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报告_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时间:2020-02-27 08:25: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调查报告】

中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中 小 学 美 术 教 育 调 查 报 告

题目:关于美术教育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丽媛

指导教师:张国荣 学号:200653020223 班级:2006级国画1班 专业:美术教育(国画)指导教师:张国荣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事业的主题,然而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美术教育,无论是在中小学、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还是在发展职业教育中,都占有显著的发展地位。国家和社会对美术教育的空前重视,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美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科目,肩负着

一、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培养新时代所需高质量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升学率压迫下,我国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其具体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完善。其次是美术教师素质不高,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理论缺乏深入研究。第三是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也是急功近利,在强烈的忧患意识推动下拔苗助长,孩子纷纷踏进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各种美术学习班,严重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纯真的天性。

三、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国内外大气候的冲击和时代的价值要求下,现行的教育结构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素质教育的要求使美术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受到重视,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重理轻文的教育思想从理论上得到了纠正。培养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领域得以实施。国民的审美水平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美术教育的价值

美术是人类满足自身需求、追求理想的手段。美术教育的水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社会文明的水准,体现着教育阶段的水准。它以独特的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与人以及社会形成了彼此助益、双向构建的关系。对于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美术教育而言,将现代的美术教育思想与民族意识相结合,同时吸取国际上各种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加以发展创新,使美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及其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我们的美术教育将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以适应和满足中国国情的需要。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服务,要培养出适应中国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是高台县第三所初级中学自2001年进入新课程改革。为了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南华初级中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术教育现状,本人采用访问、查阅教案、个案分析、问卷等形式,对南华初级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绩与评价

1、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在国家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教学行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已被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被确定;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建立;宽松开放的教学平台正在搭建;有“美”有“术”的教学策略得到贯彻。

2、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由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开创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据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喜欢上美术课,他们在学习中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抒发,对美术课充满兴趣。

3、教师素质获得了提高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很多美术教师都经过了省、州、县不同级别的培训,有的还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经过培训,广大美术教师不管理论水平还是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高。

4、科研课题取得了成果

在“科研兴教,质量兴校”战略目标的带动下,广大学校掀起了教育科研的热潮,不少美术教师积极参加课题实验,在省州“十一五”规划130余个教育科研课题立项中,美术课题占10多个,这是以往很少见的。

二、问题与不足

1、按课程计划开课任重道远

按课程计划开课属老生常谈,它是长期制约美术教育发展的瓶颈,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课程改革几年来,美术教学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是不按课程计划开课,二是开课随意性大,三是不按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授课。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专业水平较差,只能择其简单的内容,或根据个人兴趣、喜好进行教学,美术教育按课程计划开课任重道远。

2、对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突出

笔者在查阅大量的教案中发现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至今仍然把握不准。一是教学目标不全;二是教学目标不明,目标订的过空、过大;三是教学目标不准,教学目标游离于学科之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研究和贯彻教学目标是改进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在教学中对目标确立不准,必将使美术教学偏离课改方向,走入主观性、随意性、片面性的歧途。

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调查表明农村学校美术仍是薄弱环节,美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农村美术教师属于兼职教师,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和新课程培训,有的没有美术课程标准,有的缺乏必要的教学参考书,有的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驾驭教材能力普遍偏低,教学能力水平相应较差,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村美术教育发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教学设施严重缺乏

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学校没有美术活动教室,没有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配备相应的写生桌椅、画板、画架、静物器皿、石膏像等教学设备。农村大部分学校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为了压缩开支,对于美术教学必需配套的资料一概不予订购。教学条件的滞后,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

5、学科地位重视不够

美术学科是学校教育的薄弱学科,与音乐、体育一起被调侃为“小三门”、“副科”、“搭头课”。为此,在教育教学评价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科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很多学校对美术教学在计算工作量时只相当于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60%,美术教师在评优、评职、评先、住房等方面的待遇都低于其他学科教师,据调查很多具有20多年教龄的美术教师,到目前还没有评上中级职称。这些都是直接造成美术教师大量流失和教育教学随意散漫的主要原因。

三、思考与建议

1、提高认识,依法治教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按规定接受的课程教学,是最起码的权益,是教育公平的最基本表现。为此,各级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美术课程,严格按照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任何一个称职的教育管理者,校长和教师都应该树立依法治教的意识,自学执行教育教学法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教育部于1990年以文件形式出台了一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其中明确规定县级教科所(室)要配备专职艺术教研员,然而18年过去了,我市只有高台县配备了专职艺术教研员,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县艺术教研队伍配备明显滞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艺术教研员配备,对美术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及评职、评优、评先都应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尽量做到评价的公平。同时,对美术教师加强培训,不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3、改善办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中小学校长要站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学校美术教育,要在年度经费预算中保证美术教育的基本经费。积极创造条件,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展览室,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器材配备目录,配备美术教学及活动器材,确保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督导评估力度

为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教育督导部门必须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督导评估的力度。如学校常规教学检查,学校目标管理检查,各级地方政府督学检查,都应把学校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评估检查,从而不断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使学校素质教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张掖市高台县普通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调查问卷

《张掖市高台县普通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调查问卷》涉及以下问题

一、教师

1、基本情况:年龄:30 ;教龄:10 ;学历:大学

;进修情况:西北师大进修

2、您了解目前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情况吗?

