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_浙江统计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时间:2020-02-28 00:18: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浙江统计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

调查报告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无疑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为更好地反映浙江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反映浙江“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落实情况,2016年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在全省开展了“制造业企业供给侧竞争力”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制造业企业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努力克服自身在技术能力、要素成本、人才短缺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在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和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作用下,通过加大研发技改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加强市场营销、强化成本控制等举措,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提高供给侧的质量与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报告同时提出了继续降税减费、加大创新创业扶持、降低经营成本等相关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背景。

当前,浙江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转型升级组合拳的作用下,产业结构、产品质量、企业效益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态势正在加快形成。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受产能过剩和成本上涨压力影响效益下滑;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动能扩大,但总体偏小尚不能成为主要驱动力;结构调整加快,行业分化、企业分化的特点日益明显。促进浙江制造业健康发展,关乎浙江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关乎浙江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关乎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为此,浙江调查总队利用采购经理调查样本企业网络,于2016年8-9月间在全省开展了一次“制造业供给侧竞争力”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对象为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样本企业(以下简称“样本企业”)的企业家(或主管生产经营的负责人)。调查主题为企业家对本企业内部供给侧竞争力的判断、对外部环境的评价和对供给侧改革的诉求。调查内容具体包括: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路径、进程、评价;企业主要困难和内外部短板定位;对政府相关措施评价与意见建议等。

(三)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共涉及1466家制造业样本企业。从行业构成看,样本企业涉及制造业31个大类行业。归并成重点行业后,装备制造业占40.1%,高耗能行业占31.8%,消费品行业占19.3%、高新技术制造业占8.8%。从规模构成看,样本企业涵盖大型(20.8%)、中型(35.7%)和小微型(43.5%)。从登记注册类型看,主要有私营企业(43.7%)、有限责任公司(19.2%)、股份有限公司(14.3%)、港澳台投资企业(10.3%)和外商投资企业(9.8%)。从区域看,样本企业遍及11个地级市。结构分析表明,样本对浙江制造业企业总体具有较强代表性。

为提高调查质量,期间还实地走访调研了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衢州等6个市共30余家制造业样本企业,与企业家就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降成本等问题进行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一)发展形成新共识。

1.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显。企业在回答“有无转型升级意愿”时,有“转型升级意愿”的企业占67.7%。按行业分,意愿率居前的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7.3%)、通用设备制造业(76.8%)、专用设备制造业(75.9%)、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75.3%)、金属制品业(74.4%)、汽车制造业(70.5%)。按其他归类看,上市公司群体(81.7%)、大型企业群体(80.3%)、装备制造业群体(71.6%)的意愿率较高,均高于平均水平。表明企业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对市场供求的判断来决定是否转型升级,如何转型升级,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显。

2.市场倒逼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在转型升级原因中(企业对转型升级主要原因认同率选择),74.5%的企业选择了“行业竞争激烈”,42.8%选择了“企业成本过高”,31.1%选择了“市场萎缩”,均属市场倒逼因素,说明市场倒逼是当前促使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但调研还表明,企业凭借发现新市场、研发新产品成功之机主动开展转型升级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从调查数据看,有36.6%的企业因为发现了新的市场机会,32.4%的企业因为新产品或技术研发成功,而主动选择转型升级。总体上,制造业企业对自身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都还持乐观态度,因“行业前景暗淡”而转型升级的比例仅为11.3%。

