭总资产基尼系数,这表明,家庭净资产不均现象更加严峻。此外,还可以发现,农村地区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高于城市地区,也就是说,农村地区家庭净资产不均现象比城市地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资产不均现象从2011年到2013年期间有所好转。2011年全国资产基尼系数为,高于2013年基尼系数。
表5 中国家庭资产基尼系数
2013
2011
全国 城市 农村 全国 城市 农村
家庭总资产
家庭净资产
图5 家庭总资产基尼系数
2.富裕家庭资产状况
下面分析中国富裕家庭的资产状况,表6给出了我国前5%富裕家庭的分位数及这些家庭平均资产和年均收入状况。当一个家庭资产多于263万,这个家庭是中国资产最高的5%的家庭之一。从表中,资产前5%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万元,平均净资产为万元,平均年收入为万元。同样,当一个家庭净资产多于万,这个家庭是中国净资产最高的5%的家庭之一。净资产前5%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649万元,平均净资产为万元,平均年收入为万元。最后,当一个家庭收入多于万元,这个家庭是中国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之一。收入前5%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万元,平均净资产为万元,平均年收入为万元。
表6 前5%富裕家庭资产、收入状况
富裕家庭标准
分位数 平均总资产 平均净资产 年均收入
按资产前5% 2,629,850 6,507,023 6,205,210 271,811
按净资产前5% 2,534,100 6,489,605 6,225,171 268,726
按收入前5% 189,510 3,809,924 3,643,891 452,095
表7给出了我国前1%富裕家庭的分位数及这些家庭的资产、收入状况。当一个家庭资产超过万,那么这个家庭是中国资产最高的1%家庭之一。资产前1%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1630万元,平均净资产为1540万元,平均年收入为万元。当一个家庭净资产超过万元,那么这个家庭式中国净资产最高的1%家庭之一。净资产前1%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1630万元,平均净资产为1550万元,平均年收入为元。当一个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那么这个家庭是中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之一。收入前1%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万元,平均净资产为万元,平均年收入为万元。可见,前1%富裕家庭的总资产、净资产、年收入均远高于前5%富裕家庭。
表7 前1%富裕家庭资产、收入状况 富裕家庭标准 分位数 平均总资产 平均净资产 年均收入
按资产前1% 7,393,500 16,300,000 15,400,000 494,322
按净资产前1% 7,132,000 16,300,000 15,500,000 507,322
按收入前1% 485,000 8,051,315 7,767,108 1,151,662
3.富裕家庭分布与特征
下面看一下富裕家庭特征及其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图6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的城乡分布。按资产前5%来看,富裕家庭中居住在城市的比例高达%,仅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农村。按净资产前5%来看,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城市。按收入前5%来看,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城市,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富裕家庭比例为%。可见,富裕家庭居住在农村地区的比例非常小,绝大多数富裕家庭都居住在城市地区。
图6 前5%富裕家庭城乡分布
图7给出了富裕家庭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按资产前5%来看,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中部地区,11%的富裕家庭居住在西部地区。按净资产前5%来看,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中部地区,%的富裕家庭居住在西部地区。可见,按资产、净资产来看,大约78%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居住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富裕家庭比例相差不大。按收入前5%来看,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中部地区,%的富裕家庭居住在西部地区。可见,按收入来看,居住在东部地区富裕家庭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居住在西部地区富裕家庭的比例略高于中部地区。
图7 前5%富裕家庭地域分布
图8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户主年龄的分布状况。按总资产前5%标准来看,有%的富裕家庭户主在30岁以下,有%的富裕家庭户主在30到50岁之间,有%的富裕家庭户主年龄大于50岁。按净资产标准划分的富裕家庭户主年龄的分布与按总资产标准下的分布类似。这表明,富裕家庭中年轻户主较少,家庭的财富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
图8 前5%富裕家庭户主年龄分布
图9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户主教育水平的分布情况。从全国来看,家庭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有%的家庭户主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而仅有%的家庭的户主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从总资产标准下的前5%富裕家庭来看,户主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仅为30%,户主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的比例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家庭的财富累积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图9 前5%富裕家庭户主教育分布
表8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在教育和年龄上的共同分布。从表中可以看出在30-50岁的高学历家庭占富裕家庭比例最高,这部分人群无疑是当今社会的高收入阶层;其次为50岁以上、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的家庭,这部分家庭高资产可能源于早期的创业。表8 前5%富裕家庭年龄、教育分布
初中及以下 高中(中专)大学及以上 合计
30岁以下 % % % %
30-50岁 % % % %
50岁以上 % % % %
合计 % % % %
4.富裕家庭的收入
表9给出了富裕家庭的收入状况。按总资产划分,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收入为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万元。按年收入划分,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收入为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万元。可见,前1%富裕家庭的收入远高于前5%家庭。
表9 富裕家庭的收入
按总资产划分 按年收入划分
5%富裕家庭 271,811 452,095 1%富裕家庭 494,322 1,151,662
表10给出了家庭收入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家庭有%的收入来源于工资薪金收入,其次为转移性收入(25%)和工商业经营收入(16%)。而在收入最高的1%家庭,工商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最高,为%,其次为工资薪金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收入最高5%家庭,工资薪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与工商业经营收入相差不大,分别为%和%。而普通家庭(资产40%-60%家庭),工资薪金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和%,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商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仅为%。可见,经营工商业是我国家庭致富的重要渠道。
表10 家庭收入构成收入最高1%家庭
资产最高1%家庭
收入最高5%家庭
资产最
普通
高5%家庭
全国平均家庭
家庭
工资薪金收入 % % % % % %
农业生产经营收入 % % % % % %
工商业经营收入 % % % % % % 财产性收入 % % % % % %
转移性收入 % % % % % %
富裕家庭的支出
