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参考资料、毕业生求职参考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志愿填报参考”。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报告
2011年12月22日 14:50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报告
为更好地把握2011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了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效果,反映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和诉求,探究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推动就业政策创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升就业服务能力,2011年6月至7月,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工作,这是继2001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后的第六次调查。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2011届毕业生。通过对省、高校、学生三级进行分层抽样,确定各省各调查学校的调查样本。由学校通知毕业生,在规定时间里自主上网填报调查问卷,完成调查。
调查问卷以封闭选择问题为主,调查的内容涵盖求职基本情况、就业满意度、就业影响因素、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就业政策以及创业情况等六个方面。
此次调查共获取45348份有效问卷。高校覆盖范围广泛,包括“985”高校、“211”高校、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等443所高等院校;样本专业分布覆盖全部12大专业科类;调查地域包括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样本包括已就业和未就业的毕业生。
在有效样本中,按性别划分,男性占51.0%,女性占49.0%,男女比例为1.04:1。其中,汉族占90.7%,少数民族占9.3%。按学历划分,专科学历占38.9%;本科学历占56.0%;研究生以上学历占5.2%。从生源地来看,中部生源毕业生所占比重最大,为48.5%,东部生源毕业生占32.9%,西部生源毕业生占18.6%。从家庭所在地来看,省会城市毕业生占15.5%,计划单列市毕业生占4.4%,地级市城区毕业生占20.9%,县级市城区或县城毕业生占19.6%,乡镇毕业生占10.6%,农村毕业生占28.9%。从院校构成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所占比重最大,为34.9%;其次是普通本科毕业生,占30.0%;“211工程”与“985工程”高校毕业生占18.7%、独立院校毕业生占16.1%、其他类型毕业生占0.3%。
从专业构成来看,工学专业毕业生所占比重最大,为34.3%;其次是经济学、理学、文学和管理学专业毕业生,所占比重分别为13.7%、11.8%、11.1%和10.9%;其余专业毕业生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二、主要结论
根据对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69.1%,毕业生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就业形式更加规范化,专业供需矛盾进一步缓和。
截至本次网络调查结束时,被调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9.1%,低于2010年(76.1%)。但因两者调查截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201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仍存在一定上浮空间。
从毕业生签约状态看,已签约毕业生(包括与用人单位口头约定就业)占调查总体的47.2%,有52.8%的毕业生处于准备升学、等待签约、待业等未签约状态。
具体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略高,为50.1%,其次是“211”与“985”工程高校毕业生,签约比率为49.3%,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分别为44.6%和44.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略显突出。
从专业来看,签约比率最高的是工学专业毕业生,为61.1%,其次分别是管理学49.8%,经济学45.7%,理学40.7%,签约比率较低的是教育学、历史学、军事学,分别为23.7%、23.9%和25.3%。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90.6%)较2010年(86.8%)有所增强,专业供需矛盾进一步缓和。其中,医学与工学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高,而法学和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低;男性、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等专业、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签约率相对较高。
已签约毕业生中,去往企业的毕业生比例最高,为78.9%,其他类型单位均有分布。
在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被调查毕业生中,以就业协议形式签约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大,为72.7%,比2010年高出22.6%,而以口头协议的形式签约比重较小,为2.6%,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就业市场逐渐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法制化。
2.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稳中有升,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间矛盾有所缓和。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得分63.3分(满分计为100分),满意度稳中有升,比2010年高出近10分(2010年为53.7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与毕业生性别、学校层次、专业、家庭所在地、起薪和签约单位性质等特征变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男性、高职高专院校、专科学历、哲学专业、城镇生源、起薪较高、签约国家机关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毕业生起薪普遍较低,68.6%的毕业生起薪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但2011届毕业生起薪3000元以上分布较2010届有小幅提高,增加6.0%,这与当前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大背景有关。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仍在低水平徘徊,被调查毕业生中仍有6.5%的起薪不足1000元,7.7%的毕业生并未约定起薪。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岗位及使用下移倾向较为明显。高校毕业生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间矛盾有所缓和,但仍有71.6%的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高于实际薪酬。而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失调显著影响就业满意度。
3.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理性,首先考虑行业发展前景,基层单位与中小企业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显示,44.8%的高校毕业生认为“行业发展前景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33.4%受访者更看重“与自己专业对口”; 33.1%的毕业生选择“个人发展机会多”这一因素,20.7%的毕业生认为“工作稳定”比较重要。另外,也有相当数量毕业生把“喜欢单位所在城市”(10.5%)、“能够提供住房”(3.0%)和“能够解决户口”(1.7%)当作就业单位选择的原因。在理想就业地点选择方面,北京、上海及东部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是毕业生的首选,选择比例超过六成。在理想就业单位方面,中国移动、华为与中国建筑成为2011届毕业生首选企业前三名。可见,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前景较好并且福利待遇较为优越的地区和单位工作,并且随着毕业生学历的提高倾向性愈加明显。
