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调查实践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家乡历史文化寒假调查实践报告
学校:山东工商学院 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管理科学
班级:管理科学111班 姓名:巩建国 学号:11064108 实践时间:2012年2月8日至2012年2月16日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第一,了解家乡;第二,丰富假期生活;第三,锻炼自己
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实践经历及收获;第四,学习新的知识增长见识。
二、实践内容:在本学期寒假中,我进行了一次以“寻找家乡文化”为主
题的社会实践,着重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是我进行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有很多不足,但对我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走访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又找遍了市里大小的图书店,搜集到了我自己认为较为真实的资料。这不仅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收益非浅。这次活动之中,虽然我竭尽全力的搜集我所能找的的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的活动也仅仅是让我基本满意,还需要更深入的进行下一次的实践。
1、莱芜概况:
莱芜市地处山东省中部,辖莱城、钢城两个区和三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5万。莱芜古称嬴、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著名的“莱芜战役”。莱芜境内资源富集,尤以煤、铁储量丰富,矿冶历史源远流长,曾是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目前,莱芜已经发展成为以钢铁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去年全市钢产量达到1400万吨。莱芜盛产生姜、大蒜、蜜桃等农产品,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黄金蜜桃之乡”。莱芜自然风光优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莱芜历史沿革:
齐长城遗址锦阳关
3、莱芜民俗文化:
莱芜梆子钓鱼人剧照
【莱芜梆子】 又名“莱芜讴”,音乐唱腔高亢激昂,豪迈奔放,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宝库中的奇葩。1850年前后,徽班“老阳春”经运河入山东,定居在泰安县夏张镇。此后,流行于汶上一带的梆子,经常与徽调同台演出,逐渐结合,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莱芜梆子。1874年成立科班“小阳春”班,1895年在莱芜北勺山成立“长顺”班,继而成立了“吉庆”等十几个科班。1954年1月成立莱芜县民艺剧团,1956年改名莱芜梆子剧团。《送猪记》《三定桩》《红柳绿柳》《借闺女》晋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和接见。1977年《三定桩》赴广交会为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演出。《三定桩》《红柳绿柳》分别被搬上银幕。现代戏《正月十五雪打灯》获1995年度山东省精品工程奖,1996年参加文化部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梆子戏优秀剧目交流演出,荣获七项奖。1997年,现代戏《雪野风情》获山东省第四届精品工程奖。现代戏《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先后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推媳妇》2000年12月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调演在长安大戏院演出,2002年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群星奖”优秀剧目展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前往观看,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由市创作室一级编剧张丽华先生创作的《正月十五雪打灯》、《雪野风情》、《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五连冠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多项大奖。其中《正月十五雪打灯》还参加了全国梆子戏调演;《好儿好女》荣获“中国人口文化奖”二等奖。09年该作者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廉政剧目《儿行千里》获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五项大奖,并在全省十七地市巡演。篇2: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家乡变化
走向全面小康生活 ——家乡变化
我的家乡在益阳,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北紧靠省会长沙市及岳阳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人民积极开拓,锐意进取,以火热的激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下面我主要从经济、林业、农业等方面谈谈家乡的变化。
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益阳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益阳经济呈现出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喜人景象,开始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期。”去年,益阳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跃居全省前茅。今年1至7月份,益阳市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和增幅在全省排第二位,财政总收入增幅在全省排在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61.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这非常了不起。林业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益阳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三十年间,通过大规模开展长江防护林、德援造林项目、世行贷款造林、平原绿化、退耕还林、林业 血防工程、石漠化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和“两南”