从表11可以看出,按资产划分的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万元;按收入划分的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万元。
表11 富裕家庭的支出状况
按总资产划分 按年收入划分
5%富裕家庭 139,391 129,301
1%富裕家庭 234,212 211,298
表12给出了资产前5%富裕家庭与普通家庭消费的对比情况。全国平均消费为45113元,其中资产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消费为129301元,普通家庭的平均消费仅为37241元,富裕家庭的年均消费约为普通家庭的倍。细分来看,可以发现,富裕家庭在教育和汽车购买上的消费是普通家庭的5倍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2 资产前5%家庭与普通家庭消费对比 全国平均 资产前5%家庭 普通家庭 富裕/普通
总消费 45,113 129,301 37,241
教育 6,063 23,768 4,446
购买汽车 4,741 17,124 3,282
表13主要分析了家庭支出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食品、生活居住和教育文娱是家庭总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分别为%、%和%。在富裕家庭中,食品、生活居住和教育文娱仍然是家庭总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比重有所变化。其中,资产前5%富裕家庭中占比最高的是教育文娱支出,其次为食品消费和生活居住;资产前1%富裕家庭占比最高的是食品消费,其次为教育文娱和生活居住。此外,可以发现,富裕家庭在衣着、耐用品、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娱上的消费高于全国平均,而在食品消费、医疗保健上的消费低于全国平均。
表13 家庭支出构成资产前5% 资产前1% 全国平均
食品 % % % 衣着 % % %
生活居住 % % %
医疗保健 % % %
耐用品 % % %
交通通讯 % % %
教育与文娱 % % %
表14给出了家庭的消费倾向和储蓄率。可以看出,收入最高的1%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为,储蓄率为%;资产最高的1%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为,储蓄率为%。全国平均消费倾向为,远高于收入和资产前1%家庭;储蓄率仅为27%,远低于收入和资产前1%家庭。收入和资产前5%的家庭同样具有较高的储蓄率。
表14 家庭储蓄率
总收入(元)总消费(元)平均消费倾向 储蓄率
收入最高1% 1,151,662 211,298 % 资产最高1% 494,322 234,212 %
收入最高5% 452,095 129,301 %
资产最高5% 271,811 139,391 %
全国平均 61,809 45,113 %
6.富裕家庭的资产分布
表15分析了富裕家庭的资产构成状况。从全国来看,总资产中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比重分别为%、%,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非常低;资产前5%和1%家庭来看,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和%,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来看,负债占总资产比重为%,而资产前5%和1%富裕家庭中负债占总资产比重为%、%,我国家庭整体负债比例较低。
表15 资产构成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金融资产 % % %
非金融资产 % % % 负债 % % %
净资产 % % %
表16给出了家庭非金融资产的构成。从全国来看,房产占非金融资产比重最高为%,反映了我国家庭喜爱投资房产的现实,其次是工商业资产占比为%。从资产前5%富裕家庭来看,房产仍为非金融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比重有所降低,为%;工商业资产占比大幅提高,为%。从资产前1%富裕家庭来看,工商业资产占比最高,为%。
表16 非金融资产构成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工商业资产 % % %
房产 % % %
汽车 % % %
其他非金融资产 % % %
图10给出了家庭金融资产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无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最高,为%;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仅为%,借出款占比为%。从资产前5%富裕家庭来看,风险资产占比大大提高为%,借出款为%。而在资产前1%富裕家庭中,风险资产占比高达%,借出款占比为%。
图10金融资产构成表17给出了家庭风险资产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风险资产中股票所占比例最高,为%;其次为金融理财产品和基金,所占比例分别为%和%。富裕家庭中,股票资产占风险资产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7 风险资产构成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股票 % % %
债券 % % %
基金 % % %
衍生品 % % %
金融理财产品 % % % 非人民币 % % %
黄金 % % %
7.富裕家庭金融市场行为
表18给出了富裕家庭在各类金融市场参与情况。从全国来看,股票市场参与率最高,但仅为%;其次为基金(%)和金融理财产品(%)。而在资产前5%富裕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高达%;在资产前1%富裕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高达%。而且,富裕家庭在股票以外的其他金融市场上的参与率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8金融市场参与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股票 % % %
债券 % % %
基金 % % %
衍生品 % % % 金融理财产品 % % %
非人民币 % % %
黄金 % % %
图11给出了家庭贷款情况。全国平均有%的家庭有贷款,而资产前5%的富裕家庭中有贷款的家庭占比为%,资产前1%的富裕家庭中有贷款的家庭占比为%。也就是说,越富裕的家庭中有贷款的比例越高,这表明,富裕家庭能够更好地使用贷款。
图11 有贷款家庭比例
表19给出了家庭各类贷款情况。从全国来看,有房屋贷款比例最大,为%,其次为生产经营贷款(%)和教育贷款(%)。从富裕家庭来看,有房屋贷款比例仍然最大,但有生产经营贷款家庭比例大大提高。资产前5%富裕家庭中,有房屋贷款比例为%,有生产经营贷款比例为%;资产前1%富裕家庭中,有房屋贷款比例为%,有生产经营贷款比例为%。总的来说,富裕家庭更多的将贷款用于购买住房、投资生产经营和汽车消费。
表19 家庭各类贷款情况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生产经营贷款 % % %
房屋贷款 % % %
汽车贷款 % % %
教育贷款 % % %
其他贷款 % % %
表20给出了家庭民间借贷情况。从全国来看,%的家庭有借入款,%的家庭有借出款,%的家庭有借入/有借出。从富裕家庭来看,有借入款的家庭所占比例大大降低,仅为20%左右;有借出款的家庭所占比例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富裕家庭在民间借贷中更多地起着资金供给者的角色。
表20 民间借贷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有借入款 % % %
有借出款 % % % 有借入/有借出 % % %
下表给出了家庭各项借款情况。从全国来看,借入款主要用于住房购买,其次为生产经营。资产前5%的富裕家庭借款的主要用途也是住房购买,但所占比例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资产前1%家庭借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
表21 家庭各项借款情况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生产经营借款 % % %
房屋借款 % % %
汽车借款 % % %
教育借款 % % %
其他借款 % % %
8.富裕家庭移民倾向
图12给出了富裕家庭的移民倾向。图中可以看出,全国有移民打算的家庭比例为%,5%富裕家庭为6%,1%富裕家庭高达%。对移民持看情况心态的家庭,全国为%,5%富裕家庭为%,1%富裕家庭为%。可以看出,富裕阶层更倾向移民。
图12 富裕家庭移民倾向
第3篇: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_西南财经大学_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 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2014年1月
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
摘要
我国最富有10%家庭拥有社会总财富60.6%,资产分布严重不均。虽然,过去两年,中等资产阶层财富增长明显高于其他阶层,但其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仍然很低。中等资产阶层财富增长主要是因房产。房产价值的增长对家庭财富增加的贡献超过70%。在对我国富裕家庭的研究中发现,前1%富裕家庭的总资产、净资产、年收入均远高于前5%富裕家庭。也就是说,财富更多的集中在少数家庭中。与普通家庭相比,前5%资产富裕家庭的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经营,其家庭消费是普通家庭的3.5倍,但在教育支出上的差距则高达5倍以上。富裕家庭资产构成中,工商业资产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金融市场的参与上,富裕家庭的参与率和有贷款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并且在借出款市场上也非常活跃。1.家庭财富的分布
