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_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 时间:2020-02-29 08:20: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调查报告】

关于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汪天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鞍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达到长三角中等城市发展水平。2009年底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和2010年初市人大、政协两会,提出了着力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并机遇了国家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在合肥召开新闻发布会,最终决议是:和县(不包括沈巷镇)与含山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至此,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将马鞍山市建设成为区域特大中心城市成为了新一代马鞍山人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马鞍山 发展历史 发展现状 建议

*汪天诚,男,1991年生,安徽马鞍山人,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信息专业09—3班,电话:*** 电子邮件:wtcwwq1002@sina.com。

一.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鞍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10年,马鞍山市GDP首次突破950亿元大关,达960.6亿元亿元(新马鞍山)[4],比2009年增加近300亿元,稳居全省第四位(前三位为合肥,芜湖,安庆)。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0%,比2009年提升2.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增幅由2009年的第14位提升到全省第6位,提升8个位次。马鞍山市人均GDP为9023美元,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铜陵市,并超过长三角城市中等发达水平。

2010年,马鞍山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69.5:27.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63.55亿元,同比增长17.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9亿元,同比增长10.9%。

2010年,马鞍山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0.3亿元,比2009年增加194.2亿元,完成投资总量居全省第四位,比2009年提升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6.2%,比2009年提升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幅位次由2009年的第13位提升至第10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2010年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克服经济危机复苏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马鞍山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大力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社会呈现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抢抓扩大内需机遇 实施“项目推进年”过去的一年,马鞍山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14亿元。马鞍山发电厂“上大压小”扩建、格力电器等115个项目开工建设,马钢结构调整、方圆回转支承等项目加快实施,国星生物等52个项目竣工。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0亿元,增长19.2%。马钢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星马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山鹰公司等60户重点骨干企业产值增势强劲。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10亿元。长运物流港竣工投入运营,欧尚超市、沃尔玛新一城等大型商场开业。龙湾水文化主题度假公园开工建设,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6%。房地产新开工面积29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6万平方米。截至上年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10亿元,贷款余额553亿元,新增存贷款均超百亿元。完成进出口总值26

亿美元,增长59%。外贸内支线班轮正式开通,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投入运营。

二.马鞍山市发展现状 马鞍山总体的发展还是不错的,只是在合肥、芜湖高速发展的衬托下显得有点慢。马鞍山发展的局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条件。合肥是省会,集全省之力发展无可厚非。芜湖虽与马鞍山比肩多年,但是其区位条件不比马鞍山好,因为马鞍山是安徽链接长三角的桥头堡,毗邻南京,水路、陆路交通便捷。但是在政策天平的倾斜之下,芜湖的区位优势却战胜了马鞍山,(可谓之为“政策区位优势”)主要是其拥有广阔的腹地,可以为芜湖经济发展提供“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且芜湖位于皖江中段,可以很好带动皖中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对安徽来说发展芜湖是优先的,这才有合肥、芜湖双核发展的布局。马鞍山是被边缘化是既成事实。

2、马鞍山发展滞后主要是腹地狭窄,北有南京,南有芜湖,左翼是长江天堑,右翼是狭窄的市郊。城市的中心地位无从谈起。论优势马鞍山不及芜、宁,受到的挤压严重,特别是南京每年要消耗掉马鞍山十几亿元(保守估计)的购买力,对马鞍山的商业和服务业发展造成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而南京对我们的帮助实在是少之又少,区域贸易失衡。

3、马鞍山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产业偏重(钢铁和重工装备制造),轻工制造、商业和服务业不成气候。这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我们的的历届LD发展理念上的问题。但这不是主要问题。

三.马鞍山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马鞍山之所以迎来这样的繁荣,真正的主要原因是皖江城市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困扰马鞍山多年的“用地难”问题,从政策上,在国家和省的层面得到了破解。但是,土地只是城市发展的要素之一;马鞍山除了土地,还有很多短板在制约发展。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口问题。马鞍山要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要实现1255全域发展战略,全市人口必须达到250万—340万。250万是根据马鞍山四大城市组团设定的低限;而340万则是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长三角、珠三角之所以县域经济发达、民营经济发达、城市化加速,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2000人,按照马鞍山1685平方公里,马鞍山全市人口达到340万,就达到了长三角、珠三角的人口密度,这样,城市化、产业化就会加速,经济才有内生动力和活力。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仅仅短短半年时间——联华、圣茂商业项目就宣告败退;香港城、新一城、马钢联华惨淡经营;其他商场门可罗雀;更有步行街、富邦烂尾多年。马鞍山没有合肥长江路、芜湖中山路这样游人如织、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这并非马鞍山市民没有消费力,而是马鞍山城市规模太小,人口太少!张市长期望马鞍山成为“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人口!有网友友说,竞争让老百姓享受实惠;其实现有的情况已经变成了恶性竞争,很多商家弃马鞍山而去,或者拒绝进入马鞍山,长此以往,伤害的是马鞍山的商业环境,影响的是马鞍山的健康发展。

