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习现状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 “古文” 学情的调查报告
——以廉江第三中学高二学生为对象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08对外汉语班2008034124梁青
摘要:廉江第三中学学生在古文的学习过程中,虽能意识到古文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中,明显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在课程的学习兴趣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指引。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古文很枯燥,学习态度也不是很认真。调查表明,当前廉江三中学生学习古文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廉江第三中学;古文;学情
时间转瞬即逝,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就到期了。我在廉江第三中学实习期间,努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同时还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主要是针对高二学生学习古文的学习情况来进行。
在调查中,我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在此,我先来谈一下学生心目中的“古文”的基本学习情况。
1.关于学习的心态。【.关于学习古代文学的心理、兴趣原因及厌倦原因的调查。】
分析:调查显示,在学习心理上,只有20.6%的同学表示对古代文学“很感兴趣”,73.1%的同学学习的心态是“一般”,即缺乏热情和兴趣,还有4.3 %感到厌倦。古代文学课程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在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障碍,课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的“可望而不可及”,学生有这种畏难情绪在所难免。在兴趣原因上,有22.1%的同学认为“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讲得有趣”,可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的极大杠杆作用。而学生“感到厌倦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教材乏味”(34.5%),“教学方法单一”(34.0%),“基础差,理解不了”(21.6%),“自己不感兴趣”(9.9%)。也曾有学生跟我抱怨说,古文有什么必要学,那么久远的东西,对我们现在来说没有多大影响和学习意义。总的来说,学生不喜欢古代文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教学形成的。教材编排落后和教学方法单一,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普遍存在的事实,课程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主要也在这里。
2.关于学习的自觉性。【关于问老师问题、不问老师问题的原因】
分析:调查显示,55.8%的同学是“基本不问”老师问题,17.3%的同学“从来没想过要问”,26.4%的同学“偶尔问”,“经常问”的竟然不到1%。而不问老师问题的原因有47.2% 的人回答是“没有思考,提不出问题,再说古文那么枯燥,没什么好问的。”,占了将近一半,课外“从不讨论”课堂学习内容的 也有15.1%。这种麻木的学习心态应该引起我们每个古代文学老师的反省。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古文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把它当成一项学习的任务来完成。这样一来,学习的动机自然就不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再说许多任课老师都知道,凡是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其提问的次数要远远高于那些没有这种打算的学生。所以,鼓励学生设定更高远的目标将有助于教学的深入。
3.关于学习的接受。
(1)关于最反感的教学方式与最有效果的授课方式的调查
分析:调查显示,学生最反感的教学方式依次是“老师照本宣科”(66.9%),“不着边际,胡吹一通”(15.2%),“教师满堂灌”(14.3%),“只有例子没有理论概括”(3.6%),这说明学生最讨厌不学无术的老师了,只会“不着边际,胡吹一通”或“满堂灌”的 老师,同样不受欢迎。课后,跟学生交流时发现:原来也有一些同学对我的课堂不感兴趣。主要还是因为我的课堂气氛闷,古文知识还不够全面,造成学生上课犯困,容易打瞌睡,自然学习兴趣和
效率也不会很高。即使我上的课不是满堂灌,但学生还是觉得不怎么感兴趣。所以说,要授予学生一杯水,古文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再有就是懂得如何引申知识,把抽象遥远的古文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接收。
(2)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的调查。
在最有效果的授课方式中,83.6%的学生最认同“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再配以粉笔板书 ”的方式,“完全用多媒体课件”显然对古代文学课程不完全适用,只有6.9%的同学认同它。这说明新教学媒体的运用不能什么都一窝蜂而上,还需要灵活选择,适可而止。
4.关于实践性学习的调查.
在当前古代文学实践性学习时间上,调查表明,学生认为“适中”的有30.6%,认为“ 偏多”的只有3.9%,认为“偏少”或“太少”的则占了65%以上,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实践 性学习还是很看重的,教师应予以重视。“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真正转“知”为“ 识”,才能更深刻地领悟学到的东西,也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趋向“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
分析:古代文学课程是否需要实践以及如何实践的问题一直是伴随该课程始终的问题。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实践性学习是“看录像或听名家学术讲座 ”,占87.2%,其次是“课堂专题讨论”,占38.5%,“古文写作技能的操练”和“课前五分 钟讲演”所占比例加起来还不到三分之一。“所有的实践性学习都喜欢”的只有13.9%,“ 所有的实践性学习都不喜欢”的倒有16.8%,这说明在所有已开设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学生明显倾向于最省力的“动眼”、“动耳”活动,而对实践层次相对较高的“动口”、“动手”能力训练却不大感兴趣。学生学习中明显存在着图易畏难的心理,不能忽视。而且,学生的喜欢与否也会因学生素质能力的不同而有所波动,如选择最喜欢“古文写作技能的操练”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大三的同学。这提醒我们在课程改革的一体化设计中,需要对实践内容、层次、类别进行科学计划与机动安排。
5.关于学习的收获。【关于学习收获的调查】
分析:调查显示,在最大的学习收获上,有69.1%选“古文知识”,55.5%选“ 人格熏陶 ”,58.4%选“思想启迪”,52.9%选“审美享受”,全部都占半数以上,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智育、德育、美育作用,已经有较好的全面认识。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祖国文化、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都是必需的,古代文学课程就是提供了这样一块沃土。而2%的“不知道 ”说明高二学生中依然存在着不知学为何用的“无知”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学以致用,古文也是如此,不是要求说可以达到用古文来书写的程度。但至少要知道这些文章都是古代流传至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肯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们作为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去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以致收获到很多深刻的领悟。
6.关于学习成绩的认识。【关于考试成绩、考评标准认识的调查】
分析:调查表明,34.9%的学生“很重视成绩”,56.5%的学生“有点在意成绩”,“ 不在意成绩”和“无所谓”的加起来不到10%,这说明高职大学生对于考评成绩还是很在意的,原因应该是它直接关涉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在考评标准认识上,有27.5%认为目前考评制度“不公平”,有18.0%则持“无所谓” 态度,这说明将近一半的学生对于当前考评制度存在一定的看法,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注意。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宏观把握