中国家庭资产分布极为不均。每个分位数上资产说明有多少百分比的家庭低于此资产。例如,从表1,2013年全国资产10分位数为1.7万,表明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1.7万,或90%的家庭资产高于1.7万元。在50分位数上的资产值即为中位数,表明有一半的家庭资产低于该数,另有一半的家庭资产高于此。2013年全国资产中位数为25.2万。表1报告了10-90分位数上的全国及城市和农村的家庭资产情况。从全国来看,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1.7万。对资产最多的家庭而言,有10%的家庭资产多于154.2万。最高的90分位数家庭资产是最低的10分位数家庭资产的88.9倍,是中位数家庭资产的6.1倍,可以看出我国家庭资产分布非常不均。其中,城市地区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2.2万,而有10%的城市家庭资产多222.5万,中位数为42.3万。农村地区10%的家庭资产低于1.4万;10%的家庭资产高于62万,中位数13万。
表1 各分位家庭资产状况
全国
10分位 20分位 30分位 40分位 50分位 60分位 70分位 80分位 90分位 17,350 50,750 103,900 169,300 252,200 362,680 523,200 812,250 1,542,010
2013年 城市 22,400 104,400 203,699 306,671 422,950 577,955 808,015 1,205,900 2,224,850
农村 14,000 31,250 56,550 90,900 129,600 180,400 248,450 362,000 619,829
全国 18,565 46,250 91,800 135,300 191,700 276,930 404,650
2011年 城市 22,100 90,650 151,100 213,410 310,950 454,600 755,500
农村 15,400 30,650 55,700 87,805 117,650 161,800 222,750 320,000 536,480
718,900 1,231,900 1,647,350 2,616,850
表1同时给出资产在2011年的分位数情况,来比较各分位数上资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过去两年中,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增长速度快于高资产家庭及低资产家庭。例如,全国中位数资产过去两年增加31.5%,40分位数增加25.1%,50分位数增加31.6%,60分位数增加30.9%,70分位数增加29.3%,80分位数增加13%,而90分位数则降低6.4%,10分位数值也降低6.5%。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中等资产家庭良好的资产增值,而低资产家庭的资产减少,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为了更加直观观察资产分布,表2将家庭按资产由低到高分为十组,并给出了各组家庭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从全国来看,资产最低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仅为0.1%,而资产最高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高达60.6%。由此可见,我国家庭资产不均现象严峻。在城市地区,资产最低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城市地区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0.1%,资产最高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城市地区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54.5%;在农村地区,资产最低的10%家庭所有资产仅占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的0.2%,而资产最高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的比重高达52.7%。因而,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资产不均现象都非常严重。
表2 各组占总资产比重
分组(由低到高)2 3 4 5 6 7 8 9 10
全国 0.1% 0.4% 0.8% 1.6% 2.5% 3.8% 5.6% 8.8% 15.8% 60.6%
2013年 城市 0.1% 0.5% 1.4% 2.4% 3.4% 4.6% 6.6% 9.8% 16.7% 54.5%
农村 0.2% 0.8% 1.5% 2.5% 3.7% 5.3% 7.4% 10.1% 15.8% 52.7%
全国 0.1% 0.3% 0.8% 1.2% 2.0% 3.1% 4.4% 8.0% 16.3% 63.9%
2011年 城市 0.1% 0.4% 0.9% 1.7% 2.6% 4.0% 6.4% 9.7% 16.2% 58.1%
农村 0.3% 0.8% 1.5% 2.5% 3.6% 5.1% 6.8% 9.1% 13.1% 57.2% 70.0%60.0%50.0%40.0%30.0%20.0%10.0%0.0%2011年2013年
图1各阶层资产占比比较
与2011年各组资产占比比较发现,第4-8组资产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资产最高的两组家庭所拥有的资产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在下降。这说明,两年来我国资产极其不均的现象有所缓解。
图2按资产分段,给出了不同资产上家庭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资产在0-30万区间家庭比例,2013年较2011年下降;资产在30-200万区间,2013年较2011年上升;200万以上家庭比例,2013年较2011年下降。总的来看,两年来中等资产家庭的比例在上升。
.91000.6万-7.2200-1000万6.97.9100-200万8.99.850-100万15.112.330-50万14.130.210-30万25.331.70-10万29.***128全国资产分布(%)8121620242832 CHFS2011 CHFS2013 图2 各资产分段家庭分布 1000万-200-1000万100-200万50-100万30-50万10-30万0-10万0.0%5.0%10.0%15.0%20.0%chfs201325.0%30.0%35.0%chfs2011
图2 各资产分段家庭分布
把表2中第4-7组的40%家庭定义为中等资产阶层。图3给出了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占社会总资产比重在两年间的变化情况。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占社会总资产比重为13.5%,较2011年上升2.8%;城市中等资产家庭为17.1%,较2011年上升2.4%;农村中等资产家庭为18.9%,较2011年上身0.8%。可以看出,两年来资产不均的缓解源于中产阶级家庭资产的增长。
20.0%18.0%16.0%14.0%12.0%10.0%8.0%全国2011年17.1%14.7%13.5%10.7%18.1%18.9%城市2013年农村
图3中等资产阶层占总资产比重变化
表3给出了中等资产家庭两年间资产的变化情况。2013年中等资产家庭平均资产为27.2万,较2011年增长29%;城市中等资产家庭平均资产为45.1万,较2011年增长28.1%;农村中等资产家庭资产为13.7万,较2011年增长9%。
表3中等资产阶层资产变化状况
2011年
全国 城市 农村
210,625 352,518 125,703
2013年 271,750 451,472 136,980
增长率(%)
29.0% 28.1% 9.0% 35.0%30.0%25.0%20.0%15.0%10.0%5.0%0.0%全国城市农村9.0%29.0%28.1%
图4 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增长率
表4给出了中等资产家庭各项资产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增长主要来自房屋资产。全国中等资产家庭房产平均为18.8万,较2011年上升4.7万,中等资产家庭平均资产2013年较2011年增加6.1万,房屋资产的增加对家庭资产增加的贡献为77%。城市中等资产家庭资产的增加同样来自房屋资产,农村中等资产家庭资产的增长主要来自土地资产的增加。
表4中等资产阶层各分项资产变化情况
全国
2011年
房屋 工商业 土地 汽车 金融资产 141,345 5,008 26,332 6,151 21,998
2013年 188,309 6,704 29,576 8,886 24,166
城市
2011年 257,638 11,356 15,177 15,081 40,700
农村
2011年 82,926 1,955 20,974 1,623 11,249
2013年 83,523 1,353 23,838 4,818 11,503
