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环境污染调查情况的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公司环境污染调查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根据冯金考副市长2015年8月24日在《温州政务信息》(第157期)上的批示要求,现将塘下万鹏铝业公司环境污染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温州政务信息》(第157期)刊登的关于XX市塘下镇温州万鹏铝业有限公司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温州与瑞安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处理,XX市环境监察支队也已介入全程调查。温州万鹏铝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50万元,坐落于XX市塘下镇罗凤办事处凤士村,租用XX市耐火器材二厂(集体企业)厂房,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该厂东面为其他厂房;南面为空地,约60米外为民房;西首隔壁为安仁寺,北边为山。公司法定代表人邵万义,联系电话***。该公司于2002年9月13日通过XX市环境保护局审批,2005年9月26日该项目通过验收(瑞环建验2005]004号)。主要产品及产能:铝锭,年产4600吨。主要生产工艺:废旧铝材→熔化炉→铸锭→自然冷却→成品。主要生产设备:煤气发生炉2套(一用一备),铝熔炼炉2套,铝铸锭机流水线2台,坩埚2台,发电机组120匹。处理设施情况:废气处理设施二套,水膜除尘一套,水膜除尘加布袋除尘一套;自动刮灰除尘器一套(布袋除尘);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套,生态化粪池18立方米。因该公司废气处理设施采用水膜除尘法,设施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在烟囱口形成白色水雾,一直被村民误认为浓烟。该公司自从去年被媒体报道污染环境以来,我局一直十分关注该公司的环保运行情况。在完成整改后,我局联系了XX市环境监测站进行监督监测,并邀请报道记者参与。2014年6月11日,XX市环境监测站对温州万鹏铝业有限公司的废气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废气中的烟尘浓度、黑度、so2和恶臭均低于《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二类区的排放标准。10月10日,我局再次组织XX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该公司的二噁英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也显示已达标。2015年5月6日,由浙江中环检测有限公司再次对该公司废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废气中的烟尘浓度、黑度、so2和nox也均达到排放标准。二噁英的监测也正在安排中。对该投诉件调查中发现,投诉该公司污染环境的为在其西首隔壁安仁寺内活动的老人。2014年6月塘下镇政府牵头,组织罗凤办事处、环保塘下分局、凤士村干部和当事双方对该纠纷进行调解。但由于安仁寺内活动的老人提出的要求无法解决,导致调解不成。
8月20日,温州网记者再次对温州万鹏铝业有限公司污染进行了报道。而该记者在报道发布后才向环保塘下分局了解情况,环保塘下分局也已向该记者进行情况说明,并邀请记者全程参与监测(后该记者因事未能参与)。XX市环境监察支队也对该公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8月31日,XX市环境监测站也再次组织人员进行了监督性监测。环保塘下分局还加大了对该公司的监管力度,要求该公司的废气处理设施设置专用电表,用于监管设施的运行情况。同时调查还了解到,该公司为了避开白天炎热天气与用电高峰,节约能源,才将生产由白天改为夜晚。9月16日,XX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报告(2015-管-404、2015-管-405)显示,监测的烟尘、烟气黑度、so2及臭气浓度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环保塘下分局已将监测结果向温州网记者进行了反馈。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畜禽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畜禽养殖,根据市畜牧食品局提供的资料,1-6月全市出栏生猪95.3万头,出栏肉羊68.6万只,出栏小家禽883万只。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但其产生的大量养殖废水及其废弃物给周围环境也带来极大的压力,已成为我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基本情况
(一)畜禽养殖情况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省、市相继出台了鼓励畜禽养殖规模化的扶持政策,而我市又作为全国“6+1”示范养殖基地,全市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及非规模化养殖。特别是我市鼓励以年出栏猪100头、肉鸡12000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养殖户,再加上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及成都周边禁养,部分养殖场迁至我市,致使我市畜禽养殖发展迅猛。据统计,全市常年存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100余家,存栏量284000余头,约占全市生猪存栏量的47%左右,年出栏80余万头,约占全市出栏量的50%。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场有7家,存栏1412头,占全市存栏的90%以上,存栏3万只以上的家禽场有4家。
(二)畜禽粪污产生量及利用情况
根据有关排污系数,养猪场存栏生猪头均年产干粪为390公斤,年产污水4000公斤;头均存栏奶牛年产干粪为9000公斤,年产污水为12000公斤。按上述数据推算,全市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年产干粪312000吨,年产污水3200000吨,规模奶牛场年产干粪12708吨,年产污水16944吨。存栏3万只以上的规模禽场年产干粪6500吨,年产污水3000吨。全市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年排放cod(化学需氧量)960吨,排放nh3_n(氨氮)100余吨,规模奶牛场年年排放cod100余吨,排放nh3_n60余吨。据调查,全市畜禽规模场干粪综合利用率接近100%,利用方式主要以大部分出售给本市的花木、蔬菜、果园基地等直接还田为主,部分用于肥水养鱼。全市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污水处理率为60%左右,主要采用干湿分离和生物处理技术实行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治理,其中种养结合处理污水有40家占40%。其余60余家养殖场只有简单化粪池处理养殖废水。由于没有消纳的土地,部分养殖废水溢出污染农田及地下水。