表1 促使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因

单位:%

行业竞争激烈

企业成本过高

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新产品或技术研发成功

市场萎缩

行业发展前景暗淡

样本总体 74.5 42.8 36.6 32.4 31.1 11.3

一、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企业

92.3 38.5 30.8 30.8 38.5 30.8

集体企业 66.7 40.0 33.3 33.3 53.3 0.0

有限责任公司

71.2 35.8 38.5 31.0 35.0 9.3

股份有限公司

77.4 36.6 54.8 40.3 19.9 5.9

私营企业

72.8 47.4 30.0 27.2 34.9 15.3

港澳台投资企业

80.2 43.8 31.4 43.8 20.7 6.6

外商投资企业

77.0 45.1 40.7 34.5 31.0 9.7

二、按企业规模分

大型企业

76.4 38.6 47.6 44.2 25.5 7.1

中型企业

75.3 42.2 40.6 33.3 28.7 7.2

小微型企业

72.8 45.5 27.6 25.4 36.0 16.9

三、按特殊分组

出口企业

76.1 41.4 40.3 34.5 27.3 9.1

上市公司

80.5 30.1 58.7 45.9 15.8 3.0

国有控股企业

82.9 29.3 46.3 31.7 36.6 19.5

四、按重点行业分

装备制造业

71.6 39.0 41.7 38.1 29.1 8.5

高新技术制造业

71.0 34.0 52.0 54.0 25.0 5.0

高耗能行业

76.5 44.7 31.5 27.1 33.1 14.5

消费品行业

73.7 45.5 40.6 33.5 29.9 11.2

3.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是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在问及可行的转型升级路径时,企业的选择显著集中于“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67.7%)和“技术升级与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65.5%),而其他选项的认同率均末达到30%。

其他选项中,认同率居前的还有“企业间资源整合,形成协同效应”(29.1%),说明资源整合也成为一部分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途径之一。分组数据显示,认为资源整合较为可行的有国有控股公司(44.2%)、上市公司(36.0%)、股份有限公司(34.4%)、大型企业(32.5%),表明以上各子群体企业拥有开展资源整合式转型升级的特殊优势。

4.转型升级主要方向是管理、设备升级以及自主研发。调查显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管理升级、设备升级和自主研发,在这三方面增加投入的企业比例分别为77.4%、74.8%和71.8%,在人才引进和品牌建设方向转型的企业比例分别为62.9%和59.6%。

(二)经济转型新动能。

1.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调查显示,制造业企业普遍增加了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如此。若按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来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016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2.5-5%之间的企业比例为45.5%,比重在5%以上的企业比例为12.9%。各高新技术产业合并计算,2016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2.5-5%之间的企业比例高达53.7%,比重在5%以上的企业比例为28.1%,分别高于平均水平8.2和15.2个百分点。年度间比较看,高新技术产业中有30.2%的企业预计全年该比重将较去年上升,只有2.6%预计该比重将有所下降。

2.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改投入大,发展快。技改投入方面,2016年全年技改预算比去年增加的企业比例为38.3%,减少的仅占8.9%。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并计算,全年技改预算增加的企业比例高达48.4%,高于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按具体行业分析,技改预算增加企业比例居前的有汽车制造业(52.0%)、医药制造业(50.0%)、电气机械器材及其他制造业(45.8%)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45.5%)。

据实地调研,已经有相当多企业因技改与研发投入而获得可观回报。如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IT产业内生产电子元件纸带载体的厂商,每年基本保持销售额的5%作为科技研发投入,建立起研发团队,与下游客户(三星、松下等国际知名电子元件生产商)共同研发,保持紧密联系。同时,不断开展技术改造,目前生产方式比以前节能近70%,且部分废弃材料还能回收再利用,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3.创建自主品牌意识提高。品牌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资源,不仅为企业带来溢价和增值,也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标识。为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制造业企业无论创建新品牌还是维护现有品牌上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数据显示,当前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努力“明显增加”的企业占16.6%,“有所增加”的占43.0%,“基本持平”的占39.1%,而“下降”的比例仅有1.3%。

4.“互联网+制造”引领智能制造。“网红”经济、服装和家俱定制等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调查显示,有13.7%的制造业企业使用“互联网+制造”的手段。从地区看,杭州的制造业企业中,有30.0%选择了“互联网+”为转型路径。“互联网+制造”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插上了翅膀。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企业用互联网思维思考和构建制造业生产模式及组织方式。同时运用互联网大大消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和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发挥智能制造业的乘数效应。