2013年 350,417 14,366 19,241 13,108 39,032 其他资产 9,791 14,109 12,566 15,308 6,975 11,944 为了更加准确的衡量我国家庭资产分布状况,表5给出了我国家庭资产的基尼系数。全国家庭总资产的基尼系数为0.717,说明我国家庭总资产极其不均。其中,城市地区家庭总资产的基尼系数为0.681,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的基尼系数为0.675。也就是说,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基尼系数略低于城市地区。这表明,家庭总资产不均现象在城市地区更加严重。全国家庭净资产的基尼系数为0.732,其中,城市地区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为0.693,农村地区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为0.704。可以发现,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均大于家庭总资产基尼系数,这表明,家庭净资产不均现象更加严峻。此外,还可以发现,农村地区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高于城市地区,也就是说,农村地区家庭净资产不均现象比城市地区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不均现象从2011年到2013年期间有所好转。2011年全国资产基尼系数为0.761,高于2013年基尼系数。
表5中国家庭资产基尼系数
全国
家庭总资产 家庭净资产
0.780.760.740.720.70.680.660.640.62全国2011年城市2013年农村2013 城市 0.681 0.693
农村 0.675 0.704
全国
2011 城市
农村
0.717 0.732
0.761 0.780
0.737 0.755
0.697 0.718 0.7610.7370.7170.6970.6810.675
图5 家庭总资产基尼系数 2.富裕家庭资产状况
下面分析中国富裕家庭的资产状况,表6给出了我国前5%富裕家庭的分位数及这些家庭平均资产和年均收入状况。当一个家庭资产多于263万,这个家庭是中国资产最高的5%的家庭之一。从表中,资产前5%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650.7万元,平均净资产为620.5万元,平均年收入为27.2万元。同样,当一个家庭净资产多于253.4万,这个家庭是中国净资产最高的5%的家庭之一。净资产前5%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649万元,平均净资产为622.5万元,平均年收入为26.9万元。最后,当一个家庭收入多于18.9万元,这个家庭是中国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之一。收入前5%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380.9万元,平均净资产为364.4万元,平均年收入为45.2万元。
表6前5%富裕家庭资产、收入状况
富裕家庭标准 按资产前5% 按净资产前5% 按收入前5%
分位数 2,629,850 2,534,100 189,510
平均总资产 6,507,023 6,489,605 3,809,924
平均净资产 6,205,210 6,225,171 3,643,891
年均收入 271,811 268,726 452,095 表7给出了我国前1%富裕家庭的分位数及这些家庭的资产、收入状况。当一个家庭资产超过739.4万,那么这个家庭是中国资产最高的1%家庭之一。资产前1%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1630万元,平均净资产为1540万元,平均年收入为49.4万元。当一个家庭净资产超过713.2万元,那么这个家庭式中国净资产最高的1%家庭之一。净资产前1%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1630万元,平均净资产为1550万元,平均年收入为50.7元。当一个家庭年收入超过48.5万元,那么这个家庭是中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之一。收入前1%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805.1万元,平均净资产为776.7万元,平均年收入为115.2万元。可见,前1%富裕家庭的总资产、净资产、年收入均远高于前5%富裕家庭。
表7前1%富裕家庭资产、收入状况
富裕家庭标准 按资产前1% 分位数 7,393,500
平均总资产 16,300,000
平均净资产 15,400,000
年均收入 494,322 按净资产前1% 按收入前1% 7,132,000 485,000
16,300,000 8,051,315
15,500,000 7,767,108
507,322 1,151,662
3.富裕家庭分布与特征
下面看一下富裕家庭特征及其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图6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的城乡分布。按资产前5%来看,富裕家庭中居住在城市的比例高达91.5%,仅有8.5%的富裕家庭居住在农村。按净资产前5%来看,有91.2%的富裕家庭居住在城市。按收入前5%来看,有85.4%的富裕家庭居住在城市,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富裕家庭比例为14.6%。可见,富裕家庭居住在农村地区的比例非常小,绝大多数富裕家庭都居住在城市地区。
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91.5%91.2%85.4%8.5%按资产8.8%按净资产14.6%按收入城市农村
图6前5%富裕家庭城乡分布
图7给出了富裕家庭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按资产前5%来看,有77.6%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11.4%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中部地区,11%的富裕家庭居住在西部地区。按净资产前5%来看,有77.8%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11.3%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中部地区,10.9%的富裕家庭居住在西部地区。可见,按资产、净资产来看,大约78%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居住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富裕家庭比例相差不大。按收入前5%来看,有63.4%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16.8%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中部地区,19.5%的 富裕家庭居住在西部地区。可见,按收入来看,居住在东部地区富裕家庭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居住在西部地区富裕家庭的比例略高于中部地区。
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77.6%77.8%63.4%11.4%11.0%11.3%10.9%16.8%19.5%按资产按净资产按收入东部中部西部
图7前5%富裕家庭地域分布
图8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户主年龄的分布状况。按总资产前5%标准来看,有9.2%的富裕家庭户主在30岁以下,有50.3%的富裕家庭户主在30到50岁之间,有40.5%的富裕家庭户主年龄大于50岁。按净资产标准划分的富裕家庭户主年龄的分布与按总资产标准下的分布类似。这表明,富裕家庭中年轻户主较少,家庭的财富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
60.0%50.0%50.3%40.5%49.5%41.5%40.0%30.0%20.0%10.0%0.0%9.2%9.1%按总资产按净资产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
图8前5%富裕家庭户主年龄分布 图9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户主教育水平的分布情况。从全国来看,家庭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有67.6%的家庭户主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而仅有14.2%的家庭的户主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从总资产标准下的前5%富裕家庭来看,户主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仅为30%,户主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的比例为44.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家庭的财富累积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初中以下高中(中专)5%富裕家庭全国大学及以上30.0%25.6%18.2%14.2%44.5%67.6%
图9前5%富裕家庭户主教育分布
表8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在教育和年龄上的共同分布。从表中可以看出在30-50岁的高学历家庭占富裕家庭比例最高,这部分人群无疑是当今社会的高收入阶层;其次为50岁以上、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的家庭,这部分家庭高资产可能源于早期的创业。
表8前5%富裕家庭年龄、教育分布 初中及以下
30岁以下 30-50岁 50岁以上 合计
1.0% 11.9% 17.1% 30.0%
高中(中专)
1.3% 11.7% 12.6% 25.6%
大学及以上 7.0% 26.7% 10.8% 44.5%
合计 9.2% 50.2% 40.5% 100.0%
4.富裕家庭的收入