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和迅速发展,畜牧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及其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畜禽粪污既是宝贵的有机肥,种养结合良好的地区畜禽粪污对环境不仅没有污染,还促进了当地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存栏50头至500头的大部分养猪场由于在选址、“环评”环节及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规模养猪场和养牛场,存栏2000头以上养猪场和大型家禽养殖场由于粪污产生量大,土地消纳面积不够等原因,往往造成周边农田肥力过剩,农村环境恶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污染纠纷不断上升。由于我市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压力非常大,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影响我市出境断面水质考核及农村饮水安全,环境污染纠纷呈上升趋势。
(二)畜禽养殖户治理污染意识不强。大部分养殖户对本场所需用水量、产生的粪污量很少掌握,到目前为止还有60余家的规模养殖户的粪污由于没有土地消纳,存在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造成水体污染。有的养殖场任意将干粪堆放在公路边,村边等,污染周边环境,有的养殖场虽然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容积小,处理能力弱,与污水生产量不配套。
(三)缺乏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畜禽养殖业是微利产业,而进行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特别是要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管理办法》(第9号令)的要求,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畜禽养殖场的迁移和进行污染治理设施,单靠养殖业主自身投入难度较大。目前,由于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的认识不够,国家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用地、用电及税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四)粪污综合利用率不高,与有关部门要求存在差距。一是粪污处理过于简单,有的是未作沉淀、发酵处理,直接排放到田间、鱼塘;二是实行沼气发酵处理的养殖场,未对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作有机肥用,而是直排河流等,造成沼渣、沼液污染环境。
三、建议措施
(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针对畜禽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发展的特点,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求,建设一批与土地肥料消纳量相配套的畜牧养殖小区,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明确环境敏感区,如城镇、风景区、饮用水源头区周围不宜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把畜牧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并合理调整畜牧业产业布局。养殖场(或小区)建设提倡与农田(水田、旱地)、果、园、养殖水面和山林进行结合规划,统一布局,力争粪尿全部就近消化的农牧结合的生态模式。原则上按1亩(耕地、园地、水塘)2头猪(0.2头牛、4只羊、60只肉禽、40只蛋禽、30只兔)的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畜牧场(畜牧小区)。这样能就近利用田、园、塘消化处理畜牧场粪肥水,就近利用畜牧场粪肥水解决田、园、塘有机肥。
(二)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一是严把新建、改建、扩建关口。凡新建、改建、扩建的猪常年存栏量500头以上、牛常年存栏量100头以上、羊常年存栏量500只以上、禽类常年存栏量30000羽以上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畜禽养殖企业,须有相应环评资质的机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余的非规模养殖企业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于家庭式经营性散养户,须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但应当在登记表中提出污染防治措施。畜禽养殖项目在建设前,养殖企业或个人必须按有关规定向市环保局、市畜牧局、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申报办理有关手续,其环评文件必须报XX市环境保护局审批。项目建成后,须向环保局及市畜牧局申请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运营。
(三)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由点到面推进“生态养殖+特色种植”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所有大中型养殖场必须全部配套建成牧粮、牧果、牧林等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场外有园、园中有场,循环利用,互动发展。
(四)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牧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对于防治畜禽养殖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可大幅度降低污染物产生量。如环保型饲料,应用现代营养学原理,通过生物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在不降低畜禽生产水平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从而降低氮、磷和各种金属物质的排泄量和有害气体排放量。同时,通过对畜牧场区的绿化、立体养殖等措施,可实现畜牧养殖业无废物排放,资源再生利用的绿色畜牧产业。
(五)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监管。建议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要制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发挥综合治理的整体效益;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并把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好保护区、治理区、受益区的利益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建议分步实施,由浅入深,优先解决重点地区、环境敏感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注意认真总结推广成功的、切实可行的经验与做法,巩固发展污染防治成果;在管理上、技术上以及工程措施上逐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六)进一步规范我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由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畜牧食品局共同参与,代市政府草拟《XX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提出相应的要求。将我市畜禽养殖产业发展逐步引向正轨,不断减轻畜禽养殖产业造成的污染,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水平。为认真贯彻落实粤办发20**]20号、韶市办联20**]50号和韶浈办发20**]59号文精神,确保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给我中心的帮扶任务,我中心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新韶镇东山村曾屋一、二组为行政中心“扶贫”结对帮扶户,紧紧围绕3年4户贫困户稳定脱贫的目标,落实领导责任,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建立健全贫困户的动态管理档案,以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康步伐为目标,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双转移”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实行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取得可喜的成绩,现将本阶段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和初步成效