此外,从招商角度说,马鞍山的人口也是严重的短板。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的不断转移、政策的日益趋同,未来招商引资的竞争将从过去的土地、税收、政策演变为对人口数量、质量的竞争。芜湖、合肥成为马鞍山强劲的竞争对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两市有巨大的人口腹地和大量的高校!合肥300万的中心城区,周围是肥东、肥西、长丰、庐江、霍山、舒城、定远等县,劳动力异常充裕;加上合肥有50所高校(全省高校一半在合肥);因此合肥城市可以迅速膨胀,格力、海尔、大陆轮胎、赛维等一系列大项目选择落户合肥,合肥也喊出了到2020年人口千万的目标,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合肥将由国内的二线城市迈入一线城市,实力比肩宁、汉、郑等大城市!芜湖下辖三县,江北有无为、和县,同时他还是皖南中心,宣城、铜陵、池州等地人口很多选择到芜湖发展;此外,芜湖高等教育资源在省内仅次于合肥,大学毕业生队伍庞大;芜湖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美的、台达等万人企业都在芜湖落户!每年给芜湖带来的产值数以百亿计!合肥、芜湖人口的优势给他们招商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使得他们短短几年时间,在城市规模、经济体量、发展态势上全面甩远马鞍山!即便经济落后的六安、滁州、阜阳、安庆、巢湖、宿州等市,近年来招商也异常凶猛,很多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前往设厂,显然就是企业围着农民工在转!这也就是为什么合、芜、蚌能成为安徽省天然的中心,钦定的“双核”,而马鞍山为什么被边缘化的原因!在今天国际经济竞争当中,巨大的体量、规模就是话语权,中国的话语权与日俱增,马鞍山日渐式微,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在十二五乃至十三五这两个战略机遇期,马鞍山发展的重大瓶颈就是人口,城市化、工业化双轮驱动,对于马鞍山来说,就是要使城市规模迅速做大,人口迅速增加!但是,要从现有的130万增长到250万~340万,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长是不可能的,目前马鞍山每年新增2万户籍(常住)人口,10年时间就是20万,也就是说到2020年,马鞍山常住人口就只有150万。150万人口,无法支撑宏伟的“1255”城市发展战略,无法支撑“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无法吸引客商投资,而可能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商住烂尾楼,四大新区变成四大鬼城,原本看中马鞍山区位交通条件的企业,因为招工难而放弃马鞍山!所以,我想,我们必须迅速破除过去马鞍山人均GDP高的良好自我感觉,把目标放在成为人口大市、经济总量的大市上,重新使马鞍山在宁、合、芜三市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挤压中,杀出一条血路!

马鞍山人口要迅速增长,而且要高效增长,要吸引年轻、有技术有学历的人来马鞍山,而不是让马鞍山成为周边地区居民养老和改善福利的目的地;同时,要让来马鞍山的有志青年有房子住,能落脚;有好的工作岗位,有施展才能的舞台!要让马鞍山优秀的人才回流,而不是让马鞍山长期失血,改过去的“孔雀东南飞”为“凤还巢”,这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秀山新区应明确定位,目前秀山功能过多、定位不准,有高教、软件、居住、工业等诸多发展领域,招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着力点,进展缓慢。秀山应明确定位,向高等教育一方面发展,加快引进高校。丁海中任上,马鞍山成功引进了文天学院,近期,金陵科技专修学院也落户博望。很多网友对此很是鄙薄,认为这些学校不上档次,知名度不够!其实,高等教育早以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现在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力,未来社会庞大中产阶级的主体!因此,我们不要过分拘泥于学校的品牌,而是要抓紧做大数量!秀山自然风光优美,交通便利,人文环境良好,而且现已有安工大、文天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技师学院、中加双语学校等学校。政府如有魄力,应该用财政出资征地,无偿提供给高校,学习广西北海、广东珠海、河北廊坊的模式,加快引进国内高校的分校;力争在五年内吸引5—8所高校。此外,加快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力推马鞍山师专、安冶等学校升格,在秀山建设新校区,使马鞍山大学在校生人数从2010年的4万多增长到2015年的10万,2020年达到20万。再利用高校吸引企业投资马鞍山,使大学生毕业后留在马鞍山。这样,短期内,可以增加马鞍山的城市常住人口、提升马鞍山城市品位,长期来说,按照30%的沉淀率,马鞍山每年可以新增3—6万高质量人口。