了解

3、您给学生的美术作业打分的依据是什么?(例如„„)

⑴学生的实际情况 ⑵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 ⑶ 形神兼备

4、您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学生美术能力的高低?(例如„„)

⑴审美能力 ⑵动手操作能力

5、学生比较喜欢上哪一 类型的(什么内容的)美术课?为什么?

手工课(泥塑

动手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6、什么样的上课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反映最热烈的?

互动式(合作探究性强的课)

7、学生讨厌上哪一类型的(什么内容的)美术课?为什么?

欣赏性的课

纯理论的美术讲解

因为纯理论导致学生昏睡,有时听不懂,也不能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只能睡觉或者聊天或是看别的书籍导致学生不能进入状态,从而失去对美术课的兴趣。

8、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学生反映最沉闷,学习效果最差?

欣赏课

9、您对新教材、新标准有什么看法、建议?

新教材新标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要求,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建议:⑴专业教师专一授课 ⑵教材跨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10.您目前使用哪个版本的美术教科书、教材、教学辅助资料(出版社、主编„„)?您对这套教材有什么看法、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科书

建议:⑴以基础为主.如简单的形体课 ⑵课程内容详细化

11.您平时订阅什么美术、美术教育杂志?

《中国美术教育》 《美术向导》

12.你认为学生的美术作业能否反映不同学生的个性?如何反映?存在什么样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

基本能反映 13.你认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

14.你认为学生的那些表现属于创造性的表现?(比如„„)创新性组合(风格教学)

二、学生

年级:八年级

年龄:十四

性别:女

个性特征:追求时尚

一、对教师教学的看法,请分别针对专业理论课和技法课作出回答。1.你认为什么样的上课氛围有利于专业理论课/技法课的学习? 专业理论课:基础课的讲授(透视、素描)技法课:联系素描(石膏几何体的写生)

2.教师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有什么作用?需要做哪些工作?

专业理论课:能使我们充分的理解,给我们引导进行示范性教学,拓展我们的思维。

技法课: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所画的内容给我们做示范。

3.专业理论课/技法课的教学中,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适合你?为什么?学生普遍欢迎哪种教学方式?为什么?

专业理论课:先给我们适当的讲些理论,然后让我们多画画给我们多看一些名画提高我们的眼界。因为在我们学校,学校对美术课的要求不高,我们想学但是条件不够所以想提些意见提高我们对美术课的兴趣。

4.技法课是否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表现?为什么?教师需要了解您的个性特征吗?教师了解您的个性特征吗?

需要。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不一样,所以表现在画面上的东西就会出现不同,加强我们的个性展示会对我们的将来有好处。教师需要了解我们的个性特征,但是教师很少了解。

5.如果教师了解您的个性特征,是否对教学有帮助?依据您的个性进行教学是否会对您产生巨大的影响?

会有帮助,会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

6.在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班级里,在兼顾全体的前提下,您认为依据个性进行教育可行吗?如果行,请给我们提供一些合适的建议。我认为应该可以

建议:⑴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 ⑵分层教学,可以适合不同学生 7.平时(指课堂之外)你参与什么样的美术活动?能从活动中感悟到学习、创作的快乐吗?为什么?

美术兴趣小组

⑴学习不了解的知识 如:书法、素描 ⑵提高自己的美术基础

三、对考核、评价方式的评价

1、既往的专业理论课/技法课的考核方式是否存在弊端?如果存在,有哪些?应当如何改进?

专业理论课: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素质教育无标准,教育机构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

2、在一视同仁的前提下,评价是否应该考虑个体因素?(比如,不同个体的进步因素,如A、B、C三学生,A、B处于同一起点,都低于C,但最终的学习效果是A、C达到新的同一高度,B在原地,应当得到最好的评价,而

应当得到较差的评价。)如果考虑,应该考虑哪些个体因素?

