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化水平得到迅速发展,农村、城镇乃至小区,全体人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发生巨大改变,与此同时仍存在着较多问题急需解决,为此我们进行如下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
第一部分:农村文化状况
(一)问卷调查结果
1、您所在的村有电视的户数达到:
问到村子里有电视的户数,选择90%以上的有310份,占有效问卷的96.63%;选择70%以上的有9份,占有效问卷的2.8%;选择50%以上的有2份,占有效问卷的0.62%;没有选择几乎很少和不清楚的;有1份未选。
2、您所在的村能上网的家庭占全村:
当问及大家村子里能上网的家庭时,选择80%以上的没有;选择50%以上的有6份,占有效问卷的1.86%;选择很少,几乎没有的有298份,占有效问卷的92.55%;选择不清楚的有17份,占有效问卷的5.28%;有1份未选。
3、您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有:
当问及村民们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时,选择打麻将,打扑克的有223份,占有效问卷的69.25%;选择唱歌,跳舞的有54份,占有效问卷的16.77%;选择看电视,上网的有211份,占有效问卷的65.53%;选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有9份,占有效问卷的2.80%;选择没有的22份,占有效问卷的6.83%;选择其他的有35份,占有效问卷的10.87%;有2份未选。
4、您所在的村有图书馆或提供村民看报读书的场所吗?
问到是否有图书馆时,选择有的24份,占有效问卷的7.45%;选择没有的有270份,占有效问卷的83.9%;选择不清楚的有26份,占有效问卷的8.07%;有2份未选。
5、您所在的村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吗?
当问及村民们“您所在村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吗?”,村民们大都重复问了一句:“什么?老年人活动中心?”选择有的有42分,占有效问卷的13.04%;选择没有的有265分,占有效问卷的82.30%;选择不清楚的有13分,占有效问卷的4.04%;有2份未选。
6、老年人活动中心设施如何?
选择很好的有6分,占有效问卷的18.6%;选择一般的有42份,占有效问卷的13.04%;选择不好的有8份,占有效问卷的2.48%;选择没有的有147份,占有效问卷的45.65%;有119份未选。
7、村里是否有人买地下六合彩或参与其他赌博活动?
选择有的143份,占有效问卷的44.41%;选择没有的88份,占有效问卷的27.33%;选择不清楚的有90份,占有效问卷的27.95%;有1份未选。
8、在农闲时节村里是否组织农民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
这道题里,选择有的84份,占有效问卷的26.09%;选择没有的206份,占有效问卷的63.98%;选择不清楚的有31份,占有效问卷的9.63%;有 1份未选。
9、您所在的村老年人业余娱乐方式主要是?
填聊天、唠嗑的有68份,占有效问卷的21.12%;看电视有43份,占有效问卷13.35%;打扑克、打麻将有89份,占有效问卷的27.64%;散步有25份,占有效问卷的7.76%;跳舞、秧歌33份,占有效问卷的10.25;听收音机6份,占有效问卷的1.86%;下棋6份,占有效问卷的1.86%;填没有的42份;17份填不清楚;未填16份。
(二)问题与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没有文化广场,没有图书馆,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多数人每天以看电视,打扑克来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有少数的会唱歌,扭秧歌,下棋等的文化生活,但一年也只有的几次,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的业余生活也只是在唠嗑溜达中度过。
我们提倡关注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政治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真正的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当然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进步应该是新农村进步的显著标志,但是,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政府投入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设施破旧,有些农村的文化设施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不能给村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
三、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少,质量不高
因此我们要做到:
一、充分认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目标中。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要树立农村文化建设远大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
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农村文化建设综合水平进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一县两馆、一乡一站(中心)、一村一室一广场、一人一册图书”的目标,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人员相对稳定的新型农村文化队伍。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积极发展固定放映场(点),恢复农村集镇影剧院并建设数字化电影院。要不断开拓农村电影市场,广开渠道,通过开展科教片专场、爱国主义教育片专场、未成年人教育片专场、农民喜庆场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实现农村电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省农村电影市场真正启动起来、繁荣起来,使农村电影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以政府采购形式,每年集中招标采购一批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送到重点县的乡村文化站(室),方便农民群众阅读。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
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
五、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县文化馆、图书馆的改革主要是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特点,人员能进能出,职务和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机制。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
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合理布局,加强现有资源整合,努力做到相关设施能够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总之,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民们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的文化建设会越来越好,农民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也将有更丰富的生活!