二、改过去的土地招商、税收招商为保障性住房招商。大型企业投资,最关心的就是员工队伍的稳定问题,能不能吸引到大量的人才!马鞍山市的大型企业,如马钢、十七冶当年都曾建设了诸如马钢花园、雨东新村等大批住宅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现在星马这样迅速做大的企业,也在建设星马花园,留住年轻职工;科达则在厂区里建设了一大批职工宿舍。这些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就高,他们也许来自五湖四海,但最终都有企业认同感,城市认同感!以企业为家,以马鞍山为家!这就说明,安居乐业,一定要解决好居住问题,才能解决乐业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快在四大新区和马开建设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比如,东风小康投资10亿,在马鞍山建设微车基地,马鞍山在审批土地的同时,就可以向东风小康提供1000套

60平米的小户型廉租房,这样就可以解决东风小康3000—5000职工的居住问题,就可以留住人才!马鞍山2011年在建和将建的保障性住房达到7万套,把这些保障性住房的一部分用来解决城市无房户或住房困难家庭的问题,其他部分全部头到几大产业区去,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吸引大学生、外来人才落户;有效的吸引企业投资!对于一些小型企业,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他一旦招聘外地大学生或人才,就可以向政策申请保障性住房指标!保障性住房向大学毕业生、外来人口倾斜,可以使马鞍山房地产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可以稳定商品房的供应,对马鞍山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三、在人社领域创新工作思路,对外来人口、新落户马鞍山的人口给予优惠的政策,使他们能留在马鞍山!要学习宁波模式,推行综合社保制度,政府、企业、工人三方合力,使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均能办理社保。此外,政府要让教育局和卫生局、医疗集团拿出方案,改变目标全市教育、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压缩老城区的基础教育单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四大新区规划建设新的小学、初中,在政策上对外来务工子弟一视同仁,方便他们就学;把新区高标准新建或迁建综合性或专业性医院——比如医疗集团中医院南院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四、在努力增加城市人口的同时,加快调整城市布局。逐步拆迁宁芜铁路以西的居民住宅,将居民向新城区迁移,加强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同时将环境较差地区的土地,出让给工业企业;中心城区形成宁芜铁路以西为重化工业区,宁安铁路以东为大学城;两条铁路之间为商业、居住区;同时逐步引导新落户马鞍山企业进驻南部承接产业转移区。结合土地征迁、新农村建设,将慈开、马开、江心、濮塘四大功能区的居民向四大新区集中:一方面改善居民的居住、就业、就学、就医条件,一方面迅速做大新区,加快城市化;当然,还可以加快土地流转、出让,为承接大工业项目、大型旅游项目创造良好环境!

通过上述几个手段,可以使马鞍山常住人口按照每年5—10万的速度递增,使马鞍山进入迅速膨胀期;同时可以解决马鞍山招商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借这一优势,向有意进行产业转移的大型企业——如昆山、东莞的电子企业及其配套企业伸出橄榄枝,欢迎他们来马落户!09年我曾拜访过吴江的台达工厂,整个厂区职工人数高达2万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工资是企业最大的成本;企业自己投资,兴建了一大片职工宿舍;整个工厂招聘的员工很多来自安徽、山东、江西、四川,他们的物流是依赖上海虹桥机场。如果这样的工厂搬迁到我们的丹博新区,我们完全可以用南京禄口机场、大量政府兴建的保障房(职工宿舍)吸引其来投资,再与劳动力输出大市联系,与企业共同招募员工,这样的企业落户马鞍山就有较大的把握!这样的标志性企业一旦落户,富士康、明基、台积电等电子企业就会跟随而来,整个产业链也将形成!相比苏州、东莞,马鞍山的新区可能才是外来务工人员可以真正安心工作、落户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闫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家乡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501班丁蕤杰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黄岛,那就是我的家乡。听爸爸和爷爷说,以前,家乡的路边都是一排排简陋又矮小的土质的平方,不仅卫生差,而且下雨时,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我认为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做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

威海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威海市经济发展状况局部概况受访对象:威海市神龟馅饼(古寨店)经理调查日期:2013.2.18——2013.2.21前言:选题初衷据笔者所知,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立体概念,大致包含三个层......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06级国贸班粤东北(客家地区)小组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让我们粤东北地区的经济有了稳步、健康、长远的发展,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培育民营经济作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

下载关于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