应该考虑个体因素 如个人的因素以人为本为基础

外国美术教育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1、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教育被后人称为“自由育”或“完全教育”。这是——种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理想式教育

2、独立的绘画公会直到1339年才在佛罗伦萨成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才跻身于知识分子阶层,获得中产阶级的地位3、1498年出现的达•芬奇学院可称为最早的艺术学院,是由梅迪奇家族的洛伦佐赞助的。1562年著名美术史家G,瓦萨里倡议创办了佛罗伦萨绘画学院;1585年卡拉奇兄弟创立了波伦亚美术学院;1593年罗马成立了圣卢卡学院。

4、1648年的巴黎皇家绘画雕塑学院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趋于系统性,已具有现代美术学院的雏形,成为世界各国美术学院效仿的楷模。

5、法国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非常重视感觉或形象教育,将感觉视为知识的门户。

6、18世纪初,欧洲的一些新式学校开始将美术课列人课程表中。到19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以及俄国普遍在普通学校设置了图画课程。

7、1872年8月日本文部省正式颁布了日本近代第1个新学制,规定图画为小学14门必修课程之一。8、187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通过了工业图画法案,要求向居民社区中的15岁以上的学生教授图画。

9、1873年建立了美国第1所教师培训学校——马萨诸塞州师范美术学校;1874—1877年组织了第1个职业美术教师协会——马萨诸塞州美术教师学会。

10、1930年,从包豪斯留学回国的水谷武彦在东京美术学校发表演讲,促使构成教育开始进入日本学校美术教育。1932年《构成教育》杂志创刊,1934年山本隆亮发表了竹早女子师范学校构成教育的公开研究。

11、1938年以后藤福次朗为首的学校美术协会提出了改革美术教育的

12、19世纪初科学心理学逐渐成熟,其对神经系统和感官生理心理现象的研究成果,被引人美术教育领域。

13、1895年英国心理学家沙利出版了《幼儿期的研究》;法国学者柳克于1913年和1927年相继出版了《某一个儿童的描绘》与《儿童的绘画》两本儿童美术教育名著;1955年美国学者诺达费时20余年完成了对200余张儿童绘画的分析,出版了《儿童画的发展过程》。

14、1987年12月17日投票通过了《艺术教育法》,其中规定美术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1、在中国奴隶社会鼎盛时期的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教育制度就渐趋完备,形成了奴隶制的官学体系。

2、鸿都门学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2月,因校址在今河南洛阳的鸿都而得名,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

3、为了培养宫廷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宋徽宗崇宁3年(1104年),又在国子监另设画学。大观4年(1110年),画学被并人画院。

4、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

5、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内分2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

6、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

7、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

8、我国正式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在19世纪末即已开始。

9、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地位是由清政府1904年1月颁布的我国近代第1个正式施行的学制——《癸卯学制》确立的。图画和手工自此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的课堂。

10、王国维在1906年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人高尚。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

11、王国维在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以及1912年发表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极力推崇美育,将美育主张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希望通过艺术提倡美育,传播美育。

12、1918年4月5日成立的我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7年秋成立的中央大学艺术系,1928年3月成立的杭州“国立艺术院’’以及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美术专门院校——1911年冬成立的上海图画美术院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过他的支持和帮助。

13、1933年11月颁布的(中学课程标准)首次规定图画为高中必修课。第一学年每周1小时,第二、三学年每周2小时。例如,1932年10月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规定美术教育的目标为:

1.顺应儿童爱美本性,以引起研究美术兴趣;

2.增进儿童美的欣赏和识别程度并陶冶美的发表和创作的能力; 3.引导儿童对美术原则的学习和应用,以求生活的美化。

再如,1948年9月公布的

1、顺应儿童爱美的天性,使有欣赏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 2.增进儿童审美的能力,使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智能; 3,发展儿童关于美的发表能力和创造; 4.指导儿童对于我国固有艺术的认识和欣赏。

此外,中央苏区和解放区的学校也开设了美术课,而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4、1950年印发的《小学美术课程暂行标准初稿》就鼓励各地制定切合实际的美术教学计划。

15、1956年,教育部还首次公布了全国初中、小学及师范学校图画教学大纲(草案)。16、1990年1月正式颁布了

17、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8、1979年一1982年,我国颁布了从幼儿园到高师美术专业一整套教学大纲,重新编写了中、小学和中师美术教材。

19、1992年国家教委审定并正式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及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学大纲。20、1979年,我国第1个美术教育研究机构——南京师范学院(后改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室诞生,由该研究室编辑的我国第1个以研究普通美术教育为主旨的理论刊物

21、国家教委1989年底在南京师大主办的

外 国 美 术 教 育 发 展 状 况

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竞争,对普通美术教育的开展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851年,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了万国博览会,由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趣味低下,导致英国的工艺改良运动。随之,德国和西欧各国也相继开展了这一运动。在这一运动中,英国著名艺术史家、批评家罗斯金起了先驱和号手的作用。他曾以“劳动者的艺术教育”为题发表过演讲。他指出现代社会堕落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审美趣味的堕落。因此,要改变社会风气,就必须培养人民对艺术的爱好与趣味。他认为:“只有真挚或忠实的情操,才能产生出真正是美的艺术品。而只有接近真正的艺术品,才能有美的陶冶,所以高尚的情操就包含在追求美的陶冶之中,只有真正是美的作品,才能对人的精神活力和情感上的喜悦发生有益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是相当深刻的。