另外,2011届毕业生认为“发展机会较少”、“待遇过低”和“渠道不通畅”等是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三大主要原因;“用工不规范”、“基本工资太低”和“不给上五险一金”等因素限制毕业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因此,鼓励并落实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4.毕业生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了解程度不高;但面对就业前景,多数毕业生态度积极乐观。
近年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项目与优惠政策。数据显示,近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了解 “村官计划”和“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这两项政策;37.4%和36.5%的受访者分别表示了解“三支一扶”计划与“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计划。在所有政策项目中,毕业生对“参与国家或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助理)”这项政策的了解程度最低,仅为10.1%。结果表明,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就业政策很受高校毕业生的欢迎,对毕业生就业有较大促进作用,但由于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策配套和落实尚需给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多数毕业生对于自身就业前景持积极态度。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良好,目前已有多个意向职位供自己选择或者认为自己通过努力就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岗位。有22.7%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就业前景虽然不太乐观,但是通过多次面试后还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仅有14.9%的人认为目前就业十分困难,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还有3.2%的人认为目前的形势堪忧,根本找不到工作。
5.校园招聘会是实现就业的最有效途径,在就业服务方面,毕业生最渴望获得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
调查显示,52.6%的受访高校毕业生认为“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最有效途径,而48.2%的受访者认为“专业人才网站”是其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其次42.7%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人才市场招聘”是解决其就业的有效途径,29.7%的受访者认为“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也是其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有9.4% 的受访者认为“查看招聘报纸或求职专刊”及有8.5%的受访者认为“短信、彩信、wap移动求职平台”是实现其就业的有效途径。从中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的丰富性和校园招聘会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就业服务重要性方面,52.7%受访者选择“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38.1%的受访者认为“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是最为重要的就业服务;另外,认为“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进行就业指导培训”,“组织校园招聘会”具有重要作用的毕业生分别占30%左右。
6.在影响就业的众多因素中,毕业生认为“专业符合社会需要”与“理解交流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
调查显示,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教育教学因素方面,53.0%的受访者认为“学科专业”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程度最大,“课程设置”和“师资水平”分列二、三位,“教学/科研设备条件”、“教学方法方式”的选择比重也超过两成。在学校对大学生培养的基本能
力方面,59.0%毕业生认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与应用分析能力”的培养,另外,分别有31%的毕业生认为“动手能力”与“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
在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方面,61.6%的受访者最为关注“专业符合社会需要”,51.0%和41.5%的受访者分别看重“具有社会实习经历” 和“学校知名度高”,“性别”和“外貌”因素虽然并不突出,但也具有一定比重,分别为6.8%和4.8%。
7.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所降低,创业资金与创业项目缺乏成主因。
调查显示,被调查毕业生有创业意愿的为32.4%,比2010年的48.3%有所降低。具体分析来看,男性、低层次学校、低学历毕业生相对来说自主创业意愿较高。
在创业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受访毕业生认为“缺乏创业资金”(88.6%)、“缺乏创业项目”(71.2%)和“缺乏创业意识”(48.5%)等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三大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但政策针对性、配套性和实施力度不够,使得扶持效果大大降低。
在选择创业的原因上,有54.3%的毕业生将“个人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作为自主创业的首要原因,其他重要的原因有“有好的创业项目”(18.0%)和“未来收入好”(12.2%)。可见,实现个人理想、获得丰厚回报是推动毕业生创业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创业指导方面,71.7%的毕业生将“创业资金帮扶”列在首位,其次是“创业项目引进”(71.5%),“创业能力培养”(45.0%)和“政策法规介绍”(43.7%),“创业场所提供”最低为38.9%。充分体现了高校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指导的内在需求和诉求,也进一步表明了加强高校创业服务的重要性。
(本报告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合作完成。主要观点依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统计结果得出。)
报考指南专业与院校选择篇1.专业与院校的选择两种思路: 1.先选学校2.先选专业 选择一:选学校为主优势: 资源丰富,好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对比,资源丰富是它的优点。1.名校聚集了许多......
七年前的这个时候,XX届应届毕业生小孙在两种选择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中国新闻学专业的最高学府——人大新闻学院的自费研究生,一边是中国青年报的正式编制员工。几个月的痛苦抉......
七年前的这个时候,xx届应届毕业生小孙在两种选择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中国新闻学专业的最高学府——人大新闻学院的自费研究生,一边是中国青年报的正式编制员工。几个月的痛苦抉......
2014年山东高考志愿模拟演练为6月17-18日根据夏季高考招生工作意见,2014年山东高考录取仍分5批,分别是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高职)批。考生在填报志......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