(三)创新赢得新活力。

1.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首选。调查结果显示,在各条转型升级路径中,企业家的选择显著集中于“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两项,选择率分别达67.7%和65.5%,而其余各路径选择率均在30%以下。数据表明,产品与技术的创新升级仍是制造业创新的主战场,是“补短板”的主阵地,推动“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变,必须全方位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

2.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升。企业家普遍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创新意愿明显增强。在转型升级中,自主研发方面“明显增加”的样本企业比例达25.7%,“有所增加”的达46.1%。从对样本企业的走访调研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家聊得最多的还是创新,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如何领先于竞争对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构建赢得市场、赢得用户。从实践看,当前浙江制造业进入了创新的活跃期。

3.人才引进和集聚步伐加快。要素质量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逐渐取代要素规模的扩张,成为提高制造业供给能力的新动力。在转型升级中,人才引进方面“明显增加”的样本企业比例达14.9%,“有所增加”的达47.9%,两者相加达到62.8%。人才引进和集聚的步伐明显加快。

4.设备升级投入加大。技术进步设备升级不仅有利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而且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结构改善和经济快速增长。在转型升级中,设备升级方面“明显增加”的样本企业比例达27.2%,“有所增加”的达47.6%,两者相加达到74.8%,制造业企业在设备升级上投入增加。

(四)结构发生新优化。

1.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从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数据来看,高新技术产业自今年年初以来10个月的PMI均值为54.1%,高于制造业整体3.5个百分点,表明高新技术产业扩张速度快于一般制造业,显示创新的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2.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增强。装备制造业自今年年初以来10个月的PMI均值为51.4%,高于制造业整体0.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是浙江制造迈向中高端的主战场,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手段,推动浙江制造转型。

3.消费拉动的特征凸现。消费品制造业自今年年初以来10个月的PMI均值为53.1%,高于制造业整体2.5个百分点。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消费升级倒逼消费品制造行业产品和服务提质增效。

4.传统制造业不断升级。自今年年初以来10个月内,部分传统制造业的PMI均值仍保持在扩张区间,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为51.2%、纺织服装和制鞋业为51.2%、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为51.3%、造纸和文体娱乐用品制造业为51.9%。传统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提升企业制造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精细程度,产业集中度和配套能力持续增强。

相反,高耗能行业今年前10个月均值为48.9%,持续收缩,表明传统制造业过度依赖资源能源的状况正在得到明显改善。

5.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以结构优化促进供给升级,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省委省政府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发展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把转型升级作为优化供给结构的重要支撑。调查显示,3成多样本企业新产品占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的份额同步增加。按总产值中新产品占比衡量,2016年全年该占比预计较上年增加的样本企业比例为30.8%,基本持平的为63.7%,表示减少的仅5.6%。若按利润总额中新产品占比衡量,该占比预计较上年增加、基本持平、减少的样本企业比例分别为29.0%、64.0%和7.0%。两种衡量方式的结果非常接近,表明浙江制造业企业正在向市场供应更多的新产品,产品供给侧竞争力明显增强。

(五)竞争取得新优势。

1.市场竞争力明显改善。近年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在生产与市场竞争力方面的问题。据本次调查数据,从企业对自身近三年转型升级绩效的自我评价看,认为“生产情况”得到改善或显著改善的企业比例为86.0%,认为“市场竞争力”得到改善或显著改善的企业比例为84.2%。

2.盈利状况明显改善。浙江制造业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满足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也明显改善。本次调查中,从企业对自身近三年转型升级绩效的自我评价看,认为“盈利状况”得到改善或显著改善的企业比例达73.0%。

3.用工矛盾有所缓解。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有效缓解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用工矛盾问题。本次调查中,从企业对自身近三年转型升级绩效的自我评价看,认为“节约用工情况”得到改善或显著改善的企业比例达70.5%。