罗斯金的信徒、英国工艺美术家莫里斯继承了罗斯金的观点。他认为欢乐与工作的分离、艺术与工作的分离、艺术与工艺的分离是现代社会的弊病,主张艺术的社会化普及,让艺术从作为少数人的奢侈品的位置中解放出来,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他尤其看重工艺晶在审美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因为工艺品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优秀的工艺品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审美趣味。

德国美学家朗格则进一步将美术教育与国家的经济联系起来,将一个国家、民族的艺术素质视为商业竞争的重要因素。德国另一位美术史论家、德国艺术教育运动的先驱利希德沃克也指出:“我们如要在经济竞争上凌驾于他国,我们工业的将来,必须视此代国民有否施行认真的美术教育的决心,以及能否实施认真的美术教育。我们过去仅注意美术家的培养,以为因此可以在世界市场中得到优越的地位,然而今日才知这是偏见!其实国家经济的活力,依托在国民的文化状态上,只有注意消费者的教育,才可希望有工业的独立和活力。”著名英国美术批评家赫伯•里.德还发表过,分析美术与产业的关系。英国的产业意匠协会也设立了有关美术教育委员会,研究国民美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问题。

关于经济发展和商业竞争对美术教育的影响,还可以从美国早期美术教育的发展中看得更为真切。

美国早期学校美术教育与商业、工业或19世纪中期新英格兰的社会目标有关。美国商业领导人目击了英国人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业设计标准,以便在趣味、风格和审美上满足欧洲商人后,认识到了普及美术教育的意义。

187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通过了工业图画法案,要求向居民社区中的15岁以上的学生教授图画。广泛的美术教育由此开始。为了培养人才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州教育委员会与波士顿学校委员会聘请了英国人史密斯担任波士顿第1位图画指导和马萨诸塞州第1位图画督学。

史密期深孚众望,在美期间工作成绩卓著。1873年建立了美国第1所教师培训学校——马萨诸塞州师范美术学校;1874—1877年组织了第1个职业美术教师协会——马萨诸塞州美术教师学会。他还制定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师范学校的美术教材,使美术教育计划系统化。史密斯的美术教育计划正是在优秀商业人士的帮助下发生效用的。

当然,史密斯的教学方法现在看来不甚周全和妥当,表现为一种工业美术的取向,而且以机械的技法训练为主,但对美国早期美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仍具有不可否认的推动作用

如前所述,工艺改良运动(或称美术工艺运动)使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得以逐普及。而且,这一运动还导致了包豪斯教育体系的成立,并给予美术教育重大影响。

在工业革命以前,“艺术”与“技术”是一种统一的存在。工业革命后,由于大量的生产机器的介入,最终使“艺术”与“技术”——分为二。“艺术”只为精神而存在,与人的实际生活不相干,高于象牙塔之中;“技术”则只是推进工业发展的手段,难入“艺术”的门庭。罗斯金的理想正是想使“美术”、“生活”、与“劳动”再次统一起来。其追随者莫里斯则努力使这种理想实现。然而,莫里斯及其弟子过份沉湎于手工艺的怀古情结,无法认同和面对不可抗拒的机械文明,这一使命只好由德国的包豪斯来完成。包豪斯的学者们洞悉了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将艺术手工业的艺术性与机械生产的机能性相结合。他们创设了工业设计系统,完成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包豪斯教育将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纳入自己的范围。然而其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将现代美术诸流派的基本原理编成体系,促使了“视觉语言”以及造型语法的产生,形成了20世纪人类共同的视觉国际语言。包豪斯的教育观念和造型理论对普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30年代初起,德国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给美国的中学美术教育输入了新的血液。一些来自包豪斯的教师带来的观念对美术教学课程计划的影响日渐增强。这些影响包括对艺术中技术因素的兴趣、对设计元素的关心、对材料的实验态度,并促进人们越来越关心对艺术的多种感觉方式,激发人们将审美态度与环境相结合。其具体结果是摄影术和照片的运用增多,材料的运用更广泛,而且建筑也被接受为美术教学计划的一个固定内容。

1930年,从包豪斯留学回国的水谷武彦在东京美术学校发表演讲,促使构成教育开始进入日本学校美术教育。1932年《构成教育》杂志创刊,1934年山本隆亮发表了竹早女子师范学校构成教育的公开研究。同年川喜田与武井胜雄合著的〈构成教育大系〉成了当时重要的教科书o1938年以后藤福次朗为首的学校美术协会提出了改革美术教育的