表9给出了富裕家庭的收入状况。按总资产划分,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收入为27.2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49.4万元。按年收入划分,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收入为45.2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115.1万元。可见,前1%富裕家庭的收入远高于前5%家庭。
表9富裕家庭的收入 按总资产划分
5%富裕家庭 1%富裕家庭
271,811 494,322
按年收入划分 452,095 1,151,662 表10给出了家庭收入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家庭有48.7%的收入来源于工资薪金收入,其次为转移性收入(25%)和工商业经营收入(16%)。而在收入最高的1%家庭,工商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最高,为45.4%,其次为工资薪金收入(20.2%)和转移性收入(17.1%)。在收入最高5%家庭,工资薪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与工商业经营收入相差不大,分别为34.3%和33.5%。而普通家庭(资产40%-60%家庭),工资薪金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8.1%和25.8%,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商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仅为5.4%。可见,经营工商业是我国家庭致富的重要渠道。
表10家庭收入构成收入最高1%家庭
工资薪金收入 农业生产经营收入 工商业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20.2% 11.0% 45.4% 6.2% 17.1%
资产最高1%家庭 22.4% 1.5% 55.5% 12.7% 7.9%
收入最高5%家庭 34.3% 7.6% 33.5% 5.8% 18.8%
资产最高5%家庭 34.5% 0.7% 40.6% 9.0% 15.2%
全国平均家庭 48.7% 6.7% 16.0% 3.6% 25.0%
普通 家庭 58.1% 9.5% 5.4% 1.1% 25.8%
1.5 富裕家庭的支出
从表11可以看出,按资产划分的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13.9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23.4万元;按收入划分的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12.9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21.1万元。
表11富裕家庭的支出状况 按总资产划分
5%富裕家庭 1%富裕家庭
按年收入划分
139,391 234,212
129,301 211,298 表12给出了资产前5%富裕家庭与普通家庭消费的对比情况。全国平均消费为45113元,其中资产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消费为129301元,普通家庭的平均消费仅为37241元,富裕家庭的年均消费约为普通家庭的3.5倍。细分来看,可以发现,富裕家庭在教育和汽车购买上的消费是普通家庭的5倍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2资产前5%家庭与普通家庭消费对比 全国平均
总消费 教育 购买汽车 45,113 6,063 4,741
资产前5%家庭
129,301 23,768 17,124
普通家庭 37,241 4,446 3,282
富裕/普通 3.5 5.3 5.2 表13主要分析了家庭支出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食品、生活居住和教育文娱是家庭总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分别为31.1%、19.3%和13.4%。在富裕家庭中,食品、生活居住和教育文娱仍然是家庭总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比重有所变化。其中,资产前5%富裕家庭中占比最高的是教育文娱支出,其次为食品消费和生活居住;资产前1%富裕家庭占比最高的是食品消费,其次为教育文娱和生活居住。此外,可以发现,富裕家庭在衣着、耐用品、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娱上的消费高于全国平均,而在食品消费、医疗保健上的消费低于全国平均。
表13家庭支出构成资产前5% 食品 衣着 生活居住 医疗保健 耐用品 交通通讯 教育与文娱
20.7% 7.5% 15.8% 4.2% 8.1% 13.6% 25.3%
资产前1% 24.2% 6.7% 19.2% 6.4% 8.3% 13.2% 19.5%
全国平均 31.1% 5.5% 19.3% 11.6% 7.0% 10.5% 13.4% 表14给出了家庭的消费倾向和储蓄率。可以看出,收入最高的1%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为0.18,储蓄率为81.7%;资产最高的1%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为0.47,储蓄率为52.6%。全国平均消费倾向为0.73,远高于收入和资产前1%家庭;储蓄率仅为27%,远低于收入和资产前1%家庭。收入和资产前5%的家庭同样具有较高的储蓄率。
表14家庭储蓄率
总收入(元)
收入最高1% 资产最高1% 收入最高5% 资产最高5% 全国平均 1,151,662 494,322 452,095 271,811 61,809
总消费(元)211,298 234,212 129,301 139,391 45,113
平均消费倾向
0.18 0.47 0.29 0.51 0.73
储蓄率 81.7% 52.6% 71.4% 48.7% 27.0%
6.富裕家庭的资产分布
表15分析了富裕家庭的资产构成状况。从全国来看,总资产中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比重分别为8.1%、91.9%,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非常低;资产前5%和1%家庭来看,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7.4%和6.7%,均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从全国来看,负债占总资产比重为5.8%,而资产前5%和1%富裕家庭中负债占总资产比重为4.6%、5.3%,我国家庭整体负债比例较低。
表15资产构成全国
金融资产 非金融资产 负债 净资产
8.1% 91.9% 5.8% 94.2%
资产前5% 7.4% 92.6% 4.6% 95.4%
资产前1% 6.7% 93.3% 5.3% 94.5% 表16给出了家庭非金融资产的构成。从全国来看,房产占非金融资产比重最高为71.1%,反映了我国家庭喜爱投资房产的现实,其次是工商业资产占比为16.2%。从资产前5%富裕家庭来看,房产仍为非金融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比重有所降低,为61.1%;工商业资产占比大幅提高,为30.2%。从资产前1%富裕家庭来看,工商业资产占比最高,为48.8%。
表16非金融资产构成 全国
工商业资产 房产 汽车
其他非金融资产
16.2% 71.1% 3.6% 9.1%
资产前5% 30.2% 61.1% 3.4% 5.3%
资产前1% 48.8% 42.2% 3.4% 5.5% 图10给出了家庭金融资产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无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最高,为62.1%;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仅为24.3%,借出款占比为13.6%。从资产前5%富裕家庭来看,风险资产占比大大提高为38.5%,借出款为16.2%。而在资产前1%富裕家庭中,风险资产占比高达46.1%,借出款占比为19.1%。70.0%60.0%50.0%40.0%30.0%20.0%10.0%0.0%62.1%45.3%46.1%38.5%24.3%19.1%16.2%13.6%34.7%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借出款全国资产前5%资产前1%
图10金融资产构成表17给出了家庭风险资产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风险资产中股票所占比例最高,为50.2%;其次为金融理财产品和基金,所占比例分别为21.6%和11.7%。富裕家庭中,股票资产占风险资产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7风险资产构成全国
股票 债券 基金 衍生品 金融理财产品 非人民币 黄金
资产前5% 52.1% 6.4% 8.0% 0.6% 21.0% 5.7% 6.1%
资产前1% 53.9% 9.9% 6.0% 0.7% 19.2% 6.6% 3.7%
50.2% 6.3% 11.7% 0.8% 21.6% 4.4% 5.0%
7.富裕家庭金融市场行为
表18给出了富裕家庭在各类金融市场参与情况。从全国来看,股票市场参与率最高,但仅为6.5%;其次为基金(3.1%)和金融理财产品(1.8%)。而在资 产前5%富裕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高达30.3%;在资产前1%富裕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高达34.9%。而且,富裕家庭在股票以外的其他金融市场上的参与率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8金融市场参与 全国
股票 债券 基金 衍生品 金融理财产品 非人民币 黄金
6.5% 0.7% 3.1% 0.1% 1.8% 0.9% 0.9%
资产前5% 30.3% 2.8% 13.9% 0.7% 11.7% 6.6% 5.3%