林业战略的全面实施,使全市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蓄积量达2660万立方米,比改革开放初增长16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1.58%,比改革开放初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两南”林业资源快速扩张。杨树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几万亩发展到目前的近300万亩800万立方米,南竹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103万亩发展到目前的近200万亩3亿株。原来我市平湖区的南县、沅江历史上“人无歇荫地、鸟无树作窝”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
改革开放三十年益阳的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十年来,全市按照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要求,使全市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产业门类更加齐全,全市林业产业由改革开放期初的以原木销售为主到目前形成了以竹产业、浆纸板材、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四大支柱林业产业。林业对财政的贡献和在林农收入的比重日益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758元来自林业,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林业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78万个,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的三分之一。在桃江、安化等林业经济强县,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有中国“南竹之乡”美誉的桃江县,农民收入中有40%左右来自竹业,70%以上林农年林业纯收入超万元。农业方面
我出生在农村,深知农村的变化,从吃大锅饭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牛耕田到机械化种田,从凭票买东西到现在的拿钱买东西,农村在改革开放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收入日渐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2005年6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我市为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改革以来,我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摸清有关底数,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为了慎重起见,首先在沅江市试点,在沅江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去年11月我市全面启动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目前全市已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班子配备、乡镇内设机构设置工作。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市由原来的128个乡镇撤并为81个,16个街道办事处撤并为11个,乡镇、街道撤并率达33.3%;领导班子职数由1294线调整为705线,精减比例为45.5%。尽管改革还未完成,但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开始显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想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篇3:我爱我的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爱我的家乡
我爱我的家乡——宜昌
调查时间:2011年5月18日——2011年5月30日 调查地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调查对象:宜巴公路
一、调查背景:
近期由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要求,我们开展了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主要是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来抒发对家乡的情意。虽是从小生活的地方,但是对于这个地方的情还是日益剧增,每当看到家乡的一点一滴发展变化时,我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因此,借着这次的实践调查让我更深的来了解我的家乡。2008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关于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鄂渝界)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的文件发放下来,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地的人民都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终于不用再绕远路了,终于可以早点回家了。所以,宜昌起着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啊!
二、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的调查,一方面锻炼了自己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自己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大学生应该承担的职责,懂得关注家乡发展,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了解人民
疾苦。从而体现对家乡更深的情意,并树立为家乡建设做出自己贡献的目标,来把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三、调查方式:
通过浏览查阅新闻网站以及电话咨询等方式获得资料,然后对资料做了整理归类,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四、调查内容:
一、项目概况
宜巴公路(宜昌至巴东)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网)中沪蓉高速公路在湖北境内的一部分,也是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651网)中的一段。本项目起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凤凰观村,终点在鄂渝交界处的火烧庵,以隧道方式接重庆巫山至奉节高速公路起点。路线全长约173公里(172.65公里)。2009年开工,2013年全线试营运。本工程设计永久性占地8395亩,其中宜昌市6136亩,恩施巴东2259亩。该工程约需拆迁房屋302652平方米,其中宜昌市193326平方米,恩施巴东109326平方米。