综上所述,从经济发展、商业竞争角度看待美术教育的思潮,与前面介绍的从全面发展人的角度观照美术教育的思潮殊途同归,都促进了美术教育的普及和美术教育运动的发展。

19世纪初科学心理学逐渐成熟,其对神经系统和感官生理心理现象的研究成果,被引人美术教育领域。19世纪末,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出现了儿童研究的热潮,许多研究成果也相继问世,如1887年意大利的里奇出版了〈儿童的美术〉;1885年法国的儿童心理学者贝雷出版了〈美术与诗〉,强调幼儿期美术活动的重要性;1895年英国心理学家沙利出版了《幼儿期的研究》;法国学者柳克于1913年和1927年相继出版了《某一个儿童的描绘》与《儿童的绘画》两本儿童美术教育名著;1955年美国学者诺达费时20余年完成了对200余张儿童绘画的分析,出版了《儿童画的发展过程》。在这场儿童研究运动中,人们通过观察分析儿童绘画作品中造型和色彩的特点来研究儿童的成长过程和心理特点,揭示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甚至用来解释人类艺术发生学的问题以及现代美术所表现出的种种特征。在这一运动中,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美术教育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如哥思修泰纳、皮亚杰、柳克、里德和罗恩菲德等。

当今世界,美术作为一门基本课程在普通学校中所具有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具有美育和智育等一般教育学意义的美术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美术课的地位迅速提高,基本课时数得以障并有增加的趋势,如日本从小学到高二的美术课均为每周2课时。法国国民议会于1987年12月17日投票通过了《艺术教育法》,其中规定美术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小学每周1课时,初中为2课时,高中为定向培养,重理科者选修美术,重文科者必修美术。同时,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向现代工业文明迈进的发展中国家,美术教育也普遍受到重视。

现代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也逐渐发展,趋向多样化。比如,美国中小学的美术课就已不单纯是绘画训练,而包括了雕塑、陶瓷、编织、金属工艺、摄影、美术史、美术批评等教学内容。

中 国 美 术 教 育 发 展

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透过被砸开的大门,人们幡然看到了西方科学文化的强大,痛彻地感到一个民族要强盛,就必须重视科学,重视经世致用的以物质生产为目的的实用知识。一些有识之士敏锐地看到中国教育之弊端,科举制之误国误民,改革旧教育之呼声日甚。“新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奇石怪岩中倔犟地生长起来。与帝国主义军事入侵结伴而来的文化人侵,使得教会学校在中国大量出现。另外,中国原有的传统教育也并未消声匿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就是在这一背景中诞生的。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出现,依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姜丹书先生的见解,可分近因和远因两种。近因是废科举,兴学堂。科举教育是以私塾教育为特征的,私塾教育排斥艺术教育,近代学校教育则包括艺术教育,因此,私塾教育与学校教育实际上成了艺术教育变动中划时期的分界线。远因是由于西洋人传教和通商的关系。洋教和洋货的大量进入,使西洋的艺术为国人所认识。直观性很强的艺术,甚至成了“欧化”的主要原因,“须知最易感受欧化的,莫先于艺术,莫捷于艺术,莫普遍于艺术,亦莫深刻于艺术”。

姜丹书先生的分析固然有其道理,然而,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猛,更直接的动力还是科学与实业。

西方近代人文科学的传人,声、光、化、电等实用科学的普及,使国人看到西方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大多与“绘事”相关,比如,“算学”要大量使用图画,“地理”须使用各种地图,地质学得依靠测绘图,“植物学”则离不开标本图。人们从科学和实业的角度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这最早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中反映出来。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内分2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

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其中主要有:天津电报学堂(1880年创办)、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创办)和天津中西学堂(1895年创办)。

要发展教育,兴学育才,培养新式师资,就成为关键问题。这自然导致了我国师范教育的萌芽。

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该校设本科、速成与最速成科3科,以培养高、初级2级小学堂教员为宗旨。所学课程为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教育、理化和体操等。图画也为其中的必修课程,另设有法制;理财、农业和英文等随意课。1905年,这所学校改为以培养初等师范学堂和中学堂教员为宗旨的优级师范学堂。

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等。”

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为: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为副科。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图画手工科本科的课程主要为:

“教育:包括教育史(此先在预科中教起)、教育学、训育论、心理学、伦理学、各科教授(学)法、教育行政及小学设置等。每周约四五小时,教师是日人松本孝次郎和松浦杖杖作。

图画:自在画——素描(铅笔、木炭及擦笔)。临画及写生,几何立体、静物及石膏人像(有些先在预科中教起)、单色石膏、铅笔淡彩、水彩画(静物、动物标本写生及野外风景练习)、速写、油画、图案画等。教师是日人盐见竞。又加国画,当时称“毛笔画”——山水、花卉。教师是萧俊贤。