资产前1% 34.9% 3.5% 17.6% 0.9% 15.3% 10.1% 7.1% 图11给出了家庭贷款情况。全国平均有15.1%的家庭有贷款,而资产前5%的富裕家庭中有贷款的家庭占比为33.1%,资产前1%的富裕家庭中有贷款的家庭占比为35.4%。也就是说,越富裕的家庭中有贷款的比例越高,这表明,富裕家庭能够更好地使用贷款。
40.0%35.4%35.0%30.0%25.0%20.0%15.0%10.0%全国资产前5%资产前1%15.1%33.1%
图11 有贷款家庭比例
表19给出了家庭各类贷款情况。从全国来看,有房屋贷款比例最大,为8.8%,其次为生产经营贷款(4.0%)和教育贷款(1.8%)。从富裕家庭来看,有房屋贷 款比例仍然最大,但有生产经营贷款家庭比例大大提高。资产前5%富裕家庭中,有房屋贷款比例为23.3%,有生产经营贷款比例为8.9%;资产前1%富裕家庭中,有房屋贷款比例为19.8%,有生产经营贷款比例为16.8%。总的来说,富裕家庭更多的将贷款用于购买住房、投资生产经营和汽车消费。
表19家庭各类贷款情况
全国
生产经营贷款 房屋贷款 汽车贷款 教育贷款 其他贷款
4.0% 8.8% 1.4% 1.8% 1.0%
资产前5% 8.9% 23.3% 6.4% 0.3% 0.9%
资产前1% 16.8% 19.8% 9.4% 0.8% 2.4% 表20给出了家庭民间借贷情况。从全国来看,34.7%的家庭有借入款,12.3%的家庭有借出款,43.6%的家庭有借入/有借出。从富裕家庭来看,有借入款的家庭所占比例大大降低,仅为20%左右;有借出款的家庭所占比例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富裕家庭在民间借贷中更多地起着资金供给者的角色。
表20民间借贷
全国
有借入款 有借出款 有借入/有借出
34.7% 12.3% 43.6%
资产前5% 20.2% 27.4% 41.6%
资产前1% 20.0% 37.9% 47.9% 下表给出了家庭各项借款情况。从全国来看,借入款主要用于住房购买,其次为生产经营。资产前5%的富裕家庭借款的主要用途也是住房购买,但所占比例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资产前1%家庭借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
表21家庭各项借款情况
全国
生产经营借款 房屋借款
9.2% 21.2%
资产前5% 8.2% 11.5%
资产前1% 14.3% 6.1% 汽车借款 教育借款 其他借款
2.2% 5.9% 5.8%
1.8% 0.9% 0.6%
0.7% 0.7% 0.4% 8.富裕家庭移民倾向
图12给出了富裕家庭的移民倾向。图中可以看出,全国有移民打算的家庭比例为2.3%,5%富裕家庭为6%,1%富裕家庭高达11.6%。对移民持看情况心态的家庭,全国为2.8%,5%富裕家庭为6.8%,1%富裕家庭为8.1%。可以看出,富裕阶层更倾向移民。
14.0%12.0%10.0%8.0%6.0%4.0%2.0%0.0%打算移民全国平均5%富裕家庭看情况1%富裕家庭2.3%6.0%2.8%6.8%11.6%8.1%
图12 富裕家庭移民倾向
第4篇:报告称中国家庭财富世界第3
报告称中国家庭财富世界第32013年10月11日 21:05: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590
瑞信昨天公布的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财富几乎翻了两番,从5700美元升至2013年的22230美元。2013年拥有100万美元的百万富翁数量为112.3万人。这些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储蓄等金融资产形式存在,仅排在房产后面。
报告中国部分《顽强的增长》一文中分析,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人的财富一度下降20%,但随即快速反弹,目前已远高于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尽管当前的经济前景并不明朗。如果以美元计算,中国人的财富值上升得更快,这是因为自2009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大幅升值,但中国人财富的增长大体上反映出实际的增长。
中国家庭的财富总值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较日本仅相差2%,较排在第四名的法国要高出56%。由于拥有极高的储蓄率以及相对发达的金融机构,中国46%家庭的资产是金融资金。
同时,私有化住房、新建筑以及农村土地在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富,中国成年人人均拥有12900美元的不动产。人均债务为1400美元,虽然目前这一比例很低,但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报告称,拥有5000万美元财产以上的富人数量仅次于美国,超出其他所有国家。报告还指出,中国将于2016年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富裕的国家。(记者 吴琳琳)
第5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导读:范文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范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1、调查设计
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城镇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回访。
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调查的拒访率。
数据代表性:人口统计学方面,CHFS调查数据在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有差异。在居民收入总额上,CHFS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总额、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额、人均收入方面比较一致,在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内部构成上二者差距比较大。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国内有影响力的家庭调查数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
PPS: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PPS抽样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征
20XX年CHFS样本数据显示平均家庭规模为2、94人。少儿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3:100,劳动年龄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100,老年人口的男女性别小于1、无论是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标1还是指标2都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且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高于农村。
根据CHFS数据,我国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63、58%,年龄组越低的人群高学历的比例越高。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根据CHFS我国城市剩男、剩女的比例41:62,农村为59:38、企业雇佣的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62%,其中38、44%在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作,大力发展工商业可能是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大力支持私营或个体企业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将可能得到缓解。
具有博士学历职工的工资收入低于硕士学历职工的工资,在这个阶段教育收入回报为负。
随着人口年龄降低,初中学历以下人口比例显著降低,义务教育效果明显。
3、家庭非金融资产
从土地的闲置率上看,在被征收土地归为农用土地的假设下,限制土地的占比也有9、97%。
农村劳动力的输出比例为35、22%。
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16~25周岁,26~35周岁的农村居民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供给人数显著小于其他年龄组,据此分析,劳动力输出可能持续不足,“用工荒”现象可能长期存在。
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中,有66、88%的农业家庭以及72、68%的非农业家庭没有使用机械。
政府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补贴差异仅能缩小两类农作物生产收益差距的2、2%,富裕家庭可能获得了更多的农业生产补贴资金。
20XX年非农业户籍家庭11、79%从事工商业,农业户籍家庭14、73%从事工商业项目。行业分布方面,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其他行业分列前5位。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家庭从事工商业活动更为积极。