二、项目特点
(1)建设意义重大。该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上海至成都公路上最后一段开工建设的高路建项目。因此,它的建设对完善国家公路主骨架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沟通东中西部联系;加快三峡库区乃至西部资源开发;支援国家西部战略的实施;促进宜昌、兴山、秭归、巴东、神农架等区域经济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经济和社会意
义,是国家应对金融风暴、拉动内需的重大举措。(2)建设规模庞大。总投资超过166亿元,平均造价达9600万元,是我省到目前为止单个项目投资规模最大,单位公里造价最高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3)建设实施难度很大。水电路不能完全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土地资源少,征迁难度大;原材料供应奇缺;地质灾害频发,地质条件很差(巴东段);施工环境艰苦;市场竞争激烈。(4)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性投入巨大。该工程位于长江北岸,穿越三峡画廊,途经昭君故里,倚靠神龙雄峰,路线沿途地形、地质、地貌、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投入巨大。
(5)项目工程技术含量高。环境保护及生态景观治理技术均必须融入自然,高于自然。
(6)工程建设过程管理要求高。要规范开工,连续施工的要求。从而使宜巴高速安全、优质、有效、经济、环保地达到:内外质量优,整体形象美,科技含量高,创新亮点多,安保设施全,服务功能强,地域特色明,和谐氛围浓的形象目标。
五、调查建议:
最后我们建议,高速公路的设计要尽量科学合理,考虑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征地依法依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安置措施到位、社会保障落实,并结合工程,保护和扩大生产资源,保持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在这个项目上我们还是应坚持积极地态度。
六、调查总结: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体会到当地农民来自心里的呼声,也看到了宜昌现阶段的发展。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特别值得记录和反映的情况。宜巴高速公路的所走的线路绝大部分要经过地少人多的山区,高速公路修建将占用了山区众多的良田和生产生活用地,因此,使得许多的农户要面临搬迁和二次搬迁,可是在这些问题面前没有一人对高速公路的修建持反对意见,都坚决支持国家建设,一位二次征迁的农户说:“只要有饭吃,有地方住,我们坚决赞成高速公路的修建,造福子孙后代。”由此可见当地老百姓的朴实憨厚,对国家建设的支持。同时也表现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强烈渴望,这让我觉得无比的自豪,作为一个宜昌人,我不仅仅看到的是经济建设的发展,也看到了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们切身地感受到宜巴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一定会是真正造福于民的工程。
无论宜昌如何的进步发展,宜昌人民永远都不会改变,他们的热情和朴实将一直延续,我会对这片土地爱的真诚。
我爱我的家乡——宜昌。篇4:关于家乡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学校:阜阳师范学院 学院:文学院 年级:大一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汉语言文学(4)班 姓名:汪茹 学号:201140110438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6日 至2012年2月6日 整理资料成报告:2012年2月7日
一、前言 寒假伊始,新春到来,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应学校号召让自身关注社会,深入基层,奉献青春,服务社会,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为自己组织了一次关于家乡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及
文化建设的调研活动。
二、正文
我的家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江县辖17个镇,面积2352平方公里。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庐江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历经千百年苍桑巨变的庐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楚文化和淮军文化传统。历史上涌现出了文翁、周瑜、王蕃、丁汝昌、吴长庆、刘秉璋、潘鼎新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当代更有冯法祀、*、姜长云、方福前、净空法师等一大批活跃在科技、经济和文化艺术界的著名学者。
自然环境
庐江生态优美,四季宜人,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境内的省级湿地自然 具有极高价值的化学元素,自西汉以来,就是著名的疗养胜地:北宋文豪王安石曾在此濯足疗疾,留下了“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的千古赞誉。当地文化 围绕把庐江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定位,县政府先后出台了16条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共投资6亿多元,在原有的“冶父晴岚,凤台秋月,黄陂夏莲,绣溪春涨,金牛晚眺,白石冬雪,水濂听声,青帘渔火”等旧景点基础上,新开发3a以上景区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精心开发的20多个系列旅游商品,市场十分走俏。2006年,以温泉旅游闻名的汤池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和四星级酒店。时下安徽金孔雀旅游度假村正在全力打造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金孔雀温泉体检中心主体建成,金孔雀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国轩雅典娜酒店正式运营,温泉宫春节前结构封顶,总投资16亿元国轩汤池影视城已于2011年5月22日在汤池镇正式破土动工。万振逍遥别院二期春节前后交付使用。滨湖大道庐江段已于2011年4月28日开工建设,届时庐江与合肥滨湖新区将实现无缝对接。汤池景观大道完成规划、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正在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旅游业发展加快,成功举办中国首届周瑜文化节和柯坦茶文化节、第三届同大葡萄文化旅游节。