用器画——平面几何画(先在预科中教起)、正写投影(当时称“投象”)、均角投影、倾斜投影、远近投影(透视画)、画法几何等。教师是日人亘理宽之助(一个短时期)及盐见竟。

每周图画时数有十余小时(国画时数另加)。

手工(后称工艺、劳作,发展而为工艺美术):纸细工——包括折纸、切纸、粗纸、捻纸、厚纸、纽结细工(与捻纸结合)、豆细工、粘土细工(塑造、烧窑——素烧、釉烧)、石膏细工(浇造、雕刻、翻模型)等。以上先在预科中教起。再加竹工、木工、漆工、辘轳工。(旋工、车床元件)、金工(针金工即线金工、扳金工——小焊、火焊、变色、蚀雕、镀金、及锻工)等。教师:预科时是日人杉田稔,本科时是日人一户清户。每周手工时数为十余小时。

本科时,除这些主要功课外还有几种副科,如:伦理(每周只一小时)、力学(为了与手工有关)、日文(为了增加看参考书的能力)及体操(柔软、兵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科接连办了两班,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美术师资人才五六十人,其中包括汪采白、吕凤子、沈溪桥、李仲乾、姜丹书、吴溉亭、李健等在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毕业生主要分配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四川、山西和北京等地,有的直接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为我国新美术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李瑞清也因其卓越的贡献被尊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此后,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以及在两江师范旧址重新建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设有图画手工科(班)。辛亥革命后,一些已建的师范学校,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都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此外,我国最早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也开设了图画、手工课作为主要课程。

辛亥革命前,培养绘画专门人才的学校尚未出现。但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附设的“土山弯画馆”值得一提。这所画馆虽属工艺工场的一部分,但主要是训练宗教画人才。学生皆为中国信徒,教师则为法国传教士。教学采取工徒制,内容包括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技法,课堂作业主要是范画临摹。该画馆还于1907年出版了《绘事浅说》、《铅笔画贴》等书,影响较大,对中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西画教育有一定推动作用,以至被徐悲鸿先生称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二)

我国正式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在19世纪末即已开始。我国早期艺术教育家吴梦非先生1903年曾就读于家乡一所自戊戌(1898年)政变以后开办的“洋学堂”(小学)。学堂仿日本课程设有图画手工课,但因师资不足,教学多以国画的描绘方式为主。当时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临摹方法上课,而且是临摹教师在黑板上或画纸上画好的范画。

此后,一些有志于美术教育的知识分子,模仿日本和欧美的美术教育体制,开始尝试新的美术教学方法,编写出版“美术教科书”。俞复创办的“文明书局”1902年印发了一套学堂蒙学课本,其中就有丁宝书编写的《新习画帖》5种、《铅笔画帖》4种,《高小铅笔画帖》3种。商务印书馆也出版了徐永清编绘的《中学用铅笔画帖》8册。不容讳言,这些教材对我国新式美术教育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地位是由清政府1904年1月颁布的我国近代第1个正式施行的学制——《癸卯学制》确立的。图画和手工自此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的课堂。

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的普及而出现的,美术本身在当时被视为“实学”。关于这一点,可以在《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中找到证据,上面规定:“格致(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图画、手工,皆当视为重要科目”《癸卯学制》还规定了中、高等工业学堂开设图稿绘画科。

正是由于对科学和物质文化的重视,原先属于“技”的那部分美术形式借助于这种浮力迅速在我国各级教育组织中出现,形成了与养性艺术并驾齐驱的局面。至此,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格局正式形成。我国今天的一般美院与工艺美院的并存,绘画专业与工艺专业的并存,中小学内容中的绘画与工艺并存的现象便是这种格局的延续。

在当时的新学体系中,属于“技”的美术形式和内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可以说是中国美术教育思想有史以来发生的一次重要偏移。这种现象也在《癸卯学制》的有关规定中反映出来。其中初小的图画教学要求是:“图画之要义在练习手眼,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像之性情,但当示于简易之形体,不可涉复杂。”高小为:“图画要义在使观察实物之形体及临本,由教员指授画之,练成可应用之技能,并令其心思于精细,助其愉悦。”中学堂则为:“习画者,当就实物模型图谱,教自在画,俾得练习意匠,兼讲用器画之大要,以备他日绘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从上述规定中,明显可见国家对美术教育的态度带有某种实用功利性。

偏激地追求物质生产,容易引起情感生活的匮乏,这在西方社会已有前车可鉴。德国著名思想家席勒清醒地意识到工业化和现代文明的双重性,它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人的工作的机械性、零碎和被动以及人性的萎顿,破坏了人的本质的和谐。因此,他极力推崇古希腊人所具有的完善人性,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审美体验和艺术活动是弥合人格分裂的最好的粘合剂。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人的性格的自然完美性i重视精神的调养和熏陶。所以,席勒等人的观点在中国很容易获得共鸣。

