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妇女儿童调查报告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校妇女儿童调研报告”。
守妇女儿童调查报告
摘要:一个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像是三元色,有了红黄蓝三色才能描绘出大自然中的斑斓,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色,再好的画笔也无法绘出这个世界中的任何一角。为了讨生活,农民工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家,他们走进了城市,开始了城市角落里的农民工生活。这样,在农村的家里就留下了许多得不到很好照顾的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的依靠外公、外婆度日,还有的不得不看伯伯、叔叔的脸色吃饭。这些脱离父母直接监护的、留下来守家护院的孩子,就是今天的留守儿童。前言: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关键词:留守儿童父母心理教育
“爸爸,你知道吗?自从你和妈妈走后,我一个人整天面对着这空荡荡的屋子有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我无数遍的在心里念着:“你们快回来吧!别丢下我一个人。”这句话我不能通过电话传达给你们,只能在笔记本里一遍遍写着,数着你们回家的日子。”一位初三 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读到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的心就像被一根细线紧紧的揪着。我们这个小团队里有好多伙伴在他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是外出打工。从小学开始就开始做寄宿生,每到周末回到家总是独自面对着这一室的清冷。也许是这样的感同身受让我们选择了留守妇女儿童这个课题进行调查。开始了在福建省为期十二的调查,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关爱。
在我们走访过的那些家庭里,大多数情况是父母两人都出去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相依为命。只有极少部分的家庭是父亲出去打工,把还没周岁的孩子和妻子留在家中。在我们拜访的那些家庭里最为让人震撼的是那对还没有足月的双胞胎。小小的,像极了一只刚出生没多久得小猫,他们的双眼还没有睁开。我们走到房间看到的第一幕是妈妈侧躺在床的一侧,双眼紧紧的注视着还在深眠中的孩子。瞳孔中关爱已经溢满了整个房间。根据和双胞胎奶奶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孩子的父亲已经外出打工去了。也许他们的爸爸会错过孩子的第一次睁眼,看不到
孩子的第一张笑脸,听不到孩子叫第一声爸爸,但是为了缓解由于新增了两个孩子的家庭生活紧张的局面,他选择了外出打工,留下了不足月的孩子与刚生产完身体还很虚弱的妻子。前几天在妹妹的暑假作业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做《做客》,文章的内容写的是在一个偏远的农村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已经好些年没有回家。村里的经济,交通,通讯设施都很落后,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爸爸妈妈的声音,每次想起爸爸妈妈只能抱着爸爸妈妈的照片一遍遍的抚摸,就好像在轻抚爸爸妈妈的脸庞一样深深的记住爸爸妈妈的摸样。有一名记者来到了这个村落,他被这些孩子的纯真深深地触动了,用自己的相机拍了一段视频。让孩子们对着镜头说出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希望通过电视、网络让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能够看到。但所有的孩子都兴奋的说完了话,却见一个女孩站在那,一动不动。最后在旁边孩子的鼓动下,对着摄像头说出了一句话“爸爸妈妈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做客”这两个字从一个女孩嘴里吐出,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是显而易见的,更能体现出孩子由于多年未见父母,对父母之间产生的疏离感,她只是单纯的只是想以做客的方式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看看爸爸妈妈并不想打扰爸爸妈妈的生活。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的远离父母,维系在他们身上的也许别人看到的只有血缘关系,经过我们的这些日子的走访发现这些孩子在身体和心理发育上比那些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三、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
在走访的这几天,记忆深刻的是:我们和一个男孩进行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刚看到他时以为他还是个小学生,后面同过了解才知道他居然已经是准备跨入校园的高中生了。因为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有过分的宠爱孩子不舍得骂。男孩暑假很少呆在家里,经常都是和朋友去外面的玩,玩野了就忘了回家吃饭。他在和我们说话的时候一直不敢看着我们,而且经常回避我们的提问,原因可能是:对于我们的到来有些唐突了,或者是孩子自身有些自卑的心理害怕与陌生相处。
四、过于的早熟,必须承受更多烦恼。
那个画面现在依然久久的在我的脑海里回放。那是一张小女孩垫着脚晾衣服的画面。清晨的阳光倾洒在小女孩的脸上,那是一张并不白皙却散发出夺目光彩的脸,那双眼睛流露出的是不属于她这个的年龄的刚毅,我们被这个小身影吸引住了,久久不能动荡,直到小女孩晾完衣服我们才反应过来,同时把头转向了在这个小村庄居住了二十年的队友。他告诉我们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她狠小的时候已经外出打工了,留下了小女孩和体弱多病得奶奶,小女孩从小的就必须的学会做家务,照顾奶奶和小弟弟。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不得不学会自立,不得不比同龄的孩子早熟。在同龄孩子都在依附在爸爸妈妈身上撒娇时,她就得学会洗一家人的衣服,学会给奶奶熬药,学会哄自己的小弟弟。还是孩子就必须像一个大人一样扛起身上的责任。也许是身有体会吧!自己本身就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当别人在开心的笑的时候,我却经常躲在被窝里哭。还好这些日子都过去了。真的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快乐,不希望他们在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得学会去承受大人的烦恼,背负她背不动的责任。
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的分析原因及建议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社会方面
(1)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让他们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传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以他们的经验做法,把他们动员起来。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我想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2)第二项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随着我们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一些流动人口很多是城市的问题,所以出现了留守儿童。我认为它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法律政策的层面,从机制、体制的层面来给它解决。
(3)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2012年妇女儿童工作调查报告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是促......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报告的写作过程需要充分的调研和信息收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报告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工具来增强信息的可视化效果。如果不知道如何开始写报告,这里......
在工作和学习中,报告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在报告的正文中,要逐一叙述各个分析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案,确保逻辑连贯。看一下这些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
县贫困妇女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共15篇)由网友“哈哈哈哈哈”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县贫困妇女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篇1:县贫困妇......