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完成商业网点规划。鸿福大酒店已经建成开业,安德利物流中心等建设加快,安徽喜洋洋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县城。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对接签约项目23个,协议投资144亿元。全年引进内联项目28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1个,到位内资75亿元,招商引资考核名列全市第二;到位外资3704万美元。省级庐江经济开发区城西新区首期4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入园项目50家,二期征地拆迁工作已启动,105平方公里扩容升级规划通过评审。省级龙桥循环经济工业园获批筹建,江苏天乾重工机械铸造等重大项目即将入驻。庐江还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中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粮油生产百强县,全省重点产茶县、水产基地县和商品猪准基地县。庐江素有“好学之邦”的美名,历史上以科甲起家,以著书立说名垂于世者络绎不绝。这种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得到了更广泛和大力的弘扬,全县现共有中小学448所,其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20多所。有百年校史的庐江中学已为国家培养数万名高材生,现为安徽省重点中学与安徽省示范中学。全县每年向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达5000余人。旅游文化
奎星楼
奎星楼原址位于安徽省庐江环碧园西角,现址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城东新区,奎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奎宿”。在古代神话中,奎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旧时各地多建奎星楼(阁),以宗祭祀,祈佑一地文章之盛 庐江奎星楼
庐江奎星楼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时任知县李衍芳倡建,当时的奎星楼建于城北,在文昌宫后。咸丰年初,太平军攻打庐江,与驻守庐城的清军先后3次争夺战,最后于咸丰四年(1854)失守(淮军将领吴长庆之父吴廷香就战死此役),太平军侵占庐江城,奎星楼不幸毁于兵燹。同治七年(1868),庐江知县黄光彬着手治理县城的战火创伤,再次倡建奎星楼。奈于资金困难,黄知县便向时任广西巡抚潘鼎新(今安徽省庐江县郭河镇人)求援。潘鼎新乃举人出生,曾于国史馆承修臣传,重文好学。得知家乡要重建奎星楼,十分高兴,当即决定独资捐建,并建议重新选址于文庙左侧环碧园畔。建楼时,潘鼎新派员专程到江西丰城,聘请当年的楼台建筑大师张玉峰主持,张因故遣子张小峰督建。张小峰则以广东名楼惠山楼为蓝本,历时两年建成。该楼高三丈二尺,三层六面,飞檐翘角,铃铎垂悬,筒瓦兽灵。楼的最上层朔有奎星点斗神像,一手执珠笔,一手直指脚下,寓意着脚下的这一方土地永远文风昌盛。游人登楼凭窗,远可眺望冶父山胜景,近可俯瞰庐江城东新区全景。2011年8月8日上午10时,庐江重建的奎星楼正式揭牌。重建的奎星楼总高度27.68米,设计遵从传统形制和要求,八角形三层攒尖式瓦顶,顶部木构件呈斗八形藻井,采用宋元时期某些建筑元素和符号。同时,增加了平座以满足观赏功能,并依据环境特点,增加魁星阁的体量,成为城东公园的构图中心和景观中心。安徽金孔雀温泉度假村
安徽金孔雀温泉度假村是一家集度假、健身、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商务型度假酒店,占地面积超过3564000平方米,它坐落于著名的温泉之乡安徽庐江汤池,近靠庐江火车站,金孔雀温泉度假村毗邻合安高速公路,距合肥骆岗机场仅45分钟路程。
安徽金孔雀度假村实景
金孔雀温泉度假村
金孔雀度假村以“为顾客提供101%满意的服务”为宗旨,全力打造健康休闲新概念。拥有药膳浴、名酒浴、spa疗养馆、漂流河、人造沙滩、的大型温泉洗浴中心是您调养身心的唯美境地,带给您全新的洗浴理念与文化。可以容纳800人同时就餐的餐饮部是您享用徽、粤、川以及地方土菜的理想场所。200多间的豪华客房让您感受国际全新酒店标准。设施先进齐全的健身、会议中心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此外,金孔雀度假村还具有大自然赐予的天然养吧相思林、田园风情的垂钓中心、鸵鸟园、金汤湖等,使整个度假村充满迷人的原始风味。
美丽的相思林畔,建有极具徽派特色和现代设计理念的怡园。专门用来接待高端客户群体,在这里还有全国罕见的温泉游泳馆,奢华的享受。篇5:关于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国家曾建设性地提出建设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国家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因而需要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实践目的: 深入农村,熟悉农村,体验生活,感受发展。通过亲身融入,切身体会,丰富寒假生活,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在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的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内容: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了解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实践过程: 通过和家乡农村相关的基层干部人员的交谈,了解家乡政治的进步;通过切身体会家乡农村的节日气氛,感受家乡文化的繁荣;通过
亲眼所见家乡的新农村面貌,座座楼房建起,条条公路修成,人人欢欢喜喜,体会家乡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破坏,如大量耕地被占用荒废,乡土文化景观被毁坏,传统民俗被淡化等等。
实践结果分析:
一、党的基层建设更加牢固,民主制度得到落实
我在和基层干部的交谈中了解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实。比如,基层干部的选举实行全民选票制度,每个公民都有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当家人的权力,“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更加得到体现。近几年,我们这些大学生去当村官,更多的是国家考虑农村知识分子少,这样做不仅可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村,带领农村走向新的发展,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还能锻炼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农村发展的不易,从而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民主制度的发展为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完备的政治保障。