深受西方近代文化思潮影响,且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中国启蒙学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正是西方人本观念在中国的呼应者。他们在中国力倡美育,并努力使之成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王国维在1906年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人高尚。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而对美育倡导最力、感召最大的当属蔡元培先生。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他指出:“我以为现在的世界,一天天往科学路上跑,盲目地祟尚物质,似乎人活在世上的意义只是为了吃面包,以致增进了贪欲的穷性,从竞争而变为抢夺。我们竟可以说大战的酿成,完全是物质的罪恶。”“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了的情感。蔡元培还进而分析了美术中的各种成份:“图画,美育也,而其内容包含各种主义:如实物画之于实利主义,历史画之于德育是也。甚至美丽至尊严之对象,则又可以得世界观。手工,实利主义也,亦可以兴美感。”鲁迅先生对美育也是大力推祟,身体力仃。他在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以及1912年发表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极力推崇美育,将美育主张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希望通过艺术提倡美育,传播美育。

当时中国出现的这股美育思潮,不可能不影响到美术教育思勰。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时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中看到。其中仙,学教则)规定:“图画要旨,在使儿童观察物体,具摹写之技能,兼以养其感„„。”《中学教则》中规定:“图画要旨,在使详审物体,能自由绘画,兼练习意匠,涵养美感,„„。”将这些规定与(癸卯学制)中的有关规定作一比较,即可以发现中国美术教育思想的砝码又向“艺”的方向侧重了一些。足见蔡元培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在当时已是相当完备了。

蔡元培先生不仅从理论上全面和深刻地提出了将美育与世界观教育结合起来的国民教育思想,而且身体力行,精心呵护美育团体及美术学校。他关怀并支持成立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对我国几所最早的美术院校的诞生也都鼎力支持。1918年4月5日成立的我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7年秋成立的中央大学艺术系,1928年3月成立的杭州“国立艺术院’’以及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美术专门院校——1911年冬成立的上海图画美术院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过他的支持和帮助。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三)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美术教育事业尽管波折迭起,时畅时滞,但总的说来,发展还是很大的。这主要表现在大批美术院校的出现,其中尤以私立居多,而且大多分布在南方诸省市。普通学校的美术教育也有长足进步,美术进入了许多中小学的课程表。

在一些时期内,美术课的课时量也较多,开课的范围也较大。初

一、初二一般都能维持每周2学时的美术课,初中至少能保持每周1学时,甚至高中也能开设美术课。1933年11月颁布的(中学课程标准)首次规定图画为高中必修课。第一学年每周1小时,第二、三学年每周2小时。在此期间,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比较正确的。例如,1932年10月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规定美术教育的目标为:

1.顺应儿童爱美本性,以引起研究美术兴趣;

2.增进儿童美的欣赏和识别程度并陶冶美的发表和创作的能力; 3.引导儿童对美术原则的学习和应用,以求生活的美化。

再如,1948年9月公布的

1、顺应儿童爱美的天性,使有欣赏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 2.增进儿童审美的能力,使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智能; 3,发展儿童关于美的发表能力和创造; 4.指导儿童对于我国固有艺术的认识和欣赏。

此外,中央苏区和解放区的学校也开设了美术课,而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从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出现了许多对美术教育卓有贡献的人物和优秀的美术教育家,如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李瑞清、李叔同、鲁迅、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棵、林凤眠、姜丹书、丰子恺等。他们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功绩卓著,是值得后人敬仰和怀念的。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术教育可分为3个阶段。

(一)建国至50年代末

美术教育的发展基本上处于正常状态,政府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有关政策,保障了美术教育事业。1950年印发的《小学美术课程暂行标准初稿》就鼓励各地制定切合实际的美术教学计划。尤其是1952年颁布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明确提出美育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美术教师敬业创业的工作热情,学习业务,研究教法蔚成风气。一些美术教育译著和专著也陆续出版发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1956年,教育部还首次公布了全国初中、小学及师范学校图画教学大纲(草案)。当然,这时的美术教育也存在一些偏隘,如独尊前苏联,一概排斥其他国家的经验。尤其是前苏联沿用的俄国杰出美术教育家巴维尔•契斯恰柯夫的一整套美术教学方法对我国美术教育影响极大。这一套教学方法用严格的科学程序,训练学生精确摹写外界事物表象的能力。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的效果十分彰显,但上升到美术教育思想的高度来看,却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寒性”太重,“暖性”不足,学生的感情、个性表达和能动的创造精神容易受到遏制。这种方法如运用于普通美术教育中,往往会以其特有的难度和单调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由于频繁的政治运动和其他原因,美术教育的地位一落千丈,美术课被随意削减,甚至取消。美术教师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很多教师被迫另谋他就。