从户主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2010年从事工商业的家庭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高于未从事工商业家庭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后者为8、86年。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家庭户主与未从事工商业活动家庭户主获得这些学历占比差距不显著。随着家庭工商业项目资产规模的增加,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增加。
按行业来看,绝大部分行业对应的工商业项目资产规模小于40万元。从工商业项目的取得方式看,通过创立工商业项目的方式获得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经营项目的家庭占比为79、69%。从家庭对最主要工商业项目的占有份额来看,农业户籍家庭占有份额平均为93、27%,非农业户籍家庭为87、85%。从项目的组织形式来看,个体户/个体工商户是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
个体户/个体工商户家庭每周平均工作时间6、51天,家庭独资企业6、34天,有限责任公司5、41天,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分别为6、18天、5、62天。
20XX年家庭主要从事的工商业项目以盈利为主,仅少数项目存在亏损现象。
从银行贷款的资金流向来看,大企业或工商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更大。贷款申请被拒及害怕被拒而未提出申请的家庭占所有从事农业或工商业家庭的10、7%。从贷款的年利率来看,农业家庭与非农业家庭非别为7、11%、5、96%。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加,贷款的年利率大致呈递减趋势。非农业家庭主要采用抵押贷款,农业家庭主要采用信用贷款。不管是农业家庭还是非农业家庭向民间金融住址借款的占比均较小。不管是农业家庭还是非农业家庭,绝大部分借款都没有收取利息。
非农业户籍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农业户籍家庭为92、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60%。2011年中国城市有房家庭户均拥有住房1、22套。11、88%的城市家庭未拥有住房,69、05%的拥有一套住房,15、44%拥有两套住房,3、63%的拥有三套以上。2011年城市人均建筑面积为38、89%,人均使用面积上升到33、76%。中小户型商品房占比为44、89%。2011年中期,有13、94%的非农业户籍家庭为购买住房而向银行贷款,还有7、88%的非农业户籍家庭通过银行以外的其他渠道借款以获得住房。户主年龄在30-40周岁之间的家庭,贷款总额平均为家庭年收入的11倍之多,收入处于最低25%的那部分家庭贷款额达到了年收入的32倍之多。
约14、53%的家庭拥有常见车辆如轿车、客车和货车等。排名前3位的汽车品牌分别是大众、丰田、别克。第一辆汽车从银行借款或通过其他途径借款的占拥有汽车家庭的24、33%,为第二辆汽车负债的家庭占拥有两辆以上汽车家庭的14、29%。家庭为汽车购买保险比较普遍,但为其他车辆购买保险较少。每类汽车险种,没有理赔的家庭购买占比都比理赔家庭的购买占比低,汽车保险的逆向选择明显。
在其他资产种类的分布上,农业家庭和非农业家庭持有金银首饰最为普遍。
4、家庭金融资产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金融市场参与率分别为:银行存款60、91%,股票8、84%,债券0、77%,基金4、24%,衍生品0、05%,金融理财产品1、10%。其中股票市场、基金市场、银行存款以及民间金融的参与率与学历成正相关,与年龄成反相关。博士在股票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的参与率显著低于硕士,在基金与银行存款市场的参与率高于硕士。
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6、38万元,中位数为6000元,金融资产在家庭之间的分布不均匀。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持有金融资产总量成正相关,与年龄反相关。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持有风险资产总量正相关,在年龄段的分布上44周岁以下家庭持有家庭风险资产最多,60周岁次之,45-59周岁最少。家庭风险资产的占比平均为9、98%,与户主受教育程度正相关,与年龄反相关。
从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来看,城乡家庭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中位数分别相差4000元与3万元,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家庭股票账户现金余额均值、中位数均高于城市家庭,表明农村家庭股票账户资金闲置情况更严重。股票投资盈利的家庭占比为22、17%,学历与炒股赚钱之间没有必然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炒股赚钱比例递增。炒股借贷的比例为1、70%,平均借贷金额为6、29万元,比例较小,但金额较大。50%以上的家庭没有从基金投资中获利。
5、家庭负债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家庭房产负债比例为29、78%,其中银行贷款比例为10、03%,贷款均值为22、85万元;民间借款比例为19、76%,借款均值为5、37万元。家庭教育负债比例为7、93%,均值为12798元。
除了住房、汽车、商业、教育、信用卡负债之外,其他负债的主要目的是看病,占40、41%,其次是娶媳妇,15、40%。家庭其他负债的主要来源是近亲。民间借款的家庭比例为34、95%。
6、家庭保险与保障44、2%的被调查居民没有养老保险。农业户籍居民64、36%主要靠子女养老,非农业户籍为49、17%。目前离休金与退休金之间,以及离退休内部行业之间差距较大。0、38%的农业户籍居民与4、76%的非农业户籍居民有企业年金。从行业来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拥有企业年金的比例为6、26%,占比最高,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为4、4%。年金人均领取余额,前者为1627元,后者为5131元。年均缴纳方面,二者差距不大。
社会基本医保的平均覆盖率为89、17%,城乡差别不大。商业保险方面,农业户籍居民92、86%没有任何商业保险,非农业户籍居民,85、37%没有任何商业保险。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7、家庭支出与收入
家庭总支出由食品支出、衣着支出、生活居住支出、日用品与耐用消费品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教育娱乐支出及其他支出构成。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支出为城市居民的51%,且家庭消费不均等的程度在农村居民内部更加突出。城乡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上相差无几,考虑到城乡收入差别,农村居民的医保负担更重。城镇居民的转移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约为11%,农村为14%。
居民家庭年收入的均值与中位数之比约为2、9:1,意味着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为3884元,转移性支出为6052元。公务员家庭相对于非公务员家庭来说,年转移收入的总量高出32%,来自非亲属的转移收入比例也大大高于后者。
无论是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储蓄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子女教育。子女教育和结婚、养老以及买房是我国家庭储蓄的三个主要原因。
8、家庭财富
城市家庭资产达到均值的占14、30%,农村家庭资产达到均值的占21、34%。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样本家庭中没有负债的占到61、78%。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第6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高储蓄背后为
收入不均
http://.cn2012年05月15日 02:44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13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的发现包括,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是储蓄分布的差异,广大民众并不缺少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
在住房资产方面,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远高于市场想象和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家庭第一套住房市价与成本之比为4.4,城市住房收益可观。
该报告历时三年,对全国25个省份、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进行了入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438份,调查成果将建成中国家庭金融微观领域的基础性数据库,与社会共享。
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接反映了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是美联储投入巨资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完成的一项长期性调查。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为直观了解美国家庭财务受金融危机影响状况,甚至将本因2010年进行的调查提前到了2009年。而我国,之前在此领域仍是空白。