第二部分:城镇文化状况
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来源:南京市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方式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生存型消费向追求身心健康、增加生活情趣的享受型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型消费过渡,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居民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多,文化消费成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特点:
1、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市城调队的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2000-2006年,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包括文化娱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不包括教育支出)分别为153.89元、153.60元、182.45元、224.20元、250.67元、327.03元、506.67元,居民支出金额逐年上升;文化消费在消费性支出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分别为4.8%、4.3%、4.8%、5.4%、5.6%、6.2%、6.2%、8.5%。
2、不同收入人群文化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收入成为制约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低收入人群文化消费水平明显偏低。2006年,占调查总数40%的中低收入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文化消费较高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组,如占10%的最高收入组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1090.50元,是平均水平的2.2倍。
3、旅游成为近几年文化消费中一个持续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双休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推行,城镇居民外出观光、旅游休闲者增多,旅游成为近年来居民消费中持续不下的热点。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仅参加团体旅游方面的人均支出就为93.98元,占文化消费的19%;每百名城镇居民中平均有26.88人次外出旅游。
4、城镇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活动仍以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的项目为主。
市城调队曾经对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状况作过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报纸、影碟、上网、打麻将/扑克、逛公园等,不少居民平均每天用于看电视的时间有4-5个小时,文化消费的构成总体上看还是比较传统和单一,消费项目也主要集中在花费较少或者基本没有花费的项目上,消费的层次偏低。
(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从2000年-2006年的几年间,文化消费在全市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的比重最低4.3%,最高为8.5%,平均为5.9%。居民文化消费整体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制约,支付能力较弱;二是受消费传统观念影响,居民更愿意把钱用于储蓄和购买大件商品及住房等;三是文化消费方面新的消费热点较少,对居民消费没有吸引力。
2、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中用于购买商品的多,用于服务项目的少。2006年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人均支出额在全省18市排第三位,但是其中用于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人均只有177.58元,在全省18市排第12位。这说明相比于其他地市来说,居民用于物质方面的支出较多,服务性的消费较少,文化消费层次还需不断提高。
3、基础设施与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热情之间有差距。近年来,体育消费开始兴起,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倍受居民青睐,但是提供给体育爱好者锻炼的场所却很少,有的只对本单位职工开放,基础设施的短缺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热情。
(三)、提高居民文化生活质量的几点建议。
1、继续提高居民收入,营造积极消费的社会氛围。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伴随着南京经济的长足发展,全市城镇居民收入也再上新台阶,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突破9000元,但是居民的消费热情还比较低,消费倾向(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仅为66.7%。居民不愿意把新增收入用来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未来的预期支出较大,提前储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让居民的消费不得不谨慎而行。
2、引导、激发居民文化消费的热情。文化消费一方面取决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有关部门要通过媒体等多种途径,倡导居民合理消费,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引导居民通过文化消费活动陶冶情操,从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3、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和改善文化消费的环境。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图书馆、文化广场、体育场、社区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这些公共设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4、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优化文化消费结构。有关方面要针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消费愿望积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的增长点,对传统的文化消费项目进行拓展,吸引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将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从而改善和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第三部分、社区文化状况
我们还对小区居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更加详细的了解了小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在居民散步时对其进行了随机采访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在傍晚六点到八点的散步时间,我们共采访了30位居民,发放调查问卷40份,得知现在小区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一)、结果分析
1.调查材料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统计到,现阶段,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中看电视的比例为38%,读书看报比例为22%,上网、看电影占11%,娱乐健身占10%,其他占19%。
2.分析与评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全面提升,文化娱乐丰富多彩。城市居民由于收入大幅度增长,物质生活丰衣足食后,渴望充实精神生活,提高文化品位。爬山、钓鱼、跳舞、游园、聚友、喝酒、听歌、唱歌、聊天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充实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但仍有部分的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仍局限在看电视,读书,看报这种简单的业余生活上,没有真正走出去,利用有利的环境。
(二)、对策,反思,教益
社区是人们聚居生活的范围,社区是居民聚集地,是人群休养生息的地方,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这里往往不仅只是一个行业单位,而是社会多种行业的劳动者的集聚圈,一个社区构成了社会的一个细胞。人们各自有独立的性别、性格特征,各具不同的能量、才干和爱好。由社区文化的大众性决定了社区文化生活的多层次和文艺活动的多样化。它不仅包含了人民群众的整个业余生活,随着社会进步,网络的普及和人们对工作的个性化追求,社区已经或即将成为一部分人整个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民风民俗等则构成了社区文化的基本内容。
社区文化呈现自发性,娱乐性,倾向性,休闲性,传统性,时代性的基本特征。要解决各种矛盾,还要社区工作人员做工作,深入群众内部。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祖国的日益壮大,使得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更促进指导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关于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情况调查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精神食粮的吸取是其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最好途径。因此......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群众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根据本专业的暑假学习要求和安排,这里以本人所在的五里村为调查对象,进行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通过对村民平时生活的观察和相关情况的询......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活动目的:了解深圳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活动形式:深入社区,为社区服务,与社区......
群众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引言: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新中国社会经生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却似乎没有跟上节奏,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