二、相关民生政策的出台,让惠民更加明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台解决了以前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为每人每年3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近几年,村卫生室的建立,药物品种增多,实行药物“零差价”政策,更是解决了农村“缺药少药”以及“药物贵”的问题。
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农民生活得更好;农业税的免除,“农业补贴”政策更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另外,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措施中有一项为:为年龄低于16周岁的独生子女家庭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当然是以自愿办理为前提),拥有此光荣的家庭每年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补贴(直到子女年满16周岁),当他们的父母年满60岁时,更是享有国家的保障,这一政策虽然在当前的惠民不明显,但从村民积极响应政策的实行的情况来看,村民养老有了保障。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政策一条又一条,为我们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政府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农村有了新面貌
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规划等多方面措施,加强乡村公路网建设。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就改善了,能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
随着公路的建设,沿着公路建起了座座楼房,家家住进了新房,高高兴兴过着新年。
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破坏
乱砍滥伐树林,开山采石,为建造房屋提供材料,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并未将来的农业发展埋下隐患;修路,建房大量占用耕地,导致农业用地不足;进行新农村建 设,对农村进行改造,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让人难以释怀的是,“由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如果建设不当,很容易对其造成破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在开发利用的名义下进行的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对原生态的乡村,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口味加以改造,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被大量机械性复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繁荣了这个项目,其实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极大伤害。”旧的村子拆掉了,新的村子出现了,承载这个村庄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也随之灰飞烟灭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农村里原生态的赶集、庙会等传统,正随着建设的深入在慢慢流逝。
五、新农村建设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青少年大多外出务工,村中剩下的多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建设新农村缺少主力军;绝大多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农民思想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新农村的要求差距甚远;村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农作物种植和副业养殖过程中,仍以零散种养
为主,尚未形成集约效应等等。
六、新农村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
虽说新农村的房屋价格不是特别的高,但是对于收入甚微的农民们来说无疑不是一笔巨大的资产,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搬出住了几代人的老家,花钱住进新农村,这又有巨大的挑战。另外,新农村是聚集在一起的,一个镇,一个村农民都是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假使农民们真的搬进了新农村,那原来留在老家的许多耕地就会由于无人耕种而荒废,就算去耕作,路途的变长又无疑会成为一种负担,会大大的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好后,一个地区聚集的人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一旦邻里发生一些争执,是否应该有一些类似于社区的专门的居民委员会进行协调。人口聚集后,相应的基础设施是否能跟上,是否能配套建设一些休闲设施和娱乐场所,或者一些日常的商铺以便居民们购买日常生活必须品,以及相应的医疗机构等。另外,新农村建设后对当地的生态又会造成怎样的改变,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是否还会像以前在农村一样随手乱丢乱扔,能不能像城里社区一样集中打包,统一处理。住进新农村后,居民的素质能不能跟得上,这又无疑是一大问题。
家乡历史文化寒假调查实践报告学校:山东工商学院 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管理科学班级:管理科学111班 姓名:巩建国 学号:11064108 实践地点:山东省莱芜市市区及博物馆、图书......
关于南昌大学90周年校庆的调查2011年5月,南昌大学将举行90周年校庆庆典。建校90年来,南昌大学已培养各类毕业生40多万人。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成立,1949年5月南昌解放,国立中正大学......
大学生暑假家乡现状调查实践报告大学生暑假家乡现状调查实践报告我的家乡位于某某省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山村---鹤峰县五里乡中坪村。今年暑假放假回家,坐着破旧的中巴车,沿着崎......
关于家乡名胜古迹的调查实践报告我的家乡古城保定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 "京畿重镇、首善之区",因而,文物资源非常丰富。2008的年暑假,我仅......
陈 玲 玲我的家乡xx位于中国xx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介于xx、xx两开放城市之间,扼xx、xx海上门户,东经121°,北纬28°。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7℃,平均降水量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