收入前10%家庭储蓄占比74.9%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全国范围收集并统计家庭金融行为的微观信息,主要包括:住房资产和家庭金融财富、家庭负债和信贷约束、家庭保险与社会保障、家庭支出与收入等方面内容。
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目前,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率日益成为世界的焦点。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刺激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但效果甚微。
截至2011年8月,中国家庭总储蓄占总收入的19.25%,处于较高水平。然而从储蓄的分布来看,家庭储蓄分布极为不均。一方面,有55%的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另一方面,收入最高的前10%的家庭储蓄率达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可支配收入占所有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6.96%,收入不均现象非常严重。也就是说,中国家庭储蓄都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
“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减少收入不均。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收入去消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大经管学院院长甘犁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改变收入不均的现象,从而实现中国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
提出的“工资增长和GDP增长速度要求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认为,增加消费可以通过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升级完成。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结构正在改变,市场力量正在推动着消费力的提高。“消费力从2008年开始,每年提高0.7%。原因就是劳动力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廉价劳动力供给开始小于需求,可支配收入在提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微博)补充道。
自有住房拥有率近90%
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高于世界平均住房拥有率为63%的水平。2011年,中国城市户均拥有住房已经超过1套,平均为1.22套,农村为1.15套。我国的自有住房拥有率,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但这并不与市场上旺盛的刚性需求存在矛盾。
“一方面,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离开已有房产的家乡,到外地或大城市生活,这是房产刚性需求的一种表现。”李稻葵解释。
另一方面,房产已成为中国家庭资产增值最快的财产。“拥有房产的家庭这几年都有很高的收益率,有房子的家庭还想买两三套。”甘犁补充。城市中第一套住房的总收益率均值为340.31%,第二套为143.25%,第三套为96.70%。
甘犁教授认为,此份报告提供了详尽的基础数据,人口结构、家庭信息、教育需求、储蓄状况等。希望社会各界能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资源,从不同角度和视野来分析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中国经济问题。
第7篇: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3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4年1月15日,“2013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在北京发布。该调查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瞭望周刊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中国人的“大健康指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幸福感、中国家庭的生育意愿,成为本次调查的三大关注点。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发布了调查报告:67.10%的被调查居民家庭幸福感标准化评分超过6分,24.70%的家庭超过7分,全国平均水平为6.22分,这意味着大多数家庭感觉幸福;
63.60%的被调查者认为周围人群绝大多数和大多数家庭幸福,这表明在中国人眼中,身边的大多数家庭都幸福;
家庭幸福感较高的人群特征明显:健康状况良好、家庭收入较高、人际关系良好、受教育程度较高、拥有较高安全感和获得良好卫生保健服务。
调查还发现,2013年中国人的家庭幸福感预期显著提高,城乡家庭幸福感差异发生逆转,城市家庭幸福感评分首次超过农村家庭;
“大健康指数”成为家庭幸福感的首要决定因素,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更受国人关注。中国家庭的生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生育意愿仅为1.84,持续低水平徘徊;
仅有半数左右的外来务工者打算留城、最大困惑是“就业”与“住房”。如果计划长期居留的外来人口都要购买自有产权住房,北京市未来住房需求套数在167万 到233万套之间,深圳市的这一数值在195万 到327万套之间,缺口惊人。
本次调查按照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状况,抽取北京、辽宁、安徽、浙江、河南、宁夏、重庆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1个县级单位作为全国概率抽样样本点,采用调查员直接入户方式进行现场调查。实地调查总样本量为6000份,其中北京作为试调查地区,总样本量600份,其他6省每省样本量900份,共5400份。本次调查共获得成年人有效样本5998份。
为深入了解城镇化背景下2.6亿名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幸福感的来源和渠道,本次调查专门增设了针对这一群体的独立问卷,采取在工作场所集中调查的方式进行。其中,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北京和深圳各完成500份样本,在抽样6省各完成200份,集中调查的样本量共计2200份,有效样本2198份。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表明,实地调查结果对全国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发布后,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精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齐亚强副教授和郭静副教授,结合此次调查数据反映出的家庭幸福感若干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并提出政策建议。
主办方表示,为持续了解中国家庭的发展状况和家庭需求,本调查将在以往三年的基础上,每年度举办一次。同时,为了满足更多中国家庭广泛需求,国家卫计委家庭司正式启动中国家庭网,并于2014年1月15日正式全新改版上线。未来,中国家庭网将成为全国家庭用户获取家庭健康、家庭教育知识的课堂,服务民生,促进家庭发展、社会和谐,树立政府良好、温暖的公众服务形象。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我国城乡......
2013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报告2014年1月15日,“2013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在北京发布。该调查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瞭望周刊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一、数据质量1、抽样设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抽样方案采用了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初级抽样单元(PSU)为全国除西藏、新疆、内蒙和......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1.调查设计(1)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东部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市县中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为32:27:21,全国为34:27:38),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