表2 样本企业转型升级绩效自我评价

单位:%

评价项目

改善或显著改善比例

没有改善比例

显著改善比例 改善比例

(1)市场竞争力

84.2 15.4 68.8 15.8

(2)生产情况

86.0 16.7 69.4 14.0

(3)盈利状况

73.0 9.1 63.9 27.1

(4)节约用工情况

70.5 7.2 63.3 29.5

4.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高新技术制造业等群体的转型升级已经获得较突出绩效。把企业转型升级绩效自我评价中“显著改善”比例数据进行分组分析,可以发现,转型升级绩效大致与企业规模成正比,企业规模越大,取得的绩效越好。此外,上市公司群体与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群体,在四个绩效评价项目上的数据,均明显优于平均水平。

表3 样本企业转型升级绩效自我评价中“显著改善”比例

单位:%

样本分组

按评价项目分

(1)市场竞争力

(2)生产情况

(3)盈利状况

(4)用工数量

全体样本

15.4 16.7 9.1 7.2

按企业规模分

大型企业

24.3 26.2 14.7 9.4

中型企业

14.4 17.6 10.9 8.8

小微型企业

11.6 10.8 4.5 4.7

按特殊分组

出口企业

16.2 18.2 10.5 8.3

上市公司

30.4 34.1 26.7 11.2

国有控股企业

11.9 14.3 7.1 4.8

按重点行业分

装备制造业

18.0 20.1 10.5 9.2

高新技术制造业

27.6 26.8 14.7 15.5

高耗能行业

12.7 16.4 6.7 4.8

消费品行业

14.9 15.0 11.5 6.4

5.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样本企业对产能利用率回升有较正面的预期。调研中,21.6%的企业预计2016年全年产能利用率较上年回升,预计持平的比例为68.2%,而预计下降的只有10.2%。同时,大型企业的预期又更为正面,预计增加的比例为26.4%,超过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

(六)政府服务新高度。

1.企业家对“店小二”评价较高。在供给侧改革中,政府是制度供给的主体。近年来,政府推出多项改革措施,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等政策供给,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市场环境,努力为推进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那么,这些措施落实情况怎么样,企业端又是如何评价的呢?本次调研中,当问及对政府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措施总体评价时,有56.6%的企业表示“好”,37.4%的企业表示“一般”,只有6.1%的企业表示“有待改进”,说明企业对政府有关措施满意度较高。分评价项目看,企业对政府提供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三方面的支持认同“好”的比例分别为45.6%、36.0%和37.2%;认为这三方面“有待改进”的企业比例分别为9.4%、13.7%和12.0%。

表4 样本企业对政府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措施的评价

单位:%

评价项目

一般

有待改进

总体评价

56.6 37.4 6.1

提供技术信息支持

45.6 45.1 9.4

提供资金支持

36.0 50.3 13.7

提供吸引人才支持

37.2 50.8 12.0

2.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发展新理念转化为增长新预期发展新动力。调查表明制造业企业群体对当前政府服务较为肯定,满意度提高。但是企业也希望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基础设施方面能有更大的投入。在询问哪些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发展问题中,“知识产权保护”选择率为11.5%,“基础设施”选择率仅为3.7%。

三、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为寻找浙江制造业企业目前存在的短板,此次调查问卷设置了有关企业内外部困难的多项选择题,要求限选三项。从数据情况看,当前企业存在的短板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竞争加剧效益下滑。

1.同质竞争、产能过剩。调查显示,有70.9%的企业面临“同质竞争”问题,这是制约产品竞争力的首要因素。按行业看,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82.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9.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78.6%)认同率居前。按其他分组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该比例分别高达88.9%和90.5%,问题尤为严重。

2.成本压力依然较大。在对外部环境短板的判定中,有52.3%的企业认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过高”。而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时,43.4%的企业认为自身在“成本控制能力”方面还存在短板。