紧扣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真正关注学生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将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一味地归咎于学生,怨天尤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选编,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才是当务之急。
2、教材选编
文言教材的选编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至关重要。那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永远受学生欢迎,因此,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着重优化教学效果,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趋向,将更多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富于启迪的辞赋、小品类古文充实到教材中来,反之,政论性过强、材料繁复、语言不够浅近的作品即使是传世名篇,也应酌情减少选取的比例。文言文选编具体地说,篇幅不宜过长,语言力求浅近,吟诵易于上口,内容上或摇曳多姿、一波三折,或富于启迪、耐人寻味,或幽默风趣、发人深思等。
3、课堂教学
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除了与教材本身直接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不太满意,对充斥于课堂的解释、翻译心生厌恶。一方面,满堂讲,满堂问,缺少启发、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现象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一切服务于高考的功利思想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语文教学是鲜活的,如何在营造“绿色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祖先留下的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多彩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因此,文言文教学要讲求实效,就必须清除故弊,教师应当在以下方面用心用力:
一是调查分析,重点突破。一般来说,学生对作家与作品同时认同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因而,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古代名家名篇对学生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尽量将作品的赏析与作家的介绍纳入同一个系统当中,形成“以作家带动作品”或“以作品带动作家”的教学模式,将积极的互动关系上升为良性循环:让学生由对某个作家感兴趣推及喜欢其作品,甚至喜欢这种风格的同类作品,由喜爱某一类作品而发展到认同某一作家,并依此认同这位作家的不同风格,久而久之,涉及的面广了,积累的相关内容就自然多而深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某些作品持排斥态度,是因为他们对作者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还缺乏了解,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失去了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文言文时面对的只是一些枯燥的字、词、句,没有任何美感和趣味可言,自然就成了一种负担;同理,学生对许多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感到陌生,也与他们接触的作品并不能代表作家们的杰出成就有很大关系。高中阶段只是文言文学习的起点,所以,我们有义务将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古典文学精华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向他们展示:你们将要翻开的是一页页何等辉煌的篇章!
二是打通古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的思维模式。我们主张用适合学生的现代汉语的思维方法指导教学过程,避免以“疏通文意”代替“扫清字词障碍”,以逐段讲解代替文章赏析,通过古与今的比较来让文言字词句“活”起来,将作品蕴涵的深刻意蕴引入现代社会生活,让学生能够触摸那些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的思想,感受古今一体的见解、抱负和胸怀。只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欣赏的东西其实就在他们身边,才能真正发动他们去和文本对话。
三是将基础能力体系的建构和深层次的文化熏陶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字词句的理解训练,使学生养成初步的古代汉语的感知习惯,了解古今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另一方面,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古人身上得到启发,从古代文化中吸取精髓,认真鉴别,去粗存精,兼收并蓄。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廉江市第三中学高二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认知上,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却明显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在学习认知上,存在着课程未学、教师未讲,就有古今不分的尴尬;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的指引;在学习的收获上,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已经有较好的认识,但在课外阅读上,多数同学还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和阅读障碍;学生在意课程的考评成绩,但学 习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图易畏难的心理;学生很看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老师还存在着很多 不满意。
附件:
关于古文学习的调查问卷
1.在学习古文的兴趣上,你觉得自己的程度是()
A.很感兴趣B.一般C.感到厌倦
2.在你看来,造成自己对古文学习的态度的最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老师讲得有趣B.教材乏味C.教学方法单一D.基础差,理解不了E.自己不感兴趣F.教材编排落后
3.在问老师的问题上,你的频率是()
A.基本不问B.从来没想过要问C.经常问
4.说说你不问老师问题的原因()
A.没有思考,提不出问题B.古文太枯燥,没有兴趣去学C.觉得没有什么要问的5.你最反感的教学方式是()
A.老师照本宣科B.不着边际,胡吹一通,只有例子没有理论概括C.教师满堂灌
6.看看以下哪些是你最喜欢的授课方式()
A.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再配以粉笔板书B.完全用多媒体课件C.完全用粉笔板书
7.在当前古代文学实践性学习时间上,你认为()
A.适中B.偏多C.偏少
8.你最喜欢的实践性学习()
A.看录像或听名家学术讲座B.课堂专题讨论C.古文重点诗词的操练
9.你认为自己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获是()
A.了解古文知识B.获得审美享受和人格熏陶C.得到思想启迪
10.谈谈你对学习古文成绩的认识()
A.很重视成绩B.有点在意成绩C不在意成绩
(调查过程:统一发放有关问卷,并现场收集。现场发放问卷365份,回收有效问卷355份,回收率97.3%。(2)回收问卷后,课余进行了个别学生访谈,收集有效信息10条。)
对当地小学学生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15.( )你在学校的成绩如何?A.优良B.中等C.中等偏下水平D.很差16.( )你在上学时表现如何?A.表现很好B.有过迟到C.有过逃学行为D.受过处分17.(......
高中生古文学习现状分析永坪高级中学 孙忠提【内容摘要】针对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效率不高的特点,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问题的设置我们了解了高中生学习古文的疑惑和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以xx职业中专学校为例摘要:本调查报告是在对xx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情况进行了调查的基础上写的。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总结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是在对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情况进行了调查的基础上写的。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现状调查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