根据区委、区政府下达给我中心新韶镇东山村曾屋一、二组4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含2500元)以下,去年12月份开始,我中心结合实际,全力、全面、迅速铺开扶贫开发工作。我中心先是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展开对东山村曾屋一、二组帮扶户的前期调研工作,并展开具体的帮扶措施如下:
1、2009年12月15日,我中心组织工作小组到东山村曾屋一、二组贫困户开展对口帮扶调研工作,分别走访了4户帮扶对象,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初步部署了开展下一阶段调查摸底工作的具体事宜。
2、2009年10月23日,我中心联同区属各单位,对东山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我中心对结对帮扶户每户进行照相存档,并对事先发至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登记表进行回收,记录好每个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做到“一户一档、一人一法”,同时及时整理归档4户家庭情况登记表及相关照片,完成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
3、2010年2月7日(春节前),我中心再次组织5名工作人员通过暖流活动送温暖,给每户结对帮扶户送油、米到家农户家慰问解决燃眉之急。
4、2010年3月29日到各农户家了解转移劳动力及生活情况,增加收入。
5、2010年5月24日介绍其中1扶贫户到企业打工,另外1户扶贫户儿子、孙子到市公安局做dna亲子鉴定,解决了其孙子入户问题。
6、2010年6月24日送鸡苗300只、饲料400斤分别到2户农户家供其饲养。
7、2010年7月16日送鸡苗150只,饲料320斤分别到2户农户家供其饲养。
8、2010年9月6日和27日共送水泥30吨到2户农户家,供其改造房屋。16日送发展生产项目资金每户各1500元到4户农户家,另外每户送去节日月饼。
9、2010年10月21日共送去2000元为建大棚蔬菜的2农户家供其购买种子和化肥。
经过调查工作,确定了我中心对口帮扶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并按时完成了广东省扶贫信息网的信息录入工作和建档立卡工作,提供了详实的信息情况,同时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4、开展扶贫工作至今,我中心干部职工根据到对口扶贫贫困户家中进行深入考察调研,了解贫困户家庭去年的经济收益、土地、山林、住房等情况,并根据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结构,东山村委发展种养业的情况及农产品市场销售的现状,科学合理的制定2010年帮扶计划。一是提供新劳务输出2人,二是为3户提供了鸡苗、饲料到目前每户的鸡长势良好每头约有5斤重左右;三是为2户农户家庭提供了30吨水泥供其改造房屋,现已完成全部主体并已封顶;四是为2户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户提供了种子和化肥;五是为东山村委筹集了3万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六是为4户农户家庭提供生产项目资金每户1500元。通过提供种养劳动技能、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等的一系列帮扶措施,与贫困户共同努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二、存在的问题
我中心的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取得了的成绩,但由于受历史和客观因素制约,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思想转变难度大。村民思想上“等、靠、要”依赖的思维模式难以一下子有质的改变,仍需加大力度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树立自立更新、勤劳致富的观念,从根本上为日后开展工作铺平道路。
2、贫困户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不强,市场经济观念淡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3、当地耕地少,产品销售存在困难,只能依靠个人单打独斗的种养来实现经济收入,严重阻碍了帮扶户增收。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总结过往,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我中心将一如既往地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有条不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1、根据前一阶段调查摸底的资料数据定期跟踪各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脱贫情况,落实好脱贫规划和结对帮扶措施;
2、在提供劳务输出、提供生产资料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提供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服务,帮助解决贫困户生产的产品销路问题。跟踪通过劳务输出得到工作岗位的贫困人员情况,对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贫困户按照其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以实现造血扶贫;
3、通过“暖流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将筹集到的扶贫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为东山村结对帮扶户提供合法合理的支援。
关于家乡河水污染的调查报告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内有一条由两条支流交汇而成的小河,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流逝,河里的环境也由曾经的清澈见底到现在......
【环境的基本状况】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
目的:了解自己所在地出现的环境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时间:5月3日地点: 董厝村调查人:董丽红指导教师:陈云生调查对象: 本村环境调查记录:一、几年前村口有一条......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环境污染调查报告。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