(三)70年代末以后

随着“四人帮”被粉碎,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化,顺应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同步发展和改革开放对人的全面素质要求,美术教育勃然复兴,其势如丸走坂。美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得以复苏,尤其是城镇学校,基本上恢复了美术教学。

这期间美术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美术教育形成较为合理的组织管理系统

国家教委设置了社会科学与艺术教育司(现改为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责咨询、组织全国的艺术教育工作,并于1990年1月正式颁布了

2.美术教育范围扩大,品类增多

美术教育除在艺术院校和大多数普通学校正常进行外,还在社会更广阔的范围得以开展,如幼儿美术教育、职业美术教育和老年美术教育这些年来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如此,美术教育还向一般文科、理工科大学渗透,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都开设有美术选修课,目前这种情况愈发多见。

3,重视美术师资的培养

为了弥补师资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国家除恢复原有的美术师范院系外,还迅速增办了一定数量的师大及师专美术系科,而且全国除一两所美术院校外,一般美术院校还设有师范系,承担了师资的培养工作。所有这些院系为新时期美术教育培养了大批新的师资,同时也为原有教师提供了进修深造的场所和机会。当前我国已能培养出硕土层次的美术教育教学及研究人才。

4.教材建设和科研活动的开展

1979年一1982年,我国颁布了从幼儿园到高师美术专业一整套教学大纲,重新编写了中、小学和中师美术教材。这套教材广泛吸收了现代美术教育的成果,基本上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知识特点,符合教育学和学生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要求,以全新的面貌取代了历年的美术教材。这套教材所构成的模式至今仍有广泛影响。1992年国家教委审定并正式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及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学大纲。这两个大纲分别对小学和初中的美术课的性质进行了较为科学和准确的描述,并明确提出了各自的教学目的,详细规定了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成为我国新时期小学、初中美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国家教委“一纲多本”的精神,各地都积极从事教材研究和建设,编写了一批有一定质量和创新的教材,促进了美术教育的研究和教学的开展。

这一时期,科研活动在美术教育界开展得如火如荼。1979年,我国第1个美术教育研究机构——南京师范学院(后改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室诞生,由该研究室编辑的我国第1个以研究普通美术教育为主旨的理论刊物

随着国际间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国外一些新的美术思想和方法也被介绍到国内。这进一步激发了美术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扩展了他们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一时理论探讨之风甚炽。许多美术教育研究者和教师不再是盲目地照搬和沿用某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或被动地服从由某种途径和方式灌输和强加的美术教育思想,而是运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以及社会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和方法进行主动的、广泛和深入的思考,自觉地择取某种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索适合这种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中国美术教育思想呈现出一种多元局面。

粗略地完成对中国美术教育的概述后,还应对一些要点加以说明。其一,原始美术教育的演变、发展十分复杂,罕有文字记载,加之美术教育思想和事迹又不可能被“物化”出来供人考据,因此,要明白无误地对之进行描述是很难的,对原始美术教育的一些见解和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假说”的性质。如果承认“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对原始美术教育的假说是:“体现目的与方法关系的美术教育思想在原始时代尚未形成。而这种美术教育思想只有到了美术活动的方法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中介关系增多,美术教学方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形式特征而成为人的意识的对象时,才会形成。

其二,中国美术教育思想是沿着“艺”和“技”2条脉络演变、发展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是以重“艺”为特色的,而近代则重“技”。其间虽有蔡元培等人做了一些统一和平衡的工作,但收效不彰,他们的美术教育思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仍未被充分体现出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70年代末两者才逐渐呈统一状态。

形象地说,中国美术教育宛如两条潺潺小河,穿梭于莽林野草之中,迂回于群山沟壑之间,时隐时现,忽聚忽散,沿着历史的河床向前缓缓流动,最终流人一个开阔的平原,两股河流浑然一体,加之旁流汇人,形成一个更大的流渠,尽管还有宽窄徐疾之变化,但总算是滔滔向前而去了。

其三,美术教育与科学、物质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历史上,美术教育的重大发展,都是由科学和物质生产的发展所推动的,如西方科学文化近代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实业之兴起,不仅使中国出现了“新学”,而且使美术进入了普通学校的课程表。新时期中国对“四个现代化”的追求以及对经济生活的重新肯定,促进了我国美术教育的全面恢复和发展。西方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物质生产迅速发展,美术课开始在普通学校设立的事实,也是这一结论的又一佐证。

历史悠悠,几经曲折的中国美术教育,至今已初具规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她必将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服务于经济生活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臻成熟和完善。

准格尔旗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准格尔旗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准格尔旗职业高级中学苏丽芬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准格尔旗的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旗教体局组织优秀美术教师尝试试用新课程......

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美术教育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颗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灵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的途径可能是多方面的......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在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多鼓励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阅读参......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中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