(二)人才瓶颈制约创新。

1.技术支撑仍是短板。数据显示,有58.8%的企业认为自身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居于各因素首位。高新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这一比例分别为64.6%和60.8%,均高于平均水平,表明两群体企业的市场地位更加依赖于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

2.管理人才仍较短缺。调查显示,有44.1%的企业将“缺乏管理人才”列为当前生产经营中的主要困难,甚至高过“缺乏资金”的比例(37.4%),表明在企业供给侧改革中,管理人才作为各种生产要素与市场信息的组织中枢与决策者,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从各分组看,54.3%的上市公司群体表示“缺乏管理人才”,成为最渴求管理人才的制造业部门。

(三)传统制造亟待提升。

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而制造业企业当前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高于2.5%的企业比例,农副食品加工业为34.3%,黑色金属冶炼业为39.3%,有色金属冶炼业为40.5%,食品饮料制造业为43.5%,纺织业为44.0%,服装和制鞋业44.6%,均明显低于制造业整体58.4%的比例,表明大多数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影响企业创新能力。

2.经营模式落后。传统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给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制造业带来挑战。在问及企业作为整体存在何种短板时,企业家对于市场能力选项(“商业模式、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不足”)的选择率高达53.8%,对于内部管理能力选项(“管理体系建设不足”)的选择率也达到30.3%。

3.品牌建设仍较落后。我省制造业本土品牌不少,但层次不高,响亮的品牌不多。总体看,制造业产品品牌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企业诚信意识仍较淡薄,品牌创造力不足,导致生产低端化和产业低端锁定。调查显示,在各条转型升级路径中,仅有21.1%的企业选择“创建自主品牌”路径,远远低于“产品创新”(67.7%)和“技术升级”(65.5%)的重视程度。

4.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在回答企业整体存在何种短板时,企业家对于“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机制不足”选项的选择率达21.6%。不同企业群体看,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问题在国有控股企业中最为突出,该群体对此选项的选择率高达28.3%。

四、企业的期盼与建议

(一)改善外部环境。

1.简政放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调查显示,26.2%的企业希望进一步简政放权。实地走访中也发现,企业普遍希望政府正确引导市场预期,提高政策质量和透明度,用稳定的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努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保护知识产权。调查中,有18.5%的企业希望政府做好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在尊重创新规律基础上营造创新环境,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为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激励;稳定企业家和科研人员的预期,使他们安心从事研发活动;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吸引创新要素领取和优化配置;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改革教育和研发体制;深入金融改革,为创新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3.建设公共技术支撑平台。调查中,52.7%的企业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对创新创业扶持。加强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创新创业服务和孵化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能力和贡献。

(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1.落实降成本措施。调查中,79.4%的企业希望政府继续实施降税减费举措。通过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动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落实“营改增”和清理各种收费项目,使企业税费负担得以减轻;通过社保降费,帮助企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工成本攀升问题;进一步深化电力、石油、交通运输等价格改革,帮助解决企业反映较多的生产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等问题;通过金融改革,引导更多资金注入实体经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通过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的驱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改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结构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2.支持企业走出去。调研中,一些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当前要坚持练好“内功”,提质增效,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持续创造竞争新优势;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坚定不移处置减少过剩产能。政府要制定政策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3.给予更多要素支持。调查数据显示,24.5%的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土地、水电气等要素支持。当前制造业企业的突出矛盾就在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一方面低端产品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高端产品短缺供不应求,产品的质量品种满足不了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品牌、时尚以及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一些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材料等仍未突破,需要更多的要素支持。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陈富强重庆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重庆市南岸区400067 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普遍推行的形势下,当前,我国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纷纷......

产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产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产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和难题。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转变,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日益显现,亟待......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节点,如何在维护经济平稳运行下解决结构失衡,如何......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如何积极应对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如何积极应对——以河钢集团为例摘 要:阐述供给侧改革的内涵、重点、影响,在河北省钢铁行业面临困境的下视情况下,以河钢集团为例,重点分析企业如何适......

